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2021-03-04 02:55:43 字數 3900 閱讀 1668

高中語文

湖南省石門縣第一中學趙秀英

在15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應具備以下三點:

一、加強教師自身素養;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堅持寫教學後記。我這樣踐行著,且收效頗豐。

一、加強教師的自身素養。

我覺得教語文,學養是第一位的,技術是第二位的。只從「術」的方面去研究,不從「學」的方面去積澱,是捨本逐末。你要教學生讀,你首先要會讀、多讀,有深刻的讀書感悟;你要教學生寫,你首先要愛寫、能寫,有獨到的寫作體驗;你要教學生說,你首先要勤說、善說,有高超的口語表達才能;你要教學生成長為乙個大寫的人,你首先要是乙個大寫的人。

因為教語文說到底是教做人。

我們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的氣概。語文教師尤其應當如此。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為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所有這些,才能構成一位語文教師的神韻。

有的老師上課,心裡想的是教學流程、步驟、環節,先幹什麼,再幹什麼,後幹什麼,甚至幾分幾秒都有「科學」的設定。我覺得這樣做就缺失了教學的靈氣,教學的本真。我上課心中有路數,但全力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

學生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皺眉,都是他們心聲的反映。我就根據學生當時的狀態因勢利導,教為學服務,而不是師生被教案牽著走。上課時要做到:

眼裡有學生,心裡有學生,心裡裝著每一位學生的心。

另外與時俱進,莫被「傳統」束縛頭腦;科學發展,不為時尚放棄永恆。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還重視「讀萬卷書,交萬名友」。古代有「遊學」之舉,當代有「留學」之風,我還主張廣泛交流。

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詩云:

為切為磋為琢為磨。都是講交流的重要與樂趣。霍懋徵老師年逾八旬還去西北講學,傳播經驗;魏書生老師做了局長還不放棄教學,他們是真正的事業家。

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要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教師享受語文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課堂要有書卷氣,要有翰墨香,因為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浸潤在文化積澱中的社會行為。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沒有優秀的教師,什麼理念、教材、教法、評價都可能會被扭曲、變形、異化。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教師,教學研究的生力軍也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課改的成敗在於教師。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朱小蔓教授說:「如果我們教語文知識,不能教出個樂趣來,不能教出個興趣來,不能教出個迷戀母語的境界來,那他就不是乙個高明的教師。」愛因斯坦曾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

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才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

前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學生有沒有學習興趣,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

為此,我摸索、總結了幾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巧設導語,誘發興趣

讓語文教學的匯入充滿**,充滿激情。讓激情綻放,讓**持久,我覺得語文教學的匯入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暖餘溫。興奮公升溫,容易調動人的情緒,使興奮加值。抓住剛剛過去的,但學生仍沉於餘味之中的事情,作匯入的乙個點,既合學生的口味,也有利於展開教學。

例如,教《祝福》這課時,剛過了新年,學生還在回味著熱鬧的新年,臉上洋溢的那份快樂難以掩飾。一上課我就祝福他們,雖然這是遲來的祝福,但他們還是很高興,趁機我讓他們講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歡樂,探親訪友的快樂,此時他們都樂於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和過新年時的樂趣,因而他們很快就能放開來講,很興奮,這樣很快就調動了他們的情緒,也為他們跟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做對比,為理解文章做了鋪墊。

2、及時雨。及時的大雨總能讓人心生快意,也讓求雨的萬物歡喜若狂。我覺得生活中的巧合也是及時雨,雖然巧合不是生活的長青之樹,可遇不可求,但它卻是那一點靈動的色彩,僅一點靈動,也能閃耀一時。

巧合不是偶然,但偶而遇之,及時利用,也能成為課堂的動聽音符,利用生活中的巧合,讓巧合也成為課堂匯入的一員,有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學中應該嘗試這樣的匯入。

3、歷史風。 歷史是風,從遠古吹來,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過去的每一天都成為歷史,歷史待在生活的每乙個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陰裡。

讓歷史作載體,讓歷史作紐帶,讓歷史見證昨天,讓歷史啟迪今天,從而借助歷史作語文課堂的匯入,學生腦中再現了歷史,既加深了印象,也啟用了課堂。善用昨天的歷史,也要善用今天的歷史,讓歷史的風吹醒沉睡在舊模式下的語文課堂,讓歷史的風吹出語文課堂匯入的新意。

總之,匯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匯入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讓語文課堂的匯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爭奇鬥艷,萬紫千紅,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觸發興趣

設定問題,要圍繞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本著從易到難,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則,找準切入口,講究坡度,愈進愈深,所見愈新愈奇,興趣亦愈激愈濃。在「啟」與「發」、「憤」與「悱」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既求同,又求異,不同意見不同觀點之間相互觸發,形成一種如切如磋的濃烈的課堂氣氛。

(三)、拓寬渠道,鞏固興趣

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也是激發興趣鞏固興趣的陣地之一。學生的求知慾是十分強烈的,他們往往不滿足於課本和課堂所得,希望開拓知識面。教師就要及時地保護和培養這種積極性,積極地向課外延伸。

可以組織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舉行讀書報告會、故事會;組織指導學生課餘創作,提供發表園地;開展語文聯誼活動,如猜字謎,記成語,談楹聯,接名句等。這樣,就會是學生看到自己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還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處於高中年齡段的學生最容易接受新奇的東西,而這些又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健康的,這就需要我們因勢利導,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到正確的方面來。

加強思想教育,進行健康的心理指導,以及展開上述有意義的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激發、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穩定、牢固的學習志趣,對於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好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堅持寫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孔子說過:

「吾日三省吾身」。這裡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

撰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後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麼東西。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後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如:教師的示範操作、講課中的語言、操作要領的敘述、對學生的指導等等),通過表象,找出內在的規律,進行初步歸納和取捨,講課中「成功」與「失敗」扼要記錄下來。

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言簡意賅,即「精」。 二要「緊」,即及時。

有時課上出現的一些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課後趁熱打鐵,及時記下教學過程中的靈感,如果時過境遷,再追補記憶,效果就相差甚遠。因為靈感只是一瞬間,情消意散,靈感就不「靈」了。

三要「重」,即重點突出。寫教學後記,要在課時計畫的指導下進行,在課前備課時要按預先打算進行,在教學上要搞點什麼研究探索,事先有個考慮,這樣在教學時就會注意,留神在寫教學後記時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對於那些嘗試和探索的實驗專案,應重點記錄,使其成為再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四要「全」,即全面。

寫教學後記,要把內容記錄完整。

撰寫教學後記可以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實踐證明,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我以為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 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 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二 成就感是學生的學習 興奮劑 高三學生學習語...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為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裡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說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 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為伍 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從應試來說...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公升到理論高度。而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教師要把課堂40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徵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