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教學設計

2021-03-04 01:27:14 字數 5242 閱讀 5702

第三單元第一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3、能設計或完成某些說明物質微粒的簡單實驗。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日常現象與課本理論相結合的方法,用課本理論來解釋日常現象;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理解物質的微粒性。

3、通過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資訊進行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和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滲透物質的無限可分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之間有空隙。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實現從巨集觀到微觀的轉變;

2、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模型,並初步體會它與巨集觀物體運動的不同。

教學方法:

複習提問→引入新課→實驗**→問題討論→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匯入:在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身邊常見的物質(co2、o2、h2o、空氣等)它們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性質,物質具有不同性質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了解釋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學習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

(板書) 第一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匯入: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那麼物質又是由什麼構成的

生:閱讀教材第62頁你已經知道什麼

回答:(預計答案: 物質可分,物質都是由極小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如白糖溶於水)

提問:物質是由微粒構成,微粒有那些性質呢?

(板書)

一、微粒的性質

設問:溼衣服晾在陽光下變幹了;漫步花園,聞到濃郁的花香。這是為什麼呢?

生:微粒在不斷運動。

(板書)1、微粒在不斷運動

過渡: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已經知道了微粒能夠運動。讓我們通過下面的實驗繼續來討論和驗證這個問題。

**活動:微粒的運動

實驗1:向燒杯a中加入20ml水,滴入2~3滴酚酞試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現象。這一實驗現象說明了什麼?

現象:甲溶液為無色。滴加濃氨水後,甲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結論:酚酞試液遇蒸餾水不變色,酚酞試液遇濃氨水變紅。

實驗2:重新配製甲溶液。在燒杯b中加入2ml~5ml濃氨水,用乙隻大燒杯把兩個燒杯的溶液罩在一起,觀察實驗現象。你如何解釋產生的現象?

現象:甲溶液變紅。

提問: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回答:b燒杯中的氨氣微粒運動到了裝有蒸餾水和酚酞試液的燒杯中。所以甲溶液變紅色。說明氨氣微粒是運動的。

提問:微粒在不斷運動,b燒杯中顏色為什麼不變?

回答:各種微粒運動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微粒容易從液體或溶液中擴散出來,有的微粒不容易或幾乎不可能。

(板書)(1)不同的微粒運動情況有所不同。

提問: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一般可以用加熱的方法。為什麼?

(板書)(2)微粒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成正比。

過渡:50+50=? 我們用實驗來做做這道題。

實驗:抽三名同學在原座位完成實驗,並敘述實驗結果。

(1) 50ml水+50ml水 (2) 50ml乙醇+50ml乙醇

(3) 50ml水+50ml乙醇

生:(1)等於100ml (2)等於100ml (3)小於100ml

提問:這個實驗現象說明什麼問題?

回答:這說明微粒之間有空隙。

(板書)2、微粒之間有空隙

提問:(1)、(2)實驗結果等於100ml,(3)實驗小於100ml,這又說明說明?

(板書)(1)不同種物質微粒間的空隙大小不同。

分析:在固、液體中,微粒之間的空隙比較小,在氣體物質中,微粒之間的空隙比較大。由此可知,物質存在固態、液體、氣態三種狀態的原因就是微粒間的空隙大小不一樣。

提問:微粒間的空隙與外界因素有關嗎?若有,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生:根據物質的熱脹冷縮這一現象可知微粒間的空隙與外界的溫度有關。關係是:溫度越高,微粒間空隙越大。

(板書)(2)溫度越高,微粒間空隙越大。

過渡:讓我們通過實驗繼續**微粒間空隙與外界因素的關係。

實驗:水與空氣的壓縮實驗

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栓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

那一支注射器內的物質容易被壓縮?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現象:吸有空氣的那支注射器容易被壓縮。

思考:這現象說明什麼?

分析:由於氣體中微粒間空隙大,所以容易被壓縮。

思考:氣體壓縮前和壓縮後,那一情況下的氣體微粒間的空隙大?壓縮氣體的過程說明了什麼?

回答:壓縮前的氣體微粒間的空隙比壓縮後大,該過程說明氣體微粒之間的空隙與壓強有關。

(板書)(3)壓強越大,微粒間空隙越小(氣體)

課堂練習:

1、 夏天給自行車打氣不應打得太足,為什麼?

2、 裝開水的保溫瓶蓋有時會跳起來,為什麼?

3、 夏天空氣潮濕,冬天空氣乾燥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1、夏天氣溫高,微粒的運動快,微粒間空隙增大。

2、保溫瓶蓋有時會跳起來的原因之一是,瓶內開水沒有裝滿,瓶內留有空氣,受熱後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倒開水時,有冷空氣進入瓶中,蓋上瓶蓋,空氣受熱,氣體微粒空隙增大,體積膨脹,瓶內壓強增大,使瓶蓋跳起來。

3、夏天氣溫高,地面上構成水的微粒運動快,每天擴散到空氣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氣變得很潮濕;冬天氣溫低,構成水的微粒運動慢,每天擴散到空氣中的水的微粒較少。

總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在不斷運動、微粒間有空隙。掌握了微粒的特性,可以幫助我們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

布置作業:教材72頁 1 73頁5(1)(2) (3)

第三單元第一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分子與原子)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分子。

過程與方法

1、 運用對比、歸納的方法在微觀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2、運用形象恰當的比喻減少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神秘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2、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教學重點:

分子與原子的聯絡與區別。

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

教學方法:

複習提問→引入新課→介紹講解→學生活動→問題討論→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匯入: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微粒構成的。分子、原子、離子是構成物質是三種微粒,本節課讓我們先來認識分子、原子這兩種微粒。

(板書)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生:看書64頁圖3—5

提問:從這些**中能獲得哪些資訊?

回答:乾冰由分子構成;銅、金剛石由原子構成;氯化鈉由離子構成。

生:看教材65頁圖3—6 圖3—7 圖3—8 67頁圖3—9圖3—10圖3—11

提問:從這些**中能獲得哪些資訊?

回答:分子、原子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微粒構成;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氫氣、水、二氧化碳等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原子都非常小,用肉眼看不見。

(板書)

一、分子、原子

構成物質的微粒特點

設問:怎麼才能看見分子和原子呢?

分析:用肉眼和普通的顯微鏡都不能觀察到分子和原子,必須用比較先進的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可見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小的微粒。

同樣,若將水分子與兵乓球相比,就好像拿兵乓球跟地球相比;同樣,若將氫原子與直徑為1cm的小球相比,則相當於將乙個蘋果與地球相比。

提問:分子和原子這麼小,有沒有一定的質量呢?

回答:經過科學研究可知,分子和原子儘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乙個水分子的質量約為3x10-26kg。

一滴中水大約有1. 7x1021個水分子(以20滴水為1ml計算,)這個數字有多大呢?如果10億人來數一滴水裡的水分子。

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地數,需要3萬多年才能數完。

提問: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那麼它是不是具備微粒的特點呢?

回答:分子和原子都具備微粒的特點(見以上板書)

設問:電解水生成的氫氣、氧氣為什麼不再具有水的性質呢?

展示:水分解的活動掛圖

思考:在水分解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的是什麼微粒?不變的又是什麼微粒?

分析:水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可分的。然後兩個氫氣原子結合成乙個氫分子,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乙個氧氣分子,看得出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沒有再被分割。

只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原子重新結合的過程。氫氣、氧氣的性質不同於水的性質,分子變了,物質的性質也變了。

(板書)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注:原子不但可以構成分子,原子還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金屬、稀有氣體)

思考: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和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什麼不同?

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分子、原子的特點以及它們在發生化學變化中的不同變化。由此我們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都能構成物質,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

布置作業

第三單元第一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原子的構成)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形象恰當的比喻減少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神秘感;

2、通過認識物質結構學會建立模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充分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教學重點:

知道原子的構成。

教學難點:

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係。

教學方法:

提出問題→學生活動→問題討論→得出結論→教師總結→拓展思維

教學過程

匯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的時原子不變,那麼原子能不能再分呢?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構成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原子的構成。

(板書)

一、原子的構成

生:閱讀教材67頁拓展視野 「人類對原子的認識」

回答:誰提出原子論?原子學說中的三個論點是什麼?

生: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三個論點是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種原子的性質和質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

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教學反思

我們用了約的時間,完成了本章教學內容。回顧這一章教學,我們有這樣的體會 學生在前面兩章的學習中,通過觀察和 身邊的一些覺物質,認識了它們所不少奇妙變化,產生了對化學的好奇心和進一步 的慾望。有的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物質之間為什麼會發生這化?物質具有不同性質的原因是什麼?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提問,也是...

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A卷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的單質組成的 c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屬於氧化物 d 氧氣中的氧元素和二氧化錳中的氧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 8.下列物質中,由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非金屬元素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組成的是 a.caco3 b.al2 so4 3 c.al no3 3 d.fe oh 3 9.從...

單元測驗《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

班別學號姓名成績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c 12 h 1 o 16 s 32 n 14 f 19 na 23 p 31 cl 35.5 一 選擇題 每小題只有乙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26分 1 下列變化屬於微粒本身發生變化的是 a 碘加熱後變成紫色蒸氣b 空氣加壓液化分離出氧氣 c 將氫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