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考試重點條文總結

2021-03-04 02:43:52 字數 5081 閱讀 4159

已病防傳、虛實異治

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

故實脾,則肝自癒。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餘藏準此。

論治(一)表裡同病治則

問曰:病有急當救裡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二)痼疾加卒病治則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

(三)飲食與調護原則

師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

(四)審因論治原則

夫諸病在藏,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餘皆仿此。

1.壞病

溼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2.寒濕表實

溼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朮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黃加朮湯方: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白朮

3.風濕表實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4.風濕兼氣虛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防已黃芪湯: 防已,黃芪,白朮,甘草

5.表裡陽虛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甘草,白朮,附子,桂枝

6. 暍病熱盛傷津氣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虎加人參湯:知母,石膏,甘草,粳公尺,人參

1. 百合病誤汗

百合病,發汗後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2. 百合病誤下

百合病,下之後者,滑石代赭湯主之。 滑石代赭湯: 百合,滑石,代赭石

3. 百合病主方

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1.脈症、**病機與鑑別

1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痺。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2)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府,即不識人;邪入於髒,舌即難言,口吐誕。

2.風濕歷節

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芍藥,甘草,麻黃,生薑,白朮,知母,防風,附子

1.重證辨治

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芍藥,桂枝,生薑,大棗

2.脈象總綱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3.陰陽兩虛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 ,芍藥, 生薑,甘草,大棗,龍骨, 牡蠣

4. 虛勞腹痛

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小建中湯: 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膠飴

5. 虛勞氣虛腹痛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

6. 虛勞腰痛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7. 虛勞風氣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暮蕷丸: 薯蕷,當歸,桂枝,曲,幹地黃,豆黃卷,甘草,人參,川芎,芍藥,白朮,麥門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膠乾薑,白斂,防風,大棗

8. 虛煩不眠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主之。

酸棗湯: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穹

1.肺氣虛寒證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幹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2.寒飲鬱肺證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射干,麻黃,生薑,細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棗,半夏

3.寒飲夾熱證

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

厚朴麻黃湯:厚朴,麻黃,石膏,杏仁,半夏,乾薑,細辛,小麥,五味子

4,肺胃陰虛氣逆證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湯: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粳公尺,大棗

1.肝鬱氣逆證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奔豚湯:甘草,川芎,當歸,半夏,黃芩,生葛,芍藥,生薑,甘李根白皮

2.陽虛寒衝證

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桂枝加桂湯: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3.陽虛飲動證

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1.典型證治

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瓜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2.痰飲壅盛證

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3.氣結辨虛、實證

胸痺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枳實,厚朴,薤白,桂枝,瓜蔞

人參湯:人參, 甘草 ,乾薑, 白朮

1.辯證與治則

1)虛寒性腹痛

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

2)實熱性腹滿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2. 附子粳公尺湯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公尺湯主之 。

附子粳公尺湯:附子,半夏,甘草,大棗,粳公尺

3.里實兼少陽證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柴胡,黃芩,芍藥,半夏,枳實,大黃,大棗,生薑

4.裡實積脹俱重證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大黃,厚撲,枳實,芒硝

5.脾胃虛寒證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大建中湯:蜀椒,乾薑,人參

6.寒實內結證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

7.陽虛寒盛證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

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弦者,大烏頭煎主之。

8.血虛寒滯證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9.宿食下利證

下利不飲食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10. 宿食在上脘

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瓜蒂,赤小豆)

1. 肝著

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復花湯主之。(旋復花,蔥,新絳)

2. 脾約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 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藥,枳實,大黃,厚朴,杏仁

3. 腎著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

1.四飲脈症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2.成因與脈症

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善虛,脈偏弦者,飲也。

3.治則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4.脾陽虛飲停證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5.飲溢四肢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大青龍湯: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生薑,大棗,石膏

小青龍湯:麻黃,芍藥,五味子,乾薑,甘草,細辛,桂枝,半夏

6.心下飲泛冒眩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澤瀉,白朮)

7.下焦飲逆悸吐眩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澤瀉,豬苓,茯苓,白朮,桂枝

1. 腎氣虧虛證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

2.上燥下寒水停證

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蔞瞿麥丸主之。

栝蔞瞿麥丸 :栝蔞根,茯苓,薯蕷,附子,瞿麥

1.四水與黃汗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2.皮水夾熱

裡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湯主之

3.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目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數脈即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則脈絡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即為水矣

4.治則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癒。

5.風水表虛

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已黃芪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

6.風水夾熱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金匱要略三

一 單項 1 病人無故喜悲傷欲哭,數欠伸,如神靈所作者,名a百合病b奔豚病c臟躁d癲證 2 後世將白朮 黃芩作為安胎要藥,其法源於a白朮散b當歸芍藥散c當歸散d溫經湯 3 主治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的方劑是a烏頭湯b栝樓薤白半夏湯c烏頭赤石脂丸d大烏頭煎 4 懸飲的飲停部位是a心中b胸肺c腸間d脅下 ...

高注金匱要略

消渴小便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原文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1 傷寒 作氣上撞心 高注 消渴之症,其因皆起於胸膈間,在天之陽氣既虛,而其陽精又竭之所至也。陽氣上虛,則下焦之虛火,因其空而炎其上 陽精上竭,有不能供兩火之燔炙,而不得不資外水以自救,故渴。然邪...

金匱要略醫囑極具特色

張立俠長春中醫學院 金匱要略 所載的方劑後面都附有 醫囑 用以說明藥物的炮製和處理 湯劑的煎煮方法及丸 散 膏 栓等劑型的製作方法 服藥方法 時間和藥量 藥後調養及輔助法 服藥禁忌 注意事項 藥物加減 方劑的功效及適應證,服藥反應與預後等,內容非常廣泛。一 說明藥物的炮製和處理 一般方後醫囑中首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