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2021-03-04 09:48:02 字數 2808 閱讀 1191

現象一:「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話音剛落,教室內人聲鼎沸,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學生讀得搖頭晃腦、面紅耳赤,場面煞是熱鬧,教師頗為滿意。這已日漸成為一種時尚。

反思:(一)難道學生個個都喜歡高聲朗讀?仔細想想,答案非常明顯。學生之所以都選擇高聲朗讀作為「喜歡」的方式,不排除以下兩方面原因。

1.受從眾心理趨使。部分同學的放聲朗讀使其他同學身不由己,為給老師傳達「我讀得很投入」這一資訊,就不惜扯著嗓門,搖頭晃腦。

2.學生無其他方式可選。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放聲朗讀歷來都是「用喜歡的方式讀」的代言,成了學生固定的閱讀思維程式。

他們從未學過默讀,更不知瀏覽是什麼,以至於有學生在考試時還要出聲讀卷。

(二)難道一定要「用喜歡的方式讀」嗎?我認為,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這種說法也未必恰當。因為默讀、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種高心智活動往往會讓學生在自主選擇時避難就易。

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即放聲朗讀,那麼,其默讀、瀏覽能力就會日漸萎縮。

結論:這是淺表性的「選擇性學習」,不排除「放任自流」之嫌。

啟示:(一)要教給學生默讀、瀏覽等多種閱讀法——讓學生可選擇。

(二)要引導學生針對不同內容,不同情境選擇不同的閱讀法——讓學生會選擇。

現象二:對一些文句優美描寫精彩的片斷,教師對其中的重點詞句視而不見,讓學生籠統讀過幾遍就一了百了。

反思:(一)不加咀嚼的朗讀真能讓學生感悟、理解、內化嗎?我們是否把朗讀的功能過於誇大了?不啟動思維,不用心體悟,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如此這般,怎能消化?

談何積澱?學生的語文素質又從何提高?

(二)語文的模糊性排斥品詞析句嗎?「適度模糊」是在當前語文教學理性有餘、感性不足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不排斥品詞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反之,它還憑藉一定的品析理解能力為支撐。

就像行書之與楷書,沒有端端正正、一筆一畫,哪來行雲流水?

結論:這不是「模糊性理解」,而是隔靴搔癢。

啟示:(一)語文教學需要品詞析句,甚至咬文嚼字。

(二)將品詞析句與朗讀相結合,有品有讀,語言文字才能得以消化、積澱,學生才能學會閱讀。

現象三:在朗讀比賽中,有一方明明不如對方,其他學生的評判也十分明了。但是,教師在總結性評判時總會說:「平分秋色」。

反思:(一)指出不足,就一定傷他自尊嗎?不!應該說,絕大部分的學生的心靈並非如此脆弱,不堪一擊。

即便部分學生如此,那麼,這般「呵護」也只會使其心靈更嬌更脆。何況虛假的評判反饋給學生的是錯誤的資訊,這種欺騙對該學生而言也構成了傷害。

(二)在保護一方的同時是否又傷害了另一方呢?那位明顯勝出一籌的同學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偏心」,其他學生領教到的亦或是你的「黑白不分」。對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師還可敬嗎?

以後的教育還有說服力嗎?

結論:這是狹隘的「尊重」,可能換來的是無盡的「傷害」。

啟示:(一)評判客觀公正,才具說服力。

(二)教師應善於指出學生的不足。

反思這些現象,思緒萬千。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紛繁的教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層出不窮的先進教育理念,瞻前顧後裹足不前也好,不加消化機械運用也好,都不是應有的態度。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這才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素質。

二、 法國最著名的牧師納德蘭塞姆聆聽過一萬多人的臨終懺悔,他說,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每個人最後的反思,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幾十年,做到了這點,便有50%的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

我們的教學中,多乙份反思,或許會多乙份清醒,多乙份進步。

語文教師,我一直以為是最難當的。作為母語,似乎誰都知道都會理解都可以說上一二。前幾年語文大討論時,多少偏激之詞言猶在耳,多少老教師感嘆越教越不會教。

我困惑,摸索,聽了幾位大師言談,觀摩了幾堂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偶有一些心得體驗,聊且作為反思。

首先,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必須過硬。聽、說、讀、寫不必說樣樣精通,起碼必須能鎮住學生,在學生面前能有幾分自信。我真正感到自己在課堂能閑庭信步,揮灑自如,是普通話培訓之後。

自己朗讀能力提高之後,可以自如地範讀,底氣就足了。基本功過硬,語文教師本身就是語文。比如如果你善於聽,學生課前三分鐘演講,你的評點,引申就有根據,有針對性。

觀摩一些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往往會發現他們本身素質相當之高。可惜,目前的培訓機構對這方面的訓練太少了。

其次課堂的成功,備課必須充分,要帶有自己的思考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的魅力就在於它是很有個性的,能緊密聯絡生活的。

陸游教孩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所以語文教師是乙個雜家,必須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思考。

學生如果會認為自己的語文老師知識淵博,上課能有一些新見解,就成功了一半。比如《項鍊》,未必就批判資產階級虛榮心;《裝在套子裡的人》未必就一定要大談揭露沙皇軍警的黑暗。

教學中講究一定的教學藝術。試看這樣乙個教學片段:同學們暢所欲言,對王權意識和奴性意識大加批判,我也加入他們行列,講了幾個小故事:

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的**時,有人質疑赫魯雪夫為什麼不在史達林在任時指出他的過錯,赫魯雪夫拍著桌子:「誰在說話,給我站起來!」人嚇壞了,以為大禍臨頭。

赫魯雪夫幽默地說史達林就是這樣做的。高壓**下,必有奴性。隨後講了薩達姆的「萬人坑」,講了康熙、乾隆時代的***,講了孫志剛的遭遇。

大家一下子陷入深思。這是我在教讀《我若為王》一文時的一段「穿插」。將歷史、現實和課文聯絡在一起,撥動著學生的心弦,不僅恰切的豐厚了教學內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課文的主題,強化了教學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機地適度地「穿插引入」,可以讓行多行多的課表現得活潑靈動。教學藝術是需要學習總結的。這一點,湖北特級教師胡明道老師做得相當成功。

她將課堂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加以分析,歸納了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法,所以在課堂上她能游刃有餘。而我們往往還憑經驗駕御課堂,有時感覺很不錯,有時感覺很失敗。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新一輪課程改革猶如一股春風撲面而來,語文課程標準 的實施為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由於激發了興趣,絕大多數學生愛學語文了 由於落實了讀書實踐,大多數學生真學語文了 由於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部分學生開始有個性地學語文了。課堂上多了動感和鮮活,一言堂 變成了 群言堂 還時有學生語驚四座的真知灼見,...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3 結合課文和 積累運用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對語言的積累。4 根據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 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 精心設計教案,按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逐一分析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