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測作業規程

2023-02-03 02:09:06 字數 4289 閱讀 5842

第一篇地質作業規程

第一章總則

礦井地質是礦井從基本建設開始,直到礦井開採結束為止,這一期間的全部地質工作,是煤礦生產建設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工作。礦井的一切採掘工程都必須以地質資料為依據。為此,必須加強礦井地質工作,更好地研究和解決煤礦生產建設中的各種地質問題,以適應煤礦生產建設的需要。

礦井地質必須堅持現場觀測和綜合分析並重的原則,現實資料必須準確、完整;**資料必須有理有據,並在實踐中不斷檢驗,修正和完善。

礦山地質工作的基本任務:

一、研究礦區採煤地層、地質構造,煤層和煤質的變化規律,查明影響礦井生產建設的各種地質因素。

二、進行礦井地質勘探,地質觀測編錄和綜合分析,提供礦井生產建設各個階段所需要的地質資料,解決採掘工作中的地質問題。

三、計算和核實礦井儲量,掌握儲量動態,提高儲量級別,設法擴大礦井儲量,及時提出合理開採和利用煤炭資源的意見。

四、調查、研究煤系地層中伴生礦產的賦存情況和利用價值。

第二章礦井地質

第一節礦井地質觀測

一、礦井地質條件分類

礦井地質條件分類以構造複雜程度和主要可採煤層穩定程度為主要依據共分五大類。

一類礦井:地質構造的複雜程度和煤層穩定程度均為ⅰ類,其它開採地質條件不高於ⅱ類。

二類礦井:地質構造複雜程度和煤層和穩定程度均為ⅱ類其其中有一項為ⅰ類,另一項為ⅱ類,其它開採地質條不高於ⅱ類。

三類礦井:地質構造複雜的程度和煤層的穩定性度中,有一項為ⅲ類,另一項為ⅰ類或ⅱ類。

四類礦井:地質構造複雜程度和煤層穩定程度均為ⅲ類或其中有一項為ⅳ類。

五類礦井:地質構造複雜程度和煤層穩定程度均為ⅳ類。

評價煤層穩定性的主輔指標

表2二、煤系地層觀測

一切穿過煤系地層的井巷均應逐層觀測其岩性特徵和厚度,對於煤層標誌層和煤層頂底板需作重點觀測,必要時還需採取化石、煤(巖)標本和樣品進行化驗和測試。為了對比和陳列每乙個礦井應儲存一套完整的煤系標本。

三、煤層的觀測

井巷所揭露的煤層,不論是否可採,都必須進行觀測和描述。凡井巷石門和其它穿層巷道揭露煤層的地點,均應作為觀測點進行觀測。在沿可採煤層掘進的巷道內,煤層觀測點的間距,根據煤層和穩定程度,應小於表3規定,遇地質構造時,可適當加密觀測點以反映煤層變化的實際情況。

表3注:d點為間距,單位mm

煤層觀測點的觀測描述內容:

1、露煤層全厚時,每個觀測點應觀測煤層厚度,各煤分層厚度,夾石層厚度,岩性和堅硬程度,當巷道不能揭露煤層全厚時,應按表3規定的間距探測煤層全厚。

2、在層位難以判斷,煤層對比困難時,還應仔細觀測各煤層分層的巨集觀煤巖成分和型別,煤的光澤、顏色、斷口、軟硬程度、脆韌性、結構構造和內生裂隙的發育情況、煤層中所含結核與包裹體的成份、形態、大小、堅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徵。

3、煤層的含水性。

4、煤層的產狀要素。

5、煤層的頂底板特徵,其中包括:偽頂、直接頂、老頂等的岩層名稱,分層厚度、岩性特徵、裂隙發育情況及其與煤層的接觸關係等,必要時,應採取巖樣進行物理力學實驗。

當煤層變薄、分岔、尖滅和遭受沖刷時,必須注意觀測以下內容:

1、出現古河床沖刷時,必須觀測沖刷標誌,系統收集供判明沖刷型別,推斷沖刷變薄方向和範圍的基礎資料。

2、出現煤層變薄和分岔和尖滅時,應著重觀測煤層結構、煤質、煤和圍岩的接觸關係、圍岩岩性等特徵,為分析煤厚度變化原因,**變薄帶,可採邊界、分合區界線積累資料。

四、地質構造的觀測

觀測描述斷層應圍繞確定其性質、斷距和斷裂結構造面的力學屬性來進行,其觀測描述的基本內容如下:

1、斷層面的形態、擦痕和階步特徵,斷層面的產狀要素和擦痕的側伏角。

2、斷層帶中斷裂構巖的成分和分布特徵,斷層帶的密度和充填、膠結情況。必要時可採取定向標本,對斷裂構造巖進行巖組分析。

3、斷層兩翼煤、岩層的產狀要素,煤、岩層的層位和岩性特徵、斷層旁側的伴生和派生小構造。

4、斷層間的相互切割關係,斷層、褶皺的組合特徵。

5、斷層與煤厚度變化等關係:

⑴ 褶皺樞紐的位置,傾伏方向和傾伏角。

⑵ 褶皺兩翼煤、岩層、褶皺軸面的產狀要素。

⑶ 褶皺與煤厚度變化、頂板破碎等的關係。

對構造裂隙應觀測描述主要裂隙組的發育方向、發育程度,並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進行裂隙率的測定和統計,觀測裂隙面的形態、寬度、充填成分和充填程度,為確定裂隙的力學性質、裂隙與斷皺的關係積累資料。

對陷落柱應觀測描述其形狀、大小和陷落角,其充填物的岩性、層位、密實程度和含水性以及陷落柱附近煤、岩層的產狀要素等。

第二章資料編錄與綜合分析

第一節資料編錄

礦山地質記錄薄中描述的地質觀測資料,必須於上井後兩天內整理完畢,並編繪出正式的井巷素描圖對採掘工程的布置和調整有影響的地質資料,需及時填繪在有關的生產用圖上,礦井地質必須具備下列基礎資料:

1、礦井地質記錄本。

2、井巷描述圖。

3、儲量動態台賬。

上述基本資料必須齊全、完整,妥善儲存和便於作用,有條件的礦區,可建立地質資料資料庫,開展計算機檢查業務。

井巷地質素描圖的基本要求:

1、堅井素描圖

豎井一般應編錄兩個互成直角的井筒素描圖剖面,其中主要素描剖面應與礦井地質剖面的方向相一致,必要時需加繪井筒水平地質斷面。

2、石門、斜井、岩石上(下)山素描圖。

3、岩石大巷素描圖。

當地質構造簡單或大巷測同一層位掘進時,一般每隔20—50m來編制乙個迎頭斷面,發現地質構造,隨時加密,當地質構造複雜或大巷穿層掘進時,則應編錄素描圖或素描展開圖。

主要煤巷素描圖:

對於巷道能夠揭露全厚的傾斜、緩傾斜煤層,當其穩定時,只需實測煤層小柱狀;不穩定時,則應編錄一幫素描圖。對於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傾斜、緩傾斜厚煤層,第一分層巷道需作一幫素描圖。

第二節綜合分析

礦井地質綜合分析必須以完整、準確的第一手資料為基礎,主要內容如下:

1、研究煤系地層的層序,沉積特徵及變化規律。

2、研究煤層結構、厚度和煤質變化的原因和規律。

3、研究礦井中小型構造的組合特徵,形成機制展布規律和**方法。

4、研究煤系地層中岩漿侵入體的特徵和分布規律及其對煤層和煤質的影響。

5、研究煤礦生產中新出現的地質問題。

6、研究沼氣、二氧化碳富集及地壓(地應力)、水害等地質問題。

綜合分析的成果必須反映在下列綜合性地質圖件上。

一、礦區必須具備的綜合性圖件

1、礦區地層綜合柱狀圖;

2、礦區煤系地層綜合柱狀圖;

3、礦區煤(巖)層對比圖;

4、礦區地形地質圖或基岩地質圖;

5、礦區主要地質剖面圖;

6、礦區或區域地質構造綱要圖;

7、礦區主要可採煤層底板等高線圖。

二、礦井必備的綜合圖件

1、礦井煤系地層綜合性柱狀圖(1:200——1:1000);

2、礦井煤(巖)層對比圖,比例尺1:200——1:500;

3、礦井地形地質圖或基岩地質圖1:2000——1:5000;

4、礦井可採煤層底板等高線圖1:2000或1:5000;

5、礦井地質剖面圖1:1000或1:2000;

6、礦井水平地質切面圖1:2000或1:5000。

綜合分析成果必須反映在礦井儲量計算方面。每一礦井,年末均應根據有關資料,按照《生產礦井儲量管理規定》進行一次儲量計算。

綜合分析成果鑑定必須以礦井地質報告、地質說明書、採後地質總結等形式提供設計生產部門使用,礦井地質報告一般每8—10年修改一次,並報省(區)煤炭廳(局、公司)批准。

第三章礦井生產階段的地質工作

第一節基本要素

礦井生產階段的地質工作是指從礦井正式生產到結束整個過程的全部地質工作,在此期間,必須根據生產建設的需要,及時編制提供各種地質報告,地質說明書、地質資料,並開展地質**預報工作。

在水平延深的地質工作中必須達到以下要求:

1、延深區的基本構造形態,已經查明,一、二類礦井應查明落差20m以上的斷層,三類礦井應基本查明影響採區劃分的主要地質構造。四、五類礦井應對有可能開採的地段進行必要的控制,並提出結論性的意見。

2、水平延深高階儲量所含有百分比應達到的要求如下:

注:大型井設計能力為90、120、150、180、240、300萬噸/年的礦井。

中型井:設計能力為30、45、60萬噸/年的礦井。

小型井:設計能力為9、15、21萬噸/年的礦井。

第二節採區掘進及工作面掘進、回採的地質工作

採區設計所需的地質說明書應在兩年前通知地質部門,採區地質說明書應在正式設計前三個月提交,經礦總工程師審查,報礦務局批准。

採區掘進過程中應著重做好以下地質工作:

1、分析查明採區範圍內主要斷層的位置、產狀、性質;主要褶皺的形態、幅度、樞紐位置及其分布。

2、掌握可採煤層的層數,主要可採煤層的厚度和結構變化,以及在煤層中有無沖刷帶存在等情況,基本確定各煤層的可要範圍,特別是最上部薄煤層的可採性。

地測工崗位操作規程

一 做好地測儀器的保管維護工作,經常消塵防潮保持儀器完好,若有損壞,責任人必須按規定賠償。二 定期校檢地測儀器,確保儀器達精度要求 嚴禁損害地測儀器 儀表或丟失工具。否則,根據情節扣除部分或當月獎金。三 嚴格遵守巷道中腰線 貫通管理制度,確保掘進巷道中腰線延伸無偏差無事故。四 認真做好採掘工程幾何關...

地測機構職責

為認真貫徹落實 煤礦安全規程 礦井地質規程 及 礦井測量規程 等相關規定,切實做好地質測量工作 明確安全技術管理責任,特制定 地測機構職責 如下 一 地測職責範圍 一 進行礦井地質工作。查明地質構造 煤層賦存條件及影響生產建設的地質因素,提供水平 採區 工作面和掘進巷道的地質資料。二 進行水文地質及...

地測安全制度

科長安全崗位責任制 1 在主管礦領導的領導下,負責全科的行政 業務管理,並對本科的兩個文明建設和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負全面責任。2 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方針 法規 技術政策 質量方針 目標 環境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上級指示 指令,不斷健全本科業務範圍內的各項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和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