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之

2021-03-04 09:56:13 字數 3400 閱讀 7430

管理故事之8: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管理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

管理故事之7:三個和尚的新故事

從前有乙個三個和尚的故事,大家都曉得。乙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有這樣三個廟,這三個廟離河邊都比較遠。怎麼解決吃水問題呢?

第乙個廟.和尚挑水路比較長,一天挑一擔就累了,不幹了。於是三個和尚商量,咱們接力賽吧,每人挑一段。第乙個和尚從河邊挑到半路,停下來休息。

第二個和尚繼續挑.又轉給第三個和尚,挑到缸裡灌上去,空桶回來再接著挑。這樣一搞接力賽.就從早到晚不停地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滿了。這是採取協作的辦法。

第二個廟,老和尚把三個和尚徒弟叫來,說我們立下了新的廟規,引進了競爭機制。三個和尚都去挑水,誰水挑得多,晚上吃飯加一道菜;誰水挑得少,吃白飯,沒菜。三個和尚拼命去挑,一會兒水就滿了。

這個辦法叫引進激勵機制。實現了「體制創新」。

第三個廟,三個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們想辦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來連在一起,竹子中心都是打通的,然後買乙個轆轤。第乙個和尚把一桶水搖上去,第二個和尚專管倒水,通過漏斗進入水管,流入廟內水缸中。

第三個和尚在廟裡看看水缸,這個缸裝滿了,就把水管移到別的缸裡。一會兒水就灌滿了。這叫「技術創新」。

你看,三個和尚要喝水,要協作,要採取辦法.搞體制創新、技術創新。辦法在變,觀念也在轉變。

這些都是管理對策,都是管理方法。我國有一句名言:「夫運籌策惟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說明在治軍、治國、治生等一切競爭和對抗的活動中,都必須認真謀劃,正確研究對策,以智取勝。

小議教學中的兩個突出、四個注重

管理學教學與其它學科在教學中應有區別,尤其應當強調兩個突出、四個注重。

兩個突出是——

一要突出故事教學法,要運用精彩的故事體現《管理學》課程內容,在故事敘述中教學。

二要突出理念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要融入很多最新管理理念,從根本上啟發學生形成學會管理習慣,養成科學管理的創新理念。

四個注重——

一要注重為人教育。在《管理學》課程中一定要融入人生價值觀的教育,即可在根本上促進《管理學》課程的吸收,又可實現學生健康人品的塑造。

二要注重生活教育。《管理學》課程是一門滲透於生活方方面面的學科,這就給教學帶來了契機。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可採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列舉生活中案例來引導學生掌握非常抽象的管理理論。

三要注重教學細節。其實「細節決定成功」就是乙個管理學的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的觀察學生細微動作,如下課後誰會關燈等來說明博大精深的《管理學》理論。這不僅增強了理論的說服性,也觸動學生注重細節,而這本身就是在學習《管理學》理念的過程。

四要注重雙向交流。雙向交流一直都在強調,但對於《管理學》課程而言,其重要性更為突出。《管理學》主要研究的是如何組織特定群體為群體目標而一同努力的過程,因此學會人際交流是課程的本身要求。

基於這樣考慮,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引導學生雙向交流:一是同桌之間交流;二是男女同學交流;三是群體之間交流;四是師生之間交流,從而在課堂中一次次鍛鍊學生語言編輯能力等人際溝通技巧。

下面是鏈條回歸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流程圖:

鏈條回歸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乙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中,產生學習的需要,並通過互動、討論、交流,憑藉自己的主動學習、生成學習,親身體驗從認識目標到提出和達到目標的全過程。

三、鏈條回歸教學法的運用

現以《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實施鏈條回歸教學法的片段為例:

第一步,採集案例。

根據所要講授的管理理論,採集有感染力的相關漫畫案例:公雞給母雞開會

畫外音:

公雞訓話:公雞以高大的身軀站在母雞前面,大聲說,「各位母雞,你們過去每隔一天產乙個蛋,這是遠遠不夠的,產蛋率太低了,我要通過飼料的改進、環境的調整、溫度的除錯------,你們要三天產兩個蛋,隨著條件和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後要每天產乙個蛋------」

母雞議論:母雞們唧唧咯咯地在下面議論起來,「你這個大公雞真不是個東西,你不下蛋竟然讓我們下蛋,真是豈有此理!」

用漫畫案例啟發學生思維,引發學生興趣,開動學生腦筋,引起學生爭論。

第二步,擬定討論題目。

根據所要講授的管理理論和漫畫案例,設計如下討論題目:

⒈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公雞的訓話有道理嗎?並說明原因。

⒉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母雞的議論有道理嗎?並說明原因。

⒊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這副漫畫案例的寓意是什麼?

設計與管理理論及漫畫案例有緊密關聯性和耐人尋味性的討論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樂意參與和積極參與。

第三步,引領學生交流

根據擬定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組合思維、模糊思維、系統思維等方法進行多方位、多角度討論交流。

交流的提名方法,採取隨機點名法、學號尾數點名法、姓氏點名法、志願交流法等,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過程中,會有許多不同的觀點,甚至會有較大的爭論和爭議。

第四步,解析相關理論。

講《管理學》必然會講到美國的泰羅及其管理理論。

看看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美國管理大師泰羅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

美國的泰羅是西方「科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他的代表著作是《科學管理原理》,發表於2023年。泰羅在《科學管理原理》著作中提出了六大管理原理,其中有一大管理原理叫「管理與操作分離原理」。泰羅認為:

①應當按科學的方法使管理者與操作者在職能上分開,管理者應當專門進行定額、計畫、控制等管理工作,工人則應當嚴格按照要求去操作;②管理者也應當進一步分工,每個管理者只承擔一項或兩項管理職能;③管理者和勞動者在工作中必須互相呼應、密切配合,以保證工作按照科學的設計程式進行;④科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謀求最高工作效率。

第五步,駕馭理論解決問題。

根據泰羅的「管理與操作分離原理」,回過頭來再分析這副漫畫案例,便清晰可見:

⒈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公雞應當是管理者,管理與操作應當分離,管理者應當專門進行定額、計畫、控制等管理工作,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公雞作為管理者,想通過一系列管理方法與手段,較大幅度地提高產蛋率,是正確的,符合泰羅的「管理與操作分離原理」的要求。

⒉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母雞應當是操作者,應當嚴格按照要求去操作。母雞們唧唧咯咯議論,讓大公雞下蛋,是不對的,因為大公雞沒有下蛋的功能即不是它的職責範圍。

⒊這副漫畫案例的寓意是「管理與操作要分開」,要按照泰羅的「管理與操作分離原理」從事管理工作,就會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故事之建房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最後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思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鑰匙給他,說 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給你的禮物。老木匠震...

管理故事之電鋸開關

乙個伐木人去買鋸子,店員推薦他一把電鋸,並告訴他電鋸的效率是普通鋸子的很多倍。二天後,那個伐木人又來店裡了,此時的他非常疲憊,一進店他就說新鋸子伐木的效果極低,他要退貨。店員拿過鋸子開啟電開關,鋸子發出了正常的聲音,把伐 木人嚇了一跳 天哪,這是什麼聲音?原來他一直以來就沒有開啟鋸子的電開關。管理心...

教學故事之點滴

江西省鉛山縣葛仙山鄉中心小學庄小麗 成績的取得,不僅要付出辛勞,更多的是對教育教學不斷地總結與探索。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絡實際,讓學生去觀察 去思考 去動手操作,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充滿著無窮的樂趣。在平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