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志願者面試總結

2021-03-04 06:22:41 字數 4555 閱讀 1184

(一)遺漏偏誤

如:寧可……,[也] 無論……[都]

除了……以外,[都]…… 除了……以外,[也]

以上這些起關聯或呼應作用的副詞,連詞之所以容易被遺漏,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意義比較「虛」。同是關聯詞語,出於句首的那些,地位突出,說話人要說這些話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一般不會漏掉的。與學生的母語相比,這些詞語一般是不會出現的。

就複句結構說,雖然也有對應的成對詞語,但是在英語的復合句中只能出現其中之一,兩個都用是典型的偏誤。「besides、except」對應「除了……以外,也……」在使用那些英語時是沒有與「也」相對應的成分。這些都構成了對外國人使用這些結構的干擾,而造成遺漏偏誤。

2.同類詞語種用法特殊者容易被遺漏。如「天、星期、月、年」是乙個表示時段的時間名詞系列,其中「天、星期、年」被認為具有量詞性,直接跟數詞「一天、一(個)星期、一年」;「月」是這個系列中的特殊者,在與數詞連用時,中間一定要像普通名詞一樣用量詞,說「乙個月、兩個月」,量詞「個」不能省略。

但是外國學生不知道「月」在這個系列中的特殊性,說出「我在南京師範大學學中文兩[ ]月」這樣帶有遺漏偏誤的句子。

3.需要重複的成分容易被遺漏。

1)我看書[ ]了一整天。

2)他有書,也[ ]報。

3)***教文學,也[ ]歷史。

第一句話在結構上需要重複動詞;後兩句因為「也」是副詞,只能修飾動詞和形容詞。這裡應該重複「有」和「教」。造成此類偏誤的原因主要是母語負遷移。

前兩例是因為英語中沒有漢語這樣的形式而造成遺漏。第三例的偏誤是學生把英語的「also」的用法套用在「也」上造成的。

4.附加成分,如詞尾、結構助詞等,容易被遺漏。

1)他們打[得]很好。

2)他們看[的]木偶戲非常有意思。

3)上星期日下午瑪麗看[了]三個鐘頭**。

造成這種遺漏偏誤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是這些附加成分都是學生母語中沒有的。在他們還沒有掌握的時候,往往採取初學外語的人經常採取的策略——簡單化。再者,就例(1)來說,也有母語影響的問題。

英語中,一般用狀語表達漢語的狀態補語(對外漢語教材中通常稱作「程度補語」)的意思。學生實際上是把想好了的乙個英語句子(they played wonderfully.)逐詞翻譯成漢語。

(二)誤加偏誤

比起遺漏偏誤,誤加偏誤的情況比較單純,多發生在這樣一些語法形式上:在這些語法形式中:通常情況下可以使用某個成分,但當這些形式發生了某種變化時,又一定不能使用這個成分。

這時,初學漢語的外國學生常常由於不了解這種條件的變化仍然使用這個成分,因而出現偏誤。

[很]1)她非常[很]高興。

2)你[很]非常好。

3)啊,你的房間多麼[很]乾淨啊!

關於形容詞謂語句有一條規則:在肯定形式中,謂語形容詞前要用乙個意義弱化的「很」,如果不用「很」,則句子有比較的意味。這一條規則也適用於形容詞作狀態補語的情況。

但是,如果作謂語或狀語的形容詞前邊受其他表示程度的狀語修飾,就不能再用「很」;形容詞謂語句後邊帶狀態補語時,它前邊的「很」也不能再出現。這些是由於目的語負遷移造成的。

[了]1)從前我每星期都看[了]乙個電影。

2)50年代每到國慶節天安門廣場都舉行[了]遊行。

3)我是乙個星期以前來[了]的北京。

4)我們是在廣場上看見[了]他的。

例(1)(2)都是表示過去發生的經常性行為。例(3)(4)是用「是……的」結構強調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方式的句子,動詞後邊都一定不能用「了」,學生在這裡用「了」,一是不了解「了」的性質和用法,過度泛化了「了」的使用規則;二是把英語一般過去時態的用法套用在「了」上,造成了偏誤。

8、去年暑假我沒回國了。偏誤分析。

「沒」副詞,表示沒完成。「了」表示完成了。矛盾。

「把」 字句

1謂語動詞前頭用介詞 「把」引出受事對受事加以處置的一種主動句

例如:我們一定要把海河治好。 = 治理海河+海河好了

孩子吃糖把牙吃壞了。 = 吃糖+壓壞了

2「把』』字句的語法意義是表示由於某種動作或原因的影響而產生某種結果或狀態。

例如:你把房間收拾一下吧 ! = 收拾房間 +房間狀態

他把盤子端著端盤子+端著狀態

特點:1謂語不能是簡單形式: 動詞前後總有別的成分

(1)帶補語: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2)帶賓語:把老虎打斷了一條腿。

(3)帶狀語:把毛衣王包裡塞

(4)帶動態助詞:把茶喝了

(5)動詞重疊:把情況說說

(6)動補型雙音節詞:不要把直線延長。/把戰線擴大。

2「把」的賓語一般說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會帶上「這、那」一類修飾語

(1)可以說:把那支鉛筆給我。

(2)不能說:把一支鉛筆給我。

如果用無定的、泛指的詞語,常是泛說一般的道理。

(3)不能把真理看成謬誤

(4)把一天當做兩天用。

3.構成「把」字句的動詞一般應該有較強的動作性,能夠帶表示結果的補語或賓語。沒有處置義的動詞比較少見

例如:只把目錄看了一遍。

什麼是「被」字句:

1在謂語動詞前面,用介詞「被」(給、叫、讓)引出施事或單用被的被動句。

2它是受事主語句的一種

特點1、謂語不能是簡單形式

謂語動詞一般都有處置性。動詞前後總有別的成分

1帶補語:蘋果被大風吹掉了。 2帶賓語:西瓜被切成四塊

2「被」字句的主語所表示的受事必須是有定的,因此前面會帶上「這、那」一類修飾語。

---可以說:那支鉛筆被我弄斷了

---不能說:一支鉛筆被我弄斷了

3能願動詞、否定詞、時間詞作狀語,只能置於「被」字前

---一切醜惡的現象應該被消

---他沒有被困難嚇倒

---這件事已經被人傳出去了

----他大概讓朋友留下吃午飯了。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區別:

1.從概念上,如果我們用「甲」代表施事,用「乙」代表受事,「把」字句的格式是「甲把乙怎麼樣」;而「被」字句的格式是「乙被甲怎麼樣」。「把」字句的主語是施事,而 「被」字句的主語是受事,當然表義相同也可以互換。

2.從表達意思上,「把」有處置的意味,即動詞所表達的動作行為對「把」所帶詞語施加影響,使其發生某種變化或產生某種結果或處於某種狀態。「被」往往說明主語有什麼遭遇,也就是說動詞所表示動作行為對主語不利或有所害,或主語不願、不樂意、不愉快。

常用能願動詞的區別

1. 表示某人的一種主觀意願,用「會」。如:你放心,明天我會準時來。

2.表示估計的時候,一般用「會」。明天會下雪?這不可能吧!

3.表示某人有某種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會」,但技能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賓語前有一數量),用「能」。

她一次能喝十瓶啤酒!

4.表示某種原有的能力得到恢復,也用「能」。我的腿傷好了,又能踢足球了!

5.在某種客觀條件下,有條件做某事,一般用「能」。

6.表示某事物有某種用途,用「能」。如:雞蛋清能美容。

7.可能補語的肯定形式前面可以用「能」,構成「能+動+得+補語」的格式。如:這些饅頭我乙個人能吃得完。

8.「不會游泳」和「不能游泳」都可以說。但是,「不會」可以理解為某人沒有這個能力,「不能」可以理解為客觀條件不允許。如:最近他出車禍摔斷了胳膊,不能游泳了

簡單趨向補語

離合詞現代漢語中的離合詞是指一種集詞法與句法於一體的,其內部語素可離可合的,中間可插入某些成分進行擴充套件的特殊語言現象。

「我頭髮長了,請您幫我理髮吧。」(願意理髮)

「我頭髮又不長,理什麼發啊。」(不願意理髮)

1.漢語動詞重疊表示的意思

我想看看你的**。的「看看」根據說話人的意志,「看」的時間也許長,也許短。時間的長短主要由「我」來定。

2.漢語的動詞重疊表示「少量、輕微、婉轉」等意思

3祈使句裡為什麼常用動詞重疊

麻煩你幫我開開窗戶。

對外漢語教學幾個基本環節

1、 組織教學。本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做好上課的思想準備。

2、 複習檢查。本環節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已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獲得反饋資訊,督促學生課外的複習,為下乙個環節打好基礎。

3、 講解新課。這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新課的內容涉及語音、詞彙、語法、修辭和課文、練習等等。

4、 總結新課。這一環節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主要是對新課的語言點加以歸納總結。

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由教師進行條理分明的總結,強調本課的重點、難點,特別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一種是讓學生回憶總結,這時需要教師的引導、提醒和概括。

5、 布置作業。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後一環,但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對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預習、保證教學進度和質量都有重要意義。

中國文化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 最早論述「文化」的典籍是《周易賁》,而「文化」一詞最早見於西漢劉向的《     》一書。

2. 中國歷史準確紀年開始於西周(    )元年,這一年是西元前841年。

3. 中國古代的祭祀以天地的儀式以(      )最為重要。

4. 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古城是隋(      )和唐長安城。

5. 「開一代詩風」的中國新詩奠基作是以郭沫若的《     》為代表的。

6. (   )年,「中華**」成立,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 佛教是在填朝代)年間傳入中國的。

面試漢語志願者

了 1 從前我每星期都看 了 乙個電影。2 50年代每到國慶節天安門廣場都舉行 了 遊行。3 我是乙個星期以前來 了 的北京。4 我們是在廣場上看見 了 他的。例 1 2 都是表示過去發生的經常性行為。例 3 4 是用 是 的 結構強調動作 行為發生的時間 地點 方式的句子,動詞後邊都一定不能用 了...

漢語志願者面試複習

4.附加成分,如詞尾 結構助詞等,容易被遺漏。1 他們打 得 很好。2 他們看 的 木偶戲非常有意思。3 上星期日下午瑪麗看 了 三個鐘頭 造成這種遺漏偏誤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是這些附加成分都是學生母語中沒有的。在他們還沒有掌握的時候,往往採取初學外語的人經常採取的策略 簡單化。再者,就例 1 來說...

漢語志願者嗎面試

英語口試 自我介紹 你申請前往這個國家的理由或你為什麼要去這個國家 中國最流行的職業是什麼 年輕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你的人生規劃是怎樣的 你最喜歡什麼地方 成為一名國際漢語教師志願者應該做哪些準備 你的愛好,以及它對你的教學的幫助,你會怎麼做 怎麼利用 出國以後你擅長做的事情哪些會對你的教學產生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