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生活》教研工作總結

2021-03-04 09:47:21 字數 1397 閱讀 3058

大邑縣安仁鎮學校《品德與社會(生活)》學科教研工作總結

本教研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積極落實新課標的要求,以《品德與社會》和《品德與生活》新課標為指導,以「以學定教」為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重視《品德與社會(生活)》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素質。

我們學校一般是班主任擔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而她們日常工作是很繁忙的,既要上語文課,還要承擔煩瑣的班主任工作。但是老師們從來不馬虎品社課的教學,都能有計畫進行教學。學期初,領導明確要求教師備課要符合學生以及教學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計適合各層次學生的課堂提問。

課後,還要求老師著重對教學得失進行反思,以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教育,最終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認真落實新課標,積極提高課堂實效。

本學期,我校積極開展了以「認真落實新課標,努力提高課堂實效」為主題的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這次研討活動研討氣氛濃厚,教師們通過組內學習、準備說課、集體備課、上課和課後討論,增強了「新課標」 的意識,並認真地將「新課標」教育自然地滲透於課堂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三年級的曠萍老師《看地圖,找家鄉》,四年級的趙發亮老師《怎樣買東西》,一年級的陳寅老師《我是家裡的開心果》都接受了縣教研室領導們的好評。

在進行《品德與社會(生活)》教學時,應該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並將問題毫無保留地講出來,教師組織大家充分討論,引導學生尋找多種解決方法,並自主地學習,無形中滲透生命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三、不斷創新,《品德與社會(生活)》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其實《品德與社會(生活)》的教學不僅僅侷限課堂,我們的目的是,能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東西,真正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遇到事情能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有效的方法解決。所以我們和大隊部聯手,搞了很多次有特色的活動,比如「我是交通安全小衛士」當小交通警察,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為,讓學生了解遵守交通的重要性和警察叔叔的辛苦,學生個個都表示以後一定遵守交通法規。本學期最重要的活動是「百年校慶」大隊集會,結合我們《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育孩子要做乙個守誠信的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

教和學的關係問題,是貫穿教學活動的基本問題,教和學、學和教是相伴而行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既可以先學後教,也可以先教後學,沒有硬性規定,整個教學活動,可以說是「在教中學,在學中教」,但必須要「以學定教」,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以學定教」呢?例如:在三年級的《我的家鄉變化》,先通過回家觀察家鄉的點點滴滴的變化,通過了解我們安仁小區、樹人街文旅集團的注入,建川的建成等這些年的變化真切的了解家鄉。

在課堂上做乙個交流匯報。教師在作出補充。這樣起到乙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我校把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行為規範放在首位,學校領導也積極地為《品德與社會(生活)》教學創設條件。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孩子們能在安仁鎮學校得到全面發展。

密度與社會生活教學設計與反思

整體設計 本節是在學習了密度概念及其測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利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節內容是對密度知識的拓展,一方面通過本節教學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密度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價值,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的能力。本節教學可按 總 分 總 的框架進行設計 先組織學習閱讀教材...

優化環境創造和詣社會生活工作總結

二要創新環保責任機制。要強化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 問責制 追究制,將 環保一票否決 真正落實到各級領導的政績考核和 部門年度考核 評先創優等各個方面,並通過量化指標真正達到與領導的評績 職務任免掛鉤,促進區域環保工作領導力度再強化,依法管理抓到位,環境監察公升效能,優化環境促和諧。三要創新環境監察機制...

在學生社會生活中進行品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 生活即教育 現在的一些 品德與社會 教學,往往脫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侷限於書本,迴避了現實生活。有效的教學,必須能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影響他們的心靈。所以,品德與社會教學必須讓兒童在開放性的教學環境中,立足生活,回歸生活,自主實踐,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一 將學生現實生活內容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