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觀察 實驗才有效

2023-01-11 07:33:03 字數 3632 閱讀 4347

「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而實驗能力正是創造能力中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乙個重要內容。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通過循序漸近地訓練,讓學生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去探索、認識自然界事物的性質和規律,培養他們獨立、主動的探索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是引導他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基礎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手段。

一、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的必要性

(一)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是小學生初學科學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兒童對事物的認識通常依靠的是感知,其思維常常需要借助於「實物操作」進行。實驗本身具有生動、新奇、鮮明的特徵,小學生們對「動手做」的實驗都很感興趣,這種興趣往往成為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直接動力,甚至會從中留下終身難忘的經歷,激發他們潛在的勤奮和**科學問題的毅力。

因此,實驗在科學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科學課實驗教學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實驗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

實驗具有**性,它能使學生在提取生活事實的基礎上,對照已建立的原有概念,對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並通過獨立操作工具或儀器,進行**性的驗證,自主發現知識的生成過程;實驗具有重複性,它能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多次的反覆,使知識有序再現,供學生反覆觀察、思考;實驗具有趣味性,它能使學生懷著對自己提出的假設是否成立的強烈興趣,在驗證實驗中發現需要的證據;實驗具有實踐性,它能讓學生直接接觸到有關知識客體的真實、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於學生的感覺器官;實驗既能夠對觀察現象進行全過程的定性研究,還能夠通過測量資料、計算數值關係,進行定量研究。這些特點,能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實驗手段研究問題的途徑,從實驗事實和獲得的證據出發,形成科學概念,進而上公升為科學規律,編織起科學知識的網路。這是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不及的。

(三)實驗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實驗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學生在親歷「做科學」中,通過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能鍛鍊和培養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分析結果、形成結論的過程中,需要歸納、分析和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能培養操作技能、觀察記錄、分析資料等實驗基礎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交流匯報中,能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精神。因此,實驗不僅是建立科學概念和規律、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的重要環節,還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學習方法。

這些能力之間具有相輔相承的關係,以實驗過程為載體,能夠得到綜合的培養和發展。

二、如何開展有效的觀察、實驗活動

可見,實驗能力的培養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實施有效的科學實驗?我認為這是很值得**的問題。只有正確的指導,才能夠讓學生在**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培養出較強的觀察、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現結合自己在二年級教學中的實踐談幾點認識與做法。

(一)準備典型的觀察實驗材料

觀察材料應是比較典型的,並且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東西。如《各種各樣的根》應準備各類明顯不同的根,直根———準備白菜、菠菜、芫荽等等;鬚根———準備蔥、蒜、麥、稻、狗尾草等等;**根(貯藏根)———準備蘿蔔、紅薯等等。材料典型,才不至造成觀察特徵不明顯,而得不到正確的結論。

材料還要有足夠數量,做到學生能分組進行觀察、實驗。材料搭配要得當,以利於得出觀察實驗結果。

(二)明確實驗目的。

每節課觀察的目的因所在的年級、教材和單元中的地位不同而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有步驟、有層次地指導學生觀察,逐個完成教學目的。

3.提出觀察、實驗要求。

觀察實驗是有目的、有計畫、有針對性、比較持久的感知活動。學生年齡小,經驗少,無意性、情緒性明顯,感知的選擇性較差,觀察實驗時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觀察前提出觀察要求,使學生明確觀察範圍和觀察重點。如學《摩擦起電》一課,實驗前要明確每樣物品分別與毛皮、紙巾摩擦一下,仔細觀察會不會帶電?

(能不能把小紙片***?)

4.通過觀察自己得出結論。

教學大綱強調:「注意指導學生學會自行獲取知識。」這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要求。

在觀察實驗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象科學家那樣通過觀察、實驗**自然的奧秘。教師在講清觀察的要求和方法後,放手讓學生觀察、思考、分析,通過研討,把觀察結果說出來,即使表達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教師也不應馬上把正確的結果硬塞給學生。應該引導學生再次進行研討,最後仍由學生自己作出結論。

即使個別學生還有不同見解,也可以讓其保留,使學生感到自己的研究得到別人的尊重。產生不同的觀察結果是很難免的,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檢查觀察材料是否相同,觀察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存在干擾因素,尋找影響觀察結果的原因,使學生逐步養成實事求是的、嚴謹的科學態度。

5.指導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提高科學素質。

正確的實驗技能,是保證實驗成功和實驗安全的必要條件。指導學生觀察,讓學生逐步掌握觀察的方法,做到觀察有「法」、觀察有「序」。教師在自然教學中主要應指導學生掌握四種常用的觀察方法:

①從整體到部分按順序進行觀察。如觀察各類植物的外形特徵,應指導學生觀察植物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名稱是什麼,每個部分還可以分為(或長有)那些更小的部分。②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

如觀察植物的根,觀察直根、鬚根、**根的對比實驗,應指導學生重點觀察那些要對比的內容、指導對比的方法。③用間接的方法進行觀察。如觀察摩擦起電現象的存在,借助塑料筆、尺子、毛皮等,間接地感覺到摩擦起電現象確實存在。

④使用一些簡單的觀察儀器進行觀察。 規範化操作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在實驗中,操作的規範化程度往往決定著實驗成功的係數,關係著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無誤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如在《摩擦起電》實驗中,按規範化操作首先要檢查一下玻璃棒、絲綢、橡膠棒以及毛皮是否乾燥。若不乾燥就要在燈泡或其它熱源附近烤一烤。否則,潮濕的玻璃棒與絲綢,橡膠棒與毛皮摩擦時不會起電,或起電很微弱不能吸引紙屑。

這樣不僅貽誤時間,而且會引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懷疑或對科學知識理解的偏差,以至影響了教學效率。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同時指導學生掌握觀察實驗的程式,即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觀察中比較什麼、記錄什麼,觀察後討論什麼,最後概括總結什麼。而且要有乙個規範的有效的程式,使學生在觀察中有重點、有比較、有分析、有推理,逐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觀察能力,促進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6 . 指導學生有意識的課外應用。

學生在實驗中獲得的結論,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掌握的初步認識階段,還必須引導學生運用剛建立的概念去認識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自然事物,以鞏固所獲得的知識。因此,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的課外實驗,讓學生去做,使學生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知規律。如學習《植物的葉》一課,在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各類植物的葉後,適當布置學生課後進行拓印樹葉的實驗,讓學生再次深刻感受植物各類葉子的外形美。

7 . 保護學生實驗**的熱情。

無難度的、平淡的實驗易引起學生興趣的降低和注意力的分散;同樣,要求過高、難度過大的實驗也易使學生望而生畏,影響實驗**的積極性。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保證總體目標的前提下,按照學生的步子,把探索過程分解為具有內在聯絡、坡度恰當、拾級而上的遞進式探求環節,使探索過程具有漸進性、連續性和積累性。特別是對於相關因素有很多、假設可有幾種、實驗目的也可以多樣的實驗課題,可以安排由學生設計部分環節和老師分配相結合,確定研究子課題,設計實驗方案,再通過討論,篩選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實驗方案,然後再實施實驗。

通過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環節,使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式,在思維的動態發展中不斷完善認知結構,既保證實驗過程的時間和空間,也保證整個實驗過程始終在「興頭上」。

睿智激發課堂生機,分享頻添智慧型價值。課堂教學研究「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以上只是我這個初教者的一些不大成熟的見解,還請各位有經驗的前輩多批評指正。

怎樣培養物理實驗教學中的觀察能力

思南縣泥溪育才學校楊逸 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總是從觀察開始。觀察是研究自然科學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觀察不僅要會 觀 還要會 察 才能有所收穫。而物理學又是一門以觀察 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這就要求每位實驗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時,多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通過觀察各種現象以及對各種實驗的具體操作,對激...

人力資源案例分析不定時工作制怎樣定才有效

案情簡介 2005年3月5日,古某與上海某石油化工廠簽訂了勞動合同,在貨運裝卸組當工人。該廠的貨運裝卸工作一般隨車輛 貨運產品生產情況決定,具有不固定性,有時在上班時間無裝卸任務,但下班後又因運輸貨物的車輛進廠需要立即裝卸,裝卸貨物的時間也由貨物多少而定。化工廠每月給予古某一定的加班工資,因此古某對...

怎樣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高低,因此說,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突出實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學活動強調的是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基於此,本文提出幾點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一 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演示實驗的作用 物理課...