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

2023-01-21 17:27:09 字數 5005 閱讀 8971

人體解剖學是防腐技工必須掌握的一門學科,在整屍防腐儲存時多用灌注法,即將防腐固定藥物注入血管,使之循血管流遍全身,滲透於全部組織器官。由於人死後不久血液即出現凝固,但凝血塊不與血管壁粘著,而且動脈管內含血校少,甚至無血,故防腐注射需經動脈加壓波灌注,因此,每個屍體防腐技工必須熟練掌握實際工作中應用的動、靜脈血管的解剖知識。同時亦應該了解死亡的基本概念,以及死之後屍體的各種變化,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才能不出差錯並熟練應用。

提高防腐固定,屍體儲存的質量。

一、人體基本結構層次特點及其解剖要領

在區域性解剖操作前,對人體的基本結構由淺入深各層的結構特點及其解剖要領應有所了解。區域性解剖操作通常採用區域性由淺入深,逐層解剖。一般先觀察摸認體表標誌(可結合活體進行),然後切開並翻起**,清除筋膜結締組織,修去中、小靜脈、淋巴管;顯露肌、動脈、神經和臟器等。

注意觀察各層結構特點和相互關係。為查清深層結構,有時需切斷其淺層結構,但通常只切斷而不切除,剖查結束後仍將各層結構復位,始終保持結構的完整狀態。

在屍體解剖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器官結構出現變異畸形。變異或畸形。變異係指出現率較低,對外觀或功能影響不大的個體差異。

畸形則指出現率極低,對外觀或功能影響嚴重的異常形態結構。畸形與某些變異在臨床上有意義,應注意觀察。

(一)**

**覆於體表,在口、鼻、**、尿道口和**口等處與體內管腔的粘膜相移行。**可分為兩層,淺層為表皮,深層為真皮。真皮突起無數乳頭,嵌入表皮深面,真皮深面借結締組織纖維束與淺筋膜相連。

身體各部**厚薄不一,通常肢體屈側**較薄,伸側較厚,但手、足的**相反。手掌、足底及項、背、肩部**甚厚,眼瞼、**、小**的**甚薄。人體各部**的紋理也不一致,臨床手術作**切口時應注意到此點。

解剖時,切皮要淺。先在屍體**上,按擬作切口用刀尖背劃一線痕,沿此線將刀尖與**呈直角刺入,感到抵抗減小時,示刀尖已抵淺筋膜,隨即將刀刃傾斜,與**呈約45度角切開**。在兩條切口線相交處牽拉起**的一角有,用刀切斷緻密的真皮與疏鬆的皮下組織之間的結締組織纖維束,剝離、翻起**。

(二)淺筋膜

淺筋膜又稱皮下筋膜或皮下組織,屬疏鬆結締組織,內有纖維交織且富有脂肪,遍布於全身**的深面,將**連於深部的深筋膜或骨,使**有一定的活動性。淺筋膜內纖維束的強弱與鬆緊,關係到**的移動性以及解剖時剝離**的難易。頭皮、項、背、手掌、足底等部的淺筋膜緻密,使**緊密連線於深部結構,其他部位的淺筋膜則較疏鬆並有彈性。

淺筋膜的厚度因含脂肪的多少而不同。兒童、婦女及體態豐腴者淺筋膜厚;老年、男性和瘦弱者則相反。同乙個體的不同部位淺筋膜的厚度也不一致,腹壁、臀部的淺筋膜較厚,眼險、乳頭、乳暈、**等處淺筋膜甚薄。

淺筋膜內有淺動、靜脈、淋巴管及皮神經分布。淺動脈一般細小,淺靜脈則較顯著,有的相當粗大。淺靜脈一般不與動脈伴行,行程中多相互吻合,並常與深靜脈相交通,淺靜脈最後穿深筋膜注入深靜脈。

淺淋巴管豐富,但很細小,管壁薄而透明,難以辨認。淺淋巴管行程中的某些部位(如頭、頸、腋窩、腹股溝等處)可見到淋巴結。皮神經先在深筋膜深側,然後穿出深筋膜,在淺筋膜內經行,並以細支分布於**。

解剖皮下組織主要是暴露淺靜脈、皮神經,清除結締組織。淺靜脈位於淺筋膜之中,沿其經過切開纖維脂肪組織即可暴露。皮神經可由其穿出深筋膜處開始,沿其走向向神經末梢端剖查。

淺筋膜內某些部位有淺淋巴結分布,可用刀尖分開脂肪組織,找到淋巴結後將其稍微提起,用刀尖背面從淋巴結向周圍輕輕推開,可見有某些細絲與淋巴結相連,此即淋巴結的輸入與輸出淋巴管。主要淺靜脈與皮神經剖出後予以保留,其餘脂肪、纖維組織、淋巴結及小靜脈一律修去,暴露出深筋膜。

(三)深筋膜又稱固有筋膜,是由膠原纖維構成的緻密結締組織臘,位於淺筋膜深面幷包裹肌群。四肢的深筋膜還深入肌群之間,並附於骨,構成肌間隔。身體各部的深筋膜,其厚薄強弱有所不同,軀幹部者較弱,四肢者較強,上肢者較弱,下肢者較強,腕、踝部深筋膜淺層特別增厚,形成支援帶和韌帶。

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為肌的起止點,增強成腱樣結構,如胸腰筋膜、髂脛束等。在某些部位兩層筋膜之間,或在筋膜與肌、骨等器官之間,由疏鬆結締組織充真,稱筋膜間隙。深筋膜(或有骨參加)還可形成包繞血管神經束或包被某些器官的囊鞘,稱(骨)筋膜鞘(囊)。

在解剖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各處深筋膜的厚薄、纖維走向及與肌的關係,還要注意其形成的結構,如肌間隔、血管神經鞘等。

解剖深筋膜,除個別部位外,一般邊觀察邊去除。去除時用鑷提起筋膜,使刀刃平貼肌表面,與肌纖維方向一致行刀,將筋膜從肌表面切除。四肢及腰背部的深筋膜厚而緻密,可整導整層切開翻起或去除;軀幹大部分深筋膜與肌層結合較牢,因此只能小片切除;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為肌的起點或形成腱纖維鞘,則無須除去。

(四)肌

每一塊橫紋肌均由肌腹和腱兩部分構成。肌腹主要由肌纖維構成,其外麵包有結締組織的肌外膜。腱主要由平行的膠原纖維束構成,位於肌的兩端,肌以腱附著於骨。

橫紋肌絕大多數起、止於骨胳,部分肌可附著於筋膜、關節囊、韌帶等處,少數肌附著於**、粘膜或構成臟器壁(臟器橫紋肌)。每塊肌有特定的血管、神經分布,這些血管神經伴行成束,在肌的特定部位進入肌內,此處為該肌的血管神經門。某些肌或腱在與骨、關節囊、筋膜的接觸處,往往有滑膜囊形成。

囊壁菲薄,囊內滑液,有減少摩擦的作用。關節附近的滑膜囊有的與關節腔相通。在手足一些貼鄰骨麵的長腱上,深筋膜囊共同形成雙層筒狀的腱鞘。

鞘的外層稱腱纖維鞘,內層稱腱滑膜鞘。

肌的解剖要求是修出肌的境界,去除肌表面的結締組織,觀察肌的位置、形態、起止、肌纖維的方向以及血管、神經的分布,進而領會該肌的作用。肌的起止點,有的位置較深,可不必追究。肌的血管、神經多從深麵入肌,翻起肌時應加注意,重要肌的血管、神經予剖出。

有時為了觀察深層結構,需要將肌在近起點處切斷,也可在肌腹或上端切斷,應盡量保持肌與其血管、神經的完整性。

(五)脈管和神經

脈管包括動脈、靜脈、淋巴管,它們常與神經伴行。動脈管徑較伴行靜脈小,壁厚,腔圓,有彈性。沒有灌注固定液的屍體,動脈顏色發白,管腔內空虛,不含血液。

靜脈與動脈相比,靜脈管徑較粗,管壁較薄,彈性較差。屍體的靜脈管腔內常含有凝固的血塊,呈紫藍色。靜脈的屬支多,吻合多,淺靜脈常在皮下吻合成網;深靜脈常與動脈伴行,與中、小型動脈伴行的靜脈常為兩條,位於動脈的兩側。

淋巴管除胸導管和右淋巴導管較粗外,一般都很細小,壁薄透明,不經染色一般不易剖出。淋巴結位於淋巴管經過之中,常呈扁橢圓形,灰紅色,實質性,中等硬度。屍體所見的淋巴結如黃豆大小者,常為正常;如有蠶豆大小或更大,則為病態。

中樞神經的腦、脊髓分別位於顱腔和椎管之中,有腦膜、脊髓膜封裹。周圍神經呈白色條索狀,有的吻合形成叢,在一定部位膨大形成神經節。周圍神經往往與血管伴行,形成血神經束。

有的還被結締組織鞘包裹,只有剖開鞘後才能觀察其內的血管和神經。解剖血管、神經的過程中,觀察並清除中、小靜脈、淋巴結和結締組織;顯露並保留動脈和神經;通過剖查,認明血管、神經的起始、行徑、分支和分布。剖查應從血管、神經粗的一端開始,沿其行經,趕到進入器官為止。

操作宜用鈍性分離法,即先用刀尖沿血管、神經走向,剖開包繞它們的結締組織,然後用鑷子提起血管、神經,沿其兩側用用刀尖背面或剪刀仔細作鈍性分離。清除結締組織或去除靜脈、淋巴結時,要先用鑷尖夾起要清除的組織(結構),確認其中無動脈或神經後,方可在趕視下逐漸清除。切除較大的靜脈,應先在切除的兩端分別作雙重結紮,在結紮之間切斷,將其去除,以免擠出殘血沾染周圍結構。

(六)臟器

臟器分布於頭、頸、胸、腹、盆各部,按結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中空性器官,內含管腔,管壁為分層結構,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器官;另一類是實質性器官,多為分葉性結構,如肝、胰、腎、**等。實質性器官在一定的部位,有該器官的血管和神經等進出,該處稱為門,如肝門、腎門等。

解剖臟器的目的在於暴露並觀察臟器的位置、形態、結構、血管、神經分布及與周圍器官的毗鄰關係。首先原位暴露,觀察其所在位置、體表投影、毗鄰關係、漿膜配布及表面形態,進而剖查其血管、神經,必要時可切斷血管、神經及其他固定裝置,完整地卸下臟器,進行觀察辨認,或根據操作要求切開臟器,觀察其內腔與腔壁或切面的結構。

二、境界與分割槽

前方以腹股溝與腹部分界,外側和後方以髂嵴與腰、骶尾部分界,內側以陰股溝與會陰相連。下肢可分為臀、股、膝、小腿、踝和足等部。除臀部外,其餘各部又可分為若干區。

三、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誌

1.臀部與股部髂嵴全長均可觸及,其前端為髂前上棘;後端的為髂後上棘。髂前上棘後上方約5~7cm處增厚的為髂結節;髂結節下方約10cm處可摸及股骨大轉子。

屈髖時,在臀部下方可摸到坐骨結節。股部前上方還可捫及恥骨聯合上緣及其外側約2.5cm處恥骨結節。

2.膝部前面有髕骨,髕尖部連髕韌帶,髕韌帶止點處為脛骨粗隆,三者均能觸及,表面也可見其輪廓。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各有內、外側髁、股骨內、外側髁最突出部為內、外上髁,股骨內上髁上方還可捫及收肌結節。

3.小腿與足沿脛骨粗隆向下的脛骨前緣,平脛骨粗隆外後方的腓骨頭,小腿下1/3外側較為淺表的腓骨,三者皆可捫及。在踝與足部還可觸到內、外踝以及後方的跟腱,自此向下,足後端跟骨結節,足內側緣中點稍後處的舟骨粗隆及足外側緣中份的第5蹠骨粗隆等也能摸到。

(二)體表投影

1.臀上動、靜脈與臀上神經自髂後上棘至股骨大轉子尖連線的上、中1/3交點,即為臀上動、靜脈及神經出盆處的投影。

2.臀下動、靜脈是經自髂後上棘至坐骨結節連線的中點,即為臀下動、靜脈及神經出盆處投影。

3.坐骨神經髂後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中點至股骨大轉子尖連線的內、中1/3交界處;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連線的中點;股骨兩髁之間的中點,此三點的連線,即為坐骨神經在臀部和股后區行徑的投影。

4.股動脈屈髖稍外展、外旋位,由髂前上棘至恥骨聯合連線的中點與收肌結節連線的上2/3段,即為股動脈的投影。

5.國動脈平股部的中、下1/3交點作一環線,此線與股后正中線相交處內側約2.5cm處為起點,該點至國窩中點的連線,即為國動脈斜行段的投影。

經國窩中點向下的垂線,為國動脈垂直段的投影。

6.脛前動脈脛骨粗隆與腓骨頭連線的中點與內、外踝經足背連線的中點,此兩點的連線,為脛前動脈的投影。

7.脛後動脈國窩中點下方約7~8cm處為起點,該點至內踝後緣與跟腱內緣之間連線的中點,即為脛後動脈的投影。

8.足背動脈內、外踝經足背連線的中點與第1、2蹠骨底之間的連線,即為足背動脈的投影。

股三角femoral ********位於股前部上三分之一,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凹陷。

股動脈femoral artery 是下肢動脈的主幹,在腹股溝中點腹股溝韌帶的深面,由髂外動脈延續而來,通過股三角進入收肌管,穿出收肌腱裂孔後,易名為國動脈。股動脈在腹股溝中點處位置表淺,可摸到搏動,也是臨床上急救壓迫止血和穿刺的部位。

人體解剖學

大理學院 高等教育 人體解剖學 課程作業一 本科 1 課程名稱 人體解剖學 2 適用專業 臨床醫學 本科 3 選用教材 席煥久.人體解剖學 m 第1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姓名 學號專業 第一章頭部 一 名詞解釋 1 翼點 2 帽狀腱膜下間隙 3 面部 危險三角 4 腮腺床 二 簡答...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是防腐技工必須掌握的一門學科,在整屍防腐儲存時多用灌注法,即將防腐固定藥物注入血管,使之循血管流遍全身,滲透於全部組織器官。由於人死後不久血液即出現凝固,但凝血塊不與血管壁粘著,而且動脈管內含血校少,甚至無血,故防腐注射需經動脈加壓波灌注,因此,每個屍體防腐技工必須熟練掌握實際工作中應用的...

人體解剖學教案呼吸

呼吸系統 教學目標 1 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及上 下呼吸道的概念。2 理解呼吸道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態特點。掌握肺的位置和形態特點。3 了解胸膜的分部和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肋膈隱窩的概念及其臨床意義。了解胸膜下界與肺下界的體表投影。教學重點 理解呼吸道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態特點。掌握肋膈隱窩的概念及其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