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析法證明不等式教案

2021-03-04 09:42:01 字數 4021 閱讀 9305

北京五十五中韓亦軍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學生掌握和應用分析法證明不等式.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分析法的證題格式並能熟練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綜合法證明不等式.綜合法是從已知條件入手去探明解題途徑,概括地說,就是「從已知,看已知,逐步推向未知」.

綜合法的思路如下:(從上往下看)

(用投影片)

師:其中,a表示已知條件,由a可以得到它的許多性質,如b,b1,b2,而由b又可以得到c,由b1還可以得到c1,c2,由b2又可以得到c3,…,而到達結d的只有c,於是我們便找到了a→b→c→d這條通路.當然,有時也可以有其他的途徑達到d,比如a→b1→c1→d等.

但是有許多不等式的證明題,已知條件很隱蔽,使用綜合法證明有一定困難.

這一命題若用綜合法證明就不知應從何處下手,今天我們介紹用分析法證明不等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複習了舊知識,並指出單一用綜合法證明的不足之處,說明了學習分析法的必要性)

分析法是從結論入手,逆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條件,直到和已知條件溝通為止,從而找出解題途徑.概括地說,就是「從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攏已知」.

分析法的思路如下:(從下往上看)

(用投影片)

師:欲使結論d成立,可能有c,c1,c2三條途徑,而欲使c成立,又有b這條途徑,欲使c1成立,又有b1這條途徑,欲使c2成立,又有b2,b3兩條途徑,在b,b1,b2,b3中,只有b可以從a得到,於是便找到了a→b→c→d這條解題途徑.

(對比綜合法敘述分析法及其思路,便於學生深刻理解分析法的實質及其與綜合法的關係)

師:用分析**證「若a到b」這個命題的模式是:

(用投影片)

欲證命題b為真,

只需證命題b1為真,

只需證命題b2為真,

……只需證命題a為真,

今已知a真,

故b必真.

師:在運用分析法時,需積累一些解題經驗,總結一些常規思路,這樣可以克服無目的的亂碰,從而加強針對性,較快地探明解題途徑.

下面舉例說明如何用分析法證明不等式.首先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板書)

(此題以教師講解,板書為主,主要講清證題格式)

師:請看投影,這個題還有一種證法.

(投影片)

師:這種證法是綜合法.可以看出,綜合法有時正好是分析過程的逆推.證法2雖然用綜合法表述,但若不先用分析法思索,顯然用綜合法時無從入手,有時綜合法的表述正是建立在分析法思索的基礎上,分析法的優越性正體現在此.

師:若此題改為

下面的證法是否有錯?

(投影片)

① ②③ ④⑤ ⑥⑦因為63<64成立,

⑧ ⑨(學生自由討論後,請一位同學回答)

生:我認為第②步到⑦步有錯,不等式①兩邊都是負的,不能平方.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證明過程中的錯誤,但錯誤原因敘述得不夠準確.這種證法錯在違背了不等式的性質.

若a>b>0,則a2>b2;若0<a<b,則a2>b2.

(不失時機地聯絡舊知識,在以新代舊的過程中,數學知識可以不斷得到深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師:下面看第二個例題.(板書)

(學生推證,教師巡視,請一學生口答)

因為c>1,

即證-1<0,

因為-1<0顯然成立,

師:以上兩個例題充分顯示了分析法的優越性.

師:這個題目我們曾經用比較法進行過證明,請同學們考慮用分析法如何證明?

(學生討論,請一學生回答)

生:因為b>0,所以b+1>0,去分母,化為a(b+1)<b(a+1),就是a<b,這個式子就是已知條件,所以求證的不等式成立.

(學生理解了分析法的原理,應予以肯定,但這個回答不能作為證明過程,學生往往忽略分析法證明的格式,要及時糾正)

師:這位同學「執果索因」,逐步逆找結論成立的充分條件,直至找到明顯成立的不等式為止.很明顯,逆找的過程正是把「欲證」由繁化簡的過程,因而分析法對於形式複雜的證明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作為證明過程,這位同學的回答不符合要求.應該如何證明呢?

(請一位同學板書)

因為b>0,b+1>0,

故只需證a(b+1)<b(a+1),

即證ab+a<ab+b,

即證a<b,

師:如果將這個題變化為

其證明方法與例3相同.此題表明:分子、分母都是正的真分數,分子、分母同加上正數m,分數值變大——但不超過1,這是分數的

何?(講完乙個例題後,將例題引伸是教學中常做的一件事,它可以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昇華」,發展學生的思維,並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例4 已知:a,b∈r+,且a≠b,求證:a3+b3>a2b+ab2.

生甲:我用求差比較法可以證明.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簡單過程)

證法1:(a3+b3)-(a2b+ab2)

=(a+b)(a2-ab+b2)-ab(a+b)

=(a+b)(a2-2ab+b2)

=(a+b)(a-b)2.

由a,b∈r+,知a+b>0,又a≠b,則(a-b)2>0,進而(a+b)(a-b)2>0,即(a3+b3)-(a2b+ab2)>0,所以a3+b3>a2b-ab2.

生乙:我是用分析法證明的.

證法2:

欲證a3+b3>a2b+ab2,

即證(a+b)(a2-ab+b2)>ab(a+b),

因為a+b>0,

故只需證a2-ab+b2>ab,

即證a2-2ab+b2>0,

即證(a-b)2>0,

因為a≠b,

所以(a-b)2>0成立,

所以a3+b3>a2b+ab2成立.

生丙:那我可以用綜合法證明.

證法3:

由a≠b,知(a-b)2>0,即a2-2ab+b2>0,則a2-ab+b2>ab,又a+b>0,則(a+b)·(a2-ab+b2)>ab(a+b),即a3+b3>a2b+ab2.

師:以上三位同學熟練地應用學過的證明方法,對同一命題用三種方法進行了證明,開闊了思路.同學們應學會針對具體題目,靈活地選取方法.

(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法,對同一命題分別用這兩種方法證明,便於對比,在教學中,應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能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靈活地運用各種證法)

例5 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數,

(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證明:且上述三式中的等號不全成立,所以

師:這個證明中的前半部分用的是分析法,後半部分用的是綜合法,

意箭頭的方向.

課堂練習:(投影片)

3.若a,b∈r+,求證:a5+b5>a3b2+a2b3.

(第3題是例4的推廣.所謂推廣,就是把真命題放在更廣的範圍內考查,因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要想做出推廣,認清式子的「結構特徵」是突破口.就例4中的a3+b3>a2b+ab2而言,不等號兩邊都是二元的三次齊次式,推廣至少有兩個方向:(i)次數能否提高?(ii)「元」能否增多?

對學有餘力的同學不妨試試看)

(請同學做以上三個練習,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教師巡視,發現問題,當堂指正)

小結:師:這節課主要學習了用分析法證明不等式.分析法是證明不等式時一種常用的基本方法,在證題不知從何下手時,有時可以運用分析法而獲得解決.在「執果索因」逆推過程中,請同學們小結常用技巧.

生:可以通分、約分、多項式乘法、因式分解、去分母、兩邊乘方、開方.

師:使用這些技巧變形時,注意遵循不等式性質,還有什麼補充?

生:還有指數,對數性質.

師:(再補充)以及三角公式等等,運用同學們總結出的這些技巧,目的是將「求證」由繁化簡,直至逆推出已知或顯然成立的結論.另外,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有時我們可以用分析法思索,而用綜合法書寫證明過程,或者分析法,綜合法相結合,共同完成證明過程.

作業:根據三角函式的有界性,sin2α≤1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因此,教師應及時提出問題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後開拓學生思路,啟迪學生智慧型,求得問題的解決.乙個問題解決後,及時地提出新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逐步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表面到本質,把學生的思維步步引向深入,直至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安排是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問題深化,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狀態.

分析法證明不等式

教學目標 1 掌握分析法證明不等式 2 理解分析法實質 執果索因 3 提高證明不等式證法靈活性.教學重點 分析法教學難點 分析法實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分析法 證明不等式時,有時可以從求證的不等式出發,分析使這個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把證明不等式轉化為判定這些充分條件是否具備的問題,如果能夠肯定這...

不等式 用比較法證明不等式

教學目標 1 理解,掌握比較法證明不等式 2 培養滲透轉化 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提高分析 解決問題能力 3 鍛鍊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的嚴謹性 靈活性 深刻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 求差比較法證明不等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求差後,如何對 差式 進行適當變形,並判斷符號是本節課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 不等...

用構造區域性不等式法證明不等式

有些不等式的證明,若從整體上考慮難以下手,可構造若干個結構完全相同的區域性不等式,逐一證明後,再利用同向不等式相加的性質,即可得證。例1.若,求證 分析 由a,b在已知條件中的對稱性可知,只有當,即時,等號才能成立,所以可構造區域性不等式。證明 同理,例2.設是n個正數,求證 證明 題中這些正數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