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制度建設的理論探索與研究開題報告

2021-03-04 09:19:50 字數 3446 閱讀 6070

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

現代教育強調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要求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想方設法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乙個能力再強的班主任,如果只靠自己單槍匹馬,想把幾十個生龍活虎、個性迥異的學生管理好是不可能的。任何教育和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才能激發學生自覺的行動。

但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由於公升學壓力過大,自我教育意識淡薄,自主管理機制不全的等原因,學生在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等方面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培養和訓練,導致學生自主管理能力較差。為適應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需要,提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加大科研力度,申報了《班級管理制度建設的理論探索與研究》科研課題,就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和積極探索,為班級的教育管理提供實踐經驗,促進教育質量不斷上新的台階。

二、理論探索

有關研究表明,學生集體是乙個「摸擬社會」,每個學生是課堂社會的主人,是班級社會的「公民」。為此就應確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珍視學生的個性,真正使他們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權利,從而喚起他們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意識,激發他們參與學校、班級民主管理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義務感。

1、主體性學習理論主體性學習的理論基礎主要有皮亞傑發生認識論、r·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學習與資訊加工模型」理論、維果茨基理論等。主體性學習具有主動性、活動性、策略性等一級特徵和積極性學習、構建性學習、累積性學習、目標性學習、診斷性學習、反思性學習等二級特徵及**性學習、情境性學習、問題定向學習、基於案例學習、內在驅動學習等**特徵。

2、激勵理論個體行為研究的核心是激勵理論,所謂「激勵」是指乙個有機體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標時的願意程度。它是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為,使其發揮內在潛力,為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而努力的一種心理因素。根據動機需要理論,在確立群體目標時,把個體需要與群體目標結合起來,激發動機,就能鼓勵人去追求群體目標,為實現群體目標而努力。

這就是激勵理論的基本原理。激勵理論對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這一原理,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自主管理意識,通過激發學生的個體動機,實現班級的群體目標。

3、需要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於2023年在《人的動機理論》一文中提出的「需要層次論」。馬斯洛認為人有5種基本需要,這5種需要由低到高形成階梯:①生理需要。

飲食、穿著、睡眠、性等維持生命正常活動的需要。②安全需要。生理上、心理上不受到攻擊或威脅的需要。

③愛的需要。希望在群體中能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聯絡,愛別人和別人被愛。④尊重需要。

要求自己自尊、自重、有實力、有成就,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有地位的、受尊重的。⑤自我實現的需要。希望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的開發,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作出與自己能力相稱,對社會有益的一切事情。

以上五種基本需要雖然呈階梯狀排列,但並不是要低一級的需要獲得完全滿足後,高一級的需要才會出現。在馬斯洛的理論中,滿足是相對的,當優勢需要得到基本滿足時,更高層次的需要便出會出現並逐漸成為優勢需要。

需要理論在學生自主管理教育實踐中給我們的啟示是:①學校必須根據學生需要開展教育教學活動。②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把學校的制度和要求內化為其自身的需要,激發學生自覺的行動。

4、群體動力論德國心理學家盧因借用物理學中的「力場」理論來描述群體行為產生的機制,包括群體中個體行為的變化和群體成員的關係對群體行為的影響。在物理學中,物質運動必然受到電場、磁場等的作用和制約。而群體中間人們的相互關係必然會影響到成員的行為,並最終影響群體的行為。

盧因認為,這種類似於「力場」的現象是群體行為的動力。他稱這種理論為「群體動力論」,也有人稱之為「場」理論。美國《管理百科全書》評價說:

「管理應特別注意群體動力,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組織中直接接觸職能工作群體的重要性。」群體動力論有以下幾個主要觀點:①群體行為的驅動力主要在群體內部。

乙個群體活動行為的引起和強弱,有外部力量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內部力量的作用。傳統管理理論強調外力的考核、獎懲,卻輕視群體活動的內因,因此不可能真正充分調動群體每一具成員的積極性。盧因的群體動力論提示把群體的工作成效的關注力轉到群體內部,在探尋群體活動合理化上下功夫,這是很有見地的。

②群體與成員間的相互影響是群體的動力。群體是由具體的人組成的,群體與其成員間必然存在著聯絡及相互影響。盧因曾列出乙個重要的個體行為的函式公式:

b=f(p·e)。其中b表示行為的方向和程度,p表示個體的內部條件,e表示所處的外部環境,f為函式符號。這個公式表明,個體行為的方向和強度,取決於個體內部條件和環境影響兩個變數的變化。

就具體群體的成員來說,群體是影響其行為的重要環境因素。③群體動力論強調重視人的因素。群體動力論認為要提高群體活動的效果,關鍵在於充分調動群體成員的積極性。

重視人的因素,這是群體動力論(也是整個行為科學)最富於積極意義之處。它與傳統管理理論把人看作機械物、看成工具有著根本的區別。

群體動力理論對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有著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①我們應當眼睛向內,注重促使班集體行為合理化,提高班級文體建設的成效,而不能單純地跟著各種行政布置下來的任務和各類考核指標轉,以至於班集體建設的總體目標被割裂得支離破碎。②我們應當重視調動每乙個學生對班集體建設的熱情,簡單粗暴的態度和一言堂的指令性要求都會使學生與教師期望達到的班級管理效果南轅北轍。

只有發動學生自己參與到班集體建設裡來,並且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加以引導和鼓勵,學生才會積極地投入到班級建設中來。③對於一些後進的或者性情孤僻的學生,教師往往感到束手無策,無法轉變他們「甘居落後」或「離群獨處」的態度、行為。但是群體動力論關於環境與成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觀點,啟發我們堅信:

只要師生共同努力,創設良好的集體氛圍,並不斷關心、幫助問題學生或孤獨者,他們就一定能在集體團結向上的氣氛感召、促動下轉**度,融匯到集體前進的步伐中來。許多優秀班主任經驗介紹中的生動例項,也充分證明了群體環境中對改變後進生面貌的強大作用。 另外,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有關哲學原理、 元認知及認知策略理論、形象思維理論、主體性德育理論等等,對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自主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1)調查分析法(2)家校合作法(3)制度約束法(6)個案法

我們將採用文獻法、調查法(問卷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廣泛蒐集資料。在理論學習、確立課題依託理念和師生認識提高的基礎上,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分析學生現狀,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指導,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通過班級試點、探索試驗,比較選擇,實驗發展,探索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構建學校學生自主教育管理模式。

四、本課題實驗步驟

本實驗計畫用半年時間完成。

1、2023年3月——2023年4月,論證我校開展班級管理制創新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建設的理論探索與研究》。

2、2023年4月——2023年7月,對實驗班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優化班級管理制度,總結經驗,寫出課題研究報告,申請課題驗收。

五、研究的侷限性(limitation of the study)

1.研究者是教學第一線教師,缺乏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論水平和學校科研工作經驗。

2.研究經費與時間的不足對本課題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研究經費較少,研究週期較短,研究範圍不廣,研究深度不夠。

班級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研

沙寨小學熊道倫 2013年12月25日 乙個班級的良好運作,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有良好的管理,做起事情來就會有頭有緒,班級才會像一架機器正常而有序地運轉。數十年的實踐成果表明,魏書生管理班級方式是卓有成效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魏書生班級管理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新的探索。一 魏書生班級管...

班級崗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乙個優秀的班級集體對孩子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希望自己所帶的班是乙個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優秀班集體。聽了李鎮西校長的報告,我深有感觸,培養學生的 主人翁 意識,能成為建設乙個民主 優秀的班集體的有力保證。一 概念的界定 我班在班級崗位建設方面做了以下一些探索與嘗試。崗位是班...

民主管理與探索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建設

工作單位 陽谷縣安樂鎮聯校作者 石素雲 民主管理是現代學校制度框架下的學校治理結構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基本要求。民主與集中是相互依存 相伴相生的。沒有純粹的民主,也沒有純粹的集中,只有民主基礎上的集中,以及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因此,現代學校的民主管理應該體現為一種管理上的意識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