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藝術特色構建美的殿堂

2023-01-17 02:18:04 字數 5206 閱讀 3368

——以美為核心的藝術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吳衍發摘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藝術高職院校必須堅持以美為核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這是由藝術學校自身特徵和校園文化的美育功能決定的。

文章分析了藝術高職校校園文化的內涵、校園文化的美育功能、審美原則,闡述了這種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並重點闡明了這種校園文化建設的美育途徑。

關鍵詞:藝術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美育功能;美育途徑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大學校園內興起了一股「校園文化」熱潮,使大學生的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同時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校園裡的每個人。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高職學校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問題日益受到關注,高職學校應依據培養職業型別人才的特有規律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

一、高職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什麼是校園文化?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從狹義方面看,校園文化是指在高等學校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反映著人們在生活方式、價值趨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範上有別於其他社會群體的一種團體意識、精神氛圍。

它是維繫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就是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從廣義方面看,校園文化是指除了第一課堂以外的和師生有關的其他一切教育活動。

它以生活在校園內的廣大師生員工為主要群體,它是在物質環境、精神氛圍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獨特特點的文化型別,主要體現在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基本形態之內。其中校園物質文化是高校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總和,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築物等各種設施,是校園文化的基本載體。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項規章制度總和,是保證學校與外界以及學校內部各項活動正常進行的機制。

精神文化是學校全體人員長期或短期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的總和,如價值觀、行為模式、學校傳統、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班風、作風、人際關係、集體**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二)高職校園文化的一般內涵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院校的乙個重要組織部分,其校園文化必然有著一般高校的內涵和共性,但高職院校更突出的特點和更大的區別在於其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因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不能一味「拷貝」和複製普通高校的校園文化模式,更不能只是中職學校的塗脂抹粉或改頭換面。高職院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按照高職教育特點和規律,必須強調高職類學校是職業教育的高層次,它的目標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它的立足點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企業、社會區域為依託。

因此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和理想追求,應盡可能突出「職」的特點,融進更多的職業特徵、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人文素質。因此,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應該是:以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為核心,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技能培養四個方面著手,以優美的校園環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藝術情趣、濃厚的學術氛圍、科學的人文精神、嫻熟的技能操作,形成催人奮進的學以致用的學校精神和科學、民主、實用的價值理念,導向正確的**環境,使學校文化形態、師生心態、技能狀態內外和諧,辦學實力、學校活力、動手能力、文明魅力剛柔相濟,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建立品牌學校。

二、藝術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美為核心

(一)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美為核心的必要性

藝術高職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兩方面特點,一方面,它是一種地方性、行業性很強的「職業型」學校,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走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是培養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復合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應體現出職業特徵、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人文素質的校園文化。但更為重要的是,藝術高職院校除具有一般高職校的職業教育特色特徵外,還具有其鮮明的專業性特徵,即校園文化具有鮮明的審美特徵和美育功能。因此,藝術高職院校必須以美為核心,構建校園文化建設平台,做到感性與理性、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這是因為:第

一、校園內的建築、設施等物質環境因素較多地滲透了精神因素、審美因素;第

二、校園內的各類活動帶有較多的精神因素、審美因素;第

三、校園文化以其突出的人文性、審美性調節與影響著校園內的各種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組織制度之間的關係並使其審美化。

(二)藝術高職校校園文化的美育功能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一般是在學生耳濡目染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有著較深的影響。校園文化之所以堅持要以美為核心,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所決定的。

1、導向功能

蔡元培先生說:「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成高尚純潔之人格」,[1]並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命題。《論語》上也說,「溫柔敦厚,詩教也」。

可見美和道德是相通的。根據「美善相施、以美儲善」的原則,以美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對師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和價值觀起著直接或潛移默化的誘導作用。當前大學校園中新潮文化與傳統文化、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淺層文化與深層文化表現為多樣性、多變性。

特別是當校園文化集中代表某種流行理論或傾向, 對於隨從的大多數意識主體常常是各取所需、莫衷一是, 還不是主體的自覺意識行動而帶有盲從性, 這都需要健康高尚的審美文化以及審美教育的導向功能, 把學生的文化認同、道德情感、價值觀念導向以真善美為核心內涵的價值範疇之中, 最終實現「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審美境界和美育目標。

2、啟迪智慧型功能

正如美與善不可分割一樣,美與真也是緊密相關的。「以美導真,美能啟智。」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科學和藝術的關係有著深刻的見解,在2023年**為他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頒獎大會上,他說:

「藝術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於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或者說,因為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薰陶,所以我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 以美為核心的校園文化本身就是極富知識、智慧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不論是教育、教學活動,還是管理、服務活動,不論是物質環境、精神氛圍,還是活動、組織方式,無時無處不閃爍智慧型之光。

這一切都啟迪著大學生們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為大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增長知識、啟迪思想、淨化心靈、開闊視野、鍛鍊能力的機會。

3、陶冶娛樂功能

黑格爾說過:「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2]審美化的校園文化的特徵之一是其愉悅性, 也就是「寓教於樂」 的美育功能。

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美育陶冶功能在於它把社會群體的價值觀念、道德原則和審美理想隱含在自己的文化結構中,以調動主體的審美情感為內驅力, 以美感愉悅為教化特點,通過潛化和顯化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 發揮啟迪薰陶、潛移默化的陶冶功能。無論是生動可感的校園物質文化, 還是抽象的精神文化, 都蘊含著豐富的意蘊美和韻律美。創造內容與形式結合, 感性與理性統一的審美化校園文化, 使學生在怡情悅志的美感體驗中產生心理認同和情感共鳴, 達到情感與理智的滿足,在美的享受中道德情感得到陶冶昇華, 這也正是美育作為一種柔性教育的特殊功用。

4、調適功能

按照「美是和諧」觀點,審美化的校園文化易於幫助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大學生思想情緒的穩定,是學校開展正常的教學和管理的前提條件。單純專業知識的教學, 既緊張忙碌又枯燥乏味,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校園文化具有娛樂性。

校園文化通過物質載體和文化活動所營造出來的環境和氛圍,及其對人的心理的輻射作用,形成一種有效的「軟約束」,以消除人們心理和情緒上的自我干擾和相互摩擦,減少內耗,協調人際關係,使個體的潛能得到進一步的開掘和發揮。

(三)藝術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審美原則

創造審美化的校園文化是當代藝術類高職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也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施美育的必要前提。校園審美文化作為整個校園文化乙個有機組成的核心部分, 主要體現在校園審美物化產品、審美觀念體系和審美行為方式三個方面。其作為審美文化的根本特徵就是文化形式的合規律性和內容上的合目的性, 也就是內容與形式、感性與理性、個性與共性的和諧統一。

這種校園審美文化的建設應遵循如下審美原則。

第一、形象性與新穎性相結合的韻律美原則。

校園文化雖然在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文化, 但就其文化模式而言總是以一定的感性形式和物化方式體現出來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審美原則要求文化形式應具有形象生動、新穎別緻的審美特徵, 體現出以情動人、以美啟真、形神兼備的韻律之美。這就要求作為校園文化感性顯現的校園物質環境要整潔優美、多姿多彩。

校園中的樓亭、道路、花木、山水、雕塑、櫥窗, 應該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形象新穎、寓情於景, 蘊含著雋永的美感情調和韻律, 在實用的同時講求其審美功能。而作為體現學校風尚和價值取向的潛性精神文化氛圍, 也應在表達精神內涵的同時通過審美化的校園秩序、行為方式等感性因素, 表達和蘊含著生動可感、與心共鳴的審美文化的深刻內容和意義。

第二、愉悅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意蘊美原則。

如果說校園文化建設的韻律美原則要求的是校園文化的形式應合乎審美的形式規律,那麼意蘊美原則是指校園文化內容的意義美, 它是以知與情相融合的文化內容滿足主體理性需要和目的性。校園文化的美育功能在於以真善美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人的思想行為。而審美化的校園文化這種教化作用的特徵在於, 它不是用灌輸、說教的教育手段, 而是以美的文化形式為先導, 以審美情感為內驅力, 寓情於景、寓教於樂, 在賞心悅目的文化氛圍和審美情境中, 達到校園文化潤物無聲、入情入理的陶冶教化作用。

教育性與愉悅性的融會結合, 是校園文化昇華為審美文化的重要標誌, 也是校園文化意蘊美原則的具體要求。

三、藝術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一)以共性特徵與個性特徵為切入點

藝術高職校在構建校園文化時,側重點應放在如何以美為核心提公升師生整體文化素養、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方面。當然,作為整體上的巨集觀層面的校園文化,藝術高職校也應具備一般校園文化共性特徵。但如果涉及個性特徵,藝術高職校校園文化建設則需要根據藝術學校自身辦學特點、辦學方向等方面進行探索。

藝術高職校校園文化的建構需要特色與個性。特色與個性不僅符合藝術學校的具體情況,而且應主要關注師生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應關注學校的專業學科特點。也就是說,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校的學科設定的差異性決定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性。

不同專業學科、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學校應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這一點既符合文化屬性的規定,也符合教育學一貫倡導的「因材施教」的原則。因而,我們主張營造校園文化應在個性化方面多下工夫。

(二)目標定位

根據藝術學校的自身特點, 在共性前提下,應在追求個性、特色的基礎上,解決目標定位問題。

第一、將校園文化的建設納入到素質教育的內容中,通過校園文化突出素質教育的地位, 並在校園文化氛圍中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校園文化建設應緊緊圍繞素質教育展開,一方面,既能創造優良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又能促進專業教學水平的提公升。藝術學校學生人文素質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直接制約著專業水平的提高,借助校園文化之建構提公升人文素質,對藝術教育的促進作用毋庸贅言。

營造美的校園文化過程中,不僅需要強調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綜合素質,也要強調提公升教師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人文素質高低與教師的人文素質、綜合素質成正比。藝術學校教師應以身作則,自覺提公升人文素質,通過自己的素養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實現校園文化建構的目標。

學生自主管理彰顯班級特色

曲溝二中班級管理改革 乙個學校的好壞,要看學校領導管理的好壞 而乙個班級的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乙個學校的好壞,班主任管理乃學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學期我校把推進班級管理改革作為工作重點,以學生自主管理 建立和諧班級,讓學生能力得到全面提公升,開展了以下工作 班主任會設為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只有用心...

藝術美與現實美

摘要 美,乙個陌生卻又熟悉的感覺,它總令人無法抗拒。美的表現形式無論多麼難以計數,卻只能劃分為兩大類 藝術美和現實美。藝術美作為美的反映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和普通實際生活的美相比較,它具有 更高 更強烈 更有集中性 更典型和更理想 的特點。當把現實的審美方面經過相對的抽象而化平淡為神奇...

BSR專案安全管理彰顯海工特色

走入青島武船重工bsr專案施工場地,處處彰顯著青武安全管理的特色之處。專案伊始青武bsr專案安全管理的原則就是視覺化 規範化 標準化 精細化 人性化安全管理。進入bsr專案施工場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個宣傳牌,有專案現場定製圖,有 對與錯 對比圖,有專案違章作業 榜,有光榮榜,有周安全檢查評分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