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華法系與中國法治近代化的心得

2021-03-04 09:38:03 字數 1137 閱讀 9101

要科學地認識和闡述中國法制史,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認識論。實事求是是治學的基本原則,也是研究中國法制史的基本方法。把實事求是原則運用於法史研究,就是要以歷史實事為根據,客觀地再現中國法制史的面目,**它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克服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無視古代法制在推進中華文明程序中的作用,認為中國傳統法制漆黑一團,都是落後的、反科學和反民主的東西,不值得研究。

另一種是苛救古人,無視古今法制的概念、內容及其他方面是否相同,以現代法治的理念套用、描繪和拔高古代法制。這兩種傾向都不符合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不能正確地闡述中國法制史,也無法區分古代法制的精華與糟粕,達不到研究中國法制史的目的。在這兩種傾向中,前一種傾向是主要的,應特別注意予以克服。

以實事求是的認識論研究中國法制史,要求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的發展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傳統法制和法律文化。其一,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去評價中國傳統法制。中國古代法制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維護和推動當時社會文明的法律保障。

儘管古代法制與現代法治在許多方面理念不同,在今天看來也存在不少消極因素,但它總體上是同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和歷史程序相適應的。中華法系曾在相當長的乙個歷史時期內,較之世界其他法系更為發達,並對周邊國家法制產生了重大影響。全面評析中國古代法制,應該說其在歷史上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

其二,要以科學的發展觀而不是形上學的觀點去認識中國法制史。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社會在進步,法制也隨著不斷完善,後一代法制都是在吸收前一代法制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既使當代中國的法制,也與歷史上的法制在許多方面有著傳承關係。

因此,我們不能苛求古人,不能割斷歷史,更不能以今天的進步否定古人的貢獻。而應當以科學的發展觀,對歷史上的法制產生的原因、社會作用、功過是非作出客觀的評價。其三,要用辯證的而不是絕對的觀點去研究中國法制史。

對於中國古代法制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應以事實為依據,進行科學的分析。有些在我們今天看來屬於消極的部分,在當時可能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應實事求是地做出評價。古代法律注重禮教,維護等級制度,致使法有等差,這是我們今天應該拋棄的。

但是,禮教中的仁恕之道和慎刑原則,親屬相容隱不為罪的原則,仍有借鑑的價值,不能因其屬於禮教範疇一概否定。總之,只有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評價古代法制,才能使本學科的內容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正確地區分古代傳統法制的精華與糟粕,更好地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服務於當代法制建設。

《中國法制史》學習心得

中國法制史 是法學的基礎學科,它闡明了法學各個分科歷史發展的源流關係,因而法學分科的內容更加豐富。並且中國法制史是歷史學的乙個分支,屬專門史,因而較之一般的歷史學尤為深邃。因此決定了研究中國法制史不僅需要文史哲方面的知識還需具備法學的功底。回顧多年來法史研究走過的路程,我們不難看到,影響法史開拓研究...

法治與德治之比較?中國法治精神的特點,與西方之比較

法治與德治之比較?中國法治精神的特點,與西方之比較?金恩燾一 法治與德治之比較?1 法治 法治是讓法律成為治理國家最高權威的手段,是迫使 守法的手段。法治是中立的,迫使 依法辦事的手段是中立的。法治的根本目標不是治民,而是治吏,是治理 是限制 胡作非為 以相對多數來欺負相對少數,或者以相對少數來欺負...

中國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學習心得感受

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中國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學習心得感受吧。通過學習中國法制史,我深深體會到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儒家精神。西周的法律制度的特點是禮法一元化,禮就是法,法律的精神就是儒家的,儘管此時儒家並未真正出現。而至春秋戰國,由於法家思想更符合現實,因此法家實際上取得了立法主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