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識點

2021-03-04 05:48:15 字數 4816 閱讀 3121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後,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於重心的乙個力來表示,於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乙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1.3彈力

(1)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說明:①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有的形變及其微小。

②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後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簡稱形變。

(2)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說明:①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觸;彈性形變。

②彈力是一種接觸力,必存在於接觸的物體間,作用點為接觸點。

③彈力必須產生在同時形變的兩物體間。

④彈力與彈性形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3)彈力的方向: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幾種典型的產生彈力的理想模型:

① 輕繩的拉力(張力)方向沿繩收縮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 點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於平面;點與曲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於曲面接觸點所在切面。

③ 平面與平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於平面,且指向受力物體;球面與球面接觸,彈力方向沿兩球球心連線方向,且指向受力物體。

(4)大小:彈簧在彈性限度內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勁度係數,表示彈簧本身的一種屬性,k僅與彈簧的材料、粗細、長度有關,而與運動狀態、所處位置無關。其他物體的彈力應根據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運動學規律計算。

1.4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表面上相當於另乙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乙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①摩擦力的產生是由於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b.兩物體發生形變;c.兩物體發生了相對滑動;d.接觸面不光滑。

ⅱ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於「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說明: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於彈力,不是重力。應具體分析。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並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ⅴ.滾動摩擦:乙個物體在另乙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

(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於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生的摩擦力。

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a.兩物體相接觸;b.相接觸面不光滑;c.兩物體有形變;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

ⅱ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

③靜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ⅲ靜摩擦力的大小:兩物體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範圍0<f≤fm,其中fm為兩個物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大小應根據實際運動情況,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運動定律進行計算。

說明: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範圍內是根據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

②最大靜摩擦力大小決定於正壓力與最大靜摩擦因數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1.5力的合成與分解

求幾個共點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向量,其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一條直線上兩力合成,在規定正方向後,可利用代數運算。

(3) 互成角度共點力互成的分析

①兩個力合力的取值範圍是|f1-f2|≤f≤f1+f2

②共點的三個力,如果任意兩個力的合力最小值小於或等於第三個力,那麼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等於零。

③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共點力才能合成(同時性和同體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於某乙個分力。

1.6受力分析的程式

(1)根據題意選取適當的研究物件,選取研究物件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盡量簡便,研究物件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2)把研究物件從周圍的環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外力,再接觸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並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①不要把研究物件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②對於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乙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不能無中生有。

③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重複分析。

第二章直線運動

2.1幾個基本概念

質點(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乙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並不存在。

(3)乙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並不取決於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參考係(1)物體相對於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乙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考係。

對參考係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係時,對物體的觀察結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係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物件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盡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後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2.2路程與位移區別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向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於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圖1-1中質點軌跡acb的長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2.3速度——描述運動快慢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公尺/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乙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為s, 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向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4加速度——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向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 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2.5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1) 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位移圖象(x-t圖象)就是以縱軸表示位移,以橫軸表示時間而作出的反映物體運動規律的數學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線是通過座標原點的一條直線。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於橫軸(時間軸)的直線,如圖2-4-1所示。

由圖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乙個質點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運動,另乙個反方向以10m/s速度運動。

2.6勻變速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t=vo+at(減速:vt=vo-at)

(2)此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s=vot+at2/2(減速:s=vot-at2/2)

(4)位移推**式:(減速:)

(5)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 s = at2 (a----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t----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2.7自由落體運動

(1) 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 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於地球的引力產生的,因此,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這種差異並不大。

(3)通常情況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vt=gt. h=gt2/2, vt2=2gh

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

3.1牛頓定律

3.2超重和失重

(1)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稱為超重現象(視重》物重),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稱為失重現象(物重《視重)。

高一上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 一 常見物質的分離 提純和鑑別 1 常用的物理方法 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混合物的物理分離方法 蒸發和結晶蒸發是將溶液濃縮 溶劑氣化或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結晶的原理是根據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種溶...

高一上數學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一 集合 一 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 元素的確定性如 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異性如 由happy的字母組成的集合 3 元素的無序性 如 和是表示同乙個集合 3.集合的表示 如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a b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舉法與描述法。注意 ...

物理試題高一上

余浩麟物理試題 一 選擇題 本題包括六個小題,每小題三分,共十八分,每小題只有乙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一塊磚放在1長木板表面的中間,長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現緩慢抬起木板的1端,而保持另1端不動,關於磚所受摩擦力f敘述正確的是 隨木板傾角的增大而減小 b.磚滑動前,f隨木板的傾角的增大而增大,磚開始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