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精髓無為而治

2021-03-04 01:27:14 字數 1535 閱讀 9868

摘要無為而治是代價的基本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首先是由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無為而治又譯順其自然;無為,道家所指順應自然變化之意;治,治理。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有《論語.衛靈公》:

「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後泛指以德化民。

正文 無為而治其實是由儒道兩家共同提出來的,儒家的無為而治重在任用賢能,而我更看重道家的無為而治,重在是一種策略和手段,最終目的是無不為,和儒家思想大相徑庭。無為而治著重闡述的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成了無為而治在歷史上的第一應用。舜就是充分運用無為而治的乙個歷史典範,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

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眾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採用象徵性的懲罰,犯了該割掉鼻子罪的人,讓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只許穿沒有領子的布衣。

為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有人擔心夔乙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之本,貴在能和。

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乙個就足夠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任務。後來孔子讚嘆道「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啊!

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

西漢初年也有實施無為而治的例項,初幾代統治者常常以秦亡為戒,認識到要取得乙個相對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政治局面,就必須努力緩和階級矛盾,與民休息,實行無為而治。於是,來自於黃老思想的君道無為、刑德相輔、節欲崇儉、愛民養民的觀念就很快轉化成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統治政策。

在現代,無論是政治,企業管理,教育等方面都充分運用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在企業管理方面,要求企業管理者從瑣事中跳出來,主要抓好企業發展戰略和識人用人的工作,至於具體的研發、技術、生產、銷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員工和下屬來做,管理者只是扮演乙個參與者,推動者的作用。在教育方面,要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充分信賴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甚至去破壞,哪怕他會失敗會犯錯誤也不要緊,因為他會從這些失敗和錯誤中學到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是老師和家長教不會,只能通過他麼自己探索學習區發現的。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必要條件,並做必要的輔助工作。

無為而治固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髓,但是要將其理會並充分運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國家的管理來說,要做到無為而治,首先必須深刻理解它的含義和道理,只有從哲理的深度理解了「無為而治」的思想,並將這一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貫徹於自己的行動中,無為而治才能真正實現。其次,要做到「無為而治」,管理者在認識態度上也要把握分寸,切忌夸夸其談,胡亂指揮,要深刻理解老子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順其自然,不自作主張。最後管理者在行為方式上,要以身作則,想著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而不是講大話講空話,想要博得民心,不可貪得無厭,不顧民眾死活,如若這樣必將造成社會動亂,國將不國也。

總之,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我們不能將其政治態度完全照搬,而無為而治帶給我們的其實卻是意味深長的,完全能適應當下社會的需要,對當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古代哲學的營養豐富,需要我們的不斷探索與開發才能充分被利用。

什麼是無為而治

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也遵循道的規律。老子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二十五章 可見,道的最根本規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 本然。既然道以自然為本,那麼對待事物就應該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讓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發展,使其處於符合道的自然狀態,不對它橫...

「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對現代管理的啟示

作者 吳昌其 青年文學家 2017年第11期 中圖分類號 f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 2139 2017 11 01 無為而治 出自 道德經 是道家的治國理念。老子認為 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 我無欲,而民自朴 而且一再強調無為才能無不為。所以 無為而治...

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無為而治」

傳統及近代管理,以大眾所說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亦即 家庭管 理 行政管理 及 教化管理 為主。現代特別重視職業生活,將以往的成家立業分開為 齊家 立業 所以多了一項 企業管理 而且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所謂 現代 不但是乙個時間觀念,而且是乙個內容觀念。時間方面,係指近代之後的當代。內容方面,則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