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人的精神》後感

2021-04-11 23:46:25 字數 3212 閱讀 2512

在序言中,先生說了這麼一句話,是我的摯愛的一句「因此,我認為作為歐洲現代文明合法的、正統的德意志民族,目前要想不被毀滅並試圖挽救歐洲文明,就必須克服那種對不義所抱的狂熱、偏激、冷酷、刻毒和無節制的仇恨。因為這種仇恨導致了對強權的迷信與崇拜。而這種迷信和崇拜正是德意志民族不識輕重、蠻橫無理的根源。

」太精闢了,每當對人性心理分析時,我幾乎都引用這句話,因為這種對強權的崇拜可以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當我們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對社會不公平產生抱怨時,我們往往想的不是從制度上去解決這些不合理問題(也許是合理的,因為當事者總牽扯到了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情緒悄然加上)。書中辜鴻銘先生甚至說要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義」「禮」去拯救歐洲文明。

而他真的去做了,他的書譯成十幾語言風靡歐洲。而對於今天來說,我們當代的學生就太對不起他老人家,十個有八個不知辜鴻銘。

其次,辜老在談到中國的語言時更是體現了中國的愛,對中國文化的愛。我就不明白了,當初日本侵略中國時我們抵制日本語言。換在我們當代了,英語雖然是常了國際上通用的語言,但終不能代替我們國語啊。

前幾年北京有一所高校竟提出任何課程都是要用英語講授,天啊,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英語就那麼好?沒英語中國未來的人才就沒有了出路?要是換在戰爭時期這不就是漢奸嗎?

而且是大漢奸,企圖毀滅我們中國國粹。也許有些人說你英語不好,吃不了葡萄說葡萄酸。是,我英語是不好,但我看著出了幾年國的中國人,而且是有名的中國人回到中國就猛講英語,在電視台上曬他的英語發音有多純,呵呵,難道他真的不懂中文了嗎?

數典忘祖啊。我們再來看看辜老,辜老懂十幾種外國語言,但他曬過嗎?他與中國人講話時有別的語言嗎?

辜老在書中是這樣認為的,漢語是一種心靈的語言,為什麼外國人都覺得漢語很難學的一門語言,而中國的小孩子和普通人卻覺得很容易,這是因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外國人在學習漢語的時候,用的是已經充滿智慧型的頭腦,而不是用心靈,西方的語言基本上都改天這種型別,而中國的漢語則是心靈的語言。辜老對中國人超群的記憶力給出了相同的解釋,辜老認為中國人還生活在象孩子一樣的生活之中,具有意念的力量,所以中華民族是乙個古老而又年經的充滿活力的民族。作者由此得出這樣乙個結論:

真正的中國人過著成年人的生活而具有孩子的心靈,也就是說,真正的中國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靈和**的頭腦的人」。 正是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一種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使得他們在許多方面還顯得有些幼稚。而這些幼稚大多都是多年生活流下的習慣,當然,習慣守著自己三畝地,守著自己的老婆與孩子在自己暖暖的炕上他們最大的幸福。

在封建社會,知識是貴族的特權,勞力與勞心截然對立相持,即使到了唐太宗時,這位有為皇帝看著應試的人大喜的說:「天下英雄盡入我彀」。其實不然,從貧窮人才走出來的人才屈指可數。

在貧窮人家的孩子無論是在硬體上與軟體上都無法與有勢有錢人家的孩子競爭,憑得只是天生的智慧型與十年寒窗苦讀。這也決定了廣大勞動人民處於一古老樸素而善良狀態,他們對物質生活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們的生活沒有什麼情調品味而言。平平安安活著,這是最重要的。

而得到高等教育的人束縛在儒家的「名義忠恕信,知勇利祿德」中,到了宋後,幾乎沒什麼自然科學方面的建樹。這是乙個很明顯的事實,即作為乙個有著那麼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中國人竟然在許多方面至今仍表現得那樣幼稚。這使得一些淺薄的留學中國的外國留學生認為中國人未能使文明得到發展,中國文明是乙個停滯的文明。

必須承認,就中國人的智力發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為地限制了。但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文明是乙個迴圈的文明,自了《易經》,中國就被這偉大哲學思想所引領,造就了幾千年經久不衰的中華文明。因此,我們與其說中國人的發展受到了一些阻礙,不如說她是乙個永遠不衰老的民族。

簡言之,作為乙個民族,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就在於他們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其三,辜老在把中國文明與歐洲現代文明進行比較的時候得出這樣的結論:現代歐洲的宗教,使他們的心靈而不是頭腦得到了滿足,哲學使他們的頭腦而不是心靈得到了滿足。西方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

而辜老也是同意這種觀點,但也有所不同,作為群體的中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嚴肅的歐洲式的宗教,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廟宇、寺院和道觀更多的是邊緣化了的消遣娛樂的場合。英國人羅伯特對於這種現象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認為中國是有宗教的,那就是會儒學。為什麼中國人不需要宗教?

是因為中國人認為儒學就是一種哲學體系,是可以代替宗教對人類社會和文明產生影響和教化作用的。事實上,儒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非宗教化,但是它卻可以代替宗教發揮作用,它可以讓人在沒有宗教的時候做任何事情。辜老在闡述了儒學產生的時代背景,還把孔子和西方古代的哲人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及當時的羅素和斯賓塞等人進行了比較,剖析了西方人引以為榮的自由、平等這些現代精神,發現其中所包含的心靈和頭腦的衝突,也就是哲學和信仰的衝突,這種衝突在2023年前的中國也發生過,是孔子用自己的思想常說構建起了調和這種衝突的社會秩序和文明的基礎,老莊試圖摧毀這個基礎,但是沒有成功。

儒學和**教、佛教的區別就在於後者是人的宗教或者稱他們為教堂的宗教,而前者是社會的宗教或國家宗教。作者認為儒學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給以正確的國家理念,並把這種理念上公升為一種宗教。儒學其實不能稱為宗教,而是一種做人的的君子之道。

繼而作者由此推論出中國人的第二種精神就是強烈的同情心,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生活在強烈的同情心之中,這是一種心靈的生活,也是一種感覺的生活,這是由於中國人把自己的身體作為乙個有機體而產生的自覺或不自覺。由於真正的中國人過著一種感情的或受人類影響的生活,可能有時會被說成忽視了應該做的事情。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問題了——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真正的中國人就是有著赤字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型、過著心靈生活的這樣一種人。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有著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型。

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國人永遠年輕的秘密又何在呢?是同情或真正的人類的智慧型造就了中國式的人之型別,從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國人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

這種真正的人類的智慧型,是同情與智慧型的有機結合,它使人的心與腦得以調和。總之,它是心靈與理智的和諧。如果說中華民族之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麼,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

每每在中國危機之時,正是中華民族精神讓國人警醒,進而抗爭、奮鬥,求得了生機。五四運動時如此,盧溝橋響槍的「七七事變」時如此,抗美援朝時如此……近些年隨著改革開放加深,我們國人越來越多地關注自己的利益,對國家的關注沒有以往那麼多了,不可否認我們民族凝聚力弱小的多了。為什麼有最強大軍事機器的美國不停叫囂「中國威脅」,很簡單,為了凝聚民心,為了增加軍費。

現在要感謝西方**和西方政客,它及時給我們埋頭苦幹的國人上了最生動的一課:沒有槍炮聲的環境不一定是和平的,敵人從來沒有一刻放鬆對我們的敵視和顛覆,這是它們骨子裡根深蒂固的念頭。**「314打砸搶」讓我們醒了,西方**的歪曲報道讓我們醒了,西方政客的醜惡嘴臉讓我們醒了,我心中對它們充滿感激,因為人家給我們上的這堂課還喚醒了國人沉睡的愛國意識。

如果再晚些年我們是否要遲鈍得多了,那豈非更加危險?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西方曾經有句話 到中國可以不看故宮,但不可以不看辜鴻銘。辜鴻銘 1857 1928 名湯生,號立誠,別號漢濱讀易者,近代學者 翻譯家。辜鴻銘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早年留學英國 德國,自稱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辜鴻銘兼具東西方學術背景,既熟習中國國...

中國人的精神讀後感

中國人的精神 是辜鴻銘的著作。辜鴻銘先生是清末民初馳名中外的文化怪傑。他長達14年的遊學經歷不僅是他深諳歐美文化的精髓,期間獲得了13個博士學位。而且也造就了乙個精通英 法 德 日 俄 拉丁 希臘 馬來西亞等9種外語的語言天才曾為六國使節充當翻譯,被孫中山先生譽為 中國第一 歸國後,他致力於弘揚中國...

讀《醜陋的中國人》有感

其實書中有很多說 醜陋 的觀點,像柏老對崇洋媚外的批判,認為我們其實都是崇洋的,我們哪樣用的吃的穿的玩的,各種東西,不是洋人發明的,不是從洋人那裡傳來的,我們可以崇洋但不要媚外就可以了,中國人總是分不清崇洋 媚外,以為崇洋就是媚外,媚外也就崇洋了。還有就是中國人的心胸總是那麼狹窄,泱泱大國,本應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