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的基點

2021-03-04 09:58:06 字數 3835 閱讀 2155

在小學語文教學這一系統的教學活動中,有三點基本要素是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的:教師是教的主體,是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引領者;學生是學的主體,是語文教學活動的目的物件;教材是語文教學活動的輔助材料,是教學內容的集中承載者。教師、學生、教材三者相互聯絡、相互作用,使得語文教學活動成為乙個綜合、完整的系統,而整個系統活動的根本價值取向應該是:

培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應該時時進行教學反思。教師、學生、語文教材應該是教師反思的三個基點。

一、教師對自身的反思

(一)責任感是教師反思的原動力

師德是教師職業素養的第一要素,而責任感又是師德的集中體現。如果從應付工作的角度來說,反思是可有可無的,事實上也的確有的教師十年、二十年教學工作仍是老一套。乙個有責任感的教師不會滿足於應付工作,甚至不滿足於昨天的成績,而是不斷探求更合理的教學設計、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效果。

每一堂課都有值得反思的經驗與教訓,下一堂課又是乙個新的開始。教學反思是乙個辛苦甚至痛苦的過程,來自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責任感是完成這一過程的原動力。

(二)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要不斷學習,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田慧生先生認為:「總體來看,在這樣乙個忙碌、緊張的功利背景下,現在學校、課堂中正呈現出有知識卻少智慧型、有理論卻少思想這樣一種局面,人的整體智慧型水平在表面繁榮下正出現下降。

」對於一位教師來說,從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仍然只不過是教材、教參的傳聲筒,是非常可悲的。不斷深入的新課程改革,正在逐漸拋棄經驗型教師,聲聲呼喚智慧型教師。反思正是教師思考、學習、提公升的重要方式。

今天的教師既要低頭教學,又要回頭反思,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不斷反覆中提公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專業思想,真正成為智慧型的教師。

(三)反思應成為教師常規的教學環節

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活動其實可以時時處處進行,它應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習慣動作」,一位智慧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會把生活、工作、學習中接觸的各種資訊與小學語文教學聯絡起來,這種反思就是積極的、常態的反思。我們反對把教學反思搞成期中、期末總結匯報形式的東西。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本身具有複雜性、綜合性、多樣性、靈活性、特意性、開放性、生成性等特點。

對於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乙個個40分鐘的課堂、乙個個單元的教學系列,要想達到完美的效果,是非常難的。正因為這難度,才使得教學活動本身充滿了魅力和挑戰性。結合智慧型的反思,教師的每一節新課都會比上一節課安排得更合理。

這樣日積月累,教師的成長和進步才會更快。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

二、教學物件的再認識

(一)由「教語文」轉向「教孩子」,兒童觀決定教育觀

這裡之所以提出我們的教師要由「教語文」轉向「教學生」,因為事實上現在仍然有許多教師在備課時,將80%~90%的精力用於研究教材,用於研究學生的投入太少。有一篇文章曾談到中國一位校長在英國學校裡經歷的乙個細節:「校長問乙個英國教師:

『你教什麼?』(小學校長想問問他教哪一門學科),老師回答的很乾脆:『我教孩子!

』參觀另一所學校時,問同樣的問題,教師仍回答『我教孩子!』」。其實,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目中無人」,只顧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新課程改革之所以強調以「學生為本」,正是針對這樣的問題。

當我們把著眼點集中到這群6~12歲的兒童身上時,才發現要了解他們比了解我們自己更難。在國際教學研究的歷史中,對教育物件——兒童的解讀和認識一直是乙個重點也是乙個難點,這方面的研究探索仍在不斷地深入,人們在爭相揭開兒童的神秘面紗,告訴我們:兒童是誰?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來說,對兒童的再認識應該是乙個重要的基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經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教育思想著作及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來了解兒童,再有我們應該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觀察、感受和思考來獲得認識兒童的第一手資料。

6~12歲的小學生在年齡、性別、個性、成長背景、能力、興趣等方面有著諸多差異。語文教學要想獲得成功,唯有因材施教。40分鐘裡讓每個孩子都有所收穫,才是一堂好課。

通過教學與反思,如何面對學生的差異,如何尊重學生的個性,如何欣賞他們的才能,老師們自己也能悟出真知灼見。其實,小學生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也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複雜。對兒童的認識不能憑想象,必須投入地、全面地、一次次地觀察、思考,這是每乙個小學教師都必須做的,因為,兒童觀決定教育觀。

(二)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生的「學」是教師「教」的基礎

近些年來,「學習學」,成為人們關注的乙個熱點。那麼小學生是怎樣學習語文的?小學生學習語文要經歷怎樣的乙個心理過程?這些問題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盡力破解的。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小學生其實是語文學習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受教者。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現代兒童教育存在的乙個誤區就是把兒童看成是乙個空的容器,教育者的責任是用**的知識和經驗盡量裝滿它。其實,蒙台梭利和重視兒童內在潛能激發的思想家盧梭等人的觀點是一致的:

兒童與生俱來擁有的靈性,正因為如此,兒童的發展才成為一種可能。另外根據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小學生的主要思維形式為形象思維。由此看來,小學生的積極主動的語文學習能力及其內在潛能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值得認真反思的。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包括一系列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影響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因素,可以從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與思維的智力因素和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來看。一般來說,小學生會在各種心理因素中表現得有強有弱。

當學生的語文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能幫助學生分析困難產生的原因,對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因素做出適當的調節。另外,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

(三)以學生成長為旨歸,珍視學生的天性與潛能

小學語文的教育目標可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也可以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總體來看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在於: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小學語文課程的目標應該服從於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根本目標。

關注兒童文化的朱自強先生認為:兒童與學校本就是相衝突的兩種文化。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教師應該注意兩點:

一方面承認、尊重兒童無限的創造力、鮮活的天性;另一方面為了幫助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公升,應該採用順應兒童天性的教學方法。

三、反觀教材

當談到教材研究時,常有人說;小學教師只要吃透教材就行了,沒必要作教材的研究與批評,其實恰恰相反,最有資格質疑、評價小學語文教材的人就是小學語文教師和小學生。當然,客觀、理性地研究與分析教材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

(一)理性看待教材與教參

在教學現場,我們常看到老師在教學中唯教材是命,視教參為上方寶劍,不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討論得多麼熱烈,老師最後給出的只是教參上的唯一答案,並且要求學生背下來。這一現象當然有應試教育的影響,但教師出於教育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應該自覺抵制這一壓力,擺脫教參的限制,大膽質疑教材。

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國的母語教材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目前在中國大陸就同時有多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在使用。這說明每一種教材都有其優勢與不足,有其一定時期與地域的適應性。

而且,幾乎每一次教材的修訂都會廣泛徵詢各方面的意見。工作在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應該具有教材分析與評價的意識,應該努力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二)以兒童的角度審視教材

田本娜教授在評價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時這樣寫道:選文的題材很豐富,人文性、教育性、知識性很強,尤其是體現了兒童情趣。其實,兒童情趣是我們長期以來在小學語文教材編寫中重視不足的問題。

我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識字」「寫字」「閱讀」「習作」的教學指標上,可是對於教材從版式、字型、印刷、插圖、色彩到選文、教學環節設計等是否為兒童所喜愛,是否適應兒童的接受規律等問題研究不足。今天學生的閱讀材料已經非常豐富,童書世界可謂異彩紛呈,語文教材如何成為孩子們愛不釋手的一本書,教師應該多一些觀察和發現。

今天的教學現實是,眾多的教師面對同一套教材授課,那麼對教材的創造性運用就顯得尤其重要。精彩好課也往往體現在與眾不同的創造性上,這裡一方面教師自己要對教材做深入的研讀,形成獨到的看法;另一方面,聽聽學生的看法,給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於是同一篇課文也就有了「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奇妙景象。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高寺臺小學劉老師 語文到底是什麼?語文到底該怎樣學?語文又到底該怎樣教?這是一直縈繞於許多學生和我們教師心頭的困惑。我徘徊,我彷徨,我無法解答。於是從許多教育家身上我開始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師呂叔湘說 講解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語言學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快樂的語文,快樂的 四環節 課堂 城關鎮羅莊學校陳紅霞 走進了羅莊學校 四環節 課堂教學改革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型火花的語文課堂。一 給學生乙個 自學的課堂 1 尊重 需要 注重 激趣與質疑 通過多種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的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乙個頭腦裡裝進另乙個頭腦裡,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