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反思

2021-03-04 07:54:04 字數 4939 閱讀 2564

《我看到了什麼》教學反思

《我看到了什麼》是三年級科學的第一課,這一節課為了給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簡單的介紹了任務和注意事項後,我把課堂安在了校園裡。

一聽說要到校園裡上課,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帶著我早已經給他們準備好的資料,他們飛一般的跑出教室。對於三年級的孩子而言,自制力還比較差,這種開放性的課堂最容易讓他們忘了學習的任務而去玩,所以這堂課我給學生準備了一張記錄紙,讓學生分小組自由記錄在校園看到的事物。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對於學生的組織不夠到位,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觀察的時間過長,但是學生記錄的觀察內容卻很少,有一部分學生在校園裡並沒有認真仔細的觀察,而是去玩了。還有選定的小組長還沒有真正履行其自己的責任,學生的小組意識不是很強。

通過這節課我不但了解了班裡學生的自覺情況,也獲得了很多教訓,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課外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在課前就強調好紀律,布置好任務,控制好時間。

《校園的樹木》課後反思

從教學目標來看,本課要求學生能用語言和書面的形式表達自己對一棵樹進行描述,並比較所有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教材的活動安排上看,不難看出這節課的活動是不多,但是每一塊教學的難度是很大的,而且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其中乙個活動,比如拓印樹皮,測量樹木的高度等,雖然我已經在之前給學生介紹過如何估算樹木的高度,但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困難,另外寫觀察一棵樹木的日記,它的難度也偏大,學生還不會寫作文呢,所以,我把這一部分刪掉了,以後可以留給語文老師作為作文素材。

為了明確任務,我給每組學生發了一張觀察記錄表,把需要學生觀察的內容都分條列在了記錄表上,,所有的五個小組在經過觀察後都詳細的填寫了觀察記錄表,並拓印了樹皮,從活動的結果上來看,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但是還是出現了跟上次同樣的問題:時間和紀律問題,有乙個小組的組長還沒有觀察完樹木竟然領著學生去學校的綠化帶玩去了。還有乙個小組,沒有聽明白我的意思,記錄表填完了,但是記錄的內容卻不是同一棵樹的。

看樣子我是高估了三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後在布置任務的時候一定要細之又細,簡之又簡。

《大樹和小草》課後反思

接觸了兩節課的大樹,這節課要接觸小草了。書本準備了四種小草,我只找到了兩種小草,一種是非常常見的狗尾草,另一種是三葉草。在課堂上我一開始就叫學生認認這兩種草,如果不認識就按照小草的特點給它們取個名字。

結果每個班級都有一小部分同學認識三葉草,狗尾草由於比較常見,大多學生都能認識。借住取名讓學生說了說這兩種草的特點。學生說得非常形象,很到位地說出了特點。

重點觀察的是狗尾草的特點,學生在說狗尾草的特點的時候說得比較好,但課堂作業本上有乙個練習要求學生寫出狗尾草的特點的時候,有一小部分學生不知該怎麼表達,很大一部分孩子非常聰明地參照黑板上的板書,能夠較準確地表達出特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狗尾草和槐樹的特點比較也很全面,最後引導所有大樹和小草的特點。在教師耐心的引導下,本節的目標完成得非常好,學生能在課堂中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

學生記錄筆記的習慣還不是很好,要教師講了之後才開始記錄,這難怪他們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記筆記了,什麼時候不用記筆記。所以,只有在老師的提醒下才能記筆記。

《觀察水生植物》教學反思

上科學課不怕做實驗,就怕做實驗沒材料,《觀察水生植物》這一課我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這一課至少要有水葫蘆讓學生觀察,並找出水葫蘆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但是我卻沒有給學生找到水葫蘆,所有的教學資料都放在了多**課件上,整堂課程自我感覺效果很差,但從**上學生很難去發現水葫蘆漂浮的秘密,我只能自說自話來解釋。還好我準備了很多精美高畫質的水生植物**,學生對它們很感興趣,算是給這堂失敗的課增添了點樂趣,以後一定要找到實驗材料在上課,否則真的是不如不上。

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一)教學反思

植物的葉和植物的變化這兩顆課在知識內容和觀察內容上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我把這兩課合併在一起來上,第一節課讓學生到校園裡撿樹葉、觀察校園植物的變化,第二節課則根據收集到的材料和資料總結植物的葉和植物的變化所涉及的知識點。總體來說,本次室外課要比前兩次成功,在課前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但將所需的材料一一備齊,還特地找小組長談話,鼓勵他們擔負起小組長的光榮責任,所以小組長還都是比較賣力的,各組都完成了收集樹葉和觀察植物變化填寫記錄表的任務。

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二)教學反思

課上我問大家數數自己帶來了幾片葉子,學生數的很正確。再問,你帶來的這些葉子有幾種呢?開始有部分同學分不清楚。

我拿著樹葉4片葉子問說三種的同學,為什麼不說4種而說3種呢?他們說有兩片葉子的形狀,葉緣是一樣的。那一樣的就分為一種,再看看自己的葉子有幾種?

同桌幫著分分?看兩個人分的一樣嗎?有問題的再舉手。

還真出了問題。我看著有些相同的兩片葉子,帶來的同學說她不是從一株植物上採的。所以不是一種葉子。

我沒見這兩株植物。沒有表態。現在想來這個地方處理的不很好,不是從一株植物上採的,不見得他們不是一種植物。

如果他們是一種植物的話,那也該是一種葉子。比較新鮮葉子和落葉時,學生除了看出顏色不同外,還說葉子大小也變化了,老葉子小。該是水分蒸發的緣故。

對於植物的變化,變化明顯的部分,孩子們很容易就說出,也因此,觀察中的變化這個活動比較容易。但是對於一些不明顯的變化,需要測量和記錄,才能在對比中發現,而這一部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活動的持續時間太久,完成比較困難。由於三年級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還不能夠較長時間的專注於同一件事,所以書本16頁的記錄表對很多孩子來說形同虛設。

如果能夠利用好這張**,那對於孩子們來說,科學概念的發展會更加完善。

《植物有哪些共同特點》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整個單元的小結,主要內容是對整個單元的

學習進行乙個梳理和整理。由於前面每一節課都上得比較踏實,大多數學生對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夠寫出很多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稱,這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同學們能從這些植物中知道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並且準確地用維恩圖表示出來。

對植物共同點的概括,我的學生基本能夠得出: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的環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整理已有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得出植物共同特徵。這節課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總體難度不大.

對於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為例的9張**,用詞語概括難度較大。像「種子」「生根」「發芽」「成長」「成熟」「結果」一類,學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葉長出」「真葉展開」這一類專業名詞就比較難接受,這也屬正常。通過探尋植物的共同特徵,學生深入地認識了生命體的基本特徵,開始關心生命的點點滴滴。

《尋訪小動物》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執教的是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尋訪小動物》一課,是《動物》單元中的內容。本課是觀察小動物的開始課,重在引起學生對動物的興趣,為本單元學習《動物》開啟探索之門。這節課以尋訪作為話題,鼓勵孩子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去尋訪、去親近,去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

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知道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於環境,不同的環境生長著不同的動物。教學中,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的有機結合,基本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整節課我的安排如下:

一、理解小動物

二、回憶和整理以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

三、尋訪動物的準備

四、到校園內尋訪小動物

五、匯報尋訪結果

六、教師總結

這幾個步驟進行教學,特別在課外教學的時候我對不同小組的學生採取現場指導的形式,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同時,在尋訪的時候給他們以關愛小動物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由於是在教室外,學生不好控制,有極個別的學生紀律很差,影響了整堂課的程序,再者學生沒有手錶,缺乏時間觀念,每個環節結束召集學生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以後在課前應該強調好紀律,對於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要嚴懲,再者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蝸牛》教學反思一

蝸牛這種小動物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在課前我讓孩子們準備了蝸牛。打算利用兩課時的時間觀察蝸牛的構造、爬行、吃食等活動。

但實際上,這些小蝸牛卻給我出了一些問題,讓我臨時改變教學方案,但教學效果卻並不差,至今讓我和孩子們回味無窮。比如蝸牛不出頭的問題:

本打算一開始就讓學生觀察蝸牛,結果蝸牛不出來,如果不讓他們觀察,而看書那麼孩子們就體驗不到實事求是、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了解不到觀察的過程與方法。我因勢利導,讓孩子們「想辦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想出很多方法,又經過討論選擇哪種方法可行,又一次讓他們體驗了不傷害小動物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二十分鐘的等待與加油,讓老師、孩子們與小蝸牛聯絡在一起,感覺不到時間的的漫長,充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未來的小科學家。

《蝸牛》教學反思二

連著兩節課,孩子們還沒有匯報成果就要下課、放學,看著孩子們戀戀不捨,又充滿歡樂,充滿收穫的臉上,我當即決定,讓孩子們把這兩節課的收穫與感受以日記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下來,並布置回家後繼續觀察小蝸牛,準備在下節課匯報。

新的課程標準提到科學課不要以上課時為起點,不以下課時為結束,而要將科學穿整個活動生活中,所以我讓孩子回家後繼續觀察,相信他們一定會觀察的,因為他們的興趣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另外還提出用日記或自己喜歡的方式寫感受或收穫,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目標。

《蚯蚓》教學反思

講《蚯蚓》一課時非常不湊巧,由於天氣一直很陰冷乾燥,雖然我在很多天前就布置了捉蚯蚓的作業,但是上課時班裡只有乙個同學找到了乙隻已經死掉的蚯蚓,原定的教學計畫沒辦法正常進行,我只好從網上蒐集有關蚯蚓的**和動畫,通過一段對蚯蚓的讚頌**進入課堂的學習,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找到答案。課堂進行的過程中,我通過設計一些有吸引力的問題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 「蚯蚓有眼睛嗎?」「它有骨頭嗎?

」「為什麼下過雨後會出現那麼多蚯蚓?」「蚯蚓斷了以後還能活嗎?」,學生對這些問題既好奇又急迫的想知道答案,我及時引導學生:

「關於蚯蚓你還想知道什麼?準備用什麼方法研究?運用哪些工具?

」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動腦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蚯蚓的研究中來,使學生既了解了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又大大激發了學生**和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興趣。

我一直跟學生說,科學離不開親身的觀察和實驗,這堂課雖然完成了最終的知識目標,但是沒有親身讓學生去觀察、去研究蚯蚓,對這堂課來說,是乙個永遠的遺憾。

《螞蟻》教學反思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三上動物單元中的乙個教學內容。喜受小動物之情可以說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當他們發現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來。這節課的意圖在於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此外,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反思

陳海川小學課堂,特別是中低年級的課堂,教師往往不敢放手給學生,我也不例外,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其實是 教師主體 學生被動 課堂實效性不高。執教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 尋訪小動物 一課,我真沒想到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會那樣見多識廣 思維會那麼活躍 有愛心 會關心且細心。我們不能再將風箏緊緊地篡在手裡,...

三年級上冊科學複習

小學科學三上覆習資料 第一單元植物複習提綱 1 看 聽 摸 問 量 等方法都是科學觀察的基本方法。2 在經歷觀察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 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 表達 討論 記錄 等學習方法。3 大樹的特徵可以用樹的 高矮 樹冠的 形狀 樹幹的 粗細 樹皮的 樣子 和樹葉的 樣子 等來描述。4 小草與大...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麼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銳地提出 中小學語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