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電子版

2021-03-04 02:40:55 字數 4639 閱讀 8832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2023年修訂)解讀

注:紅色字型為課標重點增加的新內容;

藍色字型為課標區域性修改的新內容。

第一部分前言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時代賦予中國人民的崇高使命。為完成這一使命,歷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為提高國民素質,加強民族凝聚力,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發揮重大的作用。

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課程,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學校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教育對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傳承人類文明的優秀傳統,提高國民的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歷史課程的實施,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歷史教育的重要性)

一、課程性質

歷史學是認識和闡釋人類社會發展程序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具有認識社會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課程由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組成。通過學習中國歷史的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我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了解中國國情和社會發展走向,堅定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通過學習世界歷史的重要史事,使學生初步了解世界歷史演變的基本脈絡,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由來,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創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國際視野,更好地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

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歷史素養,而且能夠更好地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有助於學生逐步形成社會意識、法治意識、道德意識和環境意識,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增強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責任感。歷史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使學生逐步掌握歷史思維的方法,逐步形成實事求是、注重證據的意識,養成辯證地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歷史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二、課程基本理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課程,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宗旨,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歷史課程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科學的、正確的思想導向,引導學生正確地考察人類歷史的發展程序,逐步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的問題。

歷史課程的編制,要依據歷史學科的宗旨和性質,體現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精選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反映時代精神,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要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使課程內容的教學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課程內容的整體框架,要建立在時序發展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較為清晰的歷史時空意識,從而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逐步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視角認識人類社會的演進。在建構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基礎上,要著重突出對歷史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事件和人物,通過豐富而生動的史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了解具體的歷史情節和境況,從而更好地感知歷史和理解歷史,逐漸生成理性的歷史認識。

歷史課程的設計要有利於教學的實施,課程內容標準的制定既要明確對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使教學具有基本的規範,又要有一定的彈性,為教學實施留有拓展的空間,以便於學校、教師和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操作。

歷史課程的改革要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探索新的教學途徑;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對歷史的理解,逐步發展學習歷史的能力。

歷史教學評價要以學生學會學習為標準,採用多樣的評價方法,使評價有利於學生改進學習和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三、課程設計思路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總體思路是: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通過努力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的能力,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

《標準》包括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四個部分,主體是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

前言闡述了歷史教育的重要性、歷史課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制定《標準》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論述了學生歷史學習的總目標,並分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規定了應達到的目標。內容標準規定了學生在上述三個方面應達到的具體目標。

內容標準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六個學習板塊。在每個板塊之前以「通論」的方式概述該時段歷史的基本線索及主要特徵。每個板塊的學習內容採用「點—線」結合的呈現方式。

「點」是具體、生動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時代特徵。通過「點」與「點」之間的聯絡來理解「線」,從而使學生在掌握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理解歷史發展的過程。「點」要精選,切勿過多,以便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

在內容標準中的各個課題中設有若干層次的要求,首先列出「學習要點」,對學習內容做了基本規範,是學生通過學習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其次列出「學習提示」,提出學生在學習中應重點認識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在一些課題中還列有「學習延伸」,是建議教學時進一步**的問題。「學習要點」和「學習提示」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習延伸」是對教學拓展的建議,在具體實施時可酌情處理。

在內容標準中,還安排了若干活動課,提出活動課的主題及目的,在教學時可根據學生情況採取多種活動方式進行。在內容標準的最後,列有「能力培養和學法指導提示」,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提出相應的要求。

實施建議是為有效地執行《標準》而對教學實施、學習評價、教材編寫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方面提出一些原則性的要求,以供參考。

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各板塊的學習內容應適於學校的學年及學期教學計畫,並留有適當的餘地,為各地區進行鄉土歷史的教學提供一定的空間。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教學,學生能夠了解中外歷史的基本知識,對人類歷史的延續與發展產生認知興趣,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認識世界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逐步獲得基本的歷史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形成愛國主義情感,開拓觀察世界的視野,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發展觀,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總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知道人類文明的主要成果。

了解歷史的時序、地域定位,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物進行考察,從歷史發展的程序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認識歷史的常用概念,如背景、原因、性質、特徵、結果、影響,以及延續、變化、發展、進步等,並初步學會運用這些概念對歷史進行思考和闡釋。

了解多樣性的歷史呈現方式,如文字材料、**、圖表、實物、遺址、遺跡、影像、口述以及歷史文學作品等,初步掌握各種歷史載體的特徵,提高歷史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形成合理的歷史想象。

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資訊,了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來解釋歷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歷史證據的意識。

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具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學會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陳述歷史,提高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感知歷史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初步理解歷史問題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多種途徑感悟歷史,形成歷史表象,經過歸納、分析、概括、比較等思維過程,形成歷史概念,進而認識歷史的時代特徵和歷史的發展規律。

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時序與地域、原因與結果、動機與後果、延續與變遷、異同、聯絡等概念,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

逐步掌握學習歷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判斷和計算歷史年代及分期的方法、閱讀教科書及有關歷史讀物的方法、識別和運用歷史地圖和圖表的方法、查詢和收集歷史資訊的途徑和方法、運用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等。

初步掌握解釋和回答歷史問題的方法,力求在表達自己的見解時能夠言而有據、分析周全、推論得當、用詞準確。

學會與教師、同學共同對歷史問題進行**與討論,能夠積極汲取他人的正確見解,善於與他人合作,交流學習心得和經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歷史的角度了解中國的具體國情,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尊重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了解國內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互相影響與融合,增強民族平等和共同發展的觀念;繼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認識到國家的統

一、民族的團結是中國強盛的重要保證,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歷史責任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理想。

了解近現代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的決定作用,堅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及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意識。

了解人類歷史上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理解歷史上的革命與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認識從**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增強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歷史進步的推動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意識,樹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從歷史的演變中了解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自覺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了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以及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貢獻,初步認識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逐步提高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醜的識別判斷力,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第三部分內容標準

一、中國古代史

在一百多萬年前,中華大地上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考古學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為研究中國古人類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電子版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 2011年修訂 解讀 注 紅色字型為課標重點增加的新內容 藍色字型為課標區域性修改的新內容。第一部分前言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時代賦予中國人民的崇高使命。為完成這一使命,歷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觀...

根據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

歷史隨筆 靳寶生根據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課程性質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步形成正確的...

2019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測試

一 填空題 1 歷史新課標旨在培育具有價值觀的公民,是時代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需求,也是青少年和的需要。2 歷史教育對提高學生的有著重要的作用。3 義務教育階段的歷史課程,是在的指導下,弘揚以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傳承人類文明的優秀傳統,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更好地認識當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