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運動,不要猝死

2023-01-14 12:48:02 字數 3553 閱讀 7198

從近期**報道的運動死亡案例中可以發現,幾乎都與高強度運動有關――跑步、足球、籃球

隨著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在運動時突然死亡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2023年6月18日,北京平谷金海湖舉行鐵人三項賽,一名女性運動員在終點前倒下;26日,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一名男性在跑步途中死亡;27日,山東臨沂一男子在打籃球時死亡。 2023年12月17日,運動員在青海多巴訓練基地進行耐力訓練

稍早前的5月,羅馬尼亞一名足球運動員比賽時在無人衝撞的情況下倒地身亡;中國福建一名年僅26歲的鄧姓醫生在打籃球時突然倒地,雖經一起打球的醫生同事奮力搶救,但無力回天。

他們或是運動員,或是熱愛運動者。

這些「健康」的人,怎麼會在運動中失去生命呢?

沒症狀不等於沒病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中山醫院心內科主治醫生程寬告訴《?t望東方週刊》,「導致運動猝死的原因很多。大多猝死者可能先天就有一些隱患沒有發現,比如心臟結構有問題、心臟電流有異常等。」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張巨集民向《?t望東方週刊》介紹了猝死的定義:身體內潛伏有進行性疾病,受到外在刺激或未受刺激時突然發作,致使表面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死亡。

在他看來,「因病突然死亡」是核心要素。

4年前,張巨集民曾經收治過一名17歲的學生,他在運動會上長跑的時候胸悶不適,有同學勸他放棄比賽,但他卻堅持衝向終點,結果倒在跑道上。學校以最快速度送他到醫院,經檢查發現已經出現大面積心肌梗死。診斷認為,病人有先天性的冠狀動脈左主幹開口異常,當運動強度超過自身極限時,心臟便出現了供血不足。

「所謂運動猝死,是有症狀或無症狀的運動員或體育鍛煉者在運動中或運動後一定時間內意外死亡。有些人常年參加運動,自認為身體素質較好,表面看上去也很正常,沒有不健康的症狀。但這並不等於他們沒有疾病。

」張巨集民說。

心源性猝死比例最高

張巨集民提醒,競爭性的高強度運動最受年輕人歡迎,也正是這些運動最易誘發潛伏著隱患的運動者猝死,「加上不服輸的心理,即使在劇烈運動中有輕微胸痛或其他不適也會堅持繼續比賽,而這種不適是猝死前心臟超負荷工作的表現。」

「先天有缺陷的人,面對日常生活和正常鍛鍊時,『看似健康』的心臟還可以應對。但他們在進行強度過大的極限運動時,如進行馬拉松運動時,會出現不耐受,全身耗氧量會大幅增加,同時交感神經興奮,出汗和脫水導致體內電解質濃度變化,這些共同作用於心臟,加重本身就不健康的心臟的負擔,從而誘使心臟病發。」南京鼓樓醫院心臟科主任醫師李錫明告訴《?

t望東方週刊》。

張巨集民告訴本刊記者,「不同年齡和地區的人群運動猝死的主要**會有所差異。」據他介紹,運動猝死主要**涉及高血壓、心肌梗死、心肌炎、馬凡氏症候群、腦出血等。

其中,心源性猝死是中國健身人群運動猝死的主要**,其次是腦源性猝死和其他疾病。

早在2023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高曉嶙就在《我國大眾健身人群運動猝死的調查研究》中指出,中國運動性猝死中心源性猝死佔80.7%,腦源性猝死佔17% 。

上海體育研究所的李之俊也作過同樣的研究,在《上海和華東地區運動猝死調查研究》一文中,他指出「華東地區心源性運動猝死佔87.5% ,腦源性猝死佔12.5%」。

據本刊記者了解,目前造成運動猝死的心源性疾病並不少,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冠狀動脈先天異常、心肌炎、瓣膜性心臟病、心臟傳導系統異常、特發性心肌肥厚、馬凡氏症候群導致主動脈破裂、急性肺水腫等。

與高強度運動有關

從近期**報道的運動死亡案例中可以發現,幾乎都與高強度運動有關――跑步、足球、籃球。

這與高曉嶙的一項針對「大眾健身人群」的研究結果有一致性。他發現,在有猝死案例的共22個運動專案中,運動猝死發生比例最高的專案分別是:跑步,佔33.

98% ;足球,佔10.68% ;籃球,佔8.74%。

在年齡分布上,高曉嶙的研究表明,中學生和大****猝死病例最多,其次是退休人員。

接受本刊採訪的專家認為,猝死案例年輕人居多,與年輕人有關醫學方面的體檢和隨訪少,隱患不易被發現,但又偏愛高強度運動有關。

但這不意味著人們應放棄鍛鍊。正相反,「長期科學鍛鍊可以降低運動猝死風險。國外有研究表明,缺乏鍛鍊人群劇烈運動時心臟驟停的危險比平時公升高56倍,而經常鍛鍊人群只公升高5倍。

」高曉嶙的文章裡這樣說。

體檢至關重要

接受本刊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制訂並實施運動計畫時,一定要有醫學方面的體格檢查和隨訪。

如今醫療水平顯著提高,專業運動機構都會定期對職業運動員進行各項身體檢查,如心電圖掃瞄、呼吸功能檢測和尿液化驗等,以盡可能消除各種潛在的危險。

對於普通運動人群而言,自己得主動去做相關檢查。

「運動者首先要確認有沒有家族猝死疾病史。如馬凡氏症候群就有遺傳的可能。如果沒有家族史,還要做有關醫學方面的體格檢查和隨訪,聽專業醫生給出的忠告,不可盲目進行運動計畫,特別是高強度運動。

」張巨集民說。

張巨集民在社群義診時發現,有不少長期堅持長跑的60多歲老人均無自覺症狀,但進行心臟冠狀動脈造影後發現,其中有半數患有隱匿型冠心病,「這些老人需要調整運動量,否則在運動中猝死的機率就會很大」。

程寬建議,對自己運動強度承受能力的評價,除做好運動計畫開始前的體檢外,更客觀的辦法是,去醫院做乙個「運動平板心電圖」。   他向本刊記者介紹,「在醫院的類似跑步機的器械上增加運動強度時,有專業醫生在旁觀察心電圖的變化,在運動狀態下隨時診斷運動者是否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冠心病等隱性疾病,從而給出最適合被診斷者的運動強度數值。」

據《參考訊息》報道,西班牙心血管成像協會主席公尺格爾?安赫爾?加西亞-費爾南德斯強調,「心電圖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運動時心臟發生的一系列功能性變化,如心率放緩或微小程度的堵塞等,以及其他一些可以預示運動造成突發心臟病風險的變化。

」超聲心**也可以觀察心臟瓣膜和心肌解剖構造,發現與猝死有關的結構變化,與此同時,壓力測試則可以分析運動時心臟電流的一些改變。接受系統性的心電圖檢查,是一種快捷且經濟上划算的檢查方式。 2023年10月3日,蒙古國選手巴特?

奧其爾在2014仁川亞運會田徑男子馬拉松比賽衝線後因體力不支躺在賽道上

掌握實時心率

心率是心肺狀況的最直接體現,運動者要掌握自己的實時心率,當長時間處於高心率區間時,就必須減速休息,如果心率長時間難以平復就要考慮放棄運動。

一般情況下,健康青年人最佳運動強度時的心率為120次左右;健康中老年人最佳運動強度時的心率為110次左右;年老體質或者患者有慢性疾病時最佳運動強度約為100次左右或再低一些。

程寬說,「如果是經常運動,可能承受能力強一些,心率數值可以高一些;如果平時不運動,剛剛有開始運動的計畫,那麼最好把數值降低一些;如果運動期內有小病在身比較虛弱,建議暫停運動計畫。」

除此之外,自我身體感覺也是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直觀訊號。即使心率正常,但出現眩暈、犯嘔、腳步踉蹌、四肢發軟、呼吸困難等不良症狀時,要果斷休息,必要時要放棄運動和比賽。

李錫明則建議,普通人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要有預熱階段,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系統性、個性化和量力而行的科學原則,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客觀條件,有針對性地選擇運動專案、方法、時間與運動負荷。運動停止後3~5分鐘,如果心率能回覆到基礎心率,那就說明心肺功能比較健全」。

「對於平時熱愛跑步的人來說,如果平時只跑過5公里,盲目認為參賽馬拉松就是8個5公里的話,那是對自己生命健康極不負責。」張巨集民對本刊記者強調,平時運動中,特別是跑步和足球運動中,要謹慎增加運動量,比如突然加速衝刺。

「增加運動量要建立在良好的心肺功能之上,如果心肺已經接近極限,很難再有儲備心率作為緩衝,那麼盲目衝刺的結果將十分可怕。」他說。

工作要趕,不要急

工作要趕,不要急 很多人一時間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觀念,這需要一些時間的體會和練習。每當心裡急的時候,就提醒自己 我這是 趕 我不要 急 我有個 曾經跟我說 我很積極,可是我也很急,因為我總是想用很短的時間做很多事。每次做這件事,就老想著下面那件事。我說 你做著這個,又想著下面那個,當然急了。因為你的...

保健十要十不要

作者 北京朝陽醫院沈雁英發布日期 一要心態平和,不要心情緊張。不要給自己施加壓力,給自己施加壓力就是跟自己過意不去。二要起居有序,不要打亂常規。我們說人的生物鐘是有規律的,一日三餐 晚間睡覺飲食起居都有規律。如果打亂常規就容易出問題。三要清淡飲食,不要高脂高糖。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因為您的活動量減少,...

對待員工要「理」不要「管」

為什麼管理者要多理員工呢?因為只要是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尊重 關心 理解和支援,這是他們工作的最大動力。如果一員工進入一家企業沒有人主動跟他打招乎,問候他 關心他,大家都不理他,那麼這個員工的內心是涼的。他在企業裡工作是沒有歸宿感的。所以乙個優秀的管理者一定要懂得關心 體貼員工,把心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