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美術鑑賞感悟

2021-03-03 21:27:05 字數 2738 閱讀 7728

這一學期,我選修了美術鑑賞這門課。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我有了很大的感悟和體會。我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到處都充滿著美,需要我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顆純淨的心靈去發現它們,去鑑賞它們。

老師對美術的見解讓我獲益良多,他的講課內容與上課氣氛讓我陶醉,也讓我真真正正地學到了很多美術知識,讓我知道了如何去欣賞一幅畫,如何去獲取畫中的真正含義與韻味,體會畫家作畫時的心情,了解畫家的人生經歷。

自從學習了這門課,我已經愈加的喜歡上欣賞一幅畫。無意中看到一幅名為《受難像大師》的畫,心中十分震撼。但是,我始終不能融入這幅畫中,去理解它的深刻含義,於是我便查閱了一些參考資料,了解了作者的簡介與當時的背景。

下面就是我對這幅畫的一點了解與感悟。

這幅畫表現的是阿西西的聖方濟各(1182-2023年),他是所謂「行乞者」修會中最重要的修會之一方濟各修會的創始人。方濟各雖是富商的兒子,但他放棄了父輩的財富,全身心地同窮困的人在一起,過著絕對窮困的生活。這位身穿棕色僧袍的修士以行乞為生,其身上的粗繩束身帶有三個結,這是貧窮、貞潔和服從的標記。

方濟各跪在岩石上接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手上、腳上和肋骨上的聖痕。畫面的右上方是被釘上十字架的耶穌,兩旁有藍色和紅色的六翼天使。為了象徵性地表現這一聖蹟,耶穌身上發出一些光束照射到這位聖人身上。

這幅畫描繪了方濟各傳的乙個片段。2023年這位聖人在托斯卡納大區韋爾納山上過著簡樸的修身隱居生活。畫中陡峭的山壁、稀少的樹木和高入雲霄的隱居地幾乎是乙個仿古風格的三角楣飾的古老壁龕。

不僅在宗教上、而且在生活上模仿**使方濟各成為乙個名副其實的「另一位**」。

提到受難大師,如卡夫卡輩,則是一些人世的異類,在乙個時代繽紛張揚的熱鬧場之外,他們往往是一些脾氣怪僻者、悲觀主義者、消極避世者、窮愁潦倒者。但這樣的人能見常人所不能見,會有些他人意想不到的怪想。他們敏感、冷峻、孤獨、痛苦,不善安排自己的生活,也不善與他人交往,因此常遭人白眼,受人冷落,被視為瘋子、不識時務甚至道德淪喪。

但因此他們對於人類的痛苦和荒誕感受異常深刻,他們揭示了發掘了生活的另一面,是人類自省能力反思能力的象徵,代表了人類所能達到的深刻和清醒。由於他們的工作,人類才得以深入了解自己。但是這些東西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太沉重太枯燥,既換不來一絲實惠,也帶不來半點輕鬆愉悅。

所以,受難大師的聲譽是以犧牲世俗的幸福為巨大代價的。石遺老人評《沈園》詩語曰:「就百年論,誰願有此事;就千秋論,不可無此詩。

」也可移論這些受難大師們:從人生命運看,誰願自己的一生被上帝如此安排作弄?從人類文化史看,則他們注定了無可逃避。

他們生前發出的不諧之音、不祥之音,僅賴少數知音的揭示和發掘,才得以放出大師的光彩。即使身後已被公認為大師了,實際上仍只有很少數人在精神上真的了解、認可、親近他們。無論當年的漠視還是後來的崇拜,其實多出於勢利、無知、隨波逐流而已。

對許多人而言,他們永遠是遙遠的、怪異的,不討歡喜的存在。他們的精神世界最終也逃避不了被淺化被歪曲被指責的命運。這些苦難的大師用他們的逆耳之言觸動了人類心靈的傷口,它可能有益於長時段,近距離的感覺,只是疼痛。

受難大師們,他們的世俗身份往往卑微:乙個小小辦事員,一位手藝匠人,一名流浪者……但在精神世界裡,用榮格的話說,他們是乙個民族乙個文化的自我表達。表面上的異類,其實倒是其中的精華和代言人。

由於他們的使命過於莊嚴沉重,作為肉身凡胎,他們常常只能過早崩潰、瘋狂或者反常。他們與享樂大師的命運,恐怕都無法選擇,其間的高低也難以評定。我們這些天賦平平的芸芸眾生,當然都願意選擇做後者了——其實也只能是痴心妄想。

但在二者的張力場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全部影象,也許可以嘗試去尋找自己的實際定位、生命意義,以及諸如此類的人生謎底。

這幅精緻的繪畫儲存得十分完好,它框在乙個裂片邊飾內,蔚藍的底色用細膩的白色點綴,其它部分也是變化無窮,表現了這位佚名大師「富有創造性和手藝人的技巧」(塔爾圖費里,2023年)。這是一位佚名畫家的作品,只能以他的另一幅畫《耶穌受難像》稱他為「受難像大師」,此畫現藏於烏斐濟美術館,畫的收藏史不明。作者是一位在盧卡地區成長的畫家,更確切地說,他是在博納文圖拉·貝林吉耶里的畫店工作,在盧卡郊區泰雷利奧,他們合作繪製了聖瑪麗亞教堂的繪畫《十字架》。

他的許多作品後來在佛羅倫斯地區得到了證實。「受難像大師」的活動對十三世紀中葉佛羅倫斯的繪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年輕的科波·迪馬爾科瓦爾多(佛羅倫斯,約1225-2023年)仿效的榜樣,他在佛羅倫斯聖十字教堂內巴爾迪小堂的繪畫《聖方濟各和他一生中的二十個故事》就是例證。此畫後來由喬托繪製成壁畫。

美術鑑賞即是對美術作品進行評價和欣賞,實際上是一種審美活動,它是鑑賞者運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審美經驗和知識修養,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理解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和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過程。它也是鑑賞者面對足以引起審美情感的作品,二者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心物感應、物我交融的複雜心理過程。通過對這幅《受難像大師》的鑑賞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鑑賞不僅可以學到美育知識,更可以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對我們的性格,感情,認識,人生觀,思想觀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培養我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藝術素養、人文修養得到提高。我們在欣賞這些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會被其中真實而生動的形象所打動,喚起我們優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我們會得到心靈的淨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和道德情操,從而改善人的情感狀態,影響人行為。

同時也得到視覺的愉悅和享受,擴大我們的知識領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通過學習美術鑑賞課,我的視野也變得愈加開闊,在不斷鑑賞畫作中的深意與至理,我發現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也越加深刻,由原來的懵懂不知到現在的知曉一定人生哲理,我忽然發現,美術鑑賞其實是一門真正可以讓人快速成長,明書達理的好學科。

同時,美術鑑賞也讓我明白生活中處處充滿美,我們要細緻的觀察,不斷地發現,培養自己的鑑賞能力,鑑定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在不斷發現美的過程昇華自己。

學習美術鑑賞有感

美術課程是人文文化課程的基本理念,在2000年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 美術課程標準 中正式提出,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 再次明確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徵,這一定性說明,作為基礎教育的美術課程,應該將美術本體知識 含技能 與其意義系統相聯絡。在美術的意義系統中,最本質和最普遍的應該是人文精神。人...

美術學習的感悟

綠色的感悟 新課標程理念下美術教學的感悟 3月19日,我有幸聽取了上海特級美術教師瞿劍宛老師的報告。感受頗深,收穫很大。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美術教師,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己近十七個年頭,這份美好的工作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次次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一回回與學生的心靈碰撞,都讓我的生命多了乙份驚喜,...

美術鑑賞課的感悟和思考

班級姓名學號 早在小學接觸 美術 課本的時候,我就很喜歡哪些花花綠綠的東西,每天都好奇地翻看上面五顏六色的畫,畢竟那個時候年紀小,沒有接觸過美術方面的教育,理解力也有限,所以,根本看不懂哪些花花綠綠的東西是怎麼來的,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只是覺得它們隱隱約約裡透露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指引著我們嚮往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