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女性命名

2023-02-01 04:36:05 字數 5483 閱讀 1310

從中國古代女性名字的演變看社會性別文化的建構

摘要:中國古代婦女的命名有其特殊的發展過程。姓名中的女性氣質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文化賦予的,女性氣質名字的從無到有反映了社會性別文化的深刻影響和社會性別文化的建構過程。

先秦時期的社會性別文化尚未建立,婦女稱謂與命名主要是標明她們的生理性別及附屬於男性的社會身份,並不具備女性氣腎功能下降的人,腰的兩邊會有疼痛,這個甚至包括慢性腎炎的人。腎陰虛就會影響膀胱排毒,膀胱裡的毒素排不乾淨(也就是小便),久而久之會腐蝕膀胱造成尿道炎、膀胱炎、嚴重者會尿頻尿急,後來就尿急,最後變成尿毒症。腎陽虛就會造成大便不成形,如果心火旺、肺火旺便會變轉為大便乾燥,三五天也不來大便,形成內痔瘡和外痔瘡質;兩漢時代,隨著以儒家綱常為核心內容的性別文化的建立,女性氣質的名字開始凸顯出來;在魏晉六朝時代,社會性別文化已經確立,女性氣質的名字成為婦女命名的主流。

關鍵詞:女性名字;女性氣質;性別文化

2011-07-14 13:16 回覆

落英繽紛

紫宸洛影

3樓由於受傳統性別文化的影響,男女兩性的差別由簡單的生理差別演化為複雜的社會差別。這些差別受傳統文化習俗的薰陶,已經變得根深蒂固。以名字為例,人們普遍認為男孩要有男孩的名字,女孩要有女孩的名字。

所謂男孩名字就是說該名字表達的內容要體現出男性氣質,而女孩名字也要表現出女性氣質。從女性命名用詞上講,傳統女性名字大致有三個特點:一是好用帶女偏旁部首的字眼,二是喜用花草珠玉景物之類的詞語,三是多用象徵傳統女性道德標準的名詞。

這類名詞或字眼往往表現了這樣腎功能下降的人,腰的兩邊會有疼痛,這個甚至包括慢性腎炎的人。腎陰虛就會影響膀胱排毒,膀胱裡的毒素排不乾淨(也就是小便),久而久之會腐蝕膀胱造成尿道炎、膀胱炎、嚴重者會尿頻尿急,後來就尿急,最後變成尿毒症。腎陽虛就會造成大便不成形,如果心火旺、肺火旺便會變轉為大便乾燥,三五天也不來大便,形成內痔瘡和外痔瘡幾個含義:

一是女性與男性不同,二是女性在外貌上應具有觀賞性,三是女性的性格與品行應有一定的模式。那麼女性是否就應該具有上述三種特徵嗎?這些特徵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天形成的?

人們為女性命名時是根據其天生的氣質,還是另有所據?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要仔細考察分析一下婦女命名的發展過程,就可一目了然。

2011-07-14 13:16 回覆

落英繽紛

紫宸洛影

4樓一、先秦婦女的稱謂、名字與社會性別文化

先秦時期女性的稱謂和名字在很多人的文章及著作中都已經談到,但他們通常是從婦女命名的特點來談的,涉及到性別意識的只有田恒金先生的《從〈春秋〉〈左傳〉看先秦時期女性的名字及其文化內涵》一文他認為先秦女性腎功能下降的人,腰的兩邊會有疼痛,這個甚至包括慢性腎炎的人。腎陰虛就會影響膀胱排毒,膀胱裡的毒素排不乾淨(也就是小便),久而久之會腐蝕膀胱造成尿道炎、膀胱炎、嚴重者會尿頻尿急,後來就尿急,最後變成尿毒症。腎陽虛就會造成大便不成形,如果心火旺、肺火旺便會變轉為大便乾燥,三五天也不來大便,形成內痔瘡和外痔瘡的名字、稱謂是由母家國名、夫家國名、母家氏、排行、夫諡、自諡等材料組成,從她們的名字與稱謂能看出她們的籍貫、家庭背景、血緣關係、婚姻狀況。

這些名字和稱謂就像標籤一樣,具有標識其身份的作用。女性名字所具有的這種特點,一方面是為滿足同姓不婚的需要而產生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女性依附男性的社會地位[1]。

我基本上同意上述觀點,不過還想補充一些。先秦婦女的稱謂與名字除了具有識血緣、別婚姻的特殊功能和表現女性依附於男性的文化象徵以外,還具有另乙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並沒有體現出傳統社會性別文化所要求女性的氣質。這就是說女性的稱謂與名字在先秦僅是乙個標籤,標明她們所屬的社會群體,但沒有標示出她們作為女性而應該具有某種氣質。

中國古代的名字習慣上有大名、小名和字的分別。通常小名是按出生時的具體情況而定,並不考慮很多因素。如《左傳》卷六「桓公六年」載:

「腎功能下降的人,腰的兩邊會有疼痛,這個甚至包括慢性腎炎的人。腎陰虛就會影響膀胱排毒,膀胱裡的毒素排不乾淨(也就是小便),久而久之會腐蝕膀胱造成尿道炎、膀胱炎、嚴重者會尿頻尿急,後來就尿急,最後變成尿毒症。腎陽虛就會造成大便不成形,如果心火旺、肺火旺便會變轉為大便乾燥,三五天也不來大便,形成內痔瘡和外痔瘡名有五:

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2](p1571)這種起名方法同樣也適用於女性。

先秦文獻中儲存有一些為女性命名的故事,最有名的要數齊平公一位名叫棄的夫人。據《左傳》卷三十七「襄公二十六年」載,棄出生時因身體呈赤色、通體長毛而被她的父母「棄諸堤下」,幸虧「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棄」[2](p1990)。這就是典型的「以生命名」。

2011-07-14 13:17 回覆

落英繽紛

紫宸洛影

5樓由於文獻的缺乏,很多古人都認為古代婦女是沒有名字的。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四就說:「古者婦人無名,以姓為名,或系之字,則如仲子、季姜之類;或系之諡,則如戴媯、成風之類,各不同。

周人稱『王姬』、『伯姬』,蓋周姬姓,故云。而後世相承,遂以『姬』為婦人通稱。以戚夫人為戚姬,虞美人為虞姬。

」[3](p56—57)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古代婦女的的確確是有名字的,只是婦女一般只有小名而無大名,或者雖有大名但因女性名字習慣上是秘不示眾的,正如男子成年以後只以字行世的道理一樣,因而只好就按照她母家的國名、夫家國名、母家氏、排行、夫諡、自諡等材料對其身份進行說明。這種稱謂方法正如田恒金先生所說反映了女性附屬於男性的社會現實。

事實上,我們通過各種文獻還是可以知道一些先秦婦女的名字,如女媧、姜嫄、簡狄、鍾離春、西施、鄭旦、東施、妹喜、妲己,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以及女節、嫫母,另外還有竊符救趙的如姬,及劉向《列女傳》所載鮑蘇妻子女宗、楚武王夫人鄧曼、楚成王夫人鄭瞀、齊威王虞姬娟之、趙武靈王王后吳孟姚、齊相管仲妾婧、趙國掌渡**之女娟、楚傾襄王夫人處莊侄等[4]。我們從性別視角來分析這些名字,除了婧、娟、娟之、鄧腎功能下降的人,腰的兩邊會有疼痛,這個甚至包括慢性腎炎的人。腎陰虛就會影響膀胱排毒,膀胱裡的毒素排不乾淨(也就是小便),久而久之會腐蝕膀胱造成尿道炎、膀胱炎、嚴重者會尿頻尿急,後來就尿急,最後變成尿毒症。

腎陽虛就會造成大便不成形,如果心火旺、肺火旺便會變轉為大便乾燥,三五天也不來大便,形成內痔瘡和外痔瘡曼、孟姚具有所謂女性氣質以外,其他名字極少帶有這個特點。儘管女媧、姜嫄、女節、嫫母、妹喜、妲己、如姬、女宗等女性色彩很強,但是性別含義並不突出,僅是表明其女性身份而已;簡狄、嫘祖、鍾離春、鄭旦、鄭瞀、莊侄則沒有任何性別含義(西施、東施的「施」不過是姓而已,西施之別名「夷光」毫無女性氣質)。學勤先生指出,先秦婦女稱謂與男子的不同僅在於婦女要稱姓,而男子不稱姓,而稱氏、稱諡的用法兩者一樣,同時婦女的命名規律也與男子大致相同[5]。

這說明先秦人對女性命名並不太考慮氣質因素。

2011-07-14 13:17 回覆

落英繽紛

紫宸洛影

6樓由此可見,先秦女性的名字以及文獻中對她們的稱謂,主要是在於標明女性身份,或從生理身份標明,或從社會身份標明,並不包涵女性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女性氣質的含義。這一特點與後世是截然不同的。其實,先秦女性名字與稱謂的這個特點在商代卜辭中表現得也很明顯。

稱妻子時,商代婦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婦」字,如商王武丁之妻婦好;稱母時又在名字前加「母」字,如婦好之名有時又寫做「母辛」;稱祖時則在名字前加「妣」字,如妣庚、妣丙等。這種稱謂和名字比較注重對女性身份的界定,只是標明她們的生理性別和她們與占卜者或主祭者的關係。同樣,儘管西周、春秋時期的女性名字和稱謂比商代時要複雜,表現的文化內涵也更多,但卻是以標明女性身份為目的的,而不是標明女性的所謂氣質。

為什麼先秦時期女性稱謂與名字沒有後世所謂的女性氣質呢?分析原因有三:一是當時的社會性別文化還不發達,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還沒有形成深不可逾的鴻溝;二是當時的男女差別僅僅是社會分工的不同,男主外、女主內,雖然丈夫地位高於妻子,但並不強調妻子一定要服從丈夫,而是各行其事,妻子不能干涉丈夫在外的事務,丈夫也不應對家內事務指手畫腳;三是聲伎業還未大規模興起,女性還未被視為供人享樂的性的所有物。

正因為當時的社會性別文化還沒有完全建立,這一時期的女性名字就顯得非常古樸。

2011-07-14 13:18 回覆

落英繽紛

紫宸洛影

7樓二、兩漢婦女名字特點與社會性別文化

兩漢時代,婦女有了比較正規的名字。在當時的文獻中,只要出現的婦女有名字,往往就會直書其名字。但是,假如該女未婚,往往先說明她的父親是誰;假如已婚,則先說明她的丈夫是誰。

這種稱謂方式就是繼承了前代婦女依附於男性的社會現實。撇開這個問題不談,我們從性別角度來看漢代女性的名字,就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

一是許多女性的名字非常男性化。張孟倫先生的《漢魏人名考》第九章之《女子男名,男子女名》,專講漢代女子命名男性化的傾向。一種是以男性指代名詞命名,如高祖姬趙子兒、女醫淳於衍字少夫、衛皇后衛子夫、息夫躬夫人充漢、江都公主之女少夫、順帝乳母王男等[6]。

我們在《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裡還可以看到武德長公主名男、冠軍長公主名成男[7]。另一種是男性氣質的名字。張孟倫先生列舉出的有平陽侯家侍者衛少兒、長沙王之母唐兒、景帝王皇后的母親臧兒、孝女叔先雄等。

其實除叔先雄以外,前三者並非是男名,很可能是暱稱。像這種充滿男性氣質的名字,在《史記》、《漢書》和《後漢書》中俯拾皆是。如《漢書》卷九七《外戚傳》載漢武帝同母異父姐金俗、漢宣帝母翁須[8];《後漢書》卷十上《皇后紀》載光武帝皇后郭聖通、和熹鄧皇后綏,《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載孝崇皇后漢桓帝母明、梁冀妻孫壽、桓帝時後宮采女田聖、漢獻帝伏皇后名壽,《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中梁鴻妻字德曜名孟光等。

女名男性化的風氣連美女們也不能免俗,如成帝寵妃趙合德等。

2011-07-14 13:18 回覆

落英繽紛

紫宸洛影

8樓二是許多婦女的名字比較中性化。這類名字我們熟悉的有王昭君、卓文君、班昭、蔡琰等。另外據《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記載尚有鮑宣妻桓少君、馬融之女馬倫、許公升妻呂榮等,《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記載有曹操長女憲,《漢書》卷九八《元後傳》記載有王莽之姑孝元皇后王政君及其三個姐妹君俠、君力、君弟。

此外,《後漢書皇后紀下》所載公主名字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呈男性或中性氣質。

三是許多婦女的名字頗具女性氣質的色彩。張孟倫先生的《漢魏人名考》第九章之《幾種特殊的女子的名字》指出:當時女性常用的名字有姬、姜、貞、娥、嬈、羅敷、麗、華、珠、玉等,分別用來形容女子妖冶風流、美貌端莊、貞靜守禮的幾個特點,其中館陶公主名嫖、梁竦女梁嫕還帶有狎暱的味道。

除了表示女性端莊、貞靜特點以外,大部分名字都刻意表現女性具有妖豔狐媚的特性,或視女性具有一定的觀賞性。類似女名尚有大家很熟悉的呂雉、趙飛燕、《孔雀東南飛》裡的劉蘭芝、《列女傳》中的緹縈,及《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中所載桓帝梁皇后女瑩等。有的名字雖然表明其女性身份,但卻明顯帶有反性別文化的含義,如《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所載的桓帝鄧皇后名猛女就是如此。

四是帶女字偏旁部首的詞語成為漢代婦女命名的常用字,上述館陶公主嫖、梁竦女梁嫕即是此類。另據《漢書》卷九七上《外戚傳》載還有景帝王皇后之妹兒姁、順成侯姊君姁,《漢書》卷九七下《外戚傳》載成帝許皇后姐許孊,《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載順烈梁皇后妠、桓思竇皇后妙等。這類名字雖然帶有女性氣質的含義,但顯然更著重指代女性與男性不同的生理性別。

2011-07-14 13:19 回覆

落英繽紛

紫宸洛影

9樓長沙出土的漢代竹簡資料也反映了漢代女名的上述特點。王子今指出,漢代下層社會的婦女稱謂常按她與戶主的關係來確定,假如戶人(即我們今天所謂的戶主)健在,婦女名字的前面常被冠以「母」、「妻」、「小妻」、「子女」、「戶下婢」等,但沒有她們的母姓;假如婦女以戶人身份出現,則稱其姓[9]。但此姓是母姓還是夫姓,王子今並沒有說明。

中國古代家具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兩種方式,家具形體變化主要圍繞著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兩大系列。其中,秦漢時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時,人們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為低矮型,如席子 漆案 漆几等,隨用隨置,並沒有固定的位置。到了三國時期,從少數民族地區傳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經過演變,中原地區出現了漸...

中國古代詩文

1 不學 詩 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 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4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 不為五斗公尺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 8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9 百聞不如一見 c10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1 成...

中國古代經典名句

1.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大學 2.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中庸 3.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5.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6.苛政猛於虎。禮記 7.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8.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9.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經 10.良藥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