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教案

2023-02-01 03:03:04 字數 4965 閱讀 6966

梳理姓氏文化感知美好祝願

古代文化常識之姓名字型大小》教學設計

授課:張焱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古代有關姓名的文化常識,更好地鑑賞高考卷中古代文學人物傳記作品,提高解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梳理整編課文中已出現的姓氏文化常識,教師聯絡高考考點加以縱深拓展。

3.通過思考和練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的能力,學生積累識記古代姓氏文化常識,探求古代姓氏根源文化的現實意義,體會長輩寄寓姓名中的美好祝願。

4.了解古代姓氏文化所體現的和諧美與人情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古代姓氏文化基本常識,提高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鑑賞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立足現代社會,探求古代姓氏根源文化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創意

教學中先指導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古詩文來蒐集整理有關姓氏字型大小的文化常識。根據課件中設計的有關思考和練習題,布置學生去尋找跟自己姓氏有關的知識,追本溯源,同時,向長輩了解自己名字的涵義。課堂上,全班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加深對傳統姓氏文化的認識,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學作品,並立足現代社會,引導學生****民族姓氏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用課件匯入篆體姓氏圖騰,學生猜測,啟用課堂

2.提問:我們班上總共有幾種姓?全國又有多少姓氏?

我是誰?姓?名字?

舉例:馬三立

每個名字都是有來歷的,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姓名的涵義。

(二)梳理**

引言:平時我們碰到乙個陌生人,要想與之溝通,總要問「您貴姓?」「您尊姓大名?

」我們國家舉行重大會議,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擔任同樣職務,或其他場合如書的編者、作者為多人時,排順序往往是「以姓氏筆劃為序」。那麼什麼是姓氏?姓、氏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

名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在看古書,**、古典戲劇時往往會碰到同乙個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號的情況,有時還不止乙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

1、姓氏的起源

姓的起源:

《說文》: 「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

……《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 「感天而生」是始祖所感生的圖騰物,西周以後被附會為「天」。

「因生以賜姓」實指因圖騰稱號作為姓。 可見「姓」本義指所感生之物。

漢代王充《論衡·詰術篇》:「古者,因生而賜姓,因其所生賜之姓也,若夏吞薏苡而生,則賜苡氏。商吞燕子而生,則姓為子氏,周履大人跡,則姬氏其立名也」。

禹的母親因吞食了薏苡,於是受孕而生下了大禹,故夏人以薏苡為其圖騰,並以「姒」為姓;商的祖先契因為其始祖母簡狄吞食玄鳥(燕子)的「子」(即卵)而生下了契,故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並姓「子」。

氏的起源

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這暗示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乙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例如舊說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後來分為殷、時、來、宋、空同等氏。

這樣,姓就成了舊有的族號,氏就成了後起的族號了。《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氏」本義指氏族,氏族即支族,指分化的各族。從語音看, 「氏」與「支」古音同。

氏的形成情況比較複雜。

(1)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例如:鄭捷(鄭文公)、蔡甲午(蔡莊公)、齊環(齊靈公)、 宋王臣(宋成公)

(2)以邑名為氏:例如:屈完、羊舌赤、解狐

(3)或以所居的地名為氏:例如:東門襄仲、北郭佐、南宮敬叔、百里孟明視,

(4)或以官職名為氏:例如:祝鮀、司馬牛、樂正克,張,司空

(5)或以圖騰為氏:牛,李,黃

(6)或以少數民族改姓部落名稱為氏:金,盧,尉遲,呼延

(7)或以神話傳說為氏:龍,痛

(8)或以避諱避禍改氏:同,馮,聞,光,邱

(9)或以職業為氏:如巫、陶、甄,卜,屠,

(10)古人還有以祖先的字或諡號為氏的:例如:孔丘(宋公孫嘉之後,嘉字孔父)、仲孫閱(魯公子慶父之後,慶父字仲)、叔孫得臣(魯公子牙之後,牙字叔)季孫肥(魯公子友之後,友字季)、莊辛(楚莊王之後)

討論**:我們班上同學的姓氏起源歸納(見課件)

姓氏的聯絡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聯絡。

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

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這是因為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上古同姓不婚,貴族婦女的姓比名更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區別,則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例如:孟姜,伯姬,仲子, 叔姬, 季羋。

出嫁以後如果要加以區別,就採用下列幾種方法:

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國名或氏。例如:齊姜晉姬秦嬴陳媯國姜(國,氏。)

2.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國名。例如:秦姬芮姜息媯江羋

3.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趙姬(趙衰妻) 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 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4.死後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諡號,例如:武姜(鄭武公妻) 昭姬(齊昭公妻)共姬(宋共公妻) 敬嬴(魯文公妃)文姜(魯桓公妻) 齊歸(魯昭公母)

戰國以後,人們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而為一,漢代則通謂之姓,並且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就都能有姓了。

2.名字的來由

名的來歷

名,一般是嬰兒出生幾個月,由父親,或長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與名結合起來就是對乙個人身份的確定。但古人特別是讀書人或有威望有影響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禮貌的行為。

字的來歷

字是人成年舉行冠禮後所取的,用以表示其社會權利和義務的標誌。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結髮加冠)時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結髮加笄)時取字。

**後,稱字是對平輩或尊輩的禮貌和尊敬。

名與字的關係

字是名的解釋或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對名有表述和闡明的作用,所以又叫「表字」。《 白虎通義》: 「 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

「名」和「字」有意義相同的

屈原名「平」字「原」

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

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

「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

宋**學家朱熹字元晦

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

清代文學家李漁字笠翁

當堂作業:常見古代名人的對應的字的常識考查(見課件)

3.號的產生

別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朱用純的柏廬等,都是後人熟知的;

有些別號的使用率(如蘇東坡、鄭板橋、朱柏廬等)甚至超過本名。

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

宋代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就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取號。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憂世憤俗,被權貴們譏為不守禮法,他就自號「放翁」,表示對他們的蔑視。

明末畫家朱耷在明亡後取號「八大山人」,來抒發自己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

當堂作業:常見古代名人的對應的雅號的常識考查(見課件)

綽號「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

春秋百里奚淪落楚國,被秦穆公用五張羖皮贖回相秦,人稱「五羖大夫」,可算是古代的綽號。

唐代奸相李義府外柔內奸,被人稱為「笑中刀」,又號為「人貓」;

宋仁宗號「赤腳大仙」;

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領旨、傳旨」外不幹別的事,當時號為「三旨」相公。《水滸》裡梁山上一百○八人個個都有綽號,大都準確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

當堂作業:《水滸》中主要人物的對應的綽號的常識考查(見課件)

諡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據說諡號是死者生前事蹟和品德的概括。諡號是固定的一些字,這些字被賦予特定的涵義,用來指稱死者的美德、惡德等。

諡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表揚的,例如:經緯天地曰文、布義行剛曰景、威強睿德曰武、柔質慈民曰惠、聖聞週達曰昭、聖善聞周曰宣、行義悅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綱治紀曰平、照臨四方曰明、闢土服遠曰桓、聰明睿智曰獻、溫柔好樂曰康、布德執義曰穆

(2)批評的,例如:亂而不損曰靈、好內遠禮曰煬、殺戮無辜曰厲

(3)同情的,例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國遭憂曰愍、慈仁短折曰懷。

廟號封建皇帝在諡號前面還有廟號。從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乙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則稱為太宗、世宗等等。舉例來說,漢高祖的全號是太祖高皇帝,漢文帝的全號是太宗孝文皇帝,漢武帝的全號是世宗孝武皇帝,魏文帝的全號是世祖文皇帝,隋文帝的全號是高祖文皇帝,等等。

尊號從唐代起,皇帝還有尊號,這是生前奉上的。例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受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尊號可以上好幾次,都是尊崇褒美之詞,實際上是阿諛奉承。

也有死後上尊號的,例如唐高宗死後,到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上尊號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這種死後所加的尊號也可以說是諡號,這樣,諡號的字數就加多了。

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發起。 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

始創年號為元狩,並追稱「元狩」以前年號為「 建元」、「 元光」、「 元朔」。此後形成制度。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乙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乙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乙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 康熙皇帝等。

當堂作業:請問「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中包括了哪幾種號 ?

4.姓名字型大小的關係

姓:姓者千載,氏以載之

名:名之有禮,取之有道

字:字以敬名,名字相協

2023年古代文化常識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 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二 積累古代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文言作品的閱讀理解能力。三 通過思考和練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獨立探索的能力。教學重點 積累古代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文言作品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學難點 積累古代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文言作品的閱讀理解...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目錄一 人的稱謂 5 直稱姓名 5 稱字 5 稱號 5 稱諡號 5 稱齋名 5 稱籍貫 5 稱郡望 5 稱官名 5 稱爵名 6 稱官地 6 兼稱 6 謙稱 6 敬稱 7 賤稱 7 特殊稱謂 7 二 古代職官 8 爵 8 丞相 8 太師 8 太傅 8 少保 8 尚書 8 學士 9 上卿 9 大將軍 9...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大全

一 科舉教育 1 科舉制度概說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 的一種基本制度。它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 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時1300餘年,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官制史角度看,科舉制度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和巨大進步。它所堅持的是 自由報名,統一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