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與環境》複習知識點

2021-03-04 09:54:45 字數 4363 閱讀 8808

2023年6月16日整理:王亞華編號:

1.1人口增長模式

一、人口自然增長的衡量指標

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100%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100%

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二、人口自然增長模式(共有3種模式)

1、「高-高-低」模式

原始人口增長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極低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此模式出現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

傳統人口增長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較低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與當時傳統的手工勞動力相結合。

2、「高-低-高」模式,又叫過渡人口增長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長率。發達國家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屬於此種模式。發達國家從20世紀50年代進入此種模式,直到現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依舊屬於該種模式。

比如說廣大的亞、非、拉國家。

3、「低-低-低」模式,又叫現代人口增長模式,現在存在於廣大的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瑞士、挪威等西歐國家。但是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屬於此模式,比如:中國、古巴、南韓。

三、一些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情況

2023年,義大利、匈牙利、俄羅斯、德國等國人口出現負增長——出生率<死亡率。

希臘、葡萄牙、波蘭、奧地利等國人口呈零增長;

英國、比利時、芬蘭等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於零。

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模式型向「低-低-低」模式轉變。2023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為1.23%和0.59%。

四、當前人口增長模式下存在的社會問題

1、目前發展中國家,即「高-低-高」模式出現的社會問題有:

人口增長過快,人口與資源、環境矛盾越來越大。在城市出現了住房困難、交通擁擠、就業困難、社會治安混亂、環境汙染等問題,在鄉村出現生態破壞。少年兒童和青年的生活、學習、就業問題嚴重。

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2、發達國家即「低-低-低」模式出現的社會問題是:

人口增長慢,造成許多國家老齡人口比例公升高,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

對策:適當的鼓勵生育和外來移民,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設施。

3、中國出現的社會人口問題: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壓力。一方面要解決少年兒童和青年的生活、學習就業等問題,另一方面還要負擔老人的贍養,加重社會經濟負擔。

中國的人口政策:計畫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五、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

1、一定區域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的快慢,收到生物學規律的制約,也收到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領域的多重因素的影響。例如: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自然災害、人口政策等。

2、經濟越發達,出生率越低;婦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醫療衛生條件越好,死亡率越低,婦女就業狀況越好,生育率越低;一般宗教都布反對人口生育;戰爭會增加死亡率;人口政策比如計畫生育政策會降低出生率。

1.2人口合理容量

一、關於人口快速增長的描述

人**炸是社會學家描述20世紀出現的世界人口急劇增長的狀況,世界人口的「j」形曲線增長被稱之為人口的指數增長。

二、影響人口容量的因素

1、自然資源是影響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符合短板效應和木桶效應。自然資源與人口容量呈正相關。自然資源種類越多,數量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

2、科技發展水平與人口容量呈正相關,科技越發達,人口容量越大。

3、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與人口容量呈正相關,對外開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4、人類的消費水平與人口容量呈負相關,消費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三、自然資源對人口容量的限制性

自然資源中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都對人口容量有一定的限制性,但人口的增長也造成自然資源的危機。

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環境承載力之間的關係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環境承載力

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

五、人口容量的特點(3個)

臨界性(人口合理容量)

相對性警戒性(人口容量)

1.3人口遷移

一、關於人口自然增長、人口機械增長、人口流動和人口變動的關係

1、人口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即遷入人口的增加值)是人口變動的兩個方面。

2、人口移動的兩個方面:人口遷移(是指人類變更定居地的空間流動行為)和人口流動。

3、人口遷移不會影響總人口數量。

二、人口遷移的3個要素

1、空間移動2、居住地變更3、時間限度

三、近現代世界人口遷移路線

1、15世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特點從舊大陸到新大陸

從已開發國家到未開發國家

流向歐洲到美洲、大洋洲

非洲黑人到美洲

亞洲人向國外移民

2、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特點勞務輸出成主流

國際難民數量多

短期流動工人增加,定期移民減少

遷移流向發生變化

流向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

亞洲向東到北美洲,向南到大洋洲,向西到歐洲。

南美洲向北到北美洲

災害、戰爭而引起的遷移路線

四、人口遷移的分類

第一種分類方法按人口遷移空間範圍的不同,可以分為

國際遷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動、國際難民定居

國內遷移

第二種分類方法根據人口遷移的方向的不同,可以分為

從農村到農村

從農村到城市(發達國家歷史上,發展中國家當前)

從城市到城市

從城市到農村(發達國家當前)

五、我國人口遷移

1、建國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

特點:有計畫、有組織進行,流量小

流向:由東部向西部及東北地區

2、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

特點:自發性、流量大,流向發生明顯變化

流向:由中、西部經濟落後區向東部經濟發達區

六、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推拉理論)

城市化初期的推力:農村生活困難,就業機會不多,公升學與公升遷機會不多,生活質量低,公共設施不足,老式房屋生活不便,社會地位低。(農村)

城市化初期的拉力:工作機會多,賺錢機會多,醫療服務與社會福利相對理想,教育與公升遷機會多,休閒機會多,現代建築居住舒適,置業與致富機會多,社會地位高。(城市)

城市化後期的推力:人口密度大,失業率高,犯罪率高,建築物密集,房地產**高,交通擁擠,環境質量差。(城市)

城市化後期的拉力:人口流失,人口總量少,勞動力老化,農業投資少,農業生產條件差,農田荒廢,環境***。(農村)

七、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

1、自然生態環境因素

a) 人們喜歡從環境惡化(嚴重的水土流失、氣候惡劣)、自然災害(如洪水、暴雨、**、火山爆發、瘟疫等)的地方遷移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宜於農耕的平原或河谷地帶。

b) 由生態環境條件惡化而引起的移民,稱為生態移民或環境移民。

2、經濟因素

a) 地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人口在地區之間的遷移也就越頻繁。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人口遷入率較高,而經濟落後的地區,人口遷出率較高。

b) 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推進,大型建設專案的布局,區域的大規模開發,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成功機遇,吸引了大量人口遷入,改變了人口遷移的流量和流向,進而影響了人口空間分布。

c) 交通運輸促進了人口遷移。

我國當前人口遷移的原因

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

我國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長期剩餘,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

國家政策允許人口遷移

3、政治因素

a) 國家政策我國民工潮、上山下鄉

b) 政治變革石家莊成為省會城市後人口的變化

歷史上都城的變遷和朝代的更迭。

c) 戰爭戰爭與巴爾幹半島的人口遷移

4、社會文化因素

文化教育為接受好的教育二出國留學的人口遷移

家庭婚姻婚姻(青年人)、家庭(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宗教信仰種族之間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如:印巴分治,猶太人的人口遷移。

1.4地域文化與人口

一、文化與地域文化的概念

1、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傣家竹樓)和精神財富(京劇、雕塑)的總和。

2、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長時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現象。

二、文化背景與人口

1、婚俗會影響人口出生率

a) 初婚年齡的大小會影響人口的出生率。初婚年齡越小,出生率越高。

b) 婚姻的穩定程度會影響出生率。一般來說,婚姻關係不穩定會降低人口出生率。

2、宗教宗教一般都不反對人口增值。如:天主教、印度教。

三、中國文化與人口

婚姻觀從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生育觀從多育多子到只生乙個。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加人不加菜,只是多雙筷。

擇業觀從學而優則仕到全民皆商

居住觀從安土重遷到四海為家。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變化1 1人口的數量變化習題

1.1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 單選題 下表示意世界某國人口增長模式的演變過程,四個階段均符合諾特斯特人口發展模式特徵。據此完成下列1 2題。1.該國家人口增長模式的先後順序是 a.甲 乙 丙 丁b.乙 甲 丙 丁 c.甲 乙 丁 丙d.乙 甲 丁 丙 2.與丙階段人口增長模式相似的是 a.肯亞b.印度c...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識總結

第一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第一部分知識清單 第一節區域的基本含義 1 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地表空間單位。區域的劃分 以某種指標為依據 單一指標 綜合指標 以某種要素為依據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2 區域的基本特徵 具有一定的界線 明確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節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基礎過關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乙個巨大 熾熱的氣體球。據此回答1 2題。1 太陽物質構成的主要成分是 a 氫和氧b 氧和氦 c 氫和氦d 氧和氮 2 太陽巨大的輻射能量來自 a 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b 太陽內部的核裂變反應 c 太陽表面劇烈的太陽活動 d 太陽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