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加強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制度 1

2023-01-13 13:24:02 字數 5715 閱讀 2667

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則是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殊形式。最近,財政部頒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範——基本規範》,並指出:

「電子資訊科技控制要求運用電子資訊科技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隨著it技術特別是以internet為代表的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會計電算化進一步向深層次發展,這些變革無疑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時也給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一、會計電算化給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確保原始資料操作的準確度,是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一。在電算化會計中,電子計算機輸出的資料是在程式控制之下,對輸入的資料來源自動進行加工處理,並儲存於磁性介質上。所有記帳、分析及編制會計報表等工作均在電腦程式的控制下自動進行。

然而,電腦中的原始資料必須是由人工事先進行審核和輸入計算機的,一旦原始資料在輸入中發生錯誤,計算機無法識別,只會將錯就錯地進行各種計算工作。因而自動處理資料的準確性,完全依賴於原始資料輸入的準確性,正因為會計電算化的這一固有弱點,所以對內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體要求:一切資料的處理方法和過程都必須規範化,並保持準確性和相對的穩定性,這樣才能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2、控制操作人員的職能,是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二。授權、批准控制是一種常見的、基礎的內部控制。在手工會計系統中,對於一項經濟業務的每個環節都要經過某些具有相應許可權人員的審核和簽章。

但會計電算化後,職能劃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業務處理全部都是以電算化系統為主,因而電算化功能和知識的高度集中導致了職責的集中,特別是會計人員的職能開始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移。某些人員既可從事資料的輸入,又可負責資料的輸出和報送。

因此,如果不加強內部控制,就會使某些計算機操作人員直接對使用中的程式和資料庫進行修改,操縱處理結果,從而加大了出現錯誤和舞弊的風險。

3、避免會計檔案無紙化和電腦操作無形化帶來的風險,是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三。在手工方式下,資訊以帳、證、表等形式儲存在不同的紙質上,增、刪、修改了的會計憑證或會計帳冊都可以從各自的筆跡和印章上分清責任。但實行了電算化會計後,有形記錄較傳統手工會計系統大為減少,憑證、經濟業務事項的說明和帳簿等大多要依賴計算機方可錄入、閱讀或查詢。

實行了會計電算化後,資料的載體不同了。資訊於資料和程式,並且從一開始就儲存在各種磁性介質上。有些業務或處理結果可能不被列印出來,只有依靠電子計算機才能閱讀這些資料。

如果缺乏適當的內控,那麼未經批准擅自改動資料的可能性就明顯增大,而且資料改動後能不留下任何痕跡。電磁介質也易受損壞,且有丟失或毀損的危險。所以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檔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僅要儲存紙介質會計核算資料,而且要儲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質方式儲存的各種會計資料和電腦程式,以及系統開發執行中編制的各種文件和其他會計資料。

二、加強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控制度

嚴格的內控制度是會計電算化資訊真實可靠的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要求處理同一筆經濟業務的人員既要相互聯絡,又要相互制約。此外,嚴格的內控制度有助於防止違法行為的發生。

國內外會計電算化的實踐表明,計算機本身處理出錯幾乎為零,但人為造成出錯和舞弊的現象有增無減,而且一旦出現舞弊,損失巨大。因此,制定嚴格的內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目前我國開展會計電算化的應用現狀來看,大部分還停留在一般應用水平上。

人們對於人員職責分工,資料備份和保管,軟硬體使用和維護等方面的重要性往往認識不足。因此,強化內控管理,提高電算化的科學管理水平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加強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做法可如下述:

1、加強程式操作控制。這項控制就是針對會計電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為了保證資訊處理質量,減少產生差錯和事故的概率,應制定上機守則與操作規程的辦法,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體體現。

上機守則主要是對電腦機房內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規定。操作規程則是提出了計算機業務處理過程的具體操作步驟和具體要求,包括各種操作命令、各種裝置的使用說明以及非常情況的處理等。其內容主要包括:

無關人員不能隨便進入機房操作;各種錄入的資料均需經過嚴格的審批並具有完整、真實的原始憑證;資料錄入員對輸入資料有疑問,應及時核對,不能擅自修改;機房工作人員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資料和資料;不准把外來的軟盤帶進機房;發生輸入內容有誤的,需按系統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編制補充登記或負數沖正的憑證加以改正;開機後,操作人員不能擅自離開工作現楊;要做好日備份資料,同時還要有周備份、月備份。當然,這些制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還必須隨著公司經營的變化而不斷修改完善。只有通過完備詳盡的制度才能減少錯誤的發生,從源頭上確保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加強人員職能控制。由於會計電算化知識與功能的相對集中,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組織和管理控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組織控制。所謂組織控制,就是將系統中不相容的職責進行分離,即在系統中的各類人員之間進行分工,並以相應的管理規章與之配套。

其目的在於通過設立一種相互審核、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的機制來保障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減少發生錯誤和舞弊的可能性。

職責分工首先是將電算化部門與使用者部門的職責相分離。使用者部門指產生原始資料的部門或人員。在這兩者之間進行職責分工的目的,是盡可能保持不相容職能的分離,以及在電算化部門內部的職責分離。

通過進行內部職責分工,以補救不相容職能集中化的不足。

會計電算化中,為了控制操作人員職能,還可根據系統支援的不同軟體進行職能分工,從而起到各個部門權利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作用。如一般商業公司的軟體控制主要是區域網組成的伺服器、pc機、pos機等,可以結合商業企業自身特點,根據oracle8資料庫良好的保密機制以及採用訪問控制、口令控制技術的特徵,形成以在sun伺服器上執行的oracle8資料庫系統為中心的網路系統,即俗稱的「後台」,並採用以linix作業系統以及各帳臺的pos機聯機操作等。在執行中,後台管理通過商品從進、銷、調、存各個方面入手。

進貨環節則由業務部進行輸入登記,然後由財務部審核入帳;銷貨則採用單品管理,通過收銀pos機的輸入,電腦月終彙總,產生各類報表供財務部入帳使用。從而體現了各部門間相互牽制和相互監督的作用。

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則是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殊形式。最近,財政部頒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範——基本規範》,並指出:

「電子資訊科技控制要求運用電子資訊科技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隨著it技術特別是以internet為代表的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會計電算化進一步向深層次發展,這些變革無疑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時也給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一、會計電算化給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確保原始資料操作的準確度,是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一。在電算化會計中,電子計算機輸出的資料是在程式控制之下,對輸入的資料來源自動進行加工處理,並儲存於磁性介質上。所有記帳、分析及編制會計報表等工作均在電腦程式的控制下自動進行。

然而,電腦中的原始資料必須是由人工事先進行審核和輸入計算機的,一旦原始資料在輸入中發生錯誤,計算機無法識別,只會將錯就錯地進行各種計算工作。因而自動處理資料的準確性,完全依賴於原始資料輸入的準確性,正因為會計電算化的這一固有弱點,所以對內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體要求:一切資料的處理方法和過程都必須規範化,並保持準確性和相對的穩定性,這樣才能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2、控制操作人員的職能,是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二。授權、批准控制是一種常見的、基礎的內部控制。在手工會計系統中,對於一項經濟業務的每個環節都要經過某些具有相應許可權人員的審核和簽章。

但會計電算化後,職能劃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業務處理全部都是以電算化系統為主,因而電算化功能和知識的高度集中導致了職責的集中,特別是會計人員的職能開始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移。某些人員既可從事資料的輸入,又可負責資料的輸出和報送。

因此,如果不加強內部控制,就會使某些計算機操作人員直接對使用中的程式和資料庫進行修改,操縱處理結果,從而加大了出現錯誤和舞弊的風險。

3、避免會計檔案無紙化和電腦操作無形化帶來的風險,是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三。在手工方式下,資訊以帳、證、表等形式儲存在不同的紙質上,增、刪、修改了的會計憑證或會計帳冊都可以從各自的筆跡和印章上分清責任。但實行了電算化會計後,有形記錄較傳統手工會計系統大為減少,憑證、經濟業務事項的說明和帳簿等大多要依賴計算機方可錄入、閱讀或查詢。

實行了會計電算化後,資料的載體不同了。資訊於資料和程式,並且從一開始就儲存在各種磁性介質上。有些業務或處理結果可能不被列印出來,只有依靠電子計算機才能閱讀這些資料。

如果缺乏適當的內控,那麼未經批准擅自改動資料的可能性就明顯增大,而且資料改動後能不留下任何痕跡。電磁介質也易受損壞,且有丟失或毀損的危險。所以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檔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僅要儲存紙介質會計核算資料,而且要儲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質方式儲存的各種會計資料和電腦程式,以及系統開發執行中編制的各種文件和其他會計資料。

二、加強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控制度

嚴格的內控制度是會計電算化資訊真實可靠的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要求處理同一筆經濟業務的人員既要相互聯絡,又要相互制約。此外,嚴格的內控制度有助於防止違法行為的發生。

國內外會計電算化的實踐表明,計算機本身處理出錯幾乎為零,但人為造成出錯和舞弊的現象有增無減,而且一旦出現舞弊,損失巨大。因此,制定嚴格的內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目前我國開展會計電算化的應用現狀來看,大部分還停留在一般應用水平上。

人們對於人員職責分工,資料備份和保管,軟硬體使用和維護等方面的重要性往往認識不足。因此,強化內控管理,提高電算化的科學管理水平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加強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做法可如下述:

1、加強程式操作控制。這項控制就是針對會計電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為了保證資訊處理質量,減少產生差錯和事故的概率,應制定上機守則與操作規程的辦法,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體體現。

上機守則主要是對電腦機房內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規定。操作規程則是提出了計算機業務處理過程的具體操作步驟和具體要求,包括各種操作命令、各種裝置的使用說明以及非常情況的處理等。其內容主要包括:

無關人員不能隨便進入機房操作;各種錄入的資料均需經過嚴格的審批並具有完整、真實的原始憑證;資料錄入員對輸入資料有疑問,應及時核對,不能擅自修改;機房工作人員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資料和資料;不准把外來的軟盤帶進機房;發生輸入內容有誤的,需按系統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編制補充登記或負數沖正的憑證加以改正;開機後,操作人員不能擅自離開工作現楊;要做好日備份資料,同時還要有周備份、月備份。當然,這些制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還必須隨著公司經營的變化而不斷修改完善。只有通過完備詳盡的制度才能減少錯誤的發生,從源頭上確保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加強人員職能控制。由於會計電算化知識與功能的相對集中,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組織和管理控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組織控制。所謂組織控制,就是將系統中不相容的職責進行分離,即在系統中的各類人員之間進行分工,並以相應的管理規章與之配套。

其目的在於通過設立一種相互審核、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的機制來保障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減少發生錯誤和舞弊的可能性。

職責分工首先是將電算化部門與使用者部門的職責相分離。使用者部門指產生原始資料的部門或人員。在這兩者之間進行職責分工的目的,是盡可能保持不相容職能的分離,以及在電算化部門內部的職責分離。

通過進行內部職責分工,以補救不相容職能集中化的不足。

會計電算化中,為了控制操作人員職能,還可根據系統支援的不同軟體進行職能分工,從而起到各個部門權利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作用。如一般商業公司的軟體控制主要是區域網組成的伺服器、pc機、pos機等,可以結合商業企業自身特點,根據oracle8資料庫良好的保密機制以及採用訪問控制、口令控制技術的特徵,形成以在sun伺服器上執行的oracle8資料庫系統為中心的網路系統,即俗稱的「後台」,並採用以linix作業系統以及各帳臺的pos機聯機操作等。在執行中,後台管理通過商品從進、銷、調、存各個方面入手。

進貨環節則由業務部進行輸入登記,然後由財務部審核入帳;銷貨則採用單品管理,通過收銀pos機的輸入,電腦月終彙總,產生各類報表供財務部入帳使用。從而體現了各部門間相互牽制和相互監督的作用。

如何加強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制度

傳統的手工記帳被計算機記賬替代後,極大地提高了會計的工作效率,財務核算及財務管理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如何才能確保會計各崗位間的監督和制約,如何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 完整 合法呢?那就必須隨著形勢的變化,建立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和控制措施,適應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需要,符合新形...

電算化會計的內部控制制度探析 3

2 下面將從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構成 實施內部控制的方法與措施。1.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1般控制 普通控制 由於會計電算化知識與功能相對集中,必須制定相應的組織和管理制度,部門之間實施組織控制,部門內部實施崗位分工控制,明確部門內部各崗位相關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和維護人員的職權是不相容的,必須分工明確,...

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部控制

摘要 企業經營管理中乙個日常而又典型的決策問題就是部分零部件的自製與外購方案決策。對這一決策問題應選擇其中成本最低的方案。本文根據成本決策理論,運用excel 2007製作符合多種假定前提的自製外購模型,並以直觀動態的 資料及可調節圖形方式顯示自製或外購決策結論。關鍵詞 excel 折扣 自製 外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