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一瀉下

2023-01-20 19:06:04 字數 4599 閱讀 2891

總論一、 概念

凡以瀉下藥為主組成,具有通便、瀉熱、攻積、逐水等作用,**裡實證的方劑,稱為瀉下劑。屬於「下法」。

二、 分類

寒下熱結、溫下冷結、潤下燥結及用於體弱者、攻補兼施、逐水 [1] 水飲五類。

三、 注意事項

1 、使用瀉下劑,必待表邪已解,里實已成;

2 、若表證未解,里實已成,則應視表裡證的輕重,先表後裡,或表裡双解;

3 、若兼血瘀、蟲積、痰濁,宜分別配伍相應的藥物治之。

4 、對老年體虛,孕婦、產婦或正值經期,病後津傷以及亡血者,應禁用或慎用。

5 、瀉下劑多易傷胃氣,故得效即止,勿過;

6 、服藥期間應忌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傷胃氣。

[1] 逐水與利水的區別:逐水為從大便而走,且力量較大;利水為從小便而走,力量較小。

寒下大承氣湯

組成:大黃 12g  芒硝 6g  厚朴炙 24g  枳實 12g  先煮枳實、厚朴,在下大黃,芒硝沖服。

簡捷記憶:黃厚枳實硝

功用:峻下熱結。

主治: 1 、陽明腑實證胃、大腸。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日晡潮熱,神昏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

2 、熱結旁流。 3 、裡實熱證治熱厥因熱引起的四肢厥冷、痙病或發狂。

方解:本方為寒下的常用方劑。大黃苦寒洩熱,祛瘀通便,消除治病之因為君藥。

然大黃瀉下攻積之力強,而軟堅之力欠佳,故以芒硝軟堅潤燥通便以為臣藥。厚朴下氣,除滿消脹,枳實苦辛破結,導滯消痞,共助大黃芒硝攻下熱結。

1 、本方為「急下存陰」之劑。以數日不大便,脘腹脹滿,苔黃厚而幹,或焦黑燥裂,脈沉數有力為證治要點。

2 、可用於單純性的腸梗阻等病。

3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的比較:大承氣湯瀉下與行氣並重,主治痞滿燥實俱備的陽明腑實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枳實厚朴用量亦輕,其功輕下,主治痞滿實的陽明腑實輕證。

調胃承氣湯其功緩下,主治陽明腑實證,燥實同見,而無痞滿之證者。

附方:小承氣湯:大黃、厚朴、枳實。

功用:輕下熱結。主治:

陽明腑實證之輕者。大便不通,譫語潮熱,脘腹痞滿,舌苔老黃,脈滑而疾;痢疾初起,腹中脹痛,裡急後重者。(氣滯明顯)

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功用:

緩下熱結。主治:陽明腑實證。

大便不通,惡熱口渴,舌苔正黃,脈滑數;以及胃腸積熱引起的發斑,口齒咽痛等症。(餘熱明顯,而氣滯不明顯)

大黃牡丹湯

組成:大黃 12g  牡丹 9g  桃仁 12g  冬瓜子 30g  芒硝 9g

方歌: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腸癰初起腹按痛,苔黃脈數服之康。

功用:瀉熱破瘀,散結消腫。

主治:腸癰初起(或闌尾炎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牽拉試驗陽性,時時發熱,自汗惡寒,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

方解:腸癰初起,多由濕熱鬱蒸,氣血凝聚,結於腸中,腸絡不通所致。大黃苦寒攻下,又可活血祛瘀,瀉腸中之濕熱,去腸中稽留之淤血;桃仁苦平,性善破血,與大黃為伍破瘀瀉熱,共為君藥。

芒硝瀉熱導滯,軟堅散結;溫脾湯

組成:大黃 15g  當歸生薑各 9g  附子人參芒硝甘草各 6g

簡捷記憶:芒當,為姜大人附子甘杯。

功用:攻下寒積,溫補脾陽。

主治:寒積腹痛。便秘腹痛,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欠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方解:本方證治系由脾陽不足,寒積中阻所致。以附子溫補脾陽,祛除寒邪;大黃瀉下,攻逐積滯大黃性雖寒,但有附子之辛熱,則去性存用。

芒硝、當歸潤腸軟堅;乾薑溫中助陽;人參合甘草益氣補脾,且甘草又能調和諸藥。本方諸藥合用,有寓溫補於攻下的配伍特點。

牡丹涼血化瘀,消腫,「療腸癰」俱為臣藥。冬瓜子甘寒,清腸利濕,排膿散結,「治腸癰」,為佐使藥。

1 、丹皮――內癰、外癰皆可治之。

2 、冬瓜仁――甘寒,較之苦寒之品,用量可大,治肺癰甘寒之品為佳,且不傷胃氣。

溫下大黃附子(細辛)湯

組成:大黃 9g  附子 9g  細辛 3g

三物備急丸

組成:大黃、乾薑、巴豆

功用:攻逐寒積。

主治:寒實腹痛。猝然心腹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大便不通。

潤下五仁丸

組成:桃仁 15g  杏仁 15g  柏子仁 9g  松子仁 5g  郁李仁 5g  陳皮 15g

簡捷記憶:桃杏松柏鬱陳皮。

功用:潤腸通便。

主治:津枯便秘。大便乾燥,堅澀難出,以及年老或產後血虛便秘。

方解:杏仁為君,滋腸燥,降肺氣肺與大腸相表裡,而利大腸傳導之職。桃仁為臣,取其潤燥滑腸;柏子仁性多潤滑,「潤肺治燥……治虛秘」;郁李仁質潤沉降,潤滑腸道,專治胃腸燥熱,大便秘結;松子仁潤五臟,治虛秘;陳皮理氣行滯,使氣行則大腸得以運化。

濟川煎《景岳全書》

組成:當歸 9 ~ 15g  牛膝 6g  肉蓯蓉 6 ~ 9g  澤瀉 5g  公升麻 3g  枳殼 3g

方歌: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公升麻枳殼從,腎虛津虧腸中燥,寓通與補法堪宗。

簡捷記憶:枳瀉當用公升牛肉

功用: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腎虛便秘。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痠軟,舌淡苔白,脈沉遲。

方解:方中用肉蓯蓉溫腎益精,暖腰潤腸,為君藥;當歸養血潤腸,牛膝補腎壯腰,性善下行,為臣藥;枳殼寬腸下氣而助通便,公升麻此用公升麻,是由於其入陽明清宣昇陽輕陽得公升,濁陰自降,有欲降先公升之妙。腎虛氣化失職,水液代謝失常,故用澤瀉甘淡洩濁,又入腎補虛,配合枳殼,使濁陰降則大便同。

本方適用於老年人腎虛以及產後血虛之便秘。

1 、「益腎勿忘澤瀉」

2 、方中無瀉下之藥,故須用公升麻先公升之,此為用公升麻之意。本方瀉下重在用藥勢。

麻子仁丸

組成:麻子仁 20g  白芍 9g  枳實 9g  大黃 12g  厚朴 9g  杏仁 10g

簡捷記憶:麻仁丸用小承氣,杏芍麻仁治便秘。

功用:潤腸瀉熱,行氣通便。

主治:脾約證由於腸胃燥熱,脾津不足所致;脾為胃行其津液,胃中燥熱,脾受約束,津液不能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頻數;燥熱傷津,腸失濡潤,則大便秘結。腸胃燥熱,脾津不足,大便秘結,小便頻數。

方解:重用麻子仁因其質潤多脂,滋脾潤腸,潤燥通便為君藥;大黃苦寒洩熱,攻積通便;杏仁利肺降氣,潤燥通便;白芍養陰斂津,柔肝理脾,共為臣藥;枳實下氣破結,厚朴行氣除滿,為佐;使以蜂蜜潤燥滑腸,調和諸藥。

1 、證治要點:主治胃熱腸燥,大便秘結,小便頻數,舌苔微黃。

2 、常用於習慣性便秘、老人與產後便秘、痔瘡術後便秘等屬腸胃燥熱者。

3 、便秘首選麻子仁湯。

攻補兼施

黃龍湯組成:大黃 9g  芒硝 6g  枳實 9g  厚朴 9g  甘草 3g  人參 6g  當歸 9g  外加姜三片,棗二枚,再入桔梗一撮。

方歌:黃龍湯枳樸硝黃,參歸甘桔棗生薑,陽明腑實氣血弱,攻補兼施效力強。

功用:攻下熱結,益氣養血。

主治:陽明腑實,氣血不足證。自利清水,色純青,或大便秘結,脘腹脹滿,腹痛拒按,身熱口渴,神倦少氣,譫語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

方解:本方原治熱結旁流而兼氣血兩虛證,後用治邪實正虛者。

大黃、枳實、厚朴(大承氣湯)――攻下熱結,蕩滌腸胃實熱積滯;

人參、甘草、當歸――益氣養血,扶正達邪,使之不傷正氣;

桔梗――宣肺通腸腑肺與大腸相表裡;

生薑、大棗――養胃和中。如此攻下與扶正兼備。

附方:新加黃龍湯:細生地 15g ,生甘草 6g ,人參 5g ,生大黃 9g ,芒硝 3g ,玄參 15g ,麥冬 15g ,當歸 5g ,海參質潤多脂,滋陰益氣 2 條,薑汁 6 匙。

功用:瀉熱通便,滋陰益氣。主治:

熱結里實,氣陰不足證。

增液承氣湯

組成:玄參 30g  麥冬 25g  生地 25g  大黃 9g  芒硝 4.5g

方歌:增液承氣參地冬,硝黃加入五藥共,熱結陰虧大便秘,增水行舟腸腑通。

功用:滋陰增液,瀉熱通便。

主治:熱結陰虧證。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脹滿,口乾唇燥,舌紅苔黃,脈細數。

方解:方中重用玄參滋陰洩熱通便為君藥。麥冬、生地滋陰生津,為臣藥。君臣相合即為增液湯,功能滋陰清熱,增液通便。大黃、芒硝軟堅潤燥,洩熱通便。共成「增水行舟」之劑。

1 、證治要點: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口乾唇燥,舌紅苔黃,脈細數。

2 、生地、麥冬、玄參-增液湯,舌紅少苔或無苔時用。

逐水十棗湯

組成: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分別搗為散,煮大棗十枚,納藥末。強人服 2g ,羸人服 1g ,溫服,平旦服。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功用:攻逐水飲。

主治:1 、懸飲。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乾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

2 、水腫。一身悉腫,尤以下半身為重,腹脹喘滿,二便不利。

方解:方中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經髓絡脈之水濕。芫花辛溫有毒,善消胸脅伏飲痰癖。

大戟苦寒有毒,善瀉臟腑之水邪。三藥峻烈,各有專攻,合用之,則攻逐水飲之功甚著。用大棗十枚煎湯送服,意在益脾緩中,防止逐水過猛傷及脾胃,並可緩和諸藥之毒性,使邪去而不傷正氣。

1 、使用方法:一是三藥為散,大棗煎湯送服;二是從小量開始,且於清晨空腹服用;三是服藥得快利後,宜食糜粥以保養脾胃。

2 、現代應用:**滲出性腹膜炎、胸腔積液、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以及晚期血吸蟲病所致的腹水數形氣俱實者。

禹功散組成:黑牽牛茴香上為細末,以生薑汁調服,臨臥服。

功用:逐水通便,行氣消腫。

主治:陽水。遍身水腫,腹脹喘滿,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脈沉有力。

方劑順口熘

第一章解表劑 一 辛溫解表劑 麻黃湯 傷寒論 麻子炒杏仁。乾媽貴姓?炙甘草麻黃桂枝杏仁 桂枝湯 傷寒論 大芍炒薑汁。大棗芍藥甘草生薑桂枝 九味羌活湯 此事難知 引張元素方 秦皇嘗百草,細心防槍刺穿胸。黃芩生地黃蒼朮白芷甘草細辛防風川芎羌活 小青龍湯 傷寒論 麻子將要甘心下跪。少將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

中藥 常用方劑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胸痛較前減輕,無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飲食不振,舌質暗,苔白,脈沉細,以益氣活血通痺,方以血府逐瘀湯 柴胡10g 枳殼12g 赤芍10g 甘草4g 桃仁10g 川牛膝10g 紅花10g 桔梗10g 當歸15g 生地15g 川穹8g 患者仍有言語不暢,無肢體抽搐,無噁心嘔吐,飲食及睡...

瀉下劑 溫下大黃附子湯

分類 瀉下劑 溫下 組成 大黃 9克 附子 12克 細辛 3克 方訣 功用 溫裡散寒,通便止痛。主治 寒積裡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本方常用於急性闌尾炎 急性腸梗阻 腫痛 膽絞痛 膽囊術後症候群 慢性痢疾 尿毒症等屬寒積裡實者。用法 水煎服。禁忌 使用時大黃用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