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學校開班儀式既家長培訓的講話稿

2021-03-04 05:06:28 字數 5511 閱讀 6594

-----做用心的父母,培育陽光的孩子前言

大家都知道,當孩子們踏進小學大門的時候,就開始了新的生活。我們將有六年的相處。我們又肩負了六年的責任和義務。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今天,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總結以往成功父母的家教智慧型,借鑑教育專家和教育同行的寶貴經驗,和今天在座的一年級新生家長交流。但願能給大家一點幫助。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做用心的父母,讓孩子快樂成長 」

正文孩子入學,是人生旅途中的乙個重要轉折,也是邁向知識殿堂的第一步。孩子在幼兒園裡,除了吃飯、睡覺以外,「玩」是生活的重要內容,進入小學就不同了,孩子將從遊戲為主變為學習為主,一節課40分鐘,一天上

六、七節課,課堂上還有時間和紀律的約束。端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後也少不了預習。

每天回家聽錄音、讀書等等。學習自然成了孩子的主題,這一轉折不是所有孩子一下子能夠適應的,對孩子而言,環境和要求上的變化不亞於一次心理上的「斷奶」。要使孩子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老師的引導當然是至關重要的,作為父母首先自身要有充分準備。

幫助孩子順利轉換角色,並盡快適應乙個有規則、有標準、有約束的新環境。

遊戲;想請各位一起來做乙個遊戲,假定你我都是馬戲團裡出場的小丑,每乙個人手裡都玩著五個球,這五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孩子、朋友和信仰。你一直扔這五個球,累不累?很累!

當你不想玩的時候,請你,放掉乙個只玩四個,請問你想先把誰丟掉?如果還覺得累再丟掉乙個,請問你第二個丟掉的是哪乙個?最後你不想玩了,乙隻手抓乙個,最後請問剩下的是哪兩個?

(請舉手說說)如果您最後剩下的是孩子和家庭,絕大多數人舉手了,這說明我們對家庭和孩子很重視。這個啟示告訴我們任由世界變遷,家庭永遠是心靈的港灣!我們永遠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

在一切都高度社會化的今天,家庭教育沒法社會化,找人來教育我的孩子,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史兩碼事。

那麼我們父母需要做些什麼呢?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幫助孩子順利轉換角色

首先,幫助孩子順利轉換角色,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乙個重要轉折,這時他既憧憬著對未來學習的渴望,又伴隨著對學習、生活方式的改變而產生焦慮,對於已經習慣了幼兒園輕鬆、隨便的生活方式的孩子,上學後,學習壓力增大,困難增多,尤其是一些規則的約束,在心理上很難馬上適應,有的孩子甚至會感到膩煩。他們需要學著適應新環境,學習新知識,這就需要家長在孩子入學後的一至二個月內把好「心理關」。

案例一:-----老師,我要上廁所!

幾年前,我帶一年級兩個班數學兼乙個班班主任工作,開學第二週了,我去上課,班裡乙個小男孩就說要上廁所,我讓他去了。過了幾分鐘,他又說:「老師,我要撒尿!

」我很奇怪,不是剛上的廁所嗎,但一看他那著急的樣子,只好又讓去了。可他沒隔幾分鐘又喊要去,基本上一節課他就在廁所和教室間穿梭了。第二天、第三天課同樣如此。

課後我向其他科任老師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上課也有這種情況,他比較膽小,不太合群。上課發言積極,但課堂上一有同學說他講錯了,馬上就變臉,顯得很難過;下課很少主動找同學玩耍。說來也巧,就在那天中午放學我又巧碰了來接孩子回家的媽媽,順便了解一些情況,媽媽說;「孩子在家沒有不停地上廁所的現象,只是,孩子一向都表現出膽小。

每次去乙個陌生一點的環境,都要有乙個明顯的過渡期,即使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也不能離開父母過一夜,從來不肯離開父母單獨跟別人玩耍活動;害怕陌生人,就是隔一段時間沒見爺爺奶奶的面,再見時也要花時間適應。上幼兒園時經常無故地擔心家長不來接他,早上出門總是叮囑媽媽:「一定要來接我哦!

」有一次下雨接得遲了點,就哭了起來。」鑑於此,每當說要上廁所,我開始仔細觀察發現,孩子走出教室後並不急於上廁所,而是東張西望,好像在找什麼?有時候派個孩子跟他一起去,跟去的孩子回來告訴我,「老師,他到樓門口轉了一圈,根本就沒去上廁所,好像他在找誰。

我仔細一問;原來這孩子說上廁所根本就是個藉口,他走出教室是在看爸爸媽媽是不是來接他了。從以上情況來看,孩子的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中講是一種焦慮所致。孩子經常表現出不安全感,對父母的依賴性特別強,對外部環境有很明顯的戒備,但又不能明確地說出害怕什麼。

這件事我多次和孩子的父母溝通,首先,我讓孩子的家長明確的告訴孩子中午什麼時間在校門口的什麼位置,下午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接孩子,同時我也照這個時間地點告訴孩子:「不要擔心爸爸或媽媽到時間一定會來接你的。」 這樣孩子果然再也沒有老喊要上廁所了。

其次,課堂穿插些有趣的遊戲,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盡量注意上課時的態度、語氣、表情等,讓孩子心情放鬆;下課老師也與孩子一起活動,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讓孩子在老師和同學中獲得安全感。第三,當孩子非正常提出上廁所時,拿出乙個孩子想要的小獎品,告訴他,只要等一會去就可以得到它了,慢慢地要求他堅持一節課。往後的乙個月內,孩子每節課上廁所次數逐漸減少至正常的次數,父母也放心了,最後不用獎品也能正常上課

孩子剛上學,會出現許多狀況,家長應首先在心理上讓孩子做好充分準備。做家長的應該積極幫助孩子消除焦慮心理。重視孩子克服困難、團結協作、活潑開朗、自我控制、善始善終等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同時還應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期望,不可過高或過低。

要讓孩子明白上小學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小學的老師個個知識淵博,個個都很了不起,而且和幼兒園老師一樣非常愛孩子,只要肯認真學習還有機會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而且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在小學將會體驗到許多幼兒園所體驗不到的快樂。

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學會親子交流

良好的親子關係賽過很多教育。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要學會親子交流,孩子上學後,我們父母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是很有限的,早晨起來急急忙忙吃一點就上學去了,中午、晚上回家父母忙著做飯,吃完飯孩子要寫作業,再洗洗就**點了,還有多少時間坐下來和孩子交流,所以我們要抓住各種各樣的機會通過語言、表情、動作、身體接觸等各種途徑向孩子傳達一些資訊。一項調查說明,80%的家庭有溝通或交流方面的問題,導致個別孩子偶爾有殺父母的念頭。

那麼做家長的就要學會和孩子說話,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對你說?首先,學會傾聽,父母要鼓勵孩子多說話,有時你並不同意孩子天真的想法,但你應該尊重他們,讓他們把話說完。很多事情在孩子生活中顯得很重要。

當你對他們的行動給予認可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你的支援。有時候,並不需要做父母的說多少話,需要的只是靜靜地聽,然後適度地點撥。學會沉默和鼓勵;允許孩子發脾氣,學會和孩子討論學習和生活話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有衝突也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輕易說孩子不聽話,尤其是有外人或有同齡的小朋友在場時不要說孩子的不是。

父母還要民主,不能總是高高在上。父母說話要把握六種正確語氣:即:

信任的語氣、尊重的語氣、商量的語氣、讚賞的語氣、鼓勵的語氣、慈愛的語氣。我們父母與孩子說話的語氣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自尊、自信產生深遠的影響,能給孩子無與倫比的力量。如「寶貝,你對爸爸媽媽來說很重要」「寶貝,爸爸媽媽認為你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寶貝,你是爸爸媽媽的心肝等等!」孩子進步時要不失時機地表揚,「你真棒」「你怎麼這麼優秀」「你太能幹了」「媽媽做夢也沒想到能生出你這麼優秀的孩子」說這些話不用花一分錢,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心裡裝著他。孩子擁有了自信,自信的孩子才懂得自尊,有自尊的孩子才懂得自強,自強的孩子才有可能自立。

孩子一旦出現了失誤或沒考好時,告訴孩子「別灰心」「努力」「加油」「爸爸媽媽會幫助你的」「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樣孩子就會有輕鬆健康的心情,就能快樂的飛,否則只能痛苦緩慢地爬。

我們來看看一些偉人的父母:

偉大詩人曹植走七步能寫詩;

白居易一歲識字,六歲作詩,十六歲名揚天下;

莫扎特五歲作曲,六歲主演**會;

德國數學家高斯三歲掌握心算,五歲便能解複雜方程式……

每乙個天才的背後,都有偉大父母的「家教智慧型」。

美國的愛迪生,只上了三個月的小學,後來,發明了電燈,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家。人們都認為愛迪生是天才,其實,很多人有所不知,愛迪生的母親承擔起所有教育的重任,這位母親要求極為嚴格,甚至讓人無法想象。今天我們用上電燈,首先要感謝那位偉大的母親啊!

中國的乙個鄉村醫生——蔡笑晚,他雖然僅有高中學歷,但是他的六個孩子,個個成才——五個讀到美國博士,乙個是碩士。他說,「我的事業是父親,我的成功絕非偶然」。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對此讚嘆不已,還親自找他取經。

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奇蹟嗎……

當深入研究他們的家庭教育規律時,就會發現——「永遠沒有所謂的天賦神童,而只有意志堅強的家長」。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只要你有這個決心,奇蹟完全可能發生在你的家庭……你再也不必為孩子的小打小鬧而苦惱,因為你對孩子的偉大期待,將促使你學習和掌握、科學而先進的家庭教育方法……

我們還知道,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輕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沒有效果。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主要還在於「定位」:

2、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我們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庇護孩子的自尊,維護孩子權利,成為孩子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案例二:------孤燕歸群

我剛接三年級乙個班不久,就關注了這個女孩子。她叫林琳(化名),長相平平,性格靦腆,連走路都總是輕手輕腳。好長時間,沒聽她大聲講過一次話,沒見她開心地笑過一次,也沒見過她為什麼事生氣或跟誰吵架。

上課的時候她有時會瞪著眼晴專心地聽講,有時則會漠然地坐在那兒。奇怪的是,她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點名叫到她,她只是漲紅著臉站在那兒一言不發。很多老師和同學都說:

「她呀,你等她半天,也說不出一句話,簡直是浪費時間!」而家長反映,她在家裡卻是個極正常的孩子,愛說愛笑,好玩好動,甚至有些「霸氣」。為什麼乙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一進入學校就變得面無表情,一言不發呢?

原來,沒入學前,林琳由奶奶帶大,老人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藝術,常常用老師來嚇唬孩子,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把你關到幼兒園去,看老師怎麼收拾你……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這樣的烙印:學校可怕,老師更可怕。

由於慎怕幼兒園,懼怕老師,所以她是在萬般無奈與恐懼之中接受完了幼兒教育。

可想而知,林林接受的是怎樣的幼兒教育,所以入小學後,她的教育出現了斷層。表現之一,就是她不適應集體的生活。她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有親密的夥伴,孩子們愛做的遊戲,她不會;孩子們愛聊的話題,她不知道,只是坐在角落裡當觀眾。

她成了孤單的「局外人」,表現之二,與其他孩子相比,她的知識和語言也出現了差距。小朋友懂的知識她幾乎不懂,別的小朋友會幹的事,她很少會幹的。更糟糕的是,上課的時候,她本來就緊張地坐在那兒,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受到老師的批評,她的恐懼便會多了個「更」字,**再敢張口講話?

由於以上的原因,她漸漸地進入了自我封閉的狀態,這種自我封閉既影響了她正常的智力發展,又影響到她的人際交往,甚至逐漸改變了她的性格,使孩子變得懦弱而退縮。為此我決定「對症下藥」,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改變這個孩子,讓她開啟自我封閉的枷鎖融入集體。

課間,我經常把她留在教室裡,讓她幫著擦黑板,發發作業本,讓她有機會多接觸老師,消除恐懼心理。並試著與她交談,經常問一些她在家裡的生活。儘管在課堂上仍不敢開口,但有了明顯的目光閃爍——有了講話的慾望。

暗地裡,安排幾個活躍的孩子拉著她一起遊戲。雖然依然不加入,但至少從角落裡走到了大家的旁邊,這就使得她向集體靠近了一步。上課的時候,挑一些簡單的、容易的問題讓她答,告訴她:

「別著急,慢慢講。」儘管開口很難,可只要她開口,總能受到我真誠的表揚。漸漸的,她終於偶爾地舉起了小手。

適當地安排她搞一些「外交活動」。比如到別的班級借樣東西,到操場上或找個人……剛開始,往往是事沒做成就怏怏地回來了,後來我讓別的同學陪她去,她才漸入角色。

家長學校開班儀式串詞

家庭教育講座及家長學校開班儀式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來參加本次的活動。請允許我代表全校領導,老師,向各位家長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對您一直以來對學校工作的支援和關注深表感謝。在過去的半個學期中,我們一起努力著,付出著,收穫著 在過去的這三個多月的日子裡,我們共同見證了孩子們...

在家長學校開學儀式上講話 高

高作峰我從05年3月份到榮軍小學擔任校長工作至今,已經有4年了。4年來,我充分感受到了榮軍的父老鄉親對教育的厚愛和支援。感謝大家!今天,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夠參加家長學校的開學儀式,充分體現了大家關注教育,關心孩子成長,支援學校工作。我代表學校歡迎大家。我們這個學校建於1951年,至今已經近60個年頭了...

2019第4期家長學校開班儀式

2012第2期 德育處 鮑小峰2012年3月10日 烏拉蓋管理區第一小學 召開家長學校開班儀式 為加強家校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彰顯德育工作特色,第一小學於3月9日下午召開了家長學校開班儀式暨家長座談會。開班儀式上,管理區關工委祝主任就當前關工委工作意義及指引孩子爭當 四好少年 等方面作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