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讀後感

2021-03-04 02:16:34 字數 2188 閱讀 7885

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寫於解放前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社會學著作。《鄉土中國》不足五萬字,是一本典型的「大家小書」。

《鄉土中國》研究的是根植於中國農村的鄉下人。中國有幾千年的農耕歷史,「鄉土中國」在某種意義上是中國傳統的符號。在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鄉土中國」這一符號有著實實在在的研究意義。

《鄉土中國》也在這個思想激盪的時代裡,成了暢銷書。

費孝通認為:靠務農為生的鄉下人世世代代附著在土地上,以定居為常態,即便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土地的農民,也像「從老樹上被風吹出去的種子」,又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定居下來農民附著在土地上,很少流動,鄉土社會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

在缺少流動和變化的鄉土社會裡,每個人都在乙個「熟悉」的環境裡生活。在相對穩定、熟悉的生活環境下,形成了許多鄉土中國的獨特現象:「規矩」即可約束行為,法律則大可不必;「常識」即可應付變化,「規律」就可有可無了。

中國人有「私」的毛病,費孝通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中國人的社會結構「是好象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波紋的中心是自己,推及的遠近視財富和勢力而定。波紋的中心既不相同,推及出去的圈子也就各不相同,一切皆以跟自己的親疏遠近為出發,因此中國人缺乏團體意識、缺乏對權力和義務的共識和遵從。

在「推己及人」的波紋式社會結構中,也形成了維繫人際關係的道德要素:「親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在我們傳統道德系統中……很不容易找到個人對於團體的道德要素」。

何為鄉土中國?它的特性是什麼?先生在第一篇已經很好指出來了。

比如他就說中國鄉下人多,「土」就是他們的特性,當然土氣不是貶義詞,靠土地謀生的鄉土社會很大程度是很穩定的,即使戰亂遷移的也不是社會的主流。他也順便比較和美國的不同,指出我們是聚村而居,並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離,結果就形成了地方性,保持孤立的社會圈子。同時村落裡面大家都是特別熟習,就成了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沒有陌生人的社會,法律其實處於次要的可有可無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大家重視是信用而不是法律。當然在我們現在這個處處都成了陌生人的社會,土氣就成了罵人的話,那些禮俗也逐漸被法律所代替。

他在談**字下鄉的問題裡面,他認為,在鄉村社會很大程度上是不需要文字的,經驗的傳播往往是手把手的教,在乙個地區住的幾百年,世世代代面臨的問題很大程度都是一樣的,解決的辦法都是一樣,不需要什麼理論,什麼創新。當然先生在這兩篇文章裡面分析很多,也很深刻。

下面就講到他的很重要的乙個理論「差序格局」。什麼是差序格局?很簡單就如同一顆石子砸到水上盪起的一圈圈水紋,最中心的哪一點是自己,其餘就是按遠近程度來劃分。

對於中國人自私,沒有公德心的論調很多,但是先生在裡面把這個問題做了乙個梳理,他發現我們之所以和西方不一樣,就在於群己,人我劃分的基礎不一樣。西方人是什麼樣子呢?是團體。

團體內外的人很清楚,他就從最基本的家庭這個概念分析的。在中國就不一樣。他的伸縮性非常大,你得勢的時候可以賓客三千,親戚多的是,假如你不得勢,也許乙個人都不認識你。

可以說我們的網路是以自己為中心,結果就造成了沒有乙個人和你的網路一樣的。這樣我們和西方的不同就出來了,西方要的是權利,而我們攀得是交情,我們講究是等差。西方是講團體,先有乙個團體的概念,當然團體不能抹殺個人的,只能是契約平等,而我們卻是自我主義,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存在。

其實不止鄉下人私,城裡人也私啊,甚至有些可能比鄉下人更私。這不,在文人筆裡是中國威尼斯是蘇州,作者卻認為「天下沒有比比蘇州城裡的水道更髒的了。」在接下來是內容中,費孝通先生討論了私和公家的關係,以及這個社會和西洋社會的不同。

費孝通先生認為,西洋社會的社會結構是團體格局,而中國社會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爸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絡。

」由此,我們的社會可以或說很大也很小了,概念很模糊。而到底什麼是「差序格局」費孝通先生只作出或多或少的比喻,沒有詳細概念。我是一名見識淺薄的學生,在這裡也概括不出個什麼所以然來,就在此打住算了。

到此,我已經把費孝通先生寫的這本《鄉土中國》大概的看了一遍,並從每個篇章中摘抄了一些費孝通先生的原話,加上我的個人觀點和想法。通觀全書,我認為費孝通先生是乙個搞文學很謙遜的人,這從他在「後記「裡說自己寫作這本《鄉土中國》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說是完稿,只是一段嘗試的記錄罷了」可以看出。還有,我認為他不愧是一位很好的良師益友,他寫作的文章多用熟語,時常把自己和農村聯絡在一起,意思通俗易懂,清晰明了。

也作為農村孩子的我,讀起他的書來感覺相當親切,作為乙個著名的文人,他沒有絲毫抬高自己的身份架子去教育他人,我認為這一點是相當可貴的,也是讓我感到相當佩服的。

《鄉土中國》讀後感

鄉土中國 以下簡稱 鄉土 乍一看讓人覺得是說當下中國的鄉土特性,實際則不然 它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講的是中國從鄉土社會進入現代化社會過程中中國基層的鄉土文化,包括從人文,道德,倫理,制度等等一系列的社會學問題。因此,實際上,鄉土 是一本社會學著作。在 鄉土 中,費孝通先生置身中國基層,考察論證,...

《鄉土中國》讀後感

鄉土中國 讀後感初次聽到費孝通這個名字是在大一的 文化學概論 課堂上,記得老師說費孝通寫的作品有幾本是相當出名的,比如 生育制度 鄉土中國 等,是我們社工專業學生都應該好好看讀一下的課外書。於是,抱著對費孝通先生無比崇拜的敬意,我借來他寫作的 鄉土中國 一書,準備仔細閱讀一下。費孝通先生在書的開頭,...

鄉土中國讀後感

費孝通的 鄉土中國 寫於解放前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社會學著作。鄉土中國 不足五萬字,是一本典型的 大家小書 鄉土中國 研究的是根植於中國農村的鄉下人。中國有幾千年的農耕歷史,鄉土中國 在某種意義上是中國傳統的符號。在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鄉土中國 這一符號有著實實在在的研究意義。鄉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