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對現代管理的啟示

2023-02-04 12:39:03 字數 993 閱讀 3323

作者:吳昌其

**:《青年文學家》2023年第11期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1--01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強調無為才能無不為。

所以「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干預,順其自然,充分發揮民眾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

管理的角色分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兩者既有相同的職責也有不同的處事方法,筆者將個人管理與企業管理統一而論,並把兩項管理用三種層次進行闡述。

個人管理的第一層——有我。何為有我?就是在社會中尋求自己的身份定位,彰顯其個性並突出自我,更為重要的是鍛鍊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那何時有我呢?面臨困難時有我,身處絕境是有我,創新面前更應有我。唯有如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困難才有敢於站出來的勇氣,身處絕境時才有絕處逢生的機遇,創新面前才有奇思妙想的邏輯。

所以筆者特別強調無論是誰都應注重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只有這樣,自己和企業才能持續良好的發展下去。

與之對應的企業管理第一層——有所為。當企業處於初步發展階段時,所有組織成員應該相互協作、共同努力、不斷奮鬥,一定要做出成績來。但在這一階段更重要的是,不妄自強大,應低調地做人做事,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為社會盡力盡責。

舉例來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他只做了前半部分,就是滅了六國統一天下,而他過於自大,加上實施**最後走向滅亡。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在第一層次都應當盡力而為,為自己也是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個人管理的第二層:無我。前面有我主要講的是實際行動,也可理解為做人處事的一些經驗。

而無我側重的是一種心境,一種心若止水的境界。特別是處在花花世界的我們,面對**時應做到,不被權勢的沼澤吞噬,不一味地追名逐利,不讓美色亂我心境。名利前無我,則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權勢面前無我,方能受人民之愛戴,美色面前無我,才能成為正人君子。

惟其無我,方可來去自如,心平如鏡,走上人間正道。

「無為而治」對現代企業管理有何啟示

將老子的無為思想運用到現代管理藝術中,就是將日常事務的決策權下放,充分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管理者致力於戰略方針的確定,各司其職 協力前進,管理者不置身於瑣事,而是以企業文化實現組織的目標。但是,另一方面,老子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 有所不為,在不為中實現有為。所以企業決策權下放並不是排斥...

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無為而治」

傳統及近代管理,以大眾所說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亦即 家庭管 理 行政管理 及 教化管理 為主。現代特別重視職業生活,將以往的成家立業分開為 齊家 立業 所以多了一項 企業管理 而且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所謂 現代 不但是乙個時間觀念,而且是乙個內容觀念。時間方面,係指近代之後的當代。內容方面,則是現...

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 無為而治

明陽天下拓展培訓 企業管理看似簡單,實際上它是一門需要深入思考的學問。老子的 道德經 中這樣說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 我自然 這段文字初看有些吃力,它實際上可以作為企業管理上的乙個解釋來理解。解釋為 乙個優秀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