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臨床醫學院專業簡介和導師簡介

2023-02-06 11:18:05 字數 5023 閱讀 6040

該學科是我校國家(教育部)和省級重點學科之一。2023年本學科點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23年本學科點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23年開始接受博士後工作人員。2023年被確定為廣東省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病醫療建設單位,2023年1月該中心順利通過了廣東省中醫藥局的驗收,現為廣東省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病重點專科。

專業研究方向:骨質疏鬆系列研究;骨關節炎系列研究;中西醫結合防治骨病系列研究;中醫藥促進損傷組織修復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導師組成員:劉慶思、馮新送、韓清民、牛維(以上為博導),林一峰、方堅、黃巨集興、羅毅文、蔡樺、王炳南、邵敏、李釗、魏合偉(以上為碩導)。

教學技術人員情況:本專業具有教授、主任醫師10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3名,講師、主治醫師、主管技師18名,具有博士學位9人(其中博士後1人),具有碩士學位12名,是一支素質高、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專業水平高,研究能力強的學術隊伍。

研究成果:

本學科具有明顯的中醫特色和專科特色,常年堅持「立足於中醫,致力於中西醫結合」的學科建設方向,融合了現代骨科的最新成就,「專一化」地培育和打造中醫骨傷科專科「品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已形成了中醫骨傷科專科優勢,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現擁有病床150張,醫療裝置先進,能開展各種型別的手術,在骨傷科學科的教育、科研、醫療等方面,其整體水平居於全國前列,在廣東省及其周邊地區享有較大的知名度。

其中「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症的系列研究」居於國內領先水平,是「廣東省中醫骨質疏鬆病專病醫療中心」。在長期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症的系列研究過程中,系統運用中醫「腎主骨」、「脾腎相關論」、「血瘀論」等基礎理論,將中醫的「平衡觀」、「辨症觀」、「整體觀」運用於臨床實踐中,歸納總結了骨質疏鬆症發病機理為「多因多果」、「多虛多瘀」、「多臟器多系統」,提出了「補腎、健脾、活血」的骨質疏鬆症**原則,並以此遣方用藥,研究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方藥---骨康,現已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研究批文,並成功轉讓,並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目前本研究方向已獲得中澳**間科技合作專案、國家自然科學**青年科學**專案、國家新藥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案、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和廣東省科技廳科技計畫專案和國際合作專案近100餘項科研立項資助。

「補腎健脾活血法**骨質疏鬆症的系列研究」分別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出版學術專著9部,發表學術**300餘篇,舉辦國家中醫管理局繼續教育學習班四期。

作為本學科另一研究方向的「骨關節炎系列研究」亦是國家級重點專科中醫骨傷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23年開展對骨關節炎的防治系列研究以來,重點關注膝關節退行性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對該病種的中醫外治機理及中藥外用製劑亦有較深的研究。主持的省級課題有「膝骨性關節炎中醫證型與組織病理學相關性研究」、「關節炎痛定對膝關節骨內高壓和血氧自由基代謝的影響」和「骨性關節炎中藥巴布劑製備工藝研究」等5項。

特別著眼於退行性骨關節炎的防治研究,主要特點在於通過補腎活血法結合理傷手法對骨關節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率先在國內開展絕經後骨關節炎的研究,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系統研究了補腎活血法**老年性骨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廣東省社會發展領域科技計畫專案和廣東省中醫藥局科研課題的資助。共發表科研**70餘篇。

中醫藥促進損傷組織修復亦是中醫骨傷科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以骨傷疑難病症及其相關基礎研究作為主攻課題,在骨折癒合、創傷的修復和重建等方面,形成富有特色而穩定的研究方向。導師組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認識到骨傷科創傷疾病的研究和**應從「整體觀念」出發,提倡「無創或微創」的**技術,應用「動態觀念」恢復功能,以「開放相容,融會新知」的發展眼光,解決本學科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

目前本研究方向已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湖南省科技廳、湖南省衛生廳、廣東省博士後科學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博士點**和廣東省科技廳科技計畫專案等多項科研立項資助。《骨折癒合促進劑的研究》榮獲2002湖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三等獎。出版學術專著7部,發表學術**20餘篇。

中西醫結合防治骨病系列研究導師組常年致力於中西醫結合**骨腫瘤和骨病的研究,並取得一定進展。發表有《中藥聯合改良vad方案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造血系統的影響》等專業研究**30餘篇。

研究生主要課程:除按要求必修政治(包括科學技術哲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外語、醫學統計學等課程外,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別設實驗動物學、免疫學、放射學、dme、現代病理技術、分子生物學、電子顯微鏡、醫學計算機、藥理實驗課、中醫文獻檢索與利用等課程,專業基礎課根據研究方向設中醫傷科學、中醫骨病學、生物力學、矯形外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及區域性解剖學等課程,專業課為中醫骨傷科學。

招收研究生情況:招生範圍涉及港澳台及境外學生。從2023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招收碩士研究生70餘人、博士32人,博士後2人,其中境外生4人,港台生7人。

已取得博士學位24人,碩士學位44人。

劉慶思教授

劉慶思,男,廣東省興寧市人,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骨傷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學術帶頭人、廣東省中醫骨質疏鬆病專病醫療中心主任。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院長、廣州中醫藥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所長。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老年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老年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醫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廣東老教授協會中醫藥學專家委員顧問、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顧問、廣東省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療事故鑑定委員評審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高階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骨質疏鬆症雜誌副主編。劉教授40多年來一直從事骨傷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防治骨質疏鬆症、腰腿痛、創傷骨折、老年骨病、骨質增生、頸椎病等骨傷科病症。先後培養博(碩)士研究生及學術繼承人60餘名、出版專著9部,發表**60多篇。

主持中澳**間合作科研專案「植物藥**骨質疏鬆症藥效與機理的研究」和國家新藥研究**專案等各級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症的科研課題20多項。先後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各1項,2023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會第三屆中國藥學發展獎康辰骨質疏鬆醫藥研究獎「學科成就獎」。在骨質疏鬆研究領域有很高的造詣,對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症的理論體系提出了精闢獨到的見解,為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症做出了較大貢獻。

馮新送教授

馮新送,男,廣東省惠東縣人。主任中醫師,教授,全國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2023年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大學本科畢業,畢業後留校工作, 從事教學、科研、醫療、行政管理34年。

歷任廣州中醫學院助教、講師、總務處副處長、廣東省衛生廳中醫處副處長、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廣東省中醫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第二省中醫院院長、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兼任中國中醫藥資訊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炎黃保健研究會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馮教授擅長中醫骨傷科,對中醫骨傷科教學和臨床有較深的造詣。尤其對中醫骨傷科創傷性骨折、腰腿痛、頸椎病、骨質疏鬆症、腦外傷有獨特療效。他善於繼前人的經驗,在中醫骨傷學術上強調活血化瘀、補腎壯骨,對古方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有特別的研究。

能靈活運用古方**骨傷科的各種疾病,臨床療效顯著。

作為學校學位委員會主席,博士研究生導師,他積極培養研究生,培養的研究生已畢業的博士生3人,碩士生13人,在讀研究生14人,其中博士生4人,碩士生10人。馮教授主要著作有《中西醫結合**骨質疏鬆症》、《中醫預防醫學》、《廣東省中醫骨病手冊》、《現代按摩**》、《兒童多動症》等14部。公開發表的學術**19篇。

主持研究課題有2項,參與研究課題有4項。近年來多次出席中醫藥國際會議,曾參加朝鮮第十五次醫學大會,日本島根漢方醫學研討會,日本東京國際仲景醫學討論會,美國全美骨科學術會議以及馬來西亞傳統醫學討論會等。

韓清民主任醫師

韓清民,男,2023年6月出生,河南新鄉市人。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後就讀於河南醫科大學、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醫學學士、臨床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學位。

從2023年至今一直從事骨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和紮實的基本技能,對骨科創傷、顯微外科、頸肩腰腿痛、骨性關節炎等有較豐富的中西醫結合診療經驗。近年來主要關注膝關節損傷和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骨傷科疾病中醫外治機理以及骨傷科中藥外用製劑的研究。

主持的省級課題有「膝骨性關節炎中醫證型與組織病理學相關性研究」、「關節炎痛定對膝關節骨內高壓和血氧自由基代謝的影響」和「骨性關節炎中藥巴布劑製備工藝研究」等5項。近幾年發表在國家、省級雜誌上的**有10篇。

牛維主任醫師

牛維,男,安徽合肥市人。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骨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醫師,中醫骨傷科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後就讀於安徽中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醫學學士、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學位。

從2023年至今一直從事骨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長期從事於中西醫結合骨關節創傷、骨關節病的臨床科研工作。對於複雜骨關節損傷、骨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下腰痛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曾在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和瑞士巴塞爾大學醫學院進修關節、脊柱外科,並作為首批廣東省教育廳「千百十工程」培養物件進行定向培養。並擔任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骨損傷修復與組織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股骨頭壞死防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廣東省老年病學會骨質疏鬆專業委員會委員、《罕少疾病雜誌》特約編委等。目前主要研究髖、膝關節疾病,骨盆損傷、下腰痛疾病防治及理傷手法防治骨關節病的現代研究,特別著眼於退行性骨關節炎的防治研究,主要特點在於通過補腎活血法結合理傷手法對骨關節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率先在國內開展絕經後骨關節炎的研究,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系統研究了補腎活血法結合**老年性骨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廣東省社會發展領域科技計畫專案和廣東省中醫藥局科研課題的大力資助,先後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10項。

在省級以上雜誌已發表與研究課題有關**30餘篇。目前該研究課題指導碩士研究生5名。

林一峰主任醫師

林一峰,男,籍貫廣東省湛江市。主任醫師,碩士學位,目前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從2023年開始至今共招收了5名碩士研究生。所屬學科——中醫骨傷科學,主要研究方向——骨質疏鬆症的臨床及基礎研究。

長期從事骨傷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是廣東省重點學科建設專案——「中醫骨質疏鬆症**中心」的成員之一,也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脊柱專科帶頭人。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業務副院長。曾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和廣東省人民醫院骨科進修。

先後主持或主要參與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立項課題等科研專案共5項,公開發表學術**30餘篇,出版專著2部。

臨床醫學院

由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引發的人生價值取向的思考 以杭州師範大學為例 臨床醫學院臨床081班 摘要 在大學生中流行這樣一句話 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如果你在大學期間,沒有談過戀愛,那你就不算是乙個合格的大學生 這段話也足以解釋了當今大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而乙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立足,必須取決於他的世界觀 人生...

第三臨床醫學院教學工作匯報

三 堅持教學督導和教學檢查工作 為保證學院的教學管理質量 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學院特成立 教學督導委員會 每學期邀請教學督導專家針對教研室集體備課 試講 考務管理 教研室教學檔案管理 臨床教師課堂教學 實習管理等工作定期進行督導檢查。並且組織教學督導專家 院領導和教研室主任對任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質...

臨床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簡介

2001年12月 一 實驗室的成立 藥理學教研室成立於1979年,於哲裡木醫學院成立同步,歸基礎醫學部管理。2000年成立內蒙古民族大學以後,歸臨床醫學院管理。二 教研室概況 1 人員結構 教研室共有教師5人,分別為,教研室主任 副主任各1名。其中教研室主任 張潔澤 副教授 本科學歷 1941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