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之我見

2021-03-04 02:54:05 字數 3491 閱讀 4914

教學反思與教師成長

城口縣咸宜鄉中心小學張友坤

我從教已十載有餘了,十年的教學生涯使我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學校的教學骨幹及教育教學管理人員。經驗告訴我乙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成長環境,更離不開自己的刻苦專研。一位教師要想在教育教學中有所建樹就要不斷地在教育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實踐、專研、總結。

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實踐陣地,學校的教研活動以及各種教育教學論著、雜誌給我們提供了專研平台,我們再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學習所獲運用於教學中,寫出反思、心得、**,只要堅持這樣,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及教科研能力將不斷提高。

乙個人是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成長的,教師更是如此。近年來,我們學校要求所有教師每學期至少寫三篇以上教學反思,為了讓老師能將這項要求堅持下去並且取得良好效果,我通過自己十年的教學和查閱有關資料就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對全學區教師進行了培訓,現將自己的心得、見解與大家交流。

一、教師為什麼寫教學反思

「反思」就是對發生的事情進行自我反省。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成功與否,我們都會去反思它的得與失,教育亦是如此。所以教學反思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行為。

202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教師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而持續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並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這種持續不斷的研究就要求教師每天思考,每時思考。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

葉瀾教授說:乙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天天可以說是面對同一重複性工作,時間一長,易產生職業疲倦,有多少教師會去主動反思呢?

絕大部分教師寫反思都是為了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沒有用心寫,沒有寫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曾經在我們學校工作的朱瑞建老師就有寫反思的習慣,不是領導的要求,也沒有寫長篇大論,沒有追求語言的精煉和詞藻的華麗,他寫出了自己實實在在的東西,正因為他堅持寫反思教育教學業務能力迅速提高。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會去思考,去交流,經常和同年級的教師交流,並且有一些新的、好的東西出來,這就是反思,這就是經驗,只是沒有把它寫下來的意識和習慣。

我們不要把寫反思覺得是某個領導心血來潮,也不要想到是某些教師自以為是。現在推行新課程改革,我們要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這對我們受中國幾千年傳統教學根深蒂固的影響很多老師一下子還難以轉變過來,可能認為新課程改革是不切實際的,你某乙個人要創新豈不成了新鮮玩意兒,我們一定要緊隨時代的步伐。

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我們教育理論的深入學習,同時可以促進我們教學的經驗積累,促進我們教學能力的提高。一般的思考,隨意想一下,往往不能夠使我們所思考的內容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使思考的問題不深刻,流於表面現象。而寫下來,記錄下來,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寫的深刻一點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動下,往往會參閱一些資料、翻看一些書籍,調動自己的理性思維,促使我們進一步學習,使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公升,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那麼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寫教學日記、描述──解釋自己的教學活動、觀摩──分析教學事件、主動徵求同事及學生意見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思考,使我們能夠有機會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教學活動,促進我們的專業發展。我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般的思考,時間一久就會把當前思考的問題忘掉,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忽然在教學中發現了乙個值得思考、可以取得經驗的「閃光」的問題,給我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滿以為自己會記憶下來,內化為自己的潛意識,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曾經帶給我們思考的問題逐漸被淡忘,需要回憶的時候印象中明明有這樣的思考,可是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而記錄下來,能夠幫助我們把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問題和思考累積下來,通過記憶得再次加工,使自己對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教學現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記憶下來,因為寫具有積累和再現的作用,長時間的累積,會使我們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記錄下來的東西更方便與人交流,促進共同的學習與提高,借助別人的見解,使我們可以從多方面認識相同的乙個問題,促進我們更好的發展。

二、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1.分析得失

一節課下來,課堂教學抑或超乎所想的順利,抑或不盡人意。一堂課可因教師一句幽默奇妙的導語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也可因教師乙個手勢、乙個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教法的採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講得多而學生興趣全無;也可因乙個環節的遺漏或疏忽而達不到預期效果還得重上等。再者,不管得與失,教師都應該分析反思,將其記錄在案,以便今後的教學能起到借鑑作用。

2.反饋學生

教與學是知識傳遞與接收的關係。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則為學習主體。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教材對學生對教法了解的深淺等都直接作用於學生,影響著課堂氣氛與教學效果。

相反,學生的注意力情況、學生的課堂紀律、學生的知識基礎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制,影響著課堂效果。以我上小數與復名數互化為例,小數與復名數的互化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改寫後學習的,前面的知識學生學得不錯,我滿以為這節課學生能學好,結果教學中大大出乎我的預料,絕大部分學生沒有搞懂,課後我分析了原因,第一,學生對單位間的進率掌握不牢固,第二在轉化過程中出現這樣的問題:

把復名數3噸50千克改寫成小數大多數改寫成的3.5噸;再者,把小數5.24千公尺改寫成()千公尺()公尺,很多學生改寫成5千公尺24公尺。

我綜合了前面存在的問題,想了對策,一是讓把所有單位進率抄給學生,讓他們利用課餘時間牢記;復名數化小數時,先找準大小單位間的進率,如果進率是100,那麼小數應該有兩位,如果小單位只一位數就在數前面添零,這樣大單位的數就是小數的整數部分,改化的小單位的數就是小數部分。例如2千公尺2公尺()千公尺時,千公尺與公尺的進率是1000,所以小數部分應該三位小數,現在只有一位數,我們就在前面添兩個零,這樣就應該是2.002千公尺了。

我們我們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了,鑑於此,教師應及時反饋,將課堂上師生表現與授課質量進行及時分析、綜合登記,以幫助自己在日後備課、授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分析。

3.總結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記錄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一節課過去了,教師教法應用如何,達到預期目標沒有,效果怎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與教學要求是否相符,這都是實際操作中常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原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筆記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4、記錄意外收穫

我們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時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或靈感的湧現而穿插其中,結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教師講解繪聲繪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堂頓時充滿勃勃生機。我校新教師張孝榮老師上《太陽》這課中,她上課時教室外面是火辣辣的太陽,於是她就以這個引入,結果學生興趣被激發。

我上數學課不愛用書上的例子,因為用書上的例題學生會照著說出解答過程和答案,這樣就缺乏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我們上數學課最好以接近學生生活和學生身邊的事例為素材。我在上乘法運算定律時,一進進教室,全班學生要求這週去野炊,他們徵求我的意見,我說很好,那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學生爭先恐後地說要如何準備,我最後說要搞好本次野炊活動,首先要分好組,然後各組作相應的準備。我臨時把班上45個學生分成了5個組,每組9個學生。

然後加了乙個問題,每人出5元錢,全班一共要出多少錢?有幾種演算法,學生興趣盎然,這節課教學效果也非常不錯。其實我們在教學中這些經驗實在是很多,這就需要我們把這些意外收穫記錄在教學反思記錄中,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

大量的事實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與教學反思有著緊密的聯絡,教師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

教學反思之我見

現在教學中特別強調教師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應當在教中學 在學中教 以學輔教 以教導學。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不斷發展專業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至於說反思可能會給人帶來的壓力和負擔,作為幼兒教師都曾為如何做好教學反思而煩惱。以下談談自己關於教學反思的一些想法。一 教師對教學反思的...

教育教學反思之我見

中江初級中學秦燦林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 建設者和開發者。要做好這樣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斷地總結 反思 改進和創造。而教學反思正是使教師進行總結 反思 改進 創造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進行反思,更是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十多年來,對反思不敢說有什麼...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之我見

一 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乙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乙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 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