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常用方劑

2022-10-17 06:21:03 字數 3832 閱讀 8172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 胸痛較前減輕,無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飲食不振,舌質暗,苔白,脈沉細,**以益氣活血通痺,方以血府逐瘀湯:

柴胡10g 枳殼12g 赤芍10g 甘草4g

桃仁10g 川牛膝10g 紅花10g 桔梗10g

當歸15g 生地15g 川穹8g

患者仍有言語不暢,無肢體抽搐,無噁心嘔吐,飲食及睡眠可,二便調。舌紅,少苔,脈細數,中醫治以滋陰潛陽,天麻鉤藤飲加減:

天麻10g 鉤藤15g 石決明30g 杜仲15g

寄生12g 牛膝15g 澤瀉 30g 生龍牡各30g

丹參 30g 赤芍15g 鬱金12g 甘草6g

患者左側肢體仍活動不利,飲食可,舌質淡、苔白、脈弦滑主,於主任運用中醫辨證為中風,證屬風痰阻絡,痰阻與脈中,氣血執行不暢,筋脈失養,故肢體活動不利,舌脈從證,中醫治以化痰熄風通絡,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半夏 10g 白朮 10g 天麻10g 雲苓 12g

澤瀉 30g 枳殼12g 南星 12g 生龍牡各30g

丹參 15g 菖蒲15g 鬱金12g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仍咳嗽咳痰,陣發性呼吸困難,於主任檢視病人,患者舌紅,苔黃,脈滑數,中醫辨證為痰熱阻肺,肺失宣發,則氣短,失於肅降則憋喘,咳嗽咳痰,中醫治以清熱宣肺平喘,方擬喘定湯加減:

麻黃03g 桑白皮15g 冬花15g 半夏10g

杏仁10g 蘇子15g 黃芩10g 甘草06g

厚朴12g 葶藶子15g 地龍10g

中醫治以益氣養陰,生脈散加味:

黨參10g 麥冬20g 五味子10g 茯苓10g

桂枝10g 生白朮10g 甘草3g 玄參10g

丹參10g

中醫治以化溼和胃,保和湯加減:

萊菔子15g 陳皮12g 雲苓12g 連翹10g

炒麥芽30g 山藥10g 神曲10g 枳殼15g

厚朴15g 內金10g

患者時有頭暈,納差,脈沉細弱,給予中藥地黃飲子加味,滋腎陰,補腎陰,開竅化痰。

熟地12g 巴戟天9g 山茱萸9g 石斛9g

肉蓯蓉各9g 附子6g 五味子6g 官桂6g

白茯苓6g 麥冬6g 石菖蒲6g 遠志各6g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陣發性頭痛心慌,患者舌紅,苔薄黃,脈弦數,中醫辨證為肝鬱氣滯,思慮過度,肝失所養,肝陽上亢,則頭暈,心陰不足,心失所養,則心悸失眠,**上宜疏肝理氣,養血安神,方擬逍遙散加減:

當歸10g 芍藥10g 柴胡10g 白朮10g

茯苓10g 枳殼10g 香附10g 烏藥10g

薄荷10g

患者仍有左側肢體無力,口苦,納差。舌苔白厚,脈滑。中藥利濕化痰**,方藥如下:

半夏10g 陳皮10g 茯苓15g 甘草3g

枳實12g 竹茹15g 全蠍6g 丹參20g

宣肺疏風,止咳化痰,止嗽散加減:

橘梗12g前胡10g紫苑12g 荊芥12g

陳皮15g百部9g雙花15g 魚腥草15g

杏仁9g甘草3g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仍訴咳嗽胸悶。查體:胸廓對稱,雙肺呼吸音低,雙肺少量羅音。心音低,心律規整,未及病理性雜音。雙下肢輕度水腫。舌淡,苔白,脈滑。

中醫辨證為氣虛水腫。治宜補氣養心,利水消腫。方藥擬生脈散合五苓散加減:

人參6g 麥冬10g 五味子6g 丹參12g

白朮12g 茯苓15g 豬苓15g 澤瀉15g

桂枝12g 甘草6g

中醫清營解毒,透熱養陰方擬清營湯加減:

犀角(30g) 生地黃(15g) 元參(9g) 竹葉心(3g)

麥冬(9g) 丹參(6g) 黃連(5g) 銀花(9g)

連翹(6g)

患者病情較前稍好轉,肢體活動不利,為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於主任應用中醫辯證施治,患者素體虧虛,現半身不遂,舌暗,苔薄,脈澀,中醫辨證為中風,氣血不足型。氣血不足,血瘀於脈,筋脈失養,則半身不遂,舌暗,苔薄,脈澀等氣血不足之徵象。治以補益氣血,行血通絡,宜以補陽還五湯加減,方藥如下:

黃芪30g 當歸10g 川芎10g 赤芍10g

雞血藤30g 鬱金10g 菖蒲6g 全蠍6g

地龍12g 麥冬15g 炙甘草3g

舌苔黃,脈弦數,中醫治以清熱化痰,止咳止血,方擬咯血方加減:

瓜蔞6g 山梔6g 訶子6g 荊芥9g

桔梗12g 桑葉15g 地骨皮12g

患者舌暗淡,苔薄白,脈弦。中醫宜活血化瘀,通竅活絡。方擬通竅活血湯加減:

柴胡6g 赤芍6g 川芎9g 桃仁12g

紅花12g 細辛3g 菖蒲12g 遠志15g

舌淡,苔白,脈濡。中醫宜益氣健脾,滲濕止瀉。方擬參苓白朮散加減:

人參1包茯苓1包白朮1包扁豆1包

陳皮1包山藥1包蓮子粉1包砂仁1包

薏苡仁1包桔梗1包五味子1包柯子1包

大棗1包甘草1包

中醫治以行氣解鬱,通陽散結,祛痰寬胸,方擬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

瓜蔞10g 薤白6 g半夏 10 g 陳皮6 g

枳實6 g 茯苓10 g桂枝6 g丹參10 g

中醫治以和氣血,理脾胃,方擬八珍湯加減:

當歸10g 川芎5g 白芍藥8g 熟地黃(酒拌)15g

人參3g 白朮(炒)10g 茯苓8g 炙甘草5g

舌苔膩,脈沉細,**以寒熱平調,散結除痞,方以半夏瀉心湯:

半夏12g 黃芩9g 乾薑9g 人參 9g

黃連6g 大棗 4枚厚朴12 蒼朮10g

炙甘草 9g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後背部疼痛較前減輕,納差,患者舌紅,苔薄,脈弱,中醫辨證為脾胃虛弱證,脾胃虛弱,水谷不化,則腹脹,納差,脾胃不和,氣血生化無源,心失所養,則乏力,倦怠,本證治以益氣補血,健脾養心,方擬歸脾湯加減:

白朮3g 當歸3g 白茯苓3g 黃芪炒3g

遠志3g 龍眼肉3g 酸棗仁炒 3g 人參6g

木香1.5g 炙甘草1g

患者腹脹納差,舌紅,苔膩,脈滑。中醫辨證為脾胃不和,宜燥濕健脾,消脹散滿,方擬平胃散加減:

蒼朮10g 厚朴9g 甘草6g 陳皮15g

雲苓12g 砂仁9g 焦山楂12g

舌紅,苔薄,脈弦數。中醫辨證為風寒束表,鬱熱蘊裡證,方擬九味羌活湯加減:

羌活9g 細辛3g 防風12g 蒼朮12g

黃芩15g 川芎12g 生地12g 白芷9g

甘草6g

中醫治以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方擬銀翹散加減

連翹30g 銀花30g 苦桔梗18g 薄荷18g

竹葉12g 生甘草15g 芥穗12g淡豆豉15g

牛蒡子18g

清腸疏風,涼血止血,方擬槐角丸加減:

槐角 30g 地榆 12g 黃芩 6g枳殼9g

當歸12g防風9g

主管中藥師方劑重點

基礎知識 方劑學 第一單元 總論常用治法 1清代,程鍾靈,醫學心悟 中提出 汗 宣發肺氣,開洩腠理,調和營衛,出汗 吐 痰飲 宿食 毒物在咽喉 胸膈 胃脘 溫 溫中祛寒,溫經散寒,回陽救逆。補 滋養,補益。消 消食導滯,行氣活血,化痰利水,驅蟲,軟堅散結 消散有形實邪清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和 ...

心律不齊中藥方劑

心律失常的發病常由於衝動形成異常,衝動傳導異常導致。它可分為快速型與緩慢型二類。緩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或擬腎上腺素類藥物 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較複雜,它包括房性期前收縮 房性心動過速 心房纖顫 心房撲動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室性早搏 室性心動快速及心室顫動等。近年來,心律失常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

典型中藥日常用法

三七 三七15g 丹參20g 葛根15g 川芎10g。功效 中老年性心腦血管疾病,益氣活血,擴張血管,化瘀通絡,腦動脈硬化,心悸 氣短。服用方法 以上諸藥打粉研末,一日兩次,每次3g。西洋參 西洋參20g 天麻15g 杜仲15g 三七10g。功效 對於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失眠 焦慮有顯著療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