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程設計理論基礎原則方法

2021-03-03 21:24:10 字數 3089 閱讀 4149

培訓課程設計三個理論基礎

有關培訓課程設計的研究理論,主要源自西方的教育實踐和企業培訓實踐。培訓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

(1)布魯納課程教學四原則

教學論應當詳細規定最有效地使人能牢固樹立學習——一般形式的學習和特殊型別的學習——的心理傾向的經驗。(動機原則)

教學論必須詳細規定需將大量知識組織起來的方式, 從而使學習者易於掌握。(結構原則)

教學論應當詳細規定所出示的學習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程式原則)

教學論應當詳細規定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獎勵和懲罰的性質和步調。(反饋原則)

(2)戴爾的「經驗之塔」

美國視聽教育家戴爾2023年寫了一本書《視聽教學法》,其中提出了「經驗之塔」的理論,對經驗是怎樣得來的,認為經驗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間接方式的來的。各種經驗,大致可根據他的抽象程度,分為三大類(抽象、觀察和做的經驗)、十個層次

(1)做的層次,包括:

直接的有目的的經驗(指直接地與真實事物本身接觸取得的經驗,是通過對真實事物的看、聽、嘗、摸和嗅,即通過直接感知獲得的具體經驗)

設計的經驗(指通過模型、標本等學習間接材料獲得的經驗。模型、標本等是通過人工設計、仿造的事物,都與真實事物的大小和複雜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學上應用比真實事物易於領會)

演戲的經驗(指把一些事情編成戲劇,讓學生在戲中扮演乙個角色,使他們在盡可能接近真實的情景中去獲得經驗。參加演戲與看戲不同,演戲可以使人們參與重複的經驗,而看戲是獲得觀察的經驗)

(2)觀察的經驗,包括:

觀摩示範(看別人怎麼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麼做的。以後,他可以自己動手去做)

野外旅行(可以看到真實事物的各種景象)

參觀展覽(展覽是供人們看的,使人們通過觀察獲得經驗)

電視和電影(銀屏上的事物是真實事物的替代,通過看電視或看電影,可以獲得一種替代的經驗)

靜態畫面、廣播和錄音(它們可以分別提供聽覺的與視覺的經驗,與電影、電視提供的視聽經驗相比,抽象層次更高一些)

(3)抽象的經驗

視覺符號(主要指圖表、地圖等。它們已看不到事物的實在形態,是一種抽象的代表,如地圖上的曲線代表河流,線條代表鐵路等)

言語符號(包括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符號。言語符號是一種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觀念的符號)

「經驗之塔」理論的基本觀點:

1.寶塔最底層的經驗最具體,越往上公升則越抽象。但不是說秋去任何經驗都必須脛骨從底層到頂層的階梯,也不是說下一層的經驗閉上一層的經驗更有用。

化分階層是為了說明各個經驗的具體或抽象的程度。

2.教育教學應從具體經驗下手,逐步公升到抽象。有效的學習之路應該充滿具體經驗。教育教學最大的失敗,在於使學生記住許多普通法則和概念時,沒有具體經驗作它們的支柱。

3. 教育教學不能止於具體經驗,而要向抽象和普遍發展,要形成概念。概念可供推理之用,是最經濟的思維工具,他把人們探求真理的智力簡單化、經濟化。

4.在學校中,應用各種教學**,可以使學習更為具體,從而導致更好的抽象。

5.位於寶塔中層的視聽**,較語言、視覺符號更能為學生提供具體和易於理解的經驗,並能衝破時空的限制,彌補其他直接經驗方式之不足。

(3)科爾伯學習風格型別

在培訓課程的開發中,科爾伯的學習風格理論備受椎崇。科爾伯學習風格理論主要是將人的認知過程的兩個維度劃分成四種不同的學習風格。

1.兩個維度

兩個維度指的是學員如何感知資訊和學員是怎麼學習的,具體內容如圖1—9所示。

2.四種學習方式

任何一種感知方式和處理方式相互組合,可以組成四種型別:抽象的感知者/反思型的處理者;抽象的感知者/積極型的處理者;具體的感知者/積極型的處理者;具體的感知者/反思型的處理者。這四種型別構成了科爾伯的學習風格理論,如圖1—10所示:

(1)實用者。善於做決定、解決問題;弱於集中精力、體驗與評估思想。適合的培訓方式為同伴之間的互動與反饋,提供技能、技巧活動等:

(2)行動者。善於完成計畫、領導和冒險;弱於不現實,只重目的。適合的培訓方式包括技巧技能的訓練、親自解決問題、小組討論、同伴的互動與反饋等。

(3)體驗者。學習態度好,長於想象及解決腦筋急轉彎問題;弱於發現機會、提出行動方案。適合的培訓方式包含大量反饋時間的課程講授、引導、提供專業指導、用外部的客觀標準來判斷學員自身的績效等。

(4)理論者。長於制訂計畫、建立模型和理論;弱於從經驗中學習,不能看到更廣闊的前景。適合的培訓方式包括案例分析、理論研討、獨自思考等。

八個原理

培訓課程設計原理立足於對學員的學習目的、學習動力、學習方式所做的深入了解和正確把握,是做好培訓課程設計的基點。一般來說,培訓課程設計需要把握和遵循以下八個原理。

(一)學習目的原理

參訓者需要知道學習的目的和原因

(2)學習需要原理

參訓者感覺有現實或迫切的需要就會去學

(3)實用效果原理

參訓者對學習內容的實用性和結果尤其關注

(4)知驗比較原理

參訓者對與現實聯絡密切的知識或資訊較為關注

(5)學習期望原理

參訓者樂意表達個人意見,使人感覺其存在的價值

(6)年齡協調原理

參訓者年紀越大,對於複雜動作的協調性越差

(7)學習環境原理

參訓者在輕鬆、愉悅和友愛的環境下,學習效果更好

(八)節奏進度原理

節奏和進度的掌握影響整體效果,易產生精神疲倦

三個方法

培訓課程設計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①適應型模擬法。即以現有適應工作崗位或達到任職資格標準、具備職務要求達到的學識、技能水平,對於培養的員工進行課程設計。這種設計常根據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進行,不再培訓受訓者普遍掌握的某些技能。

②深度型模擬法。即把乙個深度的培訓目標按乙個個台階,選擇幾個由淺到深的不同的課程對員工分步實施培訓。經過邊進修、邊實踐、邊提高的學習過程,逐步完成乙個個台階的學習任務,達到某一深度的專業水平的目標。

用此法設計的課程,既符合**學習專業知識的智力特徵,又可以緩解工作與學習的矛盾。

③結構型優化法。即不斷優化結構的課程設計。知識結構的優化是乙個綜合效應的過程,使受訓者的知識結構趨向合理。

由於受受訓者知識結構等個體差異的影響,因而在設計這類課程時應遵循以下的原則:在開始階段,從基礎知識、關鍵知識、急需知識入手,以達到初步適應的目的;完成開始階段任務後,從專業知識結構的深度人手,促進綜合水平的不斷提高,以達到改善知識結構的目的。結構型優化法的課程設計,最適合以更新知識結構為目的的培訓。

基礎工程課程設計

第1章設計資料 1.1工程概況 已知某辦公樓,框架結構,柱距6m6m,柱的截面尺寸為400mm600mm。規定室內地面標高為 0.00,相當於黃海高程455.00m,室外地面標高為 0.15m。基礎梁的橫截面尺寸為250mm300mm,基礎梁上的荷重 包括基礎梁自重 按30kn m計算。彎矩m以柱子...

基礎工程課程設計

第二節設計資料 一 工程概況 某裝配車間採用單層鋼筋混凝土排架承重結構,設計跨度24m,柱距6m,車間內有2對30噸中級工作制橋式吊車。建築平面圖見圖2 1。規定室內地面標高為 0.00,相當於黃海高程455.00m,室外地面標高為 0.15m,柱頂標高為12.50m,軌頂標高為9.80m。柱子編號...

基礎工程課程設計

設計計算書 1.1 設計題目 灌注樁基設計 1.2 設計荷載 1 題號 2號 2 柱底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值如下。a軸荷載 b軸荷載 c軸荷載 3 柱底荷載效應基本組合值如下。a軸荷載 b軸荷載 c軸荷載 設計a軸下樁基,b c軸柱下僅設計承臺尺寸和估算樁數。1.3地層條件及引數 地層條件及其引數詳見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