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總結

2021-03-04 09:47:21 字數 1430 閱讀 7447

臨汾市第二小學校李娟

一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 我們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共有三名專職教師。我們思品教研組在學校領導的支援下,在教導處的直接領導下,我們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南,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範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成教育。

明確品德與社會學科 「回歸生活」教學原則。 我組教師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積極實踐課程改革理念。以更新觀念為前提,以實踐為基礎,以課堂教學為重點,加強研究,不斷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

以課程改革為契機,開展教學研討與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我校品德與社會生活學科的教學水平。

一、加強學習與培訓,領會課改精神實質

本學期初,我們組織本組教師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理解《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性質、教學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樹立品德與社會課程「回歸生活、熱愛生活、學會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強集體備課,把握教材,優化教學設計

根據期初計畫,本學期開展多次集體備課活動。組織教師分析新教材,研討主題活動的設計。優化教研活動方式,讓教師思考合作、交流體驗,在親身介入的活動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編者意圖,確立教學目標,把握教材重點,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

同時集思廣益,共同**和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活動。同時針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共同**教材與教法,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設計和實施個性化的主題活動的能力。對於青年教師參加賽講活動,大家都各抒己見,共同研討,試講,聽課評課,共同進步。

三、以研究課為載體,積極開展實踐探索。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其實施方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為使教師的教學活動體現新課程的設計要求,我們著重在教學設計上改革創新:採用五步教學法,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法能使每位教師參與其中,不僅可以互相啟發借鑑,而且能幫助教師將教材的設計與個人的創意結合起來,促使教師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教材,設計出較有新意的主題活動方案。

教師們平時能以活動為載體,注重讓學生課前收集資訊、課上展示交流資訊,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結合遊戲、情景表演等活動形式豐富學生的感知世界,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動手動腦來學習,在活動中建構認識,在活動中實踐行為。教研組全體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思想方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組老師經常在一起**教學方法,上教研課,進行集體備課,課後及**議、反饋,效果顯著。

四、規範學生的品德行為,用校園文化薰陶學生。

一年來,我們大力加強行為規範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守紀的行為習慣。從小、從近、從實、從細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並結合德育教育,徵集新的行為規範,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還組織學生進行了「中國夢」的演講活動,從小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

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學生的品德在生活裡萌芽,讓學生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總結

一 領會課程標準實施課題方案 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 樂於 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它具有生活性 開放性 活動性的特點。因此,只要處理好 玩 與 學 的關係,就能充分體現在 玩中學,學中玩 的快樂。我們反覆品讀了新課程的性質 基本概念 設計思路及教材的編排自...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校品社教研組以推進 二期課改 和 兩綱 教育為中心,圍繞著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生活化 的課題研究,開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從培訓 實施到研究,形成了 民主 開放 高效 的教研機制,提高了本校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一 積極參加學科培訓,提高德育課程意識。本學期,教研組繼續組織全...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畫

二 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不斷壯大骨幹教師隊伍 1 加強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 教學要求 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應積極開展相應的經驗交流,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