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讀後感

2021-03-04 00:09:29 字數 1087 閱讀 8999

林語堂先生寫的《中國人》讓我想起了一句狄更斯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即是指所謂的「鍍金時代」。

在自序中,林語堂先生提到「我可以坦誠相見,我並不為我的國家感到慚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煩公之於世,因為我沒有失去希望。中國比她那些小小的愛國者要偉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們來塗脂抹粉。

她會再一次恢復平穩,她一直就是這樣做的。」

如今中國並不缺愛國者,更不缺以寫作強大的中國去面世的愛國寫作者。但乙個國家的實力並不等同於它所擁有的物質力量。敢於批判並且有能力指出中國的錯誤,無論過去或現在,甚至將來將會發生的,這才是林語堂先生提倡並實行的。

我們生活在此刻的中國,書中所提到的「偉大的愛國者」其實仍可見一斑。這在許知遠的《鍍金中國》中也有所體現:「如今的中國,你會經歷和目睹一些與表面的輝煌數字不相符的東西:

大學成了巨大的商業公司和行政機關,思想和價值成了其中最不重要的一環;社會上人人渴望成功,臉上掛滿了焦慮的神情;網際網路上褊狹與愚蠢氾濫,人人以言談粗鄙為榮,除去實際利益什麼也不相信。」人們喪失對未來的憧憬,不相信生活會有其他的可能,甚至部分人對善良、正義、理想、尊嚴、勇氣這些人類的基本情感採取漠視態度。這些與我們在眾多描寫「強大的中國」的書籍內容相差甚遠。

從廣義來說,中國確實較之以前強大了,但我們在書籍中論述中國時似乎不約而同地忽略了那些「麻煩」,這些「麻煩」被魯迅先生稱作「黑暗」。

林語堂先生不因「麻煩」而感羞愧,他更希望將它們公之於世。因為他相信中國,他沒有失去希望,對中國遲早能證明自己而不需要富麗堂皇的文本來表達的希望。

有人或許認為用這樣的形式表達中國,將中國展現在世界面前,不免有些貶低中國。但這不也正表現出林語堂先生過人的思想嗎?他寫下國家的缺陷,卻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以更直接更徹底的方式讓國人認清現狀。

書中,在批判和表達中國某方面的不足、褒揚和讚賞西方某方面的先進上,他的見解更加獨到和縝密。

當然,林語堂先生也在自序中寫到,寫下這本書,他害怕受到同胞們的誤解,又更害怕西方的愛國者摘引他的字句——承蒙他們的錯愛。因為他寫下這本書的最終目的,實質上是認為「中國比她那些小小的愛國者要偉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們來塗脂抹粉。她會再一次恢復平穩,她一直就是這樣做的。

」他認為中國能夠更強大,相信中國並且沒有失去希望,而這樣的精神和思想也會延續到我們每乙個中國人身上。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西方曾經有句話 到中國可以不看故宮,但不可以不看辜鴻銘。辜鴻銘 1857 1928 名湯生,號立誠,別號漢濱讀易者,近代學者 翻譯家。辜鴻銘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早年留學英國 德國,自稱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辜鴻銘兼具東西方學術背景,既熟習中國國...

《中國人的罵》讀後感

我國著名作家孫順霖的作品 中國人的罵 是一部有趣而又挖人深思的著作。本人前後花了一月多時間把它閱畢。書中所提到的 罵 其內容大概分為 一 起源發展及功用,二 形式,三 本事,四 範圍,五 技巧,六 藝術,七 姿態,八 分類,九 研究等等。在諸多的內容當中,我感受致深的是罵的分類部分,歸納起來,它可為...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中國人的精神 是辜鴻銘的著作。辜鴻銘先生是清末民初馳名中外的文化怪傑。他長達14年的遊學經歷不僅是他深諳歐美文化的精髓,期間獲得了13個博士學位。而且也造就了乙個精通英 法 德 日 俄 拉丁 希臘 馬來西亞等9種外語的語言天才曾為六國使節充當翻譯,被孫中山先生譽為 中國第一 歸國後,他致力於弘揚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