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態功能區定位,實現秀山可持續發展 第十四期

2023-01-18 10:15:03 字數 5258 閱讀 5402

第十四期

政協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辦公室 2023年12月25日

立足生態功能區定位,實現秀山可持續發展

縣政協第六委員小組

中共重慶市委四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關於科學劃分功能區域、加快建設五大功能區的意見》。按照市委部署我縣定位為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如何正確處理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的關係,明確我縣區域功能定位、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要認真分析我縣當前生態保護與發展的形勢,搞好生態保護政策設計,做好建立生態保護發展區的各項工作;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強化規劃引導,合理布局產業,提公升我縣產業競爭力,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1、明確目標,找準定位

(一)生態保護是前提。市委明確提出渝東南地區要建立生態保護發展區,將生態保護作為發展的前提,足見市委對渝東南地區生態保護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渝東南地區生態質量現狀的高度關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生態破壞的嚴重後果,不能盲目樂觀,要勇敢地正視我縣當前生態破壞嚴重、生態質量脆弱現狀,明確工作目標,把思想統一到市委、市**的決策上來,把生態保護提公升到工作的重心。

(二)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有發展就有破壞,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不發展,而是要在保護和發展之間找到乙個合理的平衡點。市委四屆三次全委會給我們提出了明確的方針——面上保護,點上發展。

我們要深入理解市委決策的內涵,找準自己的定位,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公升級,提公升產業競爭力,打造強有力的「發展點」;同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發展生態工業,提公升「發展點」的經濟效益,做好「發展點」的生態保護,避免「多點開花」,無序開發,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當前我縣生態保護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環境汙染、環境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我縣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錳行業的工業企業汙染方面:一是礦山企業廢水、廢渣汙染依舊存在,礦山開採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二是電解錳企業廢水、廢氣、廢渣、危險廢物等行業汙染物的環境隱患持續存在;三是電解錳行業伴生的硫酸、液氨等危險化學品的環境風險突出;四是全縣尾礦庫、廢渣庫數量較多,分布範圍廣,環境風險較大。

同時,隨著我縣工業的多元化發展,一些新的工業汙染源也開始影響我縣環境安全,例如:建材行業的粉塵、噪音汙染,家具行業的噪音、廢氣汙染,化學原料企業的廢氣、廢渣、廢水汙染,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廢水、臭味汙染等等。同時,近年來非工業行業的環境汙染問題也逐漸凸顯:

一是農村面源汙染亟待整治,農村生活垃圾無序處理、農村生活汙水隨意排放、濫用農藥化肥等農村汙染源加劇影響鄉村河流、土壤、飲用水源安全,而農村配套的汙染治理措施卻才剛剛起步;二是建築施工、文化娛樂、商業、交通及生活噪音等噪音汙染問題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佔我縣環境問題投訴的較大比例;三是規模化養殖企業逐漸增多,汙染處理卻嚴重滯後,遠遠達不到汙染防治要求。

(二)生態環境、生態功能依舊比較脆弱。今年來,我縣加大了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採取了封山育林、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人工造林、退耕還林、控制採礦採石等等一系列措施來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質量,雖然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縣生態環境質量整體依然較為脆弱。一是森林覆蓋率不高,大多數森林集中在邊遠鄉鎮,森林植被的生態功能對城市或集鎮產生的生態效益不明顯;二是生態恢復工程效果不明顯,人工造林多年但荒山荒坡仍隨處可見,一些地區水土流失現象未扭轉,部分地區石漠化現象嚴重;三是生物多樣性不突出,大部分區域森林植被物種單一,野生動物種類恢復趨勢不明顯,生態系統整體抗風險能力很差。

(三)重發展輕環保的觀念沒有完全改變。我縣地處武陵山腹地,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經濟長期相對落後。隨著近年來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經濟有所發展,但也正因為如此,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汙染和破壞。

許多企業乃至幹部、群眾都把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片面追求一時的經濟發展,盲目開發、產能過度,既消耗了資源能源,又造成了環境汙染,也沒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形成了產業結構單一,財政及社會經濟對礦產資源過於依賴,倒逼全縣加大開採力度,維持經濟增長,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子,形成惡性迴圈。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1.建立我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生態保護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基礎上,及時規劃、合理布局,制定我縣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把生態保護作為各項工作前提。

一是合理規劃縣域功能區域,把工業區域、城市集鎮、生態區域等功能單元進行評估、規劃,為全縣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科學部署;二是建立生態保護工作體系,充分配置行政資源,加強環境監測、監察、應急能力建設,合理安排部署工作,建立縣級生態保護考核獎懲機制,保障生態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2.加快生態建設專案實施。以恢復自然環境生態功能為中心,採取各項有利措施助推生態環境的人工恢復,實現生態環境快速恢復。

一是加快生態保護區建設,及時協調各部門採取有力措施推進「太陽山生態保護區」、「川河蓋生態保護區」、「大溪自然保護區」等幾大生態保護功能區建設。二是加大人工造林、天然林保護、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力度,加大人力、財力投入,促進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三是實施生態搬遷工程,在重要生態功能區實施搬遷移民,向大自然退還「空間」,減少人地矛盾,實現生態保護與集約化發展的有機結合。

3.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以保護現有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合理安排部署執法力量,統籌協調各級各部門建立全面的生態環境違法防範和處置體系,及時懲治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尤其是目前較為典型和突出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一是打擊濫砍濫伐、盜砍盜賣樹木的違法行為,切實保護好現有林業資源;二是打擊偷獵盜獵、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三是打擊電魚、毒魚等嚴重破壞水生生態環境的惡性違法行為;四是打擊偷盜、販**家明令禁止的珍貴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行為,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

(二)發展生態經濟,盤活生態效益

1.發展生態旅遊,實現生態效益。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優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開發生態旅遊專案,以綠水青山迎八方賓客,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贏的良好局面。

重點完善大溪生態旅遊專案、川河蓋觀光旅遊專案的建設和運營,研究和**平陽蓋、轎子頂、木桶蓋等可開發區域的生態效益與旅遊價值,調查縣內其他可開發利用的生態環境資源,做好生態環境的旅遊價值評估和開發規劃。

2.加大生態農業、林業建設力度,盡快實現效益。在發展經濟林、商品林木、林下養殖等生態經濟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完善生態農、林專案建設政策,重點突出生態效益變現的研究,以生態效益變現的實現來提高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引導、市場運作的生態經濟發展體系,進一步激發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換,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良性迴圈的新路子。

3.建立完善我縣生態補償機制。在當前國內國際對於生態補償機制都在討論和研究的形勢下,結合我縣實際情況開展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政策研究和探索,盡可能的建立適合我縣實情的生態補償機制,增大工業反哺農業、林業,回饋自然生態的力度,緩解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的資金瓶頸,進一步保障生態建設所需要的財力、物力。

(三)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

1.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嚴控工業企業汙染。以市委全委會做出的「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為指導精神,科學地進行工業發展規劃,充分體現生態工業的意義,實現各「點」的合理布局,保障「面」的整體保護,避免「遍地開花、滿地汙染」的現場出現。

嚴格新建工業企業的規劃布局,加速推進現有企業的整合集中,加快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建設,鼓勵企業集中或入園,實現「點」上的集約化、規模化,進而提公升各「點」的整體競爭力,同時進行「點」上汙染的集中控制和治理,實現以「點」為單位的工業單元的效益最大化和汙染最小化。

2.繼續深化和鞏固錳行業環境綜合整治成果。錳行業是我縣工業汙染的主要**,也是全縣環境汙染治理的重中之重,我縣要實現保護中發展就首先要嚴控錳行業汙染。

一是嚴格執行《錳行業環境長效監管機制》,保持環境執法的高壓態勢,切實規範企業的環境行為,確保縣域內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二是加快推進錳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徹底改變現有電解錳企業布局分散的現狀,實現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在現階段,要切實加強企業過渡生產期間的環境監管工作。

三是指導企業借鑑、採用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汙染治理技術,倡導迴圈經濟,從源頭控制錳行業汙染物的排放量,切實降低本地區的汙染負荷。四是加強地表水水質監測監控,一旦發現河流斷面水質中錳含量超過國家規定的地表水水質標準,立即採取強有力措施,追究相關企業責任,嚴防錳行業汙染出現**。

3.推進工業多元化發展,降低對錳行業的依賴。由於錳行業的過度開發,整個錳行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全縣各涉錳企業效益並不是很好,而錳行業對環境環保的壓力卻有增無減,且我縣錳資源正在逐年枯竭,不久的將來將無礦可挖。

同時,利用我縣地理位置、人力資源等優勢,可以發展輕工業、現代化製造業等低汙染、低能耗行業逐漸替代電礦產業,也能有效避免礦產資源枯竭的風險。所以我縣可以探索工業發展的新思路,積極完善政策、改善投資環境、引進新企業新產業,盡早盡快真正實現工業經濟多元化發展。

(四)實現經濟多元化增長,降低對汙染行業的依賴

1.促進商貿發展,繁榮民營經濟。近年來,我縣商貿行業高速發展,規模大、行業多,前景看好,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管理混亂、職能交叉、手續繁多、辦事困難等等一系列飽受病垢的問題依然存在,發展環境仍然不容樂觀。

同時,市場競爭大、企業規模小、融資困難等市場因素也嚴重制約著我縣中小企業的發展。所以我縣改變工作作風、扶持商貿企業發展尤其是小微企業發展十分必要。這不僅是發展經濟的需要,更是人民群眾的需要,也是我縣擺脫對高汙染高耗能的工業行業依賴的重要途徑。

2.立足區域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我縣地處武陵山腹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加之渝湘高速公路和渝懷鐵路的交匯貫通,我縣發展物流**行業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加上物流園區的建設和完善更加提公升了我縣域周邊的競爭力,以現代化的管理加上區域優勢,物流商貿行業必將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形成強大的經濟拉動力。

3.用好自然資源優勢,開發特色農業。我縣農業資源十分豐富,現代農業已經初見成效,市場和經驗告訴我們秀山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是完全可行的,並且逐步正在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我們應當充分應用好自然資源優勢,開展特色農業、現代農業,做好產業規劃,加大**扶持,完善市場秩序,為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間。

(五)改善群眾人居生態環境。

1.加強農村面源汙染治理。一是建立處理機制。

建立起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避免農村垃圾無序管理,亂堆亂放的情況發生。二是完善硬體設施。大力實施農村沼氣池、改廁等惠農工程,建立垃圾收集池、垃圾中轉站、汙水處理站和汙水處理管網等硬體設施。

三是培養群眾衛生意識。結合「五城同創」開展宣傳,在鄉鎮集鎮、村莊、重要路段等張貼創衛宣傳畫,製作小手冊發放到村民手中,利用農村小喇叭等方式開展環境衛生知識宣傳,使農村群眾逐漸養成講文明、愛衛生的良好習慣。

2.加快「五城同創」步伐,提公升城鎮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在「三城同創」基礎上,把開展「五城同創」作為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實踐,以改善人民群眾人居生活環境質量為抓手,著力解決一批當前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倡文明新風,保障城區環境衛生整潔;二是加大環衛、環保監察力度,控制城區尤其是城郊地區揚塵汙染;三是開展城區噪音汙染整治,還群眾乙個寧靜的生活環境;四是合理規劃,加強管理,緩解交通擁堵現象;五是規範市場秩序,清理佔道經營、亂停亂放。

報: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領導,縣政協主席會議成員。

立足生態建設創先爭優

林業局黨支部創先爭優活動匯報 近年來,林業局機關黨支部高舉 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 重要思想,緊緊圍繞林業中心工作,從思想建設 作風建設 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著手,努力開創了支部工作制度化 正規化 民主化建設的新局面 以黨員先鋒工程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以黨員政治思想學習和警示教育為手段,深化機關黨支...

關於生態功能區補償法律制度初探 1

關鍵詞 生態功能區補償法律制度監督管理 摘要 生態功能區補償法律制度是落實我國主體功能區布局戰略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生態補償法律制度內容雖已比較系統豐富,但在補償主體制度 補償標準制度和監督管理制度等方面還明顯不足。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生態補償的主體,優化生態補償的標準,健全生態補償監督管理制度。...

銀行網點功能定位

綜合考慮所處區域 位置 業務規模,以及發展前景等因素,將營業網點統一劃分為財富網點 包括私人銀行 密鑰匙財富管理中心 和密鑰匙理財中心 精品網點 基礎網點和自助網點四類,實行分類管理 分類建設 分類考核。一 財富網點 以服務高階客戶為主,能夠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財富管理 貴賓理財等 一站式 綜合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