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綠地現狀調查報告

2021-03-03 21:07:04 字數 3000 閱讀 2371

二、 調查方法、時間、範圍

此次調查採用實地調查與現場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開展實地調查的時候,首先按照校園的功能進行分割槽,然後根據校園實際情況分東、西校園將各個功能區細分為大區、小區和組團

3個層次來開展實地調查。在實地調查中對現場每個小區填寫「校園綠地景觀實地調查表」並適時進行訪談。

實地調查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初步踏查,對校園的綠化有總體的了解。大致了解校園植物和綠地景觀基本情況。

確定實地調查範圍並進行合理分割槽,設計、製作實地調查表。第二階段分區分組團進行實地調查、拍照,並記載實地調查表。主要調查各分割槽的地形、水體、植物(種類種植方式、觀賞特性、色彩)、景石、園路鋪裝、建築小品(照明設施、休憩設施)等景觀要素的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內容,在進行現場調查的同時與在校園綠地中的被調查者進行交談,了解他們對特色校園綠地景觀的評價、意見與建議。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四、存在的問題

五、改造建議

附表附圖:校園綠地現狀圖

調查和分析的內容:

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綠地率、綠化覆蓋面積中喬、灌木所佔比率(%)、本地木本植物指數、道路綠化普及率、林蔭路推廣率、林蔭停車場比例、綠視率分析

裸子:被子;針葉:闊葉;落葉:常綠;喬木:灌木;

觀賞特性分析統計數字和文字說明;植物配置、景觀效果分析

植物生長狀況、病蟲害分析、養護狀況分析、是否採用節約型園林技術並寫明具體方法、是否生物防治

植物文化、植物科普分析,綠地使用功能分析等

說明1、附表:

植物名錄及以上分析的所有基礎資料,如觀賞特性分析要對所有植物列表,列出每一種植物的觀賞特性

2、綠化覆蓋面積、綠地面積:實測加衛星影像圖量

高校校園綠地建設特點

(1)對綠地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

在高校基本建設當中,存在「重建築,輕綠化」的現象,加之關部門缺乏對綠地建設

重要性的認識。此外,校園建設資金有限,校園規劃中缺乏或沒有對校園綠地進行專項規

劃。有的高校建築建成並投入使用若干年後,但其校園仍未形成能與之匹配綠地景觀,使

校園綠地建設嚴重欠帳,致使綠地建設的質和量均跟不上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步伐。有的高

校校園可綠地面積並不少,但由於對高校校園綠地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認識不足,沒有充分

考慮到校園活動的主體對綠地空間的需求,其功能與配套設施的設定不甚合理。

(2)缺乏對使用者需求的關注,缺少「以人為本」的綠地空間

長期以來,「以人為本」一詞所有規劃設計專案基本出發點,設計專案的成立和建設

是為了更好服務於廣大使用人群。但是在設計和實踐中,這一種人的關懷和對於使用群體

需求的關注並沒有具體化。由此,新建大學校園綠地景觀建設中常出現「重景觀而輕使用」

的狀況,在一些已建成的校園綠地空間中,大片的廣場、草坪往往被閒置,甚至有座椅的

地方也很難讓人滿意地停留。這些綠地空間往往尺度與位置不合適宜,形式也很難滿足人

的不同心理要求;對於遮陽避雨的要求考慮得不夠;景觀的文化內涵與環境沒能很好地融

合,其表達不能引起人的共鳴。這戶外場所無法引起活動的發生,整個校園也就呈現空曠

無生機的狀態。

(3)校園綠地建設相互模仿,失去特色

由於時間的倉促及認識上的不足等原因,設計者往往盲目追求歐美模式,群起效仿,

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校園被效仿套用同一模式,使中國的大學校園綠地景觀在各地出現雷

同的設計。缺乏與地域的關聯,缺乏與校園自身辦學個性的關聯,缺乏與校園文化的關聯,

從而使校園綠地空間失去特色,很難引起師生對校園環境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在不同的校

園文化背景的校園中我們卻看到了不少缺乏個性綠地,模式化的設計語言忽略了不同人群的不同行為心理需求,導致了校園境景觀單

一、粗陋。

(4)忽略校園綠地景觀生態性

伴隨著高校校園建設熱潮,越來越多的高校開拓新校區或紛紛對舊校區進行改造更新。

很多新建成的校園往往只是植物配置單一,空間層次單調,卻普遍缺乏生機和活力,在植

物種類的選擇上更是缺乏對地域性和多樣性的考量。規劃設計往往忽視校址原有的自然環

境條件,或無法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或肆意開發,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

不足:(1)校園綠地面積大,但是不少地方還沒有很好地規劃和利用,有些地方仍是荒廢的,如哺育園的設計簡單,沒能很好地發揮作用。(2)通過綠地體現各學院特色方面做得不夠,目前各學院前的綠地千篇一律,僅有商學院的樓前綠地設有具有學院特色的標誌小品。

各學院可通過各自門前的綠地體現各自學院、專業的特點、風貌,樹立鮮明形象。(3)雖然廣西的植物具有豐富的多樣性,但這一特色未能在校園綠地景觀中充分體現,校園的綠化植物較為單一。(4)校園綠地規劃中對於人的行為關注不足,綠地上缺乏可用於學習、活動的小空間,缺少學生們駐足小憩、交流的人性化空間。

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層次化 。 居住小區植物配置應增強植物群落的層次,將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層級關係合理展現出來。公園天下小區主道路綠化設計體現出植物的層次化, 合理的配置方式可以增加植物設計的韻律感。

反之,植物配置缺乏層次時,景觀序列必然會受到影響,植物種類過多和過少的時候都會造成該現象,如新西藍小區植物種類較少,喬木與草坪間出現斷層而旭景名園小區則是由於植物種類過多同樣導致了層次的混亂。 由此可見,植物配置的優劣與種類的多與少沒有直接關係,而植物群落層次的配置關係才決定著成敗。 建議從兩點考慮:

①以本地喬木樹種為主基調,利用灌木與開花植物做出層層銜接的植物空間;②利用低矮灌木的形態、色彩、大小不相同這一特性,搭配出植物組團,既不會遮擋視線又能充分利用空間。

(2)植物配置立體化 。 居住小區應合理增加立體綠化的面積和使用率, 立體綠化在增加綠化比例和滿足人們不同的欣賞需要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居住小區植物的立體配置包

括兩大型別:構築物、建築物頂部綠化和垂直面綠化。 其中頂部綠化又分為屋頂綠化和花架廊架綠化; 垂直面綠化分為牆面綠化、 陽台綠化和門庭綠化三小類。

在空間上發展立體綠化,打破以往的綠化概念,一些夏天炎熱的地區,可以在屋頂種植綠化來隔熱,有條件的還可以設計樓頂花園,在居住小區建築立面上,注重陽台綠化以彌補立面的不足,在地面上的一些欄架上、亭子上布置植物,或者用植物做成各種景觀造型。把孤鶩的單體元素用綠色串聯起來, 真正地把綠化融入居民的生活中去。

校園綠地景觀環境設計調查報告

校園另一條次軸線,由老圖書館正對生物技術大樓,名為櫻花大道,兩側密植櫻花為行道樹,中間節點是代表學校建校100周年紀念的大鼎,簡短的軸線上卻展示了南林悠遠的歷史文化,每到櫻花開放季節,人群絡繹不絕,拍照留念,也使其成為南林一處必看的景點,往北看是銅鼎與老圖書館的琉璃瓦關於歷史的對話,櫻花與屋簷翹腳的...

農村現狀調查報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觀念的轉變,在農村務農已經不再是我國廣大農民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已經走出了農村,走到外面的世界去謀發展。2006年河北省承德市啟動了 承德市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 更進一步推進了農村勞動力的外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大幅度增加。針對當前偏遠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缺資訊 乏...

行規現狀調查報告

表3 衛生習慣情況 從上表可知61.7 同學吃飯前每次洗手,24.4 同學看到學校內有贓物能趕快撿起來。同時調研中發現還有部分學生在個人衛生,保持學校衛生方面較被動,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以上三張表分析來看,學生的行為習慣是一般,60 的學生能自覺遵守各項校紀校規。四 採取對策 1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