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黨爭內容的讀書筆記

2021-03-04 09:40:37 字數 5952 閱讀 7642

1、關於明末士大夫名節與黨爭的若干反思

1、明末王學末流「無善無惡」的心體說,極大地消解了士大夫的名節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並導致了整個社會文化生態的惡化(文化對士大夫觀念的影響)

2、東林清流士大夫苛於君子小人之辨,疾惡太甚,失之偏激,既未能對敵對黨派採取正確策略,也沒有團結中間派,結果釀成急變,促成了閹黨勢力的膨脹(東林黨自身的缺陷使得閹黨勢力有可乘之機)

3、三、閹黨政治本質上是小人政治。明末清流士大夫書生氣太重,思想激進,但清操有餘而機變不足,致使對閹黨的政治鬥爭陷入窘境並以失敗告終(東林黨失敗的原因)

4、四、明末黨爭的無序全面毒化了政治,加劇了政治危機,它給建州女真關外坐大、入主中原以可乘之機(黨爭的影響)

2、論牛李黨爭

1、是什麼之爭?牛李兩黨爭執的焦點並不是「科舉」與「門第」之爭二兩黨爭執的焦點也不是對藩鎮叛亂持不同態度三牛李黨爭是統治階級內部一場爭權奪利的鬥爭

2、為什麼會產生黨爭?黨爭強弱與皇權強弱的關係

三、曾布「奸臣論」辨析

———立足於北宋中後期黨爭的考察

1、從神宗朝的熙豐變法到徽欽之際的靖康之難,短短的六十多年間,新舊兩黨你方唱罷我登場,國家政治走向了週期性反覆動盪的怪圈

2、宋代黨爭的特徵:朋黨和朋黨之爭歷代有之,它是統治階級內部權力之爭的產物,也是**主義**集權的政治制度的派生物,但北宋新舊黨爭除此之外,還有著其獨有的特點柳詒徵先生這段論述揭示了新舊黨爭區別於**社會中以往歷代朋黨之爭的不同之處,即在於新舊兩黨「皆主於救國」,體現了北宋士大夫一種志在當世、憂國憂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精神是以往代朋黨之爭中所沒有的。

3、宋代新舊黨爭產生的原因:儒家自古以來就宣揚「道不同不相為謀」,非此即彼的思維模

式,除了新舊兩黨,第三陣營是沒有的

4、新舊兩黨的演變:事實上,北宋新舊黨爭最終偏離了政見之爭的軌道,走向了更為激烈的意氣之爭,士大夫黨同伐異,喜同惡異的政治性格被充分凸顯。(演變的原因是什麼呢?

沒有法治?官僚的晉公升依靠?「政黨分肥制?

」)4、北宋臺諫制度與黨爭問題研究

1、黨爭成員的特點:北宋黨爭在主體上都是士大夫階層。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是世家貴族與宦官專權之爭,中晚唐的牛李黨爭是貴族官僚與庶族之爭。明朝後期黨爭也主要是文

官集團與宦官集團之爭。然北宋黨爭的主體雙方都是士大夫官僚

2、結黨先是由於政見不同:在變法活動中士大夫階層因為政

見不同,遂相互結黨,進行紛爭最終引發北宋政治生活中的全面黨爭,整個士大夫

階層都陷入黨爭漩渦。同時伴隨士大夫之間的政見相左的紛爭而引發出思想觀念上

的爭論,君子小人之辯,義利之辨等。

3、北宋黨爭對北宋政治的影響:長時間大規模的黨爭,給北宋政治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為北宋的滅亡種下了禍根。長時間的黨爭已經耗盡了北宋的政治資源,北宋王朝已是千瘡百孔,最終在少數民族的入侵走向滅亡。

以致元人在評價北宋歷史的時候發出「始以黨敗人,終以黨敗國」②之嘆。2.3.

1黨爭對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破壞2.3.2黨爭對政治風氣的影響

2.3.3黨禍對人才的**

5、中唐牛李黨爭與北宋新舊黨爭性質論

1、新舊兩黨在變法上的政見不同之處:除去在制置三司條例司問題上發生爭論外,新舊

兩黨在圍繞青苗法上展開的爭論,本質上也是兩種思想觀點的衝撞,即對「兼併」的認識衝突。熙寧四年三月樞密使文彥博與宋神宗論新法時

2、新舊兩黨剛開始時都希望能變法圖強:在反對范仲淹與王安石新法的同時,要求改變「三冗」之弊和更張法制之迫切願望,並不比新法倡導者弱,這些人中如張方平、司馬光、蘇軾、蘇轍、程頤、程顥等無不如此

3、北宋的新舊黨爭性質有所變化:

4、由純粹的政見之爭向意氣之爭發展,最後形成相互傾軋,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其深刻,

6、政治學視域下的北宋新舊黨爭探析

1、北宋新舊黨爭之特點梳理:最初是政見之爭,後來成為了人事之爭

2、妥協和公共的善——擺脫黨爭困境的設想,羅爾斯,筆者認為那些值得稱道的政治家應該是遵循理性妥協,並以全體公民的意志所構成之公共的善為價值取向。總而言之,筆者認為借助羅爾斯先生的重疊共識,政黨之間尋求妥協和公共的善,是擺脫黨爭困境的一種有益設想。

七、論北宋黨爭的起因

1、宋代綿延不絕的朋黨之爭與北宋立國的歷史特點和**集權的高度強化是

緊密相關的。

2、北宋王朝「異論相攪」的傳統家法和臺諫勢力的病態發展也與北宋的朋黨

之爭有著不解之緣。

3、宋王朝的日漸腐敗,危機四伏的窘況以及宋王朝素所奉行的統治政策,也

在客觀上為北宋的朋黨之爭創造了多方面的條件

八、元佑新舊黨爭起因探源

1、元佑新舊黨爭出現的社會歷史根源可徑直追溯至宋初。

2、根抵於趙宋王朝建國伊始,初萌於宋仁宗時期,是宋代社會各種矛盾交織發展的產物.

3王安石變法則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這個階層的利益.、

4、元佑新舊黨爭的思想根源如何呢?

九、從三篇《朋黨論》看北宋的黨爭成長健師君侯

1、所謂朋黨之爭,在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統治集團之間內部矛盾的具體反映,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可以說,這種鬥爭貫穿於整個封建社會,從未間斷,只是時隱時現,時強時弱,表現形式有所不同而已。(黨爭的實質)

2、北宋四個時期的黨爭的特點這一時期改革派與反改革派的鬥爭最具典型性.雙方(特別是改革派)有周詳的政治綱領,有自己的理論根據,頗具近代政黨色彩.如王安石的變法,他制定了青苗、保馬、保甲、免役、方田、均稅等一系列民政、財政、軍事的改革措施,並以注釋《周豐l》作為改革的理論根據。

而保守派的司馬光等,卻以祖宗之法不可變來抗拒新法,且以侵官、生事、徵利、拒諫來責難王安石。但這時的爭論,集中在新法是否可行.

3、北宋黨爭的特點流血少、士大夫之爭—不同政見之爭—近代黨爭的特點、後來變成了士大夫的意氣之爭

4、北宋黨爭呈現出這種特點的時代背景奪取後周政權,建立了北宋王朝。政權建立後,為了不使宋朝成為繼五代以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趙匡靖l施行了一系列加強君主****集權的措施.首先是削減州郡長官的權力。

州縣**由**官吏兼攝,臨時指派,三年一換。地方長官權力分散,任期短暫,無法與朝廷對抗。其次,限制宰相的權力。

宰相之下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管軍政、財政等大權。宰相權力的分散,從而確保了皇帝的大權獨攬。宋朝統治者還吸取了前朝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對外戚、宦官、后妃專權的弊病有所注意,並大量吸收知識分子參政議政。

「興文教,抑武事」,任用大批文職**以代替原的武官。科舉取士的數目大為增加,或間年一科,或三年一舉。每次取進士多者

三、四百人各科

八、九百人。僅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間,通過科舉得官的就近一萬人。到嘉枯八年(2023年),官吏便「十倍於國初」(司馬光《司馬文正公傳家集》卷二八)。

官僚機構臃腫,盛於以前各個朝代.為了鞏固**集權,統治者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當然各有利弊,

十、曾布與北宋後期黨爭

1、王安石變法引發的新舊黨爭構成了北宋中後期政治的主要特點,從神宗朝的

熙豐變法到徽欽之際的靖康之難,短短的六十多年間,新舊兩黨你方唱罷我登場,

國家政治走向了週期性反覆動盪的怪圈。明代宰相葉向高對這段歷史有乙個概括:

「自元枯諸君子用事,盡改熙豐之法,一激而為紹聖,則小人勝,反而為元符,

則君子小勝,又激而為崇寧,則小人大勝。當其勝,必盡去其人,盡反其事。即

易代革命,不若是甚者。綱紀,法度,國家,所以治亂安危,而堪此播弄,堪此

翻覆,亡形見矣。是安得不有靖康之禍哉!」277因此,許多後來學者認為北宋以黨

爭亡國,自有一定的道理。

3、之後變成了一種意氣之爭

4、新舊兩黨「皆主於救國」與其他黨爭的區別

5、原因:道不同不相為謀」, 邏輯思維上的排他性早已成為中國士人傳統文化心理和性格的一部分,走極端和不可調合是這種思維方法的顯著特點,

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

十一、北宋新舊黨爭與士人政治心態

1、 北宋的社會壞境===士大夫政治---士大夫積極參與政治

1.1.1宋朝的社會環境

17—21、研究現狀北宋黨爭由政見之爭蛻變為意氣之爭的原因

31、朋黨、黨爭的概念區別

59—64北宋具備的社會政治條件

73—75 新舊黨爭的概況

75— 80 黨爭產生的影響

147結成朋黨的原因

143士人政治心態與北宋政治

153 黨爭的形成跟士人的政治心態有關

151 政治影響

169—173 反思與評價 1、政治與道德分離;2、文學、學術、政治三個領域要分離

十二、「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

———以元兩案看宋代朋黨及其對世風的戕害

1、時代背景:宋代因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③的祖宗家法,言禁寬鬆,至仁宗后朋黨已為朝政的尋常風景;

2、哲宗元年間黨爭的特點:宋代的朋黨問題從太宗朝一直到宋亡,時起時伏,本篇考察的範圍僅限於哲宗元年間,理由主要還不是因為這一時期朋黨的傾軋特別激烈,而是因為這一時期是所謂「君子」黨得道的時期,且「君子」黨也以同樣手段處「小人」,以至於「君子」間相互攻訐與小人無異,所以朋黨的特點,尤其是朋黨的危害,在這一時期表現得特別充分。

3、**:元初新黨勢力盡斥後,被舊史稱為「君子」的元諸臣,又因理念以至風格、趣味之不同,**為洛蜀朔三黨①。三黨名稱,由其領袖籍貫而來。

洛黨領袖為程頤,朱光庭、賈易等為羽翼。蜀黨領袖為蘇軾,呂陶等為羽翼。朔黨以劉摯、王巖叟、劉安世為領袖,羽翼甚眾

十三、宋代朋黨思想及其對北宋政治的影響

1、總括宋代黨爭的概況:而當黨爭在緊鑼密鼓中謝幕時,趙宋王朝的統治已是氣數殆盡,不堪匡扶了.政治上的意見分歧,所操治國之術的不同,無一例外地演化為意氣之爭,以致於互相攻許,黨同伐異,最終導致黨禍,其原因複雜,固非一言可以蔽之。

筆者認為,北宋黨禍屢興和宋代的朋黨思想的熾盛密切相關。

2、宋代朋黨思想的主要內容

儒家傳統對黨爭諱莫如深----宋代大臣承認朋黨存在的合理性---君子與小人的區分標準不一樣,尋求皇權的認可

3、朋黨思想的杜會歷史根滾

封建**主義**集權的官僚主義制度的衍生物.朋黨思

想的形成又是受儒家名教思想影響的結果.

4、朋黨思想、朋黨之爭對北宋政洽的影晌

君子之黨與小人之黨的區分就成為宋代官僚士大夫攻擊異己,吹捧親信之人,藉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手段。敗壞了宋代的政治風尚,使得報復、訣謅之風盛行起來。

所謂「君子」「小人」勢若冰炭,不能相容.得勢者置國運於不顧,熱衷於握摧親信、拉幫結派,.排擠異已.

而一衛失勢,則會受到異巳分子報復性的打擊.鬥爭不斷公升級,從而嚴重擾亂了宋代的政治環境一,而一些別有用心的投機分子則亂中取勝,得位掌權後,禍國殃民以供一己之私。

寄希望於聖賢君主明辨君子小人,這無異於授人以柄,為封建帝王玩弄政治手腕,以自己的好噁公升貶大臣提供了藉口.至神宗熙寧間,任用

黨爭連綿使大宋政局更加混亂,元氣大傷,終至於無可救藥.所以,元人修《宋史》時,更直接指出黨爭交織發展,「始以黨敗人,終以黨敗國」④。

5、王安石推行新法時新舊黨爭的概況:王安石添官設署,但在用人上採取了極端的態度,以新法為標準,讚者用,反者貶。而且,他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號。

誠然,要變法革新,就必然要損害一部分官僚地主階級的既得權益,因此必然要遭到一部分人的毀謗。王安石提出「人言不足恤」,表現了乙個政治家不為流言所動而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但在實際上,王安石把一切異議都統統斥之為流俗,這種做法使一些對新法持善意批評態度的人離開變法集團,從而孤立了自己。

朝廷中以新法為分水嶺形成了變法派和反對派兩個宗派,兩派之間互相爭論、敵視乃至段謗。變法派依靠皇布的威嚴,使反對派的勢力暫時退避。然而,他們不甘示弱,而是在暗中蓄積力量.

王安石等人無視別人的批評一意孤行,從而使新法在執行中紙漏百出,流弊甚廣。使反對新法的人越來越多.哲宗即位,高後聽政,施行元佑更化即是對王安石黨同伐異的施政措施的清算。

司馬光在高太后的支援下,在當政一年多的時間裡廢除了所有新法,並用對待異黨的態度幾乎貶斥了所有熙豐變法的參與者。長期受壓制的反對派在復仇火焰的熾灼下,完全喪失了理智,他們僅憑對新法一時的不滿和反感就盲目地跟上司馬光開始了對熙豐新法的**倒算。這種現象便是否定的惡性擴大。

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是在對熙豐新法和元佑之政的正誤有了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跟隨司馬光的,而是朋黨思想在作怪,僅僅由於司馬光否定新法而接受了他.司馬光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正人君子,卻不是乙個頭腦清醒的政治家。他當政後不加分析地亂打一陣,介際上重蹈了王安石的覆轍。

有關《雷鋒的故事》讀書筆記

當我讀了這本書後,有乙個平凡的名字,永遠銘記在我的腦海裡。他用自己平凡的一生來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就是家喻戶曉的雷鋒。我們都有乙個名字,但雷鋒這平凡的名字卻做出了平凡的事,那就是他的勤儉節約。他從不為自己著想,心裡想的全是怎樣去貢獻國家。他自己的衣物都是一件補了又補的,試問一下,現在誰還會穿著這種補...

讀書筆記 《閱讀的力量》讀書筆記

時至今日,有多少人還有閱讀的習慣呢?作為成年人,我們傾向於讀網路上的快餐文字,加上 佐料更是美味。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在堅持不斷地讀紙質書呢?我們要是能了解這種閱讀的力量,對於語文能力的提公升是非常有幫助的,作為語文閱讀老師,我認同。睡前閱讀令人愉快。善於思考的人較愛閱讀。讀的越多的人越沒有 寫的...

讀書筆記 《屈原》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屈原 讀書筆記 屈原 這部作品用了兩個多小時就看完。其實每次靜下心來看書,就會把書中所描繪的情節,在自己的腦海中放入一張幻燈片,讓它清晰地在眼前放映出來。屈原,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世界名人,在這篇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乙個高大而雄渾,深沉而奔放的屈原形象。全書以 橘頌 開始,極力地塑造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