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心理健康概述

2021-03-04 09:59:03 字數 3027 閱讀 8587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

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是人類個體對其生存其間的社會環境的一種高階適應狀態,它是人類個體對社會影響所作出的一種調節功能。

心理健康的概念可以從以下三個水平上來理解:一是沒有心理疾患,能夠面對現實;二是感到精神愉快,能夠有效地應對各種壓力;三是心理效能高,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心理潛能。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1.標準

我國教育者提出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1)對自己有信心;(2)對學校生活有興趣;(3)喜歡與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際關係;(4)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

2.理解與把握此標準應考慮的問題

首先,判斷乙個人心理健康狀況應兼顧個體內部協調與對外良好適應兩個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對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層次之分。

高層次(積極的)心理健康不僅是沒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發展建設性人際關係,從事具有社會價值和創造性的活動,追求高層次需要滿足,追求生活的意義。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過程。最後,心理健康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乙個社會評價問題。

三、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焦慮症

1.含義

焦慮症是以與客觀威脅不相適合的焦慮反應為特徵的神經症。

2.症狀表現

緊張不安,憂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難,極端敏感,對輕微刺激作過度反應,難以做決定。在軀體症狀方面,有心跳加快、過度出汗、肌肉持續性緊張、尿頻尿急、睡眠障礙等不適反應。

學生中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其表現是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慌亂,無法發揮正常水平。考試後又持久地不能鬆弛下來。

3.學生焦慮症產生的原因

學生焦慮症狀產生的原因是學校的統考,公升學的、持久的、過度的壓力;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學生個人過分地爭強好勝;學業上多次失敗的體驗等。

4.焦慮品質

某些人具有容易誘發焦慮反應的人格基礎:遇事易於緊張、膽怯,對困難情境作過高程度估計,對身體的輕微不適過分關注,在發生挫折與失敗時過分自責。這些人格傾向可稱作焦慮品質。

5.矯正辦法

採用肌肉放鬆、系統脫敏方法,運用自助性認知矯正程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

(二)抑鬱症

1.含義

抑鬱症是以永續性的情緒低落為特徵的神經症。

2.症狀表現

一是情緒消極、悲傷、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生活的樂趣。二是消極的認識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從消極方面看事物,好責難自己,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動機缺失、被動,缺少熱情。

四是軀體上疲勞、失眠、食慾不振等。

3.產生原因

抑鬱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

4.矯正方法

首先要注意給當事人以情感支援和鼓勵;以堅定而溫和的態度激勵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積極行動起來,從活動中體驗到成功與人際交往的樂趣。也可採用認知行為**,改變學生以習慣的自貶性的思維方式和不適當的成敗歸因模式,發展對自己、對未來的更為積極的看法。

服用抗抑鬱藥物可以緩解症狀。

(三)強迫症

1.含義

強迫症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覆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就會感到極端焦慮。

2.原因

(1)有人認為,強迫觀念與強追動作是我們無意識地防止具有威脅性的衝動進入意識的一種替代方式。

(2)強迫症與乙個人的人格特點有關,有些強迫症患者人格上有這樣一些特徵:主觀任意性;過分愛乾淨,過分謹慎,注意瑣事;拘泥於細節,生活習慣刻板,往往有強烈的道德觀念。

(3)**禁止子女表達負面的情感也是強迫症產生的乙個原因。

3.矯正方法

(1)日本的森田**,強調當事人力圖控制強迫症狀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所導致的對症狀出現的專注和預期,對強迫症狀起維持和增強作用。

(2)另一種有效的方法是「暴露與阻止反應」。

(四)恐懼症

1.含義

恐懼症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懼怕。恐懼症可分為單純恐懼症(對一件具體的東西、動作或情境的恐懼)、廣場恐懼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蕩蕩的街道)和社交恐懼症。

2.中學生社交恐懼症症狀表現

害怕在社交場合講話(在會場上講演、在公共場合進餐時交談),擔心自己會因雙手發抖、臉紅、聲音發顫、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

3.原因

精神分析派觀點認為,恐懼是焦慮的移置,即個人將焦慮轉移到不太危險的事物之上,從而避免了對焦慮**的憂慮。行為主義觀點認為,恐懼是學習得來的,或者由直接經驗中學習得來或者由觀察學習得來或者由訊號學習得來。認知派心理學家則認為,恐懼症源於個人對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險作了不現實的評估。

4.矯正方法

系統脫敏法是**恐懼症的常用方法。想幫助學生克服學校恐懼症,父母要有毅力和耐心,要堅決而友善地要求孩子回到學校,習慣學校生活。另外,改善班級牛人際關係,營造寬鬆、自由的學校氛圍。

適當減輕學習壓力,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對於克服學校恐懼症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五)網路成癮

1.含義

網路成癮,又稱網路成癮症候群,臨床上是指由於患者對網際網路絡過度依賴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異常症狀以及伴隨的一種生理性小造。

2.症狀表現

網路成癮表現為對使用網路產生強烈慾望,突然停止或減少使用時出現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

3.原因

網路成癮的原因很複雜,是成癮個體、網路環境和外部環境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網路成癮既取決於青少年自身成癮的易感性特徵,又取決於網路自身能夠提供什麼和現實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前者是成癮的內部原因,後者是成癮的外部原因。

4.矯正方法

針對網路成癮,當事人可採用行為**,通過控制上網時間和次數,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教師可以採用認知**,針對網路成癮問題本身及背後的問題,如學業不良、自卑心理、人際交往障礙等,與當事人進行談話溝通,**如何正確使用網際網路,以及網路成癮的危害。另外,由家庭功能失調造成的網路成癮,還可以通過調整家庭成員間的關係,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為矯正網路成癮提供條件。

更多教師資格考試免費資料請訪問「新東方**教師頻道」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5 2中學生認知發展

第二節中學生的認知發展 一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為,人的認識是機體的一種功能,就像消化 呼吸 血液迴圈一樣是機體功能。人的認識功能的實現,是通過外部刺激和主體已有認知結構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在這一過程中,有三種機能,即同化 順化 也叫順應 和平衡化。同化是人的一種適應機能,當外部資訊作用於...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命題考點分析 教育與人的發展

通過最新海南教師資格考試資訊 大綱可以了解到2016年海南教師招聘筆試科目為 教育綜合知識 和 學科專業知識 海南中公教師考試整理了海南教師招聘備考資料大全供考生備考學習。需要更多指導,請選擇 諮詢一對一解答。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因而必須弄清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正確處理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係,這...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解讀 中學教學的基本原則

中學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 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 深刻地掌握知識。直觀手段種類繁多,一般分為三大類 實物直觀 模象直觀 語言直觀。二 啟發性原則 教學的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