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命題考點分析 教育與人的發展

2023-02-06 13:06:04 字數 3435 閱讀 6986

通過最新海南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大綱可以了解到2023年海南教師招聘筆試科目為《教育綜合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海南中公教師考試整理了海南教師招聘備考資料大全供考生備考學習。

需要更多指導,請選擇**諮詢一對一解答。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因而必須弄清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正確處理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係,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

命題點1:人的發展概述

人的發展是指個體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身心有規律的、連續變化的過程,這是一種包含著量和質、內容和結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是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生理的發展也稱為身體的發展,是指機體的各種組織系統(骨骼、肌肉、心臟、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的發育及其機能的增長。心理的發展是指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發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發展。

人的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是緊密相連的,生理的發展是心理發展的物質基礎,心理的發展也影響著生理的發展。

命題點2:個體身心發展

1.人的身心發展的特性

①人的身心發展離不開社會環境。

②人的身心發展具有功能性。

2.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

(1)內**

主要觀點:

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於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強調遺傳在人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弗洛伊德: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動人的發展的根本動因。

威爾遜:基因複製是決定一切行為的本質力量。

格賽爾:成熟勢力說,強調遺傳的決定作用,研究「雙生子試驗」。

霍爾: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

高爾頓:創立「優生學」。

(2)外鑠論

主要觀點:

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育等。主要代表人物:

荀子:人之初,性本惡。

洛克:白板說。

華生:《行為主義》,「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

(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主要觀點:人的發展是個體內在因素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順序性

個體身心發展是乙個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順序是客觀存在的,兒童的發展也是如此。比如,身體的發展是按「首尾法則和近遠法則」進行的。即由頭部到軀幹和四肢,從中心向全身邊緣的順序發展著。

初生兒的頭部很大,同身體與四肢不成比例,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就逐漸趨於平衡。順序性反映了機體的成熟過程。大腦的成熟過程又制約著心理的發展順序。

人的認識總是從感覺到知覺,思維則是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情感也是從一般的喜、怒、哀、懼等初級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階情感發展起來的。 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時,必須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低階向高階的順序,逐漸地前進,不能「揠苗助長」,否則就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損害學生的身體和心理。

教學啟示:教育需循序漸進。

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指學生現有水平與可能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

(2)階段性

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階段是個體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在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徵。這些特徵與前後階段既有差別性,又有連續性。

教學啟示: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特點分階段教學,注意各階段銜接、過渡。

身心階段的劃分。我國一般將其劃分為八個階段:乳兒期(0~1歲)、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7歲)、童年期(6、7~11、12 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14、15~25歲)、成年期(25~65歲)、老年期(65歲)以後。

其中,少年期又稱為「危險期」「心理斷乳期」。

(3)不平衡性

個體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發展方面,都具有非等速、非直線的特性。個體的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發展速度不均衡。

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某一方面發展不均衡。如身高、體重的發展,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兒童出生後第一年。

這一時期兒童成長速度非常快,變化很明顯。二是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不僅身體素質有很大變化,身高、體重增長很快,而且在心理特點上也產生了許多新的變化。

這是少年兒童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身體結構向**過渡,性機能開始萌發,能力逐漸增強,**感逐漸形成,他們往往要求別人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他。兒童大腦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均衡的。經研究證明,兒童出生後第5到第10個月,大腦的發展最為迅速,以後又經歷5~6歲和13~14歲兩個顯著的加速期。

這種不均衡同兒童意識的萌發、認識客觀世界的急切需求以及智力的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係。

個體達到某種發展水平或成熟的時期是不同的。有的方面在較早年齡階段就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水平。例如, 兒童在少年期身高、體重的增長已達到較高水平,發展比較快,而骨化過程卻遠遠沒有完成;兒童在5歲左右是形成數的概念的關鍵期,而他們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知覺的發展則要晚些,至於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則更晚。

因此針對這一特點,應適時而教,即注意關鍵期或最佳期。

關鍵期是由康拉德勞倫茲(奧地利)通過動物行為學的研究提出的。其主要觀點:關鍵期是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於形成的時期。

(4)互補性

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係。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如失明者通過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補償。

機體各部分存在著互補的可能,使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況下依然能與環境協調,從而為能繼續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條件。

互補性也存在於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出色的人物。

相反,如果乙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和堅強的意志,那麼,即使是不很嚴重的疾病或磨難也會把他擊倒。互補性告訴我們,發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見的,有些卻是隱現的,揚長避短,長善救失,注重發現學生自身優勢,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自信和努力的品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5)個別差異性

個體的發展在每個階段內,每個兒童之間,他們的發展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在他們發展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首先從群體角度表現在男女性別差異,其次表現在身心所有構成方面、發展水平與表現方式。

兒童發展的差異性,同遺傳素質的差異和環境、教育影響的差異有很大關係。同時,也與兒童在接受外界影響下所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的不同密切相關。同年齡的兒童,由於所處的客觀條件和教育影響不同,他們在發展上會有某些差異。

而同年齡兒童,即使在客觀條件和教育影響相同的情況下,也會出現某些差異性,這主要是由於兒童的主觀努力和主觀態度的不同造成的。

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更多內容,一起來看看海南教師資格考試課程是如何設定教學的!

中公教育海南教師資格考試培訓與輔導專家提醒您,備考有計畫,才能在招教考試大戰中拔得頭籌!海南教師資格考試題庫邀請您一同做題!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解讀 中學教學的基本原則

中學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 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 深刻地掌握知識。直觀手段種類繁多,一般分為三大類 實物直觀 模象直觀 語言直觀。二 啟發性原則 教學的啟發性...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心理健康概述

一 心理健康的含義 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 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是人類個體對其生存其間的社會環境的一種高階適應狀態,它是人類個體對社會影響所作出的一種調節功能。心理...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5 2中學生認知發展

第二節中學生的認知發展 一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為,人的認識是機體的一種功能,就像消化 呼吸 血液迴圈一樣是機體功能。人的認識功能的實現,是通過外部刺激和主體已有認知結構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在這一過程中,有三種機能,即同化 順化 也叫順應 和平衡化。同化是人的一種適應機能,當外部資訊作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