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學歷申碩考試心理學複習

2021-03-04 01:47:21 字數 5225 閱讀 7956

同等學歷申碩考試心理學綜合考試複習資料

雲南.德巨集(芒市) 勾洪斌

普通心理學(共106個知識點)

分值;普通心理學共佔30分。其中單選題4到5題,名解題1題,簡答題2題,論述題1題。

第一章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

1. 心理現象:

答:心理現象可以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認知過程是人們獲得知識或者應用知識的過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語言等認知形式。情緒情感過程對事物的態度和主觀體驗,如喜愛、厭惡等。

意志過程為了實現既定目標而克服困難的活動就是意志過程。

個性心理有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

個性傾向性是指決定乙個人態度、行為和積極性的選擇性的動力系統。

個性心理特徵是乙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點。它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2.如何正確理解人的心理:

答:(1)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功能。(2)客觀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3)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4)人的心理具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特點。

3.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大致分為三類:描述研究、相關研究、實驗研究。

描述研究有自然觀察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

相關研究是測量兩個及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者變數之間相關程度的非實驗性研究方法。

實驗研究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其他研究方法:心理測驗法、自我報告法、內容分析法、語義分析法、社會測量法、元分析法等。

4.當代心理學的重要的研究取向:(02年論1)

答:當代心理學重要的研究取向有;

生理心理學的研究,用生理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心理現象和行為。

行為主義的研究,主要關心環境對人的行為的作用,而不關心有機體的內在過程和機制。

精神分析的研究,將精神分析的理論應用於動機和人格的研究。關心兒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發展;強調意識和自我的重要性。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把人看成一種資訊加工者,一種具有豐富的內在資源,並能利用這些資源和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積極的有機體。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著重於人格方面的研究。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第二章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5. 神經元

答:(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機能的基本單位。它的作用是接受和傳送資訊。它由胞體、樹突、軸突三部分組成。(02年選3,06年選1)

6. 神經衝動

答:當任何一種刺激(機械的、熱的、化學的或電的)作用於神經時,神經元就會由比較靜息的狀態轉換為比較活動的狀態,這就是神經衝動。神經網路(神經迴路)是腦內資訊處理的基本單位。

神經衝動的傳導:

神經元內神經衝動的傳導:電傳導,通過電位的變化傳遞資訊。

神經元之間神經衝動的傳導:化學傳導,以化學物質為媒介的傳遞。

7. 神經網路

答:神經元與神經元通過突觸建立的聯絡,構成了極其複雜的資訊傳遞與加工的神經網路(神經迴路)。

8.大腦皮層的分割槽及功能

答:布魯德曼的皮質分割槽圖為大家所公認。

初級感覺區包括視覺區、聽覺區和機體感覺區,是接受和加工外界資訊的區域。視覺區位於枕葉內,聽覺區位於顳葉內。(08年選1)

初級運動區,也叫軀體運動區,主要功能是發出動作指令等。

言語區主要定位在大腦左半球,它由較廣大的腦區組成。言語區包括言語運動區、言語聽覺中樞。

聯合區,是指範圍很廣、具有整合或聯合功能的一些腦區。

9.大腦兩半球的功能的一側優勢

答: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一側化是指兩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主要負責言、閱讀、書寫、數**算和邏輯推理等。

右半球負責情緒、知覺物體的空間關係、欣賞**和藝術等。大腦半球的功能存在一側優勢,但不是絕對分離的。人的很多認知功能是左、右半球協同活動的結果。

10.魯利亞關於腦的三個機能系統學說

答:魯利亞根據對腦損傷病人的研究,把腦分成三個互相緊密聯絡的機能系統。

第一機能系統也叫動力系統,調節啟用和維持覺醒狀態。

第二機能系統,進行資訊接受、加工和儲存。

第三機能系統也叫行為調節系統,編制行為程式、調節和控制行為。

魯利亞認為人的各種行為和心理活動是三個機能系統相互作用、協同活動的結果。其中每個機能系統又起不同的作用。

第三章感覺

11.感覺(08年選2)答: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認識。可分為視覺、聽覺等等。

12.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

答: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而人的感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絕對感受性。(01年選2,09年選2)。 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為:e=1/r。e 代表絕對感受性,r代表絕對感受閾限。

13.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

答: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叫差別閥限;而人的感官覺察這種最小差異量的能力,叫差別感受性。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

韋伯提出公式k=△i/i.韋伯分數k為常數,△i為差別閥限,i為原刺激量。韋伯分數越小,感覺越敏銳。(02年選4,10年選1)。

14.刺激強度與感覺大小的關係

答:費希納提出對數定律 p=klgi, 即感覺量是刺激量的對數函式。

斯蒂文斯提出冪定律 p=kin,即感覺量是刺激量的冪函式。

這兩種定律是心理物理學的兩種主要定律,它們的使用範圍是不同的。

15.視覺感受野

答:是指視網膜上一定區域或者範圍,當它們受到刺激時,能啟用視覺系統與這個區域有聯絡的各層神經細胞的活動。視網膜上的這個區域就是這些神經細胞的感受野。

16.特徵覺察器

答:特徵覺察器是能僅對呈現在視網膜上的、具有某種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應的視覺系統的高階神經元。可以分為簡單細胞、複雜細胞、超級複雜細胞。

17. 顏色(05年選2,10年選4)

答:顏色是光波作用於人眼所引起的視覺經驗。顏色具有三個基本特性,即色調、明度和飽和度。

色調主要決定於光波的波長。明度指顏色的明暗程度。飽和度指某種顏色的純正程度或鮮明程度。

18.拮抗過程說

答;黑林提出了四色說,這是拮抗過程說的前身。黑林認為,視網膜存在三對視素:黑白視素、紅綠視素、黃藍視素。

它們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現為對抗的過程,黑林稱之為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現代的拮抗過程說得到了一系列生理學實驗的支援。研究發現,在人的視網膜裡,有長波中波短波三種感受器,分別對不同波長的光敏感。

在視覺系統更高階的水平上,存在著功能頡頏的細胞,顏色的資訊加工表現為頡頏的過程。

19. 視覺對比

答:視覺對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間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視覺經驗。

20.馬赫帶(07年選2)

答:馬赫帶是指人們在明暗交界的邊界上,常常在亮區看到一條更亮的光帶,而在暗區看到一條更暗的線條。該現象是神經網路的側抑制的結果。

21.視覺適應

答:適應是我們熟悉的一種感覺現象,它是由於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變化。視覺適應可以區分為暗適應和明適應。

暗適應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時間過程。明適應是指照明開始或由暗處轉入亮處時視覺感受性下降的時間過程。

22.後像(04年選3,06年選3)

答: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後,感覺現象並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乙個短暫時間 ,這種現象叫後像。後像分兩種:

正後像和負後像。正後像的品質和刺激物相同;負後像的品質和刺激物相反。

23. 聽覺基本現象(07年選3)

答:聽覺的基本現象有音高、音響、聲音的遮蔽。音高主要是由聲波頻率決定的聽覺特性。

音響是由聲音強度決定的聽覺特性。聲音的遮蔽是指乙個聲音由於同時起作用的其他聲音的干擾而使聽覺閾限上公升。

24.音高聽覺理論

答;聽覺理論有頻率理論和位置理論。

頻率理論有**論和神經齊射論。費爾德提出了**論,認為內耳的基底膜和鐙骨是按相同頻率工作的,振動的數量和聲音的原有頻率相對應。韋弗兒提出了神經齊射說,認為當聲波頻率在400赫茲以下時,聽神經個別纖維發放衝動的頻率和聲波頻率相對應,當聲波頻率過高時,神經纖維將按齊射原則發生作用。

位置理論有共鳴理論和行波理論。赫爾姆霍茨提出共鳴理論,認為基底膜的橫纖維長短不同,能夠對不同頻率的聲音產生共鳴,短纖維對高頻率的聲音產生共鳴,長纖維對低頻率的聲音產生共鳴。馮·貝克亞西提出了行波理論,認為聲波傳到人耳,將引起整個基底膜的振動,振動從耳蝸底部開始,逐漸向蝸頂推進,振幅也隨著逐漸提高直到最大值,然後振動停止前進而消失。

第四章知覺

25.知覺(02年簡1)

答:知覺是大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認識。知覺的特性有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恆常性。

知覺的選擇性:人在知覺的過程中,總是從背景中把少數的事物分出來,對它們作出清晰的認知,這種特性稱之為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整體性:在知覺的過程中,認知事物的整體和關係,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理解性:人在知覺的過程中,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物件做出某種解釋,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或意義性。知覺的理解性和知覺的選擇性、整體性有密切的關係,理解還能產生知覺期待和**。

(03年選3)

知覺的恆常性: 當知覺的客觀條件在一定範圍內改變時,我們的知覺映像在相當程度上卻保持著它的穩定性,恆常性的種類有:(1)形狀恆常性(2)大小恆常性(3)明度恆常性(4)顏色恆常性(00年名1,01年簡2, 05年名1)

26.知覺定勢

答:對乙個物體的知覺,往往受到前後相繼出現的物體的影響。發生在前面的知覺直接影響到後來的知覺,產生了對後續知覺的準備狀態,這種現象叫知覺定勢。

27.空間知覺

答:空間知覺是人對客觀事物空間特性的直接認知。包括有形狀知覺、大小知覺、距離知覺、方位知覺等。

28.圖形。

答:圖形是視野中的乙個面積,它是借助可見的輪廓而從其餘部分分離出來的。圖形的組成原則有鄰近性、相似性、對稱性、良好連續、共同命運、封閉性、方向性、簡單性。

29.模式識別

答:人們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當前獲得的資訊,確定知覺到的圖形是什麼,叫做模式識別。

30. 聽覺定向的規律

答:根據音籠實驗的結果,人的聽覺定向有以下幾個規律:⑴對來自人體左右兩側的聲源容易分辨,從不互相混淆。

⑵頭部中切面上的聲音容易混淆。⑶如果以兩耳聯線的中點為頂點作一圓錐,那麼從圓錐面上各點發出的聲音容易混淆。

31. 時間知覺

答:時間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和現象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直接認識。時間知覺的形式包括:

對時間的分辨;對時間的確認;對持續時間的估量;對時間的**。時間知覺的各種依據:根據自然界的週期性現象;根據有機體各種節律性的活動;借助計時工具。

影響時間知覺的各種因素:感覺通道的性質;一定時間內事件發生的數量和性質;人的態度和興趣。

同等學力心理學申碩考試教育心理學複習

教育心理學複習資料 教育心理學的物件 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的基本心理學規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初創時期 20世紀20年代桑代克 發展時期 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行為主義 成熟時期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布魯納 奧蘇貝爾 完善時期 20世紀80年代後認知派與聯結派理論的相互融合...

《教育心理學》考試複習

2 學習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或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比較持久的變化。學習的發生是由於經驗引起的 只有當個體在經驗的作用下發生了行為上的變化,才能認為學習發生了 只有當行為的變化是由於練習或反覆經驗所導致的,才能視為學習 學習是乙個廣泛的概念。3 概念 指一類具有共同特徵的事物或觀念的...

《教育心理學》考試複習2019

教育心理學 考試複習資料 一 有關常識 1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 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2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學 它標誌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3 柯爾柏格在人的社會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