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幸福觀調查報告

2021-03-04 02:49:43 字數 4769 閱讀 2673

2023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實踐作業

一、 調查原因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 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哈佛夏哈爾教授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什麼是幸福?在物質日益豐沛的現代社會,為何人們卻難以感受心靈的幸福?于丹也曾面臨如此困惑。

漸漸,她領悟到,如果有許多奢望,那一定是一輩子都追不著的。相反,如果信任樸素,從最紮實的地方做起,幸福就離得近了。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幸福的含義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它不是由外在的物資條件或者所處環境決定的,它更加強調乙個人的內心世界的認知和滿足。幸福的標準既不能用尺來量,又不能用秤來稱,它是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發展變化著的。

而我們認為,幸福是指處於一定社會歷史環境中的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由於感受到自身存在價值生活目標與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所持的根本態度和觀念體系。幸福觀的形成和發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群體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觀。在現實中,幸福觀主要體現在個人的世界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人生經驗,選擇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大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對追求實現幸福途徑的認識,構成其幸福觀。

歷代先賢對正確的幸福觀的探索從未止步。歐文說: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

羅曼羅蘭說:一無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獲得一切!正因為有了他們的不斷探索,我們對幸福的理解從簡單的物質滿足上公升到精神層面的豐盈。

馬克思主義在廣泛研究前人著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關於幸福的看法,形成了與封建宗教神學幸福觀和資產階級幸福觀有著本質區別的幸福觀。馬克思主義幸福觀是多維度的幸福觀。首先,他認為人的幸福和人的需要是不可分離的,重視人們正當的物質利益。

其次,馬克思沒有忽視精神生活在幸福中的地位。他認為單純的物質資料本身並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只有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保障下,物質生活才與精神生活一起構成幸福的內容。此外,馬克思認為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兩者互相聯絡、互相依存,即辯證的統一。

社會幸福決定著個人幸福,個人幸福豐富著社會幸福。正所謂:沒有小家何來大家。

馬克思最終總結出幸福的真諦:幸福就是人們在勞動實踐中,充分創造和享受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自由、全面地發展自身,並追求全人類的幸福,以昇華個人的自我生命價值。幸福是人以存在的完美指向的一種價值追求,幸福的追求需要人在後天生活中獲得能力,這就意味著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唯有人得到自由、全面地發展,具有創造幸福、享受幸福、感悟幸福的能力,才能真正達到幸福的狀態。

進入21世紀後,伴隨世界一體化與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推進,在改變我國經濟領域的面貌同時,人們的思想領域激起強烈的共振。當代大學生作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體,其幸福觀直接影響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影響到未來中國的興衰。人們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自我至上等觀念對大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

因此,關注大學生幸福觀認知現狀、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幸福觀對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幸福觀情況,我們選擇了問卷調查的方式。

二、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發放問卷數:100份**問卷數:100份

發放方式:隨機發放調查地點: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

三、調查內容:當代大學生幸福觀

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幸福觀調查,重點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的內容,他們對金錢與幸福關係的看法,大學生責任感等方面。並且通過調查分析當代大學生在幸福觀中所存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四、調查結果

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彙總分析,我們可以看出47%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53%的人認為自己比較幸福。他們認為會對我們幸福產生最重要影響的:生活佔最高比例42%,其次為學習23%,而愛情居於第三位19%。

當談及到幸福的生活與金錢的關係時100%的人認為它們之間有一定關係,幸福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質保障。對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產生重要影響的各因素及其所佔比例如下圖1所示:

從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還是比較正確的,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大學生們認為最能對幸福產生影響的因素,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學業順利。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我們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同時,當代大學生對於人生目標的追求情況也是決定我們是否擁有正確幸福觀的重要條件。蕭伯納曾說過:人生的真正歡樂是致力於乙個自己認為是偉大的目標。

由此可見當我們擁有乙個偉大的目標時更容易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43%的人對未來有著明確的目標追求,另外49%的人對自己未來發展不清楚,但是他們仍然為著未來而努力。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當代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目標的清晰度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有明確目標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但是還有少部分大學生對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不明確,從而導致了他們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帶有消極的態度並可能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他們經常採用沉迷網路遊戲等方法來逃避現實和自身應當承當的責任。為此,我們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結果顯示:17%的大學生沉迷網路遊戲厭倦學習的現象很嚴重,72%的人偶爾打遊戲只是作為一種娛樂消遣活動但並不沉溺於其中,只有11%的人基本上不存在這些問題。

就業壓力、環境問題、世界格局等諸多方面對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面對就業問題時,許多大學生會偏向於選擇乙份穩定的工作,他們不認為只有創造才是幸福,相反,充足的物質條件才是幸福的保障。

針對學校現行教育體系,91%的人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更多的與大學生幸福觀相關的課程,但是其中69%的人認為該課程可以開設,但是前提條件是沒有必要開設得太多。

同時,我們也對當代大學生關於幸福的理解進行了調查。其中一部分人認為幸福是在困境時有人理解和支援,不是孤軍奮戰;一部分人認為幸福是在有物質保障的基礎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幸福是自由;幸福是得到身邊人的認可;幸福是和朋友家人開心地在一起;幸福是人生價值的實現。他們對幸福的認識絕大多數在於精神層面的豐盈,在於心境的快樂和舒適。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幸福就是擁有大量的金錢和很高的社會地位,在事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五、調查結論

當代大學生幸福觀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物件。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總結出當代大學生幸福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 拜金主義嚴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現階段物價飛漲,房價甚高,讓大學生對金錢方面的認識產生了負面影響。社會上一些人不能正確理解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認為市場經濟就是金錢經濟片面誇大金錢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社會生活中很多方面都顯示了金錢的重要性,阻礙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並限制了當代大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大學生過分誇大金錢在幸福中的作用。甚至有學生認為「金錢比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更為重要」,「有錢就有一切,金錢就是幸福」等。

(二) 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欠缺對他人的考慮。大學階段是我們走向社會的重要起點,在這裡我們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與人交往的能力。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在行為上缺乏社會知覺,只受一己需要的支配,忽略別人的存在。

這種現象在大學寢室裡體現得尤為明顯。在當代大學生中,主要有唯我獨尊、缺乏自省意識、缺乏同情心、缺乏責任心等傾向。

(三) 盲目的認為擁有事業就擁有幸福。隨著高校擴招,本科教育越來越普及,人才越來越多,大學生所面對的就業壓力也更大。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努力在現有條件下謀求個人發展,擇業時第一看發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幹的機會,第三看薪酬福利。

因此在整個大學期間,他們過分注重熱門專業、實用知識的學習,為將來找到乙份好的工作而奠定基礎,卻對加強自身修養、提高道德水平不屑一顧,客觀上造成他們身上對報效祖國、回報社會的責任感淡化。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大學生在人生活動中對各種事物、現象和自身價值進行認識、評價和取捨要受價值觀的支配,有什麼樣的價值觀,相應地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對金錢的正確理解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價值觀。

幸福生活的產生和維繫是離不開相應的物質基礎的,但是這絕對不是有價值的人生。財富的積累是為了進一步發展自己,為社會做貢獻,這樣的人才會真正贏得人們的尊重,同時才能獲得個人的幸福。

(二) 增強與周圍同學互動,學會換位思考。大學是社會的縮影,我們只有與周圍同學融洽相處,學會互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在交往過程中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生的方向,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三) 提高個人素質。當代大學生應通過自身的努力,以社會為己任、正確地認識自己,並由此為出發點,把握自我、駕馭自我,為自己尋找最佳的人生方位,設計和塑造自我,從而達到昇華並最終超越自我。

(四) 學校方面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幸福觀的教育。教育活動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導學生掌握專業技術知識,為謀求職業做準備的層次。大學教育應該更注重文化情操的培養,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思想底蘊,使學生得到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全面的素質培養。

學校通過多開設關於幸福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課程,讓有沉重感、負擔感或缺乏幸福感受的學生感知自己所處的幸福情境,認識到人生的意義,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奮鬥者常常是充實的,奉獻者常常是幸福的。幸福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的充足,更是我們對自我、對家人、對社會的積極投入,認真生活。我思,故我在。

大學裡我們要學會感受幸福,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乙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精神空虛的人很難想象會獲得真正的幸福生活。幸福需要我們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個人的價值融入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中,融入對事業的不懈追求中,為實現理想而奮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的奮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們的社會也會添一分和諧、多一絲暖意、增一股活力。

從馬克思主義來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統一是幸福的主要內容,勞動和創造是幸福的源泉,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的有機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核心,奉獻是追求幸福的最終歸宿。

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幸福是主客觀的統一體。從調查結果我們相信只有良好地平衡幸福的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我們才可能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從客觀方面說,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環境,正確認識物質對幸福的影響才能是大學生不會產生拜金主義;從主觀方面說,幸福是人們對外在世界的一種感受和體驗,它取決於自己的價值取向和精神狀態。

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研究

作者 苟玉涵 學理論 上 2014年第01期 摘要 幸福是人類永恆追求的主題,在文化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人們對幸福的看法各不相同。幸福觀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對自身生活狀態的總體評價,是人們追求的生活目標的體現。隨著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和物慾的急劇膨脹,當下的人們越來越感到迷茫。大學生是主流價值...

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

此外在當代的大學生中,拜金主義的幸福觀也普遍存在。由於市場經濟的影響,現在的社會成為乙個非常現實的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顯示了金錢的無比重要性。有些大學生將金錢看得比知識還重要,有錢就有一切,有錢就有幸福成為了現在很多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是現在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會經常請同學吃飯,給同學買...

大學生幸福觀調查

所謂幸福,就是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心情。幸福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真理與自己同在時的心理狀態,包括一切真實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動物的生命與自己同在等等。一 調查原因 從古至今,追求幸福都是大部分人類生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