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讀後感

2021-03-04 09:39:19 字數 1440 閱讀 6623

江蘇省沙溪高階中學高二(2)班劉鑫公尺森

戰爭是什麼?或許,有人會說戰爭就是打仗。戰爭是打仗,對嗎?

對,戰爭就是打仗。可是更深入一層,戰爭是什麼?戰爭是殺戮、是死亡、是讓士兵與百姓崩潰的東西。

但和平又是什麼呢?和平,是發展,是希望,是夢想,是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東西。它是多麼美好而珍貴啊!

我在寒假當中,閱讀了德國作家雷馬克根據自己的戰爭經歷寫的一本**《西線無戰事》。它給我留下了很大的震撼。這本書的書名「西線無戰事」是在一戰最後兩年,人們在德**方的戰報中可以成百次地讀到的句子,對此,有人相信,有人懷疑,可是只有少數人知道,在這個句子背後隱藏著更多的悲哀、痛苦和毀滅。

二十歲的德國小夥子博伊默爾,以及他的同學和朋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最後兩年裡博伊默爾和他的同學當初只是些十八歲的青年,在長期接受老師們灌輸的所謂「英雄氣概」,「神聖職責」和「祖國」等愛國主義口號後,自願報名參軍,經過短期訓練後開赴西線參戰。但自從上了戰場的那一刻起,這幫熱血青年對生活熱忱的理想便在殘酷的硝煙與彈片的現實面前破滅了。確實,面對著鮮血、殘肢,、碎肉、腦漿和毒氣;面對著活生生的同學和戰友乙個個陣亡,戰場成了乙個個無名士兵的墳墓的慘劇;面對著每天都在生死線之間掙扎著,直到死亡的悲劇命運,有誰,還會對未來抱有理想?

戰爭不僅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給活著的人——特別是參加戰爭並在戰爭中成長的那一代年輕人以及他們的下一代——的心靈造成無盡的摧殘。與軍隊裡的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大多在戰前就有了工作,家庭,戰後可以很快恢復正常生活。可是這一代年輕人大多是僅有十

八、九歲的小夥子,上戰場前他們從來沒有過職業,他們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人。接著戰爭教會他們野蠻無情,教會他們丟棄夢想,讓這些年輕人每天在野蠻與良知,現實與夢想,這些極端之間苦苦掙扎,直到最後原本純潔的心靈被完全摧垮。而他們的下一代,則要面對由戰爭帶來的精神的荒野,無路可走,最終垮掉。

戰爭殘酷而荒唐,荒唐比殘酷更殘酷。書中曾有這樣的描寫:「我們看到頭蓋骨被炸飛的人還活著;我們看到兩隻腳被炸碎的士兵在跑著;他們靠著碎裂的腳步殘肢踉踉蹌蹌地拐進了最近的乙個坑洞;乙個二等兵用兩隻手爬了兩公里遠,拖著自己被炸爛的膝蓋向前;另乙個二等兵朝急救所走去,他的腸子從肚子裡滑到他兩隻捧著的手上;我們還看到一些沒有嘴巴、沒有下巴、沒有臉龐的人;我們發現有個人用牙齒緊緊咬住他乙隻胳臂上的動脈兩個小時,以免自己因出血過多而死去。

太陽公升起,黑夜來臨,榴彈一直在呼嘯,生命已到了終點。」沒錯,很血腥,很暴力,很殘忍,但我想,也很真實。乙個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是寫不出這樣的字句的。

我們無法想象出這樣乙個地獄般的景象,或者說我們不敢相信,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就在你腳踏的這個世界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廝殺。

雖然戰爭意味著毀滅與災難,但在人類的歷史長河裡,戰爭一直沒有停止,人類對和平的呼聲也一直沒有間斷過:伊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阿富汗、烏克蘭……這串名單還將繼續,還將給更多的人帶來苦難。而和平,依舊是夢幻泡影。

讀完這本書,我衷心希望戰爭將不會再繼續,和平,這個人類千百年來一直未能實現的夢想,將永遠留在人們身邊。

墨香2023年8月29日

讀後感 《看見》讀後感

看見 讀後感范文三篇 學會獨立思考,可以表達思緒,但盡量不要偏激,能了解背後的本質,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的評價事物,最後找到不合理的邏輯並為之努力去修繕它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由 第一篇范文看見讀後感 今天華東 華北很多地方下起了雪,我們這也是,上午的時候豆大的鵝絨般的雪花從天而降飄飄灑...

母親讀後感母親讀後感

失了母親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為大家帶來了母親讀後感,感謝大家支援。篇一 母親讀後感 世上有一本永遠寫不完書就是母親。這句話出自 母親 這篇散文是肖復興寫的。這一篇感人文的寫作順序是從始到終,乙個我從母親死後,對父親帶來的後母從反感到好感 從討厭到喜愛。文章一開始,我的母親...

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從 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 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 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