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世紀

2023-01-13 12:57:06 字數 2968 閱讀 3642

第五章中世紀:造就歐洲社會和民族的時代

——總體介紹

1、年限:西羅馬帝國覆滅後—15世紀

2、特點:⑴消極:①「黑暗時代」、社會的倒退

**教教會的統治地位—宣揚人生是苦難

⑵積極:①歐洲大陸的文明與中世紀逐漸興起(之前出地中海都處於未開化)--「歐羅巴」(europe)

古典文明--(破壞)繼承&發展

日耳曼等北歐民族進入文明的重要時代

西方文明」顯雛形——希臘-羅馬+猶太-**教傳統+日耳曼傳統

突出成就:大學、銀行、議會制度、哥德式藝術、市民文學

為文藝復興奠定基礎

第一節歷史:千年的程序

1、中世紀早期:(社會停滯、封閉)

◎公元3世紀 「蠻族的入侵」(日耳曼等族)—羅馬的消亡是西方進入中世紀的標誌

◎中世紀早期(羅馬滅亡後的兩三百年) 動盪、無序、落後

◎「丕平獻土」

◎法蘭克王查理大帝**教在西歐社會佔統治地位

◎莊園制閉塞

◎8-11世紀歐洲封建制形成

◎城堡成千上萬的莊園、星羅棋布的城堡是中世紀歐洲封建割據、各自為政的標誌

◎公元2023年歐洲文明重心:地中海萊因河河谷、北大西洋沿岸

第一次農業革命」

2、轉折點——十字軍運動

⑴直接目的:將耶路撒冷從伊斯蘭教徒手中奪回

⑵實際效果:世俗主義的興起、歐洲人的精神復甦

⑶發生背景:①**教與伊斯蘭教爭鬥高峰

對開闊、變化的新生活的嚮往

**教的擴張精神

⑷特徵:廣泛性—「人民的十字軍」

⑸意義:

①消極:開創了歐洲史上對不同信仰人進行公開、大規模殺戮的時代

②積極:打通東西方之間長時間的隔絕

向**教世界展現更為廣闊、多彩的世界—拜占庭、伊斯蘭

開拓了向外開拓、冒險的精神

使歐洲人重新發現亞洲

推動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權力的加強

是社會朝著背離宗教的方向發展,歐洲人由對他的迷信和盲從轉向懷疑,人們開始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待宗教。

3、中世紀的盛期——「美麗的中世紀」

⑴特徵:

①城市復興步伐的加快

②商業開始復興

③歐洲**動的開始

4、中世紀末期

◎災難困擾

◎「阿維尼翁之囚」—教會的**

◎羅斯第二節中世紀的**教教會:統一歐洲的力量

1、中世紀的**教教會

⑴消極:

◎居統治地位

◎以羅馬教廷為首

◎有完善組織的機構

◎**教教義在羅馬帝國後期已經基本確定

◎神權思想甚囂塵上,人性受到壓抑

⑵積極:

◎**教負起了在歐洲「從頭做起」建設文化的任務

凝聚力、規範人的思想倫理道德、保留並傳播古典文化、規定指導人們的宗教生活、慈善

2、日耳曼人的特徵

◎未開化民族

◎特有情操:個人自由、獨立感

3、騎士制度

◎源於西歐采邑制&封君封臣制

◎「騎士精神」:效忠主人、勇敢頑強、注重榮譽、保護弱者、護衛**教、尊崇女性

第三節文明成就:對西方文化的鑄造

1、語言&文學

⑴語言:

◎歐洲各國民族語言形成時期

◎印歐語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取代拉丁語

⑵文學:

◎教會文學為主體

◎2類:敘事&戲劇

◎英雄史詩(方言寫成)

◎世俗文學—「騎士文學」

◎市民文學

◎但丁--《神曲》(義大利)--西方文學是三大天才文學巨匠:但丁、莎士比亞、歌德

2、神學&哲學

⑴神學◎信仰時代

◎神學家、「中世紀教皇之父」格列高利一世

⑵哲學:

◎中世紀哲學以神學為前提

◎經院哲學—信仰和理性、唯名論和實在論

3、議會制度

◎中世紀是西方議會制雛形出現的時期

◎《大憲章》的簽署——議會制在英國確立的基礎

西方文明的本質」

◎法國「**會議」

4、教育

◎初期:僅教會&修道院的學校

◎世俗教育------世俗大學

5、藝術

◎**教藝術(原創性)

◎最大成就集中於---教堂

⑴羅馬式藝術

①建築----教堂

◎教堂通常建成拉丁十字架形式,羅馬式半圓

◎典型代表:比薩大教堂

②雕刻:

◎人像藝術、柱頭浮雕、教堂大門

⑵哥德式藝術

-----有羅馬式演化而來,但在內容和形式上要更複雜

①教堂◎主要特徵:尖角拱門,肋形拱頂,飛拱

◎典型代表:法國沙特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義大利公尺蘭大教堂、聖馬可山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

⑶繪畫◎主題:宗教

◎程式化、概念化(任務無動態、無表情)

◎非宗教題材在後期得到發展

⑷**◎發明複調**、**記譜法

◎圭多---五線記譜法

6、銀行

◎中世紀的創造

◎最初:借貸業、貨幣經濟

◎歐洲猶太人----「高利貸者」

7、科學發明&發現

◎火藥製作

◎羅盤◎造紙&活字印刷

◎機械鐘(---守時習慣)

第四節拜占庭文明

1、中世紀的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稱呼

◎查士丁尼一世---第一次繁榮

◎**時期---馬其頓王朝

2、拜占庭文明成就

◎東方式的君主神權制

◎《查士丁尼法典》---發來於權

◎恢復希臘語地位

◎東正教

3、拜占庭帝國存在的歷史意義

◎古希臘文明的儲存者

◎保護西方不受伊斯蘭擴張影響的屏障---「**教世界的東方屏障」

◎東正教(**教一教派)得以儲存發展

◎文化藝術:歐洲藝術最高形式

索菲亞大教堂

影響羅馬式&哥德式藝術

中世紀建築鑑賞

按歷史學家界定中世紀是指歐洲封建社會歷史時期,是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公元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止。但在文化史上習慣指到公元14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開始為標誌,恩格斯說過但丁是中世紀最後一位偉大詩人 歐洲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是 教,中世紀是上帝主宰的時代,一些歷史書本上的 最黑暗時代 ...

中世紀歐洲莊園制度

在中世紀,莊園並非理想的經濟方式,其經濟形態十分封閉,人們生活水平程度只供維持生存,且是進步緩慢的生產單位。這些都和當時的無序狀態有關 日爾曼人推翻羅馬帝國後,卻沒有健全的制度來取代 而且蠻族各部落之間戰亂不斷,沒有乙個完整 成熟的統治體制,所以當時國王為維持自我勢力,而採取了給予的獎賞之法 第一,...

中世紀城市 德國弗賴堡

中世紀晚期城市介紹 1.1 區位與地形 德國 巴登符騰堡州 黑森林南部邊陲城市 地處德國黑森林地區,周邊多山,河流穿城而過 1.2 歷史沿革 中世紀以前 l 12世紀 出現了小型城鎮 l 13世紀 弗萊堡開始建設自己的大教堂。l 14世紀中期 從乙個地方伯爵手裡購買了自治權,並轉而投靠哈布斯堡王朝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