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詳細規劃說明

2021-03-04 09:31:18 字數 4393 閱讀 8395

一、專案背景及專案概況

1、位於韶關市,用地面積719921平方公尺,其中居住區用地450127平方公尺。用地現狀為荒地,部分為自然山地。

2、用地性質:商住用地。

3、總建築面積1611062平方公尺,其中住宅面積1035841平方公尺、配套公共建築面積355455平方公尺,地下室面積219766平方公尺。

二、規劃設計的依據、原則和目標

1、 規劃設計依據

a.《韶關市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導則(試行)》;

b.《廣東省居住小區規劃設計規範》和《住宅設計規範》;

c.《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用地紅線圖;

d. 有關規劃設計及住宅設計規範。

e. 業主提供的相關資料

2、 規劃設計原則和目標

在滿足韶關市規劃管理規定及相關規範的前提下,根據用地的具體情況和發展商的規劃目標,充分體現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建立乙個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生活安逸的度假式居住小區。

(1).實現居住區的高品位性,體現社群的超前性,實現人性化、智慧型化及多功能化設計。

(2).利用基地的自然景觀,創造出宜人的生態度假居住區;

(3).精心設計的社群空間環境

a. 創造積極空間,使傳統的生活方式與新時代的旅遊休閒的生活方式相得益彰;

b. 合理布局以獲得良好的居住環境;

c. 合理布局服務設施,意味著居民能方便地獲取內心安寧和精神愉快,又有物質生活的滿足。

(4).考慮規劃專案專案彈性發展的戰略,實現分期建設的可行性、有序性和可持續性,體現前瞻性。

(5).考慮開發建設經濟性,以集約經營理念,考慮市場需求,通過先進的設計構思實現專案最大化的投入產出。

三、規劃布局

1、總平面規劃

根據規劃設計條件、周邊環境、地塊特徵、業主的要求及地塊價值分析,結合設計理念,住宅用地採用線性規劃結構,精心組織,以中心庭院空間為紐帶,結合楔形宅間綠帶,形成高檔的低密度居住環境。 住宅用地與自然景觀相互滲透,將住宅與自然有機結合,形成獨特的高品質自然居住小區。

(1)功能分割槽

a.高層住宅區:高層住宅位於地塊的北部區域,順韶關大道城南北向布置,住宅主要沿規劃道路布置,形成豪華中心庭院。

b.配套公建設施:酒店、運動中心、商業中心、娛樂中心、小學等大型配套公建布置在小區二期用地。其他相應的配套設施,根據服務半徑以及用地特點,因地制宜的布置。

(2)空間布局

a、共生性原則

專案總體規劃必須充分尊重環境及注重保護自然資源,必須注意整體環境與建築的統一協調,使環境與建築互相襯托,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良性互動,把本專案建設成為乙個現代化、園林化、生態化的新型住宅區。

b、經濟性原則

專案總體規劃必須符合現有地形特徵,盡量利用地形,減少土方量。盡量利用用地內的現有綠化,減少綠化成本的同時,保護樹木。

c、生態化原則

必須充分考慮本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和地方文化特色,從營造高效的生態環境的高度出發,科學地確定規劃的指標和組織多層次的有機生態綠地系統。

d、人性化原則

以人為本,方便宜人,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創造人性化的自然環境。

e、可持續發展原則

整體規劃,系統合理地分配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節約使用的綜合效益。充分考慮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實施的可行性。

(3)分期建設

根據建設及規模需要,先開發首期,二期用地位於首期南側及西側。

2、道路系統規劃

(1)內外交通聯絡:地塊通過主、次入口與周邊路網及韶關大道連線。

(2)道路與交通組織:區內交通以機動車為主,區內主路機動車道寬7公尺,次要道路機動車道寬5公尺,道路保證足夠的拐彎半徑。道路線形順直、區域性彎曲,保證各組團之間有著便捷的聯絡。

(3)道路等級及斷面:主次入口道路12公尺、7公尺,道路端麵主要是7、5公尺機動道為主,規劃道路詳見道路規劃圖,根據人車流量靈活組合,既滿足交通順暢要求,又節約了用地。

(4)停車場庫配置標準:

住宅區停車主要集中在地下停車場。地下停車場根據高層住宅組團布置為多處,規劃為一~二層,規劃地下停車位7093個。

3、綠地系統規劃

本規劃的環境結構是乙個有機整體,特點是以綠地系統為骨架,以環境為觸媒,各區綠地是乙個連續的開放空間體系,形成層次分明的綠化體系,體現了居住區以環境生態為主導的規劃思想。

採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形成小區的綠地系統。小區的總體園林綠地規劃設計,以住戶的使用要求及城市環境景觀要求為重點,為使用者提供舒適高雅並具生活氣息的戶外園林環境,使建築空間與戶外的園林景致融為一體。

綠地系統由道路綠帶、公共綠地、公建附屬綠地、宅旁綠地等有機構成。住宅用地綠地率大於30%,人均公共綠地達每人3.01平方公尺。

4、豎向規劃

豎向規劃設計原則:通過對自然地形的合理利用與改造,結合環境設計要求,減少土方工程量,選擇合理的設計標高,滿足規劃區內建設要求,達到工程合理、造價經濟、景觀優美使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區內道路機動車道縱坡控制在6%以內,區域性為平坡,場地標高因地制宜,場地與周邊道路路面高差大於0.

2m。四、建築單體設計構思

根據本居住小區獨有的特徵,建築單體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地域環境特徵,以及業主的多變性,結合高檔住宅的要求和特點,在平面布置上力求適用性和靈活性;在空間組織上營造和諧、溫馨、優雅的生活環境;在建設上考慮其經濟性和方便性。將其建設成為一流的住宅小區。

根據使用功能和總體規劃的要求,住宅平面採取全高層平面案,且滿足以下要求:

1、符合總體規劃的布局要求,且戶型面積滿足居住小區定位的要求;

2、平面結構方正,採光及通風良好,平面空間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和相容性特點;

3、布局合理,緊湊實用,比例恰當,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和建造的方便性;

4、立面採用西瓦坡頂,營造良好的城市天際線。

五、附表(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表)

六、綜合管線工程規劃

6.1.電氣方案說明

一. 設計依據

1.1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範》gb50289-98;

1.2 《城市電力規劃規範》gb50293-1999;

1.3 《低壓配電設計規範》gb 50054-1995;

1.4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gb50057-94(2023年版);

1.5 《住宅建築規範》gb50368-2005;

1.6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06(j627-2006);

1.7 《建築與建築群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gb 50311-2000-t;

1.8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

1.9 《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範》gb50053-94;

1.10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jgj16-2008;

1.11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範》gb50052-2009;

1.12 建築單位及協作專業之資料圖紙。

二. 供配電設計:

2.1 本工程共設24個變配電站。電源取自市電,電壓等級10千伏,採用單電源五迴路的供電方式。

各變電所採用環網方式配電。本工程在各建築組團設定變電站,以減少低壓供電半徑,滿足低壓供電壓降的要求,節約投資。各分站的變壓器容量不宜太大,減少變電站占地面積。

變電站設定在較為偏僻的地方,不影響小區景觀。

2.2 高壓配電系統採用環網式,當其中乙個配電房發生故障或計畫檢修時,都能保證其他配電房的正常供電,不會造成小區大面積停電,以提高其可靠性。低壓供電系統採用樹幹和放射式相結合的供電方式。

對較為重要的負荷採用專線供電。低壓供電及接地系統採用tn-c-s系統。

2.3 本工程供電系統採用分布式功率因素補償方式。在各變電所設低壓補償裝置。系統補償後的功率因數要求不低於0.9。

2.4 由於供電裝置設定分散,為了方便其管理,可把對供配電系統的控制管理納入物業管理網路。

2.5管線敷設及用房面積:高壓電纜及主要的低壓電纜一般敷設於道路的東南側行人路。

高壓低壓電纜主要採用穿管埋地敷設。導線在穿越道路或私家花園加設金屬護管。通訊、閉路電視、小區區域網等弱電傳輸線採用穿管埋地敷設,弱電傳輸主線護管暫定四根(hdpeφ98)管。

主線敷設設在道路的西北側行人路。管線離道路石一公尺,路燈裝設在這一公尺範圍內。

各配電站用房面積約為150平方公尺~250平方公尺。中國電信程式控制**站用房、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機房、有線電視主機房設定在小區主入口附近,各弱電機房預留用房面積約320平方公尺。

2.6 防雷接地:各建築物構築物都應加裝防雷設施,所有用電器都應接地保護。

盡量利用自然接地體(建築物構築物基礎內鋼筋、金屬水管等)作為接地裝置。在變配電站高壓側裝設避雷器。對重要的低壓負荷加設湧流抑制器或避雷器。

2.7 住宅負荷計算參考業主所發之有關規定,按下錶執行:

2.8.本工程總負荷容量約為:88000kva。

三. 道路照明:

3.1道路照明設計提倡綠色照明。著重考慮與周圍環境協調,提高照明的舒適性,儘量減少光汙染,節約能源。

本工程道路照明電源取自各就近的變電站。照明引數按規範要求及實際情況確定。燈具選用與環境協調的高效燈具,其保護等級要求在ip55及以上,應具備好的抗震效能,以提高光源的壽命。

照明系統建議加設節能裝置,減少執行費用。

修建性詳細規劃

五 豎向規劃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標明道路交叉點 變坡點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規劃標高 六 單項或綜合工程管網規劃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應標明各類市政公用設施 管線的平面位置 管徑 主要控制點標高,以及有關設施和構築物位置 七 表達規劃設計意圖的模型 或者彩平圖 或鳥瞰圖 一般就是效果圖 修建性詳細規劃注意...

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說明書

第一章前言 中部崛起戰略猶如一把緊繃的弓箭,引領湖北成為中部區域發展的中心。湖北 一帶兩圈 戰略提出要把荊州打造成湖北長江經濟帶的鋼腰及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文化中心。荊州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東連武漢,西接三峽,南跨長江,北臨漢水,是連東西 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是國家公布的...

修建性詳細規劃目錄

目錄一,扉頁 資質 名稱與編制人員 二,彩平,鳥瞰圖,透檢視。三,規劃設計說明 文字及 1,專案概況 1 專案背景 2 專案範圍 3 專案現狀 4 專案自然條件 氣候條件,地形條件,水文條件,植被條件。2,設計依據與原則 1 設計依據 2 設計原則 3,規劃理念 1 功能定位 2 功能布局 3 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