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意義

2021-03-03 21:43:01 字數 3117 閱讀 5369

大學生社會實踐對就業的重要性

2023年以來,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495萬人,待業人數145萬;2023年559萬,待業人數173萬;2023年611萬,待業人數196萬;到2023年高校畢業生達到630萬。隨著就業人數的大增,畢業生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

根據今年5月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發布的2023年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大學生求職心態更為現實,本科學歷人群中願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達到20%,而去年只有1.2%。而根據**,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創650萬新高。

通過調查分析,。

而擇業過程中的矛盾性最為突出,表現為個人理想和社會現實、長期利益與眼前利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種種衝突。大學畢業生因為社會經驗匱乏和主觀經驗不成熟,缺少一種綜合協調能力,面對就業中的種種矛盾患得患失,甚至出現種種盲目性的表現。在擇業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更多地注重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實際物質利益的得失。

在集體和協作觀念、服務和奉獻精神以及艱苦奮鬥方面與社會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背離。豐富多彩的理想和客觀實在的現實之間出現了巨大差距,「高不成,低不就」成為當代大學生就業時的普遍表現。

大學生就業力與社會需求脫節。我們在對一些企業的走訪調研中了解到,企業在選擇大學生時對大學生有各方面素質的要求,集中在大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專業知識以及個性特長幾個方面。歸結起來,即是我們所說的對大學生就業力的要求。

所謂大學生就業力,是指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和完善起來的適應社會發展和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實際能力和素質。其基本構成要素為社會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即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和思想道德品質職業精神。德才兼備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剛性標準。

用人單位無一例外地關注畢業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而當代大學生往往因為理論和實際運用的偏差,對自身素質的提公升沒有合理的取向和規劃、社會實踐經驗的匱乏以及不良擇業觀導致思想意識浮華,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力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差甚遠,從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低。

要提高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在巨集觀壓力以及人才競爭自熱化加劇等情況不能改變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從大學生自身素質著手,改變其不合時宜的擇業觀,提高其自身就業力。而當今社會實踐在大學校園的普遍開展正順應了這一需要,豐富多彩的實踐形式很好地促進了大學生競爭力的提公升,且不同的實踐形式對於大學生不同能力的提公升有很強的針對性,適應了不同型別大學生的需求。

上述不同的實踐形式為大學生在培養擇業觀、提高就業力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能夠進一步檢驗、矯正和彌補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鍛鍊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從而積累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樹立正確的立業觀和擇業觀,適應市場,順利就業。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1.拓展綜合素質,做「適應型」人才

當前人才市場要求高校畢業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是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要求,更是人才市場競爭和職業發展的要求。社會實踐正是大學生拓展自身素質的主要載體之一,使學生通過實踐磨練意志、砥礪品格、發展個性、鍛鍊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設計,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拓展自身的綜合素質,使擇業觀和就業力得到雙重完善,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要求,成為.. 「學歷+素質+技能」的 「適應型」人才。

2.增加社會閱歷,積累工作經驗

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是職業場中的決定因素,這對於涉世不深的大學生而言的確要求太高,但 「自主擇業」和「雙向選擇」的就業政策已把高校畢業生推向求職市場,不再有任何的優惠政策。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是校園裡很難學到的,只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個人的綜合能力,提高就業力,縮短畢業後適應社會的時間,才能在社會大環境中更好地適應、穩步提公升自己。在社會實踐中日積月累,把體驗內化成自己知識和人格的組成部分,最終昇華為自身的閱歷和經驗,在社會人才市場中提公升自己的競爭力,甚至利用自身的優勢與社會人員競爭。

3.培養創業能力,樹立正確的創業觀

當今大學生創新創業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校期間通過創業實踐,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業慾望,使學生勇於創業、樂於創業、不斷激發個人潛在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創業的艱辛、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又能堅定創業信念,積累經驗。

社會實踐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自己,為日後創業全方位鍛鍊自己。

4.樹立市場意識,培養正確的擇業觀

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還能夠樹立市場意識,擯棄一些錯誤的觀念,理解真正意義上的競爭,認識到和諧社會中的優勝劣汰,培養競爭意識和精品意識。在社會實踐中了解企事業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大學期間努力地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在畢業時端正就業態度,避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和定位錯位,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業。對於大多數高校畢業生而言,目前就業仍是唯一的選擇。

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提前進行社會化和個性化發展,了解社會、認知自我、準確定位,樹立正確的立業觀和擇業觀。在就業過程中適應就業市場的要求,在短時間內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實現初次就業,成功準確地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經過社會實踐你認為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的問題,由學生自由發揮,我們按出現頻率的高低排列,大學生最大的收穫依次為:(1)積累社會經驗,為以後步入社會打下乙個好的基礎;(2)培養了吃苦耐勞精神及遇到失敗和挫折後的心理承受能力;(3)體會到生活艱辛,金錢來之不易;從調查結果看,幾乎所有同學將前三位寫進了自己的最大收穫裡,說明高職大學生意識到呆在學校的侷限,渴望走向社會、了解社會。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社會與理想社會的差距,學會如何主動地適應社會,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實際的進步。

社會實踐中,大學生不再是課堂裡被動學習的客體,而是活動的主體,他們可以施展才幹,大顯身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和他人服務,用自己的努力贏得社會和他人的支援與肯定。針對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可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根據不同年級分層次進行。大一的同學應加強思想政治修養,其形式主要以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為主;大二的同學應加強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其實踐形式主要以志願服務、農村調研、了解企業文化為主;大三的同學應加強成才意識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踐形式主要以企業掛職鍛鍊,創新、創業實踐為主,突出專業實踐特色。

適者生存,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則。而生存的價值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對此,大學生應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和環境,而不是消極等待與退縮。

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積極提公升綜合素質,使自身在心態和能力各方面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此,我希望所有的同學在校期間在不影響正常專業知識學習的前提下,大膽走向社會,參與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公升自身的就業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從而在畢業時能找到與自身知識水平、性格特徵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意義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為期十天的社會實踐已結束了,固然我真正下鄉的下鄉時間只有幾天,但是對我來講,是多麼珍貴的一筆財富。在這些日子裡,我們共同經歷了快樂 辛酸 收穫 付出,但是我們都無怨無悔。在這次下鄉活動中,包括前期預備工作,我收益挺多,讓自己能夠更加清楚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如吃苦刻苦能力,意志堅定...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和作用

第五,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和促進 兩個文明 建設。社會化貫穿於人的整個生命歷程,是每個人必須面對和經歷的。大學生社會化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成才與發展,甚至關係到他們一生的命運。社會實踐有利於大學生社會角色的轉變,強化其角色型別的分辨能力,角色扮演心態的健全能力,角色的適應能力 社會實踐有...

關於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問卷調查

1.您的性別是 a 女 b.男 2.您的年齡是 a 20歲以下 b.20 30歲 c.30到40歲 3.大學期間您參加過社會實踐嗎?a 從未參加過 b.1 3次 c.3次以上 4.您身邊的人支援您參加社會實踐嗎?a 支援 b.不支援 c.無所謂 5.對於如今大學生社會實踐您的看法是 a 有必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