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複習

2021-03-03 21:14:06 字數 5138 閱讀 4791

第3章心理系統及其對嬰兒期和兒童期的影響

心理發展的有關理論

心理動力學理論

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

現象學女性主義理論

埃里克森、科爾伯格

1、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

9.23),猶太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他認為被壓抑的慾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學三論》、《夢的釋義》、《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2 弗洛伊德的人性觀

人是乙個能量系統

人類的所有行為都遵循快樂原則

人是受本能(instinct)所驅動的

生的本能:力必多(libido)

死的本能

本我:人的動物性,人格中最難接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遵守快樂原則

自我: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現實的部分,派生於本外,是本我的執行機構,遵守現實原則

超我: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二方面組成,遵守道德原則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學說

口唇期(oral stage) 0~18個月心理**、抑鬱

**期(anal stage)18個月~3歲凌亂、固執、叛逆;反向作用

性器期(phallic stage)3~5歲戀父/母情結

潛伏期(latent stage) 5~12歲性衝動被壓抑

生殖期(genital stage)12全身心的愛和工作

固著防禦機制

補償壓抑昇華否定認同/自居反向作用倒退投射合理化

精神障礙的發展

創傷內在的無意識過程

榮格:集體無意識

弗洛姆:社會無意識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1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里克森認為,在個體發展的不同時期,社會對個體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就出現了不平衡現象,這種不平衡給個體帶來緊張感。

埃里克森將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中引起的緊張和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

他根據個體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個體人格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發展任務,每個階段都存在著特有的心理危機。

他認為個體人格的發展過程是通過自我調節作用及其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斷整合的過程。

人格發展任務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會產生人格發展的兩個極端,屬於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積極的品質,屬於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極的品質。

每個人的人格品質都處於兩極之間的某一點上。如果不能形成積極的品質,就會出現發展的「危機」。教育的作用就在於發展積極的品質,避免消極的品質。

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八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質:

1、嬰兒前期 (0-2歲):任務--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

良好的人格特徵————希望的品質

2、嬰兒後期 (2-4歲):任務--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

良好的人格特徵————意志

3、幼兒期 (4-7歲):任務--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

良好的人格特徵————目標

4、童年期 (7-12歲):任務--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良好的人格特徵————能力

5、青少年期(12-18歲):任務--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

良好的人格特徵————誠實

6、成年早期(18-25歲):任務--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良好的人格特徵————愛

7、成年中期(25-50歲):任務--獲得繁衍感,避免停滯感;

良好的人格特徵————關心

8、成年後期(50歲以後):任務--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厭惡感;

良好的人格特徵————智慧型、賢明的品質

第2節行為主義理論

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

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理論

班圖拉的觀察學習理論

1、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

環境決定論

否認遺傳的作用

誇大環境和教育的作用

對兒童情緒行為的研究

對兒童怕、怒、愛的情緒行為的研究

對兒童嫉妒的情緒行為的研究

2、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理論

1 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的形成

經典性條件反射行為是指由特定的、可觀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為。

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則是指在沒有任何明確的和可觀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有機體似乎是自發產生的行為。

2 強化對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發生的作用

強化增強的不是某一具體的條件反應本身,而是反應發生的頻率。

正強化:積極強化

負強化:消極強化

負強化不是懲罰

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的消退

如果在乙個已經通過條件化而增強的操作性活動發生之後,沒有強化刺激物出現,它的力量就削弱。

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原理的推廣和運用

程式教學與教學機器

社會控制計畫

行為矯正

3、班圖拉的觀察學習理論

互動決定論個人, 環境行為 (互動影響)

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乙個人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結果而習得某些新的反應,或使他已經具有的某種行為反應特徵得到矯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觀察者並沒有對示範反應做出實際的外顯操作。」

觀察學習的特點

不必然具有外顯的反應

不依賴直接強化

認知過程在觀察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

觀察學習的過程

注意過程(attentional processes)

保持過程(retention processes)

動作復現過程(motor reproduction processes)

動機過程(motivational processes)

第3節人本主義理論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理論

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受輔者中心**的創始人

自我理論理想自我自我實現傾向人性善

女性主義理論

排除「錯誤二分法」

第4節發生認識理論

皮亞傑1、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

發生認識論的結構及其動態過程

圖式(schema)

同化(assimilation)

順應(ac***modation)

平衡(equilibration)

對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

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前運算思維階段:2~7歲

具體運算思維階段:7~12歲

形式運算思維階段:12~15歲

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

1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由簡單的反射活動到通過感覺動作了解外部環境

其一,兒童獲得各種感覺並根據感覺接收資訊。

其二,個體出現指向行為。

其三,兒童發展出對客觀事物恆定性的認識。

2 前運算性思維階段:2~7歲

兒童思維繼續向抽象化、邏輯化發展

語言、符號表徵

三個障礙

自我中心。「三山實驗」。

集中性不可逆性

認知能力的發展

分類排序守恆皮亞傑的守恆實驗

(1)數量守恆。鈕扣實驗。

(2)長度守恆。木棍實驗。

(3)液體守恆。

(4)重量守恆。泥球實驗。

(5)面積守恆

3 具體運算思維階段:7~12歲

不同視角,可逆性,理解能力,同感能力,記憶力

抽象思維達到高峰,不再受到具體事物的束縛,通過假設推理解決問題。

4 形式運算思維階段:12~15歲

一、新皮亞傑主義

修訂皮亞傑的研究方法和結果

資訊加工論與皮亞傑理論結合

日內瓦新皮亞傑學派

醫學模式

「患者」

內部原因、心理問題

社會工作模式

第四章社會系統及其對嬰兒期和兒童期的影響

社會化兒童獲得關於語言、價值、禮儀、規矩、行為、社會期望等複雜微妙的知識,以及其如何影響兒童的社會交往,並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乙個過程。

家庭環境

家庭結構的變化

積極的家庭作用

社會力量和政策對家庭系統的影響

系統理論應用於家庭

家庭結構的差異

傳統核心家庭

非傳統家庭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混合家庭

再婚家庭

積極的家庭功能

廣泛的支援

良好的溝通

應答性條件反射

示範觀察學習

角色扮演

經典實驗

相似性、威望、社會地位、專業水平

操作訓練

行為abc 經典實驗

強化正面強化刺激負面強化刺激處罰杜絕

行為方法的型別:1.強化 (正面:

發生的事情:展示正面事件;負面, 取出負面事件..結果:

行為頻率增加.) 2 處罰 (發生的事件: 給予敵對事件或去除正面強化刺激.

結果:行為頻率減小) 3 杜絕( 發生的事件: 終止強化(不是被拿走)結果:

行為頻率減小)

學習理論在實務中的應用

正面強化刺激的應用 :

正面強化刺激的型別 : 初級強化刺激; 高階強化刺激( 物質刺激和非食物消費品刺激;

活動刺激;社交刺激;象徵刺激)

強化刺激和獎勵:

應用正面強化的建議 : 質量及時性頻率塑造行為

處罰的作用

潛在的負面結果 (激起負面感情效應; 對處罰者和處罰環境的躲避;使孩子產生攻擊性;可能對孩子身體產生傷害; 教育人們什麼不該做,但沒告訴他們什麼該做)

處罰的特點 ( 處罰實施後應該立即生效。否則就沒有必要繼續處罰; 處罰效果不持久; 處罰效果往往侷限於環境狀況;)

應用處罰的建議 (應及早進行干預; 每次行為發生後都實施處罰; 處罰的同時採用一些補充措施強化其恰當行為; 處罰時要保持鎮靜)

偶然訓練

測量進步程度

父母關愛的重要性

暫停強化:一種特殊的**狀況

日常生活事件對孩子的影響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知識要點複習

一 人類行為 個體的人 社會的人 概念 人類為滿足其自身需要而採取某種方式去適應環境所表現出來的活動或方式。分類 一 按是否符合常規 正常行為與異常行為。依據1 統計規律 2 社會規範 3 行為適應性 4 個體主觀感受。綜合使用 二 按人生重要發展階段 8個 特點 適應性,多樣性,變化性,可按性,整...

第三章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1節人類行為 1 人類需要的層次和型別 1 人類需要的含義p47 2 人類需要的層次 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p48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歸屬於愛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實現的需要 2 阿爾德弗爾德erg理論p49 1 生存需要e 2 關係需要r 3 成長需要g erg理論的特點 ...

小學社會環境監督活動總結

小學環境監督計畫總結 2014年以來,我校全面實施環境監督計畫,建立全面而又具體的環保教育體系,通過學校 家庭 社會進行細緻的環保宣傳,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開展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環保意識發展。設立宣傳欄,在各班級設立宣傳牆報,校園內張貼宣傳標語,充分利用板報 廣播 圖書室 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