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領導學終結性考試形考網考

2023-01-14 07:54:02 字數 4973 閱讀 7804

第一章領導學的基本原理與發展歷程

一、領導的含義

領導是由特定組織中的領導主體,根據領導環境和領導客體的實際情況,確定組織目標,並通過示範、說服、命令和合作等途徑獲取和調動各種資源,引導和規範領導客體,實現既定目標的行為互動過程和強效社會工具。

這一含義包括五種要素:

1.領導主體。領導主體是指組織中擔任決策、指揮、協調和監督等職責的個體或群體。領導主體是領導活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是領導活動得以開展並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2.領導客體。領導客體主要包括領導者的下屬和部分領導相對方,是領導活動的執行者與作用物件。領導目標的實現,有賴於領導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密切合作與良性互動。

3.領導目標。領導目標是領導活動的方向,是實現組織績效的基礎性因素。

4.領導手段。領導手段是指領導主體適應、利用並改造環境,以及激勵和調動下屬的方式方法。

5.領導環境。領導活動是在具體的組織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展開的,既包括巨集觀意義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也包括微觀意義上的組織環境。領導主體通過把握、利用和改造領導環境,實施領導活動,實現組織目標。

二、領導與管理

管理是與領導含義最接近、關係最密切的社會行為。科學地辨識二者的關係有助於更加清晰地認識領導的本質,規範領導的職能,確保領導活動的順利進行。

1.領導與管理的聯絡

(1)領導的產生源於管理活動的需要。

(2)領導和管理具有較強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領導與管理的區別

領導是從管理中分化而來的,同時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1)戰略與戰術的區別。領導側重於重大方針的決策,著眼於通過一定的領導手段實現組織目標;管理則側重於政策的執行,著眼於規範和引導下屬完成管理任務。

(2)巨集觀與微觀的區別。領導注重長期和巨集觀規劃,不排斥帶有一定風險性的戰略;管理強調一定時間範圍內微觀上的具體工作的執行,追求合理性和可行性,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風險。

(3)穩定與變革的區別。領導行為的目標是通過變革提高組織績效,管理則以有效地維持秩序為目標。

(4)綜合與專業的區別。領導追求組織乃至社會的整體效益,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注重於綜合素質;管理則著眼於某項具體問題的處理,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注重於專業水平。

綜上所述,領導與管理,雖有聯絡,但各有側重。領導不力會導致組織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進而削弱競爭力,難以適應環境的重大變革。管理不力則會導致組織缺乏規範與分工,引起混亂,背離組織目標。

因此,只有把科學的領導和有效的管理相結合,才能夠順利地推進組織發展,提高組織績效。

三.領導的本質

領導的本質就是構成領導活動,並因此區別於其他活動的內在規定性。具體而言,領導的本質就是一種影響力,領導者通過發揮權力影響力和非權力影響力來規範、引導、激勵領導客體,共同實現領導目標。

彼得·德魯克曾經指出:領導者的唯一定義是其後面有追隨者。追隨者是指那些在領導活動中與領導者有共同利益或信仰,追求共同組織目標的人。

追隨者在領導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有獨立意識和選擇權,對領導績效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領導的屬性和特點

1.領導的屬性

領導的屬性就是領導和其他事物發生聯絡時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其自然屬性是各個社會的領導活動所共有的,指領導源於社會活動的自然需要。領導的社會屬性是指採取什麼樣的領導方式,應由生產方式的性質決定,這種由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的屬性就是領導的社會屬性。

在同一領導活動中,既包含自然屬性,也包含社會屬性。在領導的雙重屬性中,社會屬性佔據著主導地位,決定甚至改變自然屬性,使其發生某種形式上的變化。體現在權力與服從上,不同的社會屬性決定了這種權力與服從關係是以強制或欺騙為基礎,還是以民主自願為基礎。

2.領導的特點

(1)系統性和互動性。

(2)強制性和權威性。

(3)戰略性和前瞻性。

五、領導的功能

領導的功能指領導者在實施領導行為的過程中必須發揮的作用,即為了實現組織目標,領導者運用權力和資源,通過帶領、引導、協調、鼓舞或控制等手段,約束下屬為實現組織目標共同努力。

領導的基本功能有:1.規劃功能;2.組織功能;3.指揮功能;4.控制功能;5.協調功能;6.激勵功能;7.教育功能。

六、領導學的產生和發展歷程

1.領導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1)社會化大生產是領導學產生的客觀要求;

(2)現代社會縱向分工的發展直接推動了領導學的產生;

(3)科學的發展為領導學的產生提供了現實條件。

2.領導學的發展歷程

領導學學科的形成經歷了乙個極其漫長的發展過程。在長期的領導活動中,人類摸索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樸素的領導思想,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關於領導學的研究沒有形成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專門學說,但它們卻成為領導學的思想源頭,並為領導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新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深厚的歷史資源。

真正意義上的領導學學科的形成是在大約百年之前,誕生於管理學的母體之中。那一時期,社會發展的推動,使領導實踐的領域得到全面的開拓,內容得到深入的發展。同時,西方的科學理論界正在經歷科學的分化重組的高峰時期,各門學科高度分化,不斷開闢科學研究的新領域,新興學科及其研究成果的出現,為領導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完備的學術基礎。

特別是現代管理學的發展,為領導學的理論整合提供了最直接的學術支援。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學的產生和發展成為一種必然,實現了對豐富的領導實踐與樸素的領導思想的整合化、系統化和理論化。

七、領導學的研究內容與學科特色

1.領導學的研究內容

領導學就是研究領導活動的學科,是一門研究領導活動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有效運用的綜合性科學。

關於領導學的研究,主要從以下角度展開論述:

第一,以領導的本原和基本要素為邏輯線索,主要研究的問題包括:領導學的發展歷程與理論演進,領導環境與文化,領導權力與監督制衡,領導素質與群體結構。

第二,以領導的結構為邏輯線索,主要研究的問題包括:領導體制與改革發展,領導關係與非正式組織。

第三,以領導的功能與方法為邏輯線索,主要研究的問題包括:領導決策與現代智庫,領導選才與用人,領導性格與魅力領導,領導思維與實踐創新,領導效能與執行力,網路時代與輿情領導。

2.領導學的學科特色

(1)社會性;(2)綜合性;(3)應用性;(4)交叉性。

八、領導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1.領導學的研究方法

(1)辯證研究方法;(2)實證研究方法;(3)歷史研究方法;(4)比較研究方法;(5)案例研究方法;(6)系統研究方法。

2.領導學的研究意義

(1)學習與研究領導學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2)學習與研究領導學是增強綜合國力、推動現代化建設和促進民族發展的需要;

(3)學習與研究領導學是提公升領導者整體素質的必要條件。

九、中國領導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1.中國古代領導思想

(1)中國古代領導思想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兵家。

(2)中國古代領導思想的主要內容:民本思想(信民、富民、教民);謀斷分離的思想;人本思想。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思想

(1)堅定地走中國式的革命和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的實現政策目標公共性的方向保證。

(2)不斷地思考自身的建設,持續深化領導體制改革,是中國共產黨實現政策目標的公共價值的制度保障。

(3)堅持群眾路線的領導理念、密切聯絡群眾的領導風格以及民主集中制的領導方法是中國共產黨實現政策目標的公共價值的有效手段。

(4)堅持選人用才與黨內管理、作風建設並重是提公升中國共產黨領導效能的有效方法。

十、西方領導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1.西方領導理論研究的基本原則走向

總體而言,西方領導理論研究的基本原則是沿著由價值中立理論向價值非中立理論的線索發展的。價值中立是指乙個人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權力,佔據一定的地位,能夠有效地指揮下屬實現組織目標,就被認為是領導者,而不論這個人對歷史與社會的作用是進步的還是非進步的。非價值中立則是指領導不僅應注重權力的擁有與組織目標的達成,更應注重對社會的進步意義以及公民道德的提高與昇華。

非價值中立還認為領導者與權力濫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

2.西方領導理論的研究方向

西方領導理論主要有兩個研究方向:一是從研究領導者入手來研究領導理論,二是從研究領導活動入手來研究領導理論。總的來看,對領導者的研究時間長、成果多、影響大,對領導活動的研究則起步較晚。

這兩個方向的研究呈現出相互滲透、日益融合的趨勢。

3.西方領導理論主要涉及的三個研究領域

(1)政治與行政領導領域;

(2)企業領導領域;

(3)軍事領導領域。

4.西方領導理論研究的主要發展階段

(1)領導特質理論階段(20世紀30—40年代)

領導特質理論,也被稱為素質理論。這一理論以領導者為中心,從不同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顯示出的性格、生理、智力等不同特質出發,分析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特質差異,並希望通過對領導特質的研究,發現領導者的一般特徵,解釋領導現象的發生與變化,並制定選拔有效領導者的標準。

特質理論雖然開闢了對領導主體及其內在構成和原因進行研究的新領域,但它並沒有對領導行為進行有效的解釋,也沒能構架出領導理論的完整體系。

(2)行為理論階段(20世紀40—60年代)

隨著行為科學的興起,學者們的研究興趣逐漸轉向領導行為。領導行為理論也被稱作領導風格理論。學者們通過對領導行為的研究發現,領導的本質是一種影響力,它是在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領導者借助這種相互作用來引導被領導者的思想與行為並最終實現組織目標,而領導者在對被領導者實施影響時所採用的行為模式就是領導風格。這種行為模式具有一定的基本傾向,被領導者會對這種傾向產生判斷和反應,並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行為理論強調對領導行為的基本傾向進行劃分,並據此界定出不同的領導風格,進而研究不同領導風格對領導績效的影響。

(3)權變理論階段(20世紀60—80年代)

所謂權變,是指行為主體根據環境因素的變化,適當調整自身行為,以期實現理想效果。領導權變理論就是有關領導者在不同的領導環境因素條件下,如何選取相應的領導方式,最終實現理想的領導效果的理論。權變理論認為,領導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通過與被領導者的互動作用去完成特定領導目標的動態性行為過程,領導的有效行為應隨著被領導者的特點和環境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這一理論認為領導的成效依賴於領導者本身的條件、被領導者的條件、環境條件三個因素的互動關係。此外,這一理論還認為應把研究的重點放在領導者、被領導者的行為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上。

行政領導學作業四判斷答案

行政領導學 判斷題答案 1.轉型時期的社會權力一般與宗教權力或者宗教迷信等曾經相互結合。a.錯誤 2.領導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實現領導權力劃分的科學化。b.正確 3.權力腐敗現象是伴隨著人類私有制度與私有觀念的產生而產生的。b.正確 4.領導效能既是領導活動的出發點,又是領導活動的歸宿。b.正確 5...

行政領導學基於網路的考核方案

一 形成性考核實施方案 1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發布時間 需要學生在學完教材前三章之後完成本次考核。考核發布時間是在第六周。考核完成時間 布置作業後一周內。考核內容 請聯絡實際討論現階段領導權力腐敗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考核形式 小組研討。小組人數為4 6人,一周內隨時發帖,有效帖子每人不少於15個,...

領導學基礎 行政領導學期末複習指導綜合練習

行政領導學綜合練習 第一章導論 一 名詞解釋 1 領導 是以實踐為中心展開的,由具體社會系統中的領導主體根據領導環境和領導客體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系統的目標和任務,並通過示範 說服 命令 競爭和合作等途徑獲取和動用各種資源,引導和規範領導客體,實現既定目標,完成共同事業的強效社會工具和行為互動過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