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學勾選重點

2023-01-21 20:54:02 字數 5058 閱讀 6039

第一章1、體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電解質。細胞內外液滲透壓基本相等為290~310mmol/l。

na+ cl- hco3- pro-

2、血清na+:135~145mmol/l;血清k+:3.5~5.5mmol/l。

最重要的緩衝對:hco3-/h2co3,其比值決定血漿ph值,當hco3-/h2co3保持為20:1時,血漿維持在7.40。

3、補液時嚴格遵循:定量、定性、定時的原則。

4、低鉀血症

1)臨床表現:(低鉀三聯徵:肌無力、腹脹/腸麻痺、心律失常)

肌無力為最早表現、嚴重者有腱反射減弱、消失或軟癱

2) 補鉀原則

不宜過濃、不宜過多、不宜過快(60滴/分)、見尿補鉀、禁止推注。

盡量口服鉀:常選10%氯化鉀溶液或枸櫞酸鉀為佳,對不能口服者可經靜脈滴注;

見尿補鉀:一般以尿量必須在40ml/h時方可補鉀;

控制補液中鉀濃度:補液中鉀濃度不宜超過40mmol/l;禁止靜脈直接推注氯化鉀,以免血鉀突然公升高,導致心臟驟停;

速度勿快:溶液應緩慢滴注,補鉀速度不宜超過20mmol/h;

限制補鉀總量並嚴密監測:補鉀量應為40-80mmol/d。(因低鉀常伴有鹼中毒,而補給的氯化鉀中的cl-有助於減輕鹼中毒。

同時,cl-缺乏會影響腎的保鉀能力,故輸入氯化鉀還可以增強腎的保鉀能力。)

5、 高鉀血症:對抗心律失常(即:心臟驟停的搶救)可用鈣離子對抗鉀離子對心肌的毒性作用,臨床上常用的是10%葡萄糖酸鈣20ml靜脈注射。

6、代謝性酸中毒(通常伴高鉀血症):最突出的表現是呼吸深快,呼出氣體有酮味。

處理原則:常用鹼劑為5%碳酸氫鈉溶液

低鈣抽搐時: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

第三章1、腸內營養的優點

營養物質經腸道和門靜脈吸收,能很好地被機體利用;

可以維持腸粘膜細胞的正常結構,保護腸道屏障功能;

無嚴重代謝併發症。

2、腸內營養輸注時保持溫度在38~40℃,室溫較低時用恆溫加熱器。

3、體質指數(bmi):bmi=體重千克/(身高m)2.正常參考值(中國):18.5㎏/㎡≤bmi<24㎏/㎡,<18.5㎏/㎡為消瘦,≥24㎏/㎡為超重。

4、全腸外營養(tpn):所有營養素經腸外獲得的營養支援方式。

適應症:不能從胃腸道進食者;消化道需要休息或消化不良者;處於高分解代謝狀態者;需要改善營養狀況者

5、腸源**染:在嚴重創傷等危重的病人,腸黏膜屏障功能受損或衰竭時,腸內致病菌和內毒素可經腸道移位而導致的全身**染。

第四章1、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礎:有效迴圈血容量銳減和組織灌注不足。

2、根據休克發展不同階段的病理生理特點將微迴圈障礙分為:微迴圈收縮期;微迴圈擴張期;微迴圈衰竭期

4、 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是外科中兩個最常見的休克型別

6、中心靜脈壓(cvp):代表右心房或胸段腔靜脈內壓力,其變化可反映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正常值為5~12㎝h2o。

cvp<5㎝h2o提示血容量不足;>15㎝h2o提示心功能不全;>20㎝h2o提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通過連續動態監測cvp準確反映右心前負荷。

7、休克的處理原則

盡早去除**,迅速恢復有效迴圈血量,糾正微迴圈障礙,恢復正常代謝,防止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

一般急救:創傷處理包紮、固定、制動、控制大出血。

補充血容量:原則是及時、快速、足量。一般先給晶體液,後給膠體液。晶體液首選平衡鹽溶液,膠體液對於失血性休克,最好輸新鮮全血。(可盡快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

休克發展到dic階段,應用肝素抗凝**。

嚴重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病人可使用皮質類固醇**。

在使用血管收縮劑時,只能在血容量補足的情況下使用。

8、保暖:加蓋棉被、毛毯和調節室溫等措施進行保暖,切忌用熱水袋、電熱毯等保暖,以防燙傷。

9、尿量(護理評估):可反映腎灌流情況,也是反映組織灌流情況最佳的定量指標。

8、護理診斷

體液不足與大量失血、失液有關。

氣體交換受損與微迴圈障礙、缺氧和呼吸形態改變有關。

體溫異常與感染、組織灌注不良有關。

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力降低、侵入性**有關。

有受傷害的危險與微迴圈障礙、煩躁不安、意識不清等有關。

第五章1、麻醉前病人身體準備:注意做好腸道準備,以免手術期內發生胃內容物反流、嘔吐或誤吸而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擇期手術前應禁食8~12小時,禁飲4小時,以保證胃排空;小兒術前應禁奶4~8小時,禁水2~3小時。

2、麻醉前用藥的目的(術前30-60min)

1) 鎮靜和催眠:使病人情緒安定而合作,緩和憂慮和恐懼心理。

2) 鎮痛:緩解和消除麻醉疼痛和增強麻醉鎮痛效果。

3) 抑制腺體分泌:保持呼吸道通暢。

4) 抑制不良反射:消除一些不利的神經反射,減少***的***。

3、常用藥

⑴安定鎮靜藥:常用藥有地西泮(安定)、異丙嗪(非那根)。

⑵催眠藥:能預防局麻藥的毒性反應,為各種麻醉前常用藥物。常用藥有苯巴比妥鈉(魯公尺那鈉)。

⑶鎮痛藥:常用藥有嗎啡、哌替啶(度冷丁)。嗎啡對於小兒、老人應慎用;孕婦臨產前和呼吸功能障礙者禁用。

⑷抗膽鹼藥:是各種麻醉前不可缺少的藥物(全麻和椎管內麻醉)。常用藥有阿托品、東莨菪鹼。心動過速、甲狀腺功能亢進及高熱等病人慎用阿托品,可選用東莨菪鹼。

4、椎管內麻醉(腰麻)術後併發症(頭痛):腰椎穿刺時刺破硬脊膜和蛛網膜,腦脊液漏出,導致顱內壓下降和顱內血管擴張刺激所致。

護理措施:平臥休息,每日補液量2500~4000ml;遵醫囑給予鎮痛藥或安定類藥物;嚴重者於硬腦膜外腔注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

5、全脊椎麻醉是硬膜外麻醉最危險的併發症。

第六章1、手術間的數量與手術科室床位比一般為1:20~1:25。手術間應保持室溫在22~25℃,相對濕度在40%~60%。

2、潔淨區:潔淨要求嚴格,設在內側。包括潔淨走廊、洗手間、手術間、無菌物品間、藥品室、麻醉準備室。

3、準潔淨區:設在中間。包括器械室、敷料室、洗滌室、消毒室、清潔走廊、復甦室、石膏室。

4、非潔淨區:設在外側。包括辦公室、會議室、實驗室、標本室、汙物室、資料室、電視教學室、值班室、更衣室、更鞋室、醫務人員休息室、手術病人家屬室。

5、潔淨手術室:採用空氣淨化技術,使手術內細菌濃度控制在一定範圍、空氣潔淨度達到一定級別。是現代化醫院的重要標誌。

6、手術區**消毒範圍:包括手術切口周圍15~20㎝的區域。

第七章1、圍術期:從確定手術**時起,至與這次手術有關的**基本結束為止的一段時間。包括術前、術中、術後三個階段。

2、圍術期護理:在圍術期為病人提供全程、整體的護理。

3、根據手術時限性分類

急症手術:外傷性肝脾破裂和腸破裂等;

限期手術:各種惡性腫瘤切除術;

擇期手術:一般良性腫瘤切除術。

4、術前手術病人的飲食和休息:加強飲食指導,鼓勵攝入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消除引起不良睡眠的誘因,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告知放鬆技巧,促進病人睡眠。

病情允許者,適當增加白天活動,必要時遵醫囑予以鎮靜安眠藥。

5、呼吸功能障礙病人的準備與護理:

術前2周停止吸菸;

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的病人,遵醫囑行霧化吸入**,改善通氣功能,增加肺活量;

哮喘病人,口服地塞公尺松等藥物,減輕支氣管粘膜水腫;

痰液粘稠病人,可採用霧化吸入,利於痰咳出;

急性呼吸系統感染病人,若為擇期手術應推遲至**後1~2周再行手術;若為急症手術,需用抗生素並避免吸入麻醉;

重度肺功能不全及併發感染者,必須採取積極措施,改善其肺功能、待感染控制後再行手術。

6、手術後病人的一般護理(體位):根據麻醉型別及手術方式安置病人體位

1 全麻: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

2 蛛網膜下腔麻醉:去枕平臥12小時

3 硬脊膜外麻醉:平臥6小時,可不去枕

7、腹部手術病人飲食的護理:消化道手術後,一般需禁食24~48小時,待腸道蠕動恢復、**排氣後開始進食小量流質,逐漸遞增至全量流質,至第5~6日進食半流質,第7~9日可過渡到軟食,第10~12日開始進食普食。

8、術後切口癒合等級

1 甲級癒合:癒合良好,無不良反應

2 乙級癒合:癒合處有炎症反應,但未化膿

3 丙級癒合:切口化膿,需做切開引流

9、術後不適(發熱):是術後病人最常見的症狀。由於手術創傷的反應,術後病人的體溫可略公升高,變化幅度在0.

1~1℃,一般不超過38℃,稱之為外科手術熱或吸收熱,術後1~2日逐漸恢復正常。是機體的應激反應。

10、術後併發症的護理

(1)出血: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及病情變化;注意觀察引流液的色、質、量;對未放置引流管者,監測中心靜脈壓,提早發現有無術後出血;針對腹部手術後腹腔內出血表現不明顯者,必要時行腹腔穿刺,明確診斷;少量出血時,經常更換敷料、加壓包紮、使用止血劑止血;大量出血時,加快輸液速度,遵醫囑輸血。

(2)切口裂開:加強營養支援;減輕區域性張力,延遲拆線時間;及時處理和消除慢性腹內壓增高的因素;避免手術部位大幅度動作;一旦發生大量出血時,立即平臥,穩定病人情緒,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切口,用腹帶輕輕包紮,並立即通知醫師。

(3)切口感染:術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嚴密止血;保持傷口清潔、敷料乾燥;加強營養支援,增強免疫力;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術後嚴密觀察切口情況

(4)肺部感染:保持病室溫濕度適宜(18~22℃)、濕度(50%~60%),維持每日液體攝入量2000~3000ml;術後臥床期間鼓勵病人每小時重複做深呼吸5~10次,協助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暢;教會病人進行有效咳嗽;協助病人取半臥位,病情許可盡早下床活動;痰液粘稠者予以霧化吸入;遵醫囑應用抗生素及祛痰藥物

(5)尿路感染:術前訓練床上排尿;指導病人術後自主排尿;出現尿瀦留及時處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鼓勵病人多飲水;觀察尿液並及時送檢

(6)深靜脈血栓形成:抬高患肢、制動;忌經患肢靜脈輸液;嚴禁區域性按摩,以防血栓脫落;給予尿激酶、右旋糖酐、肝素、華法林**

(7)壓瘡

(8)消化道併發症

第八章1、外科感染的特點:①多數為幾種細菌引起的混合**染;②多有顯著的區域性症狀和體徵;③感染常較侷限,發展後可導致化膿、壞死等。

2、癤:面部上唇周圍和鼻部「危險三角區」的癤若被擠壓或處理不當,可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可危及生命。

護理診斷:

知識缺乏:缺乏預防感染的知識

潛在併發症:顱內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

健康教育: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清潔;暑天或炎熱環境中,要勤洗澡,及時更換衣物。

外科護理學病案分析

1.女性,60歲,因陣發性腹痛 腹脹 無排氣排便4天住院。8年前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手術。t38.5 p112次 分鐘,bp100 70mmhg,腹膨隆 不對稱,可見腸型蠕動波,腹部壓痛及反跳痛,無腹水徵,肝濁音界縮小,腸鳴音亢進,有氣過水聲及金屬音,腹部x線檢查示 中下腹處見小腸有數個氣液平面,...

《外科護理學》重點難點 顯微外科手術病人的護理

1 病人的護理 盡快了解外傷史,注意有無休克及其他合併傷,報告手術室做手術準備。給氧 止血 輸液 抗休克等全身支援 留置導尿管,送驗尿標本 急查血常規 血型 配血 備皮。配合處理嚴重併發症,保全病人生命。2 離斷肢體護理將離斷肢體清洗 消毒 從動脈端注入1 肝素生理鹽水沖洗血管,再留置適量的肝素生理...

外科護理學模擬試題一

班級姓名學號成績 一 a1 a2型題 1分x 70 1.持針器夾彎針的正確位置是 a.針尖處b.針尾處c.前中1 3交界處 d.中後1 3交界處 e.針正中1 2處 2.體液平衡是指 a.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的平衡 b.出入水量的平衡 c.電解質的平衡 d.酸鹼平衡 e.水 電解質 酸鹼平衡 3.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